-
生命的催化劑RNA: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破解生命最深沉謎題的探索之旅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重塑幸福腦!腦科學家教你30天養成正向大腦的小習慣
-
打造苔蘚微景觀:生態瓶、苔球、盆栽與苔蘚牆的手作療癒時光
-
當動物拳腳相向時:動物為何而戰?從生物學看衝突、排擠、搶奪與強制交配如何形塑動物行為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蛋白質的一生(暢銷改版)──了解生命活動的秘密,讀懂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
為什麼吃飽就打瞌睡?洗澡時唱歌超好聽?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往哪走?BBC專家為你解讀生活小細節
-
樹上看見的世界:攀樹人與老樹、巨木的空中相遇〔2024暢銷改版〕
-
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可能的嗎?:一本理科小白也會邊看邊笑的量子力學入門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艾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
1887年生於奧匈帝國維也納附近的埃德伯格(Erdberg),1906年至1910年在維也納大學學習物理與數學,1910年取得博士學位。 1926年提出薛丁格方程式,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1933年,薛丁格與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Dirac)因他們對量子力學的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用以說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的「薛丁格貓」思想實驗,甚至成為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概念。 在頂尖物理學家之中,薛丁格以其學養的深度與廣度著稱。他的著述觸及物理學的許多面向,包括統計力學和熱力學、電介質物理學、色彩理論、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並嘗試建立統一場論。薛丁格也在1944年發表了生物學的經典巨著《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他在該書從物理學的角度探討遺傳學的問題;當時正值分子生物學起步之際,日後發現DNA結構的華生(James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以及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都深受其啟發。 薛丁格年輕時廣泛閱讀叔本華作品,深受其影響並進而接觸到奧義書的學說。同時,他也鑽研斯賓諾莎的作品。他曾表示,自己內心最深的願望是成為詩人;在開始學院生涯時,他原本打算一邊講授理論物理學,一邊研究哲學,但未能如願(詳見本書)。薛丁格在哲學的涉獵範圍包括古代和東方哲學、倫理學和宗教等,尤其對意識、心物二元論、感官知覺、自由意志與客觀實在等主題感興趣。 1961年,薛丁格因肺結核病逝於維也納,死後葬於奧地利的阿爾卑巴赫(Alpbach),墓碑上刻著薛丁格方程式。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