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其他宗教相關
禪修心經——萬物顯現,卻不真實存在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教你看清一切事物原本的樣子, 當「心」豁然開朗,便能放下執著, 沒有牽掛,不再害怕。 大家都知道佛法說的是「空」,而「空」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什麼都沒有呢? 不是的!如果真正懂得《心經》,就能理解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是因緣生滅的現象,本來就是空的,是暫時存在而終究會還原到空的境界。但是,一切物質現象雖源自於空,卻不妨礙因緣而有,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其餘四蘊也是如此。 本書深入淺出解說《心經》空性的道理,作者教導我們首先觀察五蘊中的「色」蘊,也就是用身體這一項目來做分析,瞭解身體是因緣合和所形成、不是堅固不變、亙古恆存的;借由邏輯推理的方式,層層分析、逐步解說《心經》全文內容,指導我們用直接觀修的方式,破除對於「我」的執著,生起體證空性的智慧後,就能從煩惱痛苦的此岸,渡到解脫自在的彼岸。 《心經》禪修法的重點: ◎煩惱的源頭就是「我執」,是讓我們生生世世受苦的根源。本書教我們直面內心的「我執」,方法就是:身心安住在空性之中。 ◎反覆思惟經文法意,在思想行為上追隨其指導,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僅是口頭上念誦經文而已,藉「觀念的糾正」及「方法的練習」,才能逐漸從煩惱困擾中得到解脫。 ◎內心不失利益眾生的慈心與悲心,也就是輪迴厭離心與利眾慈悲心並存不悖,透過大悲菩提心潤澤與調柔我們堅硬不柔軟的心。 ◎珍惜法緣,能夠接觸《心經》甚深的法義是非常殊勝的善緣,因此念誦經文時信心要更堅強,努力觀修實修,便能消除逆緣及障礙,成就佛果。

目錄

出版緣起/臺灣多傑林巴佛學會 講說《心經》之緣起與祝福語/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一 佛陀三轉法輪 破除所緣破 五蘊施設基 我執與無我慧的正相違關係 運用能立的正因及邏輯推理達到道諦 以本分的所應斷達到滅諦 十地續流際的菩薩成就金剛喻定 無我勝慧的般若慧佛母 人我執與法我執 四部宗義 緣起空性之了空慧見地及菩提行持 正法有用的行者 萬法自性不成立的離戲空性與我愛執 不得忍,不能免惡道 世間八風與我執分別心 法稱菩薩弘揚佛法與利益眾生的故事 了悟空性的功德利益 皈依及發心 《心經》經名之涵義 中文、梵語原文和藏文必要性 譯經偈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二 般若勝慧為菩提心 基道果的慧度 佛語開示的三種型式 所詮三學及能詮三藏典籍 著述佛學論典應具有三種標準 佛經與論典 量論(現量與比量) 《心經》正文義:緣起 《心經》正文義:正文 佛陀:摩尼常在定 佛教的空與外道的空 施設五蘊 觀察照見,五藴體性悉皆是空 粗分無常與細分無常 實修菩提心與無我勝慧 利益歸他,虧損歸我 證悟空性與生發菩提心 《心經》為最強大除魔迴遮法之一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三 以世間正見為身口心三門的最初正見 離四耽著 若生執著非見地 基、道、果及自性慧度 《心經》正文義:問答部分簡略解說 見地本質與三解脫門 以空性四合說明五蘊 以水中月解釋色即是空 以鏡中影解釋空即是色 空性非空洞,係自性不成立 思惟的內心為第六意識 無我勝慧與我執 身體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萬法如夢似幻,如空谷回音 不要斬所顯,而要斷所執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四 《心經》正文義:問答部分廣大解說 顯空而無自性 以空性四合說明色蘊 再度分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性八義 四邊生 破四邊生的觀察修 基所礎顯 顯有輪涅 平等無二 佛陀示現涅盤 魔術師的戲法 未能去我執的說食數寶型的修行者 夢中知夢,知無所害 藥與毒 觀察修,安住修 依止上師來實修空性法義 十八界 本質空、因無相、果無求 十二緣起 四聖諦 無智、無得、亦無不得為果無怨求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五 諦聽、善聽 《心經》觀修要點 那爛陀寺的三行者:寂天菩薩 等置階段、後得階段 如幻禪定、勇健禪定、金剛喻禪定 見無所見、修無所修、行無所行 心經咒語的功德 大悲觀音的諄諄告誡 歸納文 直接觀修之方式 特別提醒:修持迴遮法應有的菩提動機及觀修 東方伏藏王多傑林巴簡介 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簡介

序跋

【作者的話】講說《心經》之緣起與祝福語
  佛陀所開示的教法廣大甚深不可思議,而一切萬法總歸為空性之法性及緣起,除此無他,其核心思想便是般若大佛母的意義。因此,重視佛法者必定會對般若大佛母的法義熱烈追求,而臺灣此一情形更加明顯,有很多人即使不懂《心經》法義,但也會背誦《心經》,也有很多人從小便開始背誦,甚至天天念念誦,此即代表此地般若大佛母的法緣殊勝,我十分隨喜,也希望此一殊勝法緣能持續下去、流傳久遠。依於此一法緣,將來大家更易於證悟般若大佛母的甚深法義,我個人抱著如此的期望並給予祝福。      《心經》是佛陀針對空性所做一深入且詳盡之開示,其講解之內容甚深不可思議。故此,講說者想要如理如實地講解,是十分困難甚至是無法做到的;而聽法者想要如理如實地產生證悟,也是非常困難,幾乎也是無法做到的。      就《心經》的內容而言,所談的是整個廣大無比的五道十次第,歷代以來各宗各派的大博士們都投入許多精神及心血來做闡述與講解。各上師們講說《心經》時,除根據往聖先賢祖師們的口訣外,也會依自己的實修覺受、經驗、了解和體悟來做多方的闡述,所以也各有其特別之處,然而其目的皆相同,均是希望聽法者能在內心先對《心經》產生概念性的認識,之後再逐漸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悟。      講解好比瞎子摸象,因眼睛無法實際看到,只能用描述的方式盡量讓聽聞者內心產生概念,先有大略的瞭解,爾後在深入學習後便能對道次第的內容、法性、緣起等有更進一步的領悟,期望將來有朝一日能證悟,這是我的期望。      我們現在是在為未來的證悟做熏習及準備,因此希望大家能重視佛法並努力學習,將來必能愈來愈進步、愈契入佛法。此次的講解,除了我自己所親自聽聞的傳承自祖師們的口訣外,也將自己思惟及實修後所產生的體悟,努力試著讓大家能容易理解。      這些傳承口訣都是在經過南贍部洲、二聖、六莊嚴、護主龍樹、聖者無著等的校訂、檢察後,確定純正無誤而被留傳下來,所以這些教法應該也如同佛陀所親自開示的教法般,能對廣大的眾生產生利益與幫助。然而因時代的改變,值此五濁惡世,人內心的煩惱更加粗重,因此若想要讓佛法發揮得更廣大恐怕也不太可能,末世佛法只會愈來愈沒落。但倘若大家認為佛法很重要,因而把這些珍貴的教法隱藏起來不讓他人知道,這種擁寶自珍的心態也是不對的。身為一個行者,承事佛法是應該的,基於這樣的責任感,我把從傳承自上師那邊所聽到的佛法,加上自己的體會,講解讓大家聽聞。即便聽聞者暫時無法產生如理如實的證悟,但凡是聽聞佛法者、思惟法義者、聽到法音者必能於內心種下解脫之種子,此為佛陀所開示過的,因此我也抱著這樣的期望努力地講解。      然而因為我個人內心總是存有些許愚昧無知,所以對於甚深的法理總還有些地方不能澈底瞭解,在此情況下做解說,錯誤在所難免,加上翻譯也可能不慎有誤,因此先向般若大佛母、傳承祖師、往聖先賢及撰寫這些經論的大博士們懺罪。雖然我的講說難免仍有錯謬,但佛陀的教法是為利益有情眾生所做的開示,因此這些法肯定對眾生會產生利益。基於此一考量,加上法的加持力、諸佛菩薩加持力、傳承祖師加持力,有必要把這些教法弘揚出來,利益大眾。      身為說法者的我,有如信差,把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交到聽法者的你們手上,希望這佛法禮物能對大家產生幫助。希望佛陀正法及傳承的教法都能發揚光大,也期盼法脈傳承的弟子們能迅速證悟般若佛母的意義、成就佛果。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 (布薩祖古)

內文試閱

  《心經》禪修精要指導之一      首先要感謝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才有我們今天所要說明的教法內容可以學習。也因為弟子的多次請法要求,此為好的緣起,所以特別安排在臺灣期間對《心經》做一個講解與說明。      佛陀三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為了眾生的痛苦發起菩提心,經過三個無數劫的時間廣大地累積資糧,最後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圓滿的佛果。之後順著眾生個別的根器、種性、勝解力及能力程度,廣大地轉動法輪,此即為眾所周知的三轉法輪,分別如下:      第一次轉法輪是在鹿野苑,講述的教法內容是:四聖諦,為四諦法輪。      第二次轉法輪是在靈鷲山,講述的教法內容是:無性相法輪,為般若法門。      第三次轉法輪是在廣嚴城等無固定的處所,講述的教法內容是:善分別的法輪,為善分別法輪。      《心經》屬於二轉法輪的部分,以般若經為主。《心經》是般若經中的精要,然而要對般若經的思想做一解釋,實在是無比的困難。所以我們先以《心經》詞句字面上的意義來做詮釋與概略性的講解,大家可以當作學習佛母般若經的預備動作。      佛陀利益眾生的行誼事蹟非常殊勝且不可思議,可以歸納為十二相類型,此即眾所周知的「十二相成道 」。在此十二大類行誼事蹟之中,大家公認最為重要的、也是最為殊勝的,就是「廣轉法輪」。何以故?因為只要是在三界六道中的眾生,一定都會飽受苦苦、壞苦和遍行苦的三苦逼迫,同時又須忍受無法超越此痛苦之苦。眾生遭受以上諸苦的原因何在呢?就是在於無知與不瞭解。      佛經中曾說:「無知最為苦!」因為不瞭解之故,形成錯誤的見解與錯誤的認知,進而造成各種痛苦。      無知可細分為普通的無知和顛倒的無知兩種類型。      普通的無知是因為不知道、不明白而形成一個顛倒的瞭解、顛倒的無知。對於勝義諦的實相以及本質的示現為何?大家不知道也不瞭解,因而形成錯誤的認知,進而累積各種的業,之後就墮落到三界六道裡輪迴流轉不已。由此可知,輪迴與痛苦的主因就是無明,因此我們必須對治無明。      那麼我們要依靠什麼去對治無明,斷除無明以及輪迴呢?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佛法。而在浩瀚無垠的佛法之中,最重要的是依靠佛母般若經中空性的義理,菩提心與勝義諦的本智斷證功德,斷證究竟圓滿的佛智。因此對於這部分的了悟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能證悟,就能將無明斬斷;要證悟就得透過正法的熏習,因此益發地顯現出正法的重要性。      針對普通無知的對治之道,藉由閱讀及聽聞學習,則可減少及消除。但是在無知之中,最嚴重也是最重要的是顛倒的無知。要消除顛倒無知,唯一的依靠就是勝義諦,空性勝慧及實相離戲的了悟;或是「緣起正理」邏輯推理。我們必須了悟實相勝義諦以消滅顛倒的無明,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由此可以理解到空性是非比尋常的重要。      破除所緣破      我們所要破的是所緣破。所緣破就是諦執及有我執。      所取及能執的二執蓋障,源自於顛倒的無知,而顛倒無知又源自於我執裡所執取的「我」。「我」本來就是不成立的—本來無我,但眾生卻執著有一個「我」的存在,這就是顛倒無知之主因。如果要將本來無我而執著有我這樣的錯誤知見消除,對治的方法只有了空慧、般若慧、實相的證悟、及勝義諦本質的證悟,此外別無他法。      般若之母為空性,為離戲的證悟,其重要性就是在此,唯有般若空慧才能淨除顛倒無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非常重視般若空慧的原因。      五蘊施設基      五蘊施設基。施設就是虛構之意,施設基就是虛構的基礎,要虛構出某一個東西之前必須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稱為施設基,而依靠施設基虛構出來的東西稱為施設法。      然而施設基是什麼呢?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施設法又是什麼呢?就是我。      所以緣取時,所緣的是對境—五蘊施設基;施設出的施設法就是「我」,之後執取的方式就是我執與無我慧兩種。      我執與無我慧的正相違關係      它一定存在、一定有,這就是我執;若是緣取時知道這個「我」是虛構出來的,不是自性成立的,這就是無我慧。也就是依賴一個施設基施設出一個施設法—我,之後再執取這一個我。執取的方式有兩種,將它執取為「自性成立」,稱為我執;將它執取為「自性不成立」,則是無我慧。      我執與無我慧兩者有正相違的關係,是針鋒相對的。也就是其中一個成立的話,另一個就不能也不會同時成立,是將對方滅掉的意思。如果兩者之間沒有針鋒相對的正相違關係,就不能把對方滅掉,只能使對方的力量減弱,但無法滅掉對方。例如慈心、悲心與我執之間就沒有正相違的關係存在,所以無法用慈心、悲心將我執滅掉。      再詳細地解說如下:如果兩個法之間存在著正相違的關係,那麼在同一個基礎上二者就不可能同時發生,因為它們彼此間水火不容;但是如果二者之間沒有正相違的關係,就可以同時存在。一個人具備慈心和悲心的同時,可不可以有我執的存在呢?當然可以啊!但是如果一個人具備無我慧的時候,在他的內心中我執就不會同時存在。      由於我們對萬法的實相基礎不瞭解,而產生一個顛倒的認知,就是把萬法執著為自性成立,就萬法的實相而言,其自性是不成立的。所以就施設基—五蘊本身而言,它的自性也是不能夠成立的,但是人們卻也將它執取為自性成立,如此一來就形成我執了。      我執又分為人我執和法我執兩種,由前面的說明中可以得知,起因於誤解所形成的我執,其實是不堅固的;而如果是正確的認識,則可以堅固亙古不壞。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我執不會亙古恆存,同時也是可以被摧毀的。      以本分的所應斷達到滅諦      現證無我慧能夠發揮出正對治我執的效果,從而滅除我執或二執。然而滅除我執之後要走的修行之路還很長,此時所要修學的部分就稱為本分的所應斷,就是指需要循序漸進地逐一修學所應斷除的業習或知見,因為修持是不能一蹴可幾的!      在初地菩薩的階段時,行者內心會得到現證無我慧,現證無我慧屬於道諦,其慧力正是我執的正對治力。隨著菩薩的慧力逐漸增強之際,也會同時斷除不同層次的我執,也就是不同層級的本分所應斷。人我執與法我執都是身處初地層次的菩薩必須修學的本分所應斷,得在初地階段斷除的執著;同時由此類推二地、三地直到十地的修持,每個修行層級都有特屬於該層級應斷除的本分所應斷,而且必須如同登梯一般逐階拾級而上漸次地斷除。在初地層級達到斷除人我執與法我執時,就稱為離分或斷分。為什麼稱為離分呢?因為眾生本來執取我執,錯誤地認取有一個我的存在,現今透過邏輯推理與長期熏習無我勝慧所養成的強而有力的慧力,將內心的我執正對治地滅除,離棄我執的執取,所以稱為「離分」或「斷分」,此時就叫做滅諦,那是真正的滅諦!      所以從初地菩薩開始,內心現證空性的時候,就得到一個道諦了,這個道諦本身有它的本分所應斷,所以把應該斷掉的部分也滅掉了,在滅掉的時候會形成離分或斷分,而滅諦就出現了!滅諦與道諦就是四聖諦裡其中的兩項,這兩項才是真正的法寶!滅諦與道諦能夠在內心形成,這是非常重要的!      透過空性的觀修,成功地在內心得到一個證悟,就會得到真正的法寶—道諦與滅諦!      就一切萬法的實相或是一切萬法基礎的實相而言,其實自性是不能夠成立的空性,但是假設我們因不瞭解而把萬法執著為自性成立的話,就形成人我執跟法我執,則歸屬於顛倒的無知,而這就與實相相違背了,所以是不正確也無法堅固的,同時也是能被破壞的!相反地,就是我們在內心能理解到萬法的實相是自性不成立的,這樣的認知符合萬法的實相因此是正確的緣取,所以會達到證悟無我勝慧—空性,也因為證悟到的是空性,而同時也因為是正確的認識,所以無法被摧毀。      如果我們順著萬法自性不能成立的認識,長時間地保持正確的認識和熏習,讓內心產生覺受,也讓此認知與無我慧力更加堅固,漸漸地會在我們內心產生聞思修三慧,先歷經聞慧與思慧之後,透過修慧而產生慧力、覺受,就能夠把見道位的本分所應斷的我執消滅掉,進而產生了相應的離分或斷分。這樣的修持須經過三乘十五個道地,三乘各都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與無學道。      由上述可確知,無我勝慧是可以增廣與進步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符合萬法實相與事物的道理!而我執為什麼是不堅固的?是可以被滅掉的呢?因為它是違背萬法實相與事物的道理的錯誤的認識!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符合萬法實相的道理所產生的力量是可以不斷地增長、增廣,增強不能滅的;而錯誤的認識是不堅固的,是可以被消滅的!由此可知,如果我們能夠讓無我勝慧不斷地串習,不斷地加強力道,最後能達到現證空性的見道位。

作者資料

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Busa Trulku,布薩祖古)

為五大伏藏王多傑林巴心子傳承,並持有多傑林巴的血脈及法脈傳承,為不丹布薩旺度寺廟(Busa Wangdue Goenpa)第十一世布薩祖古轉世。 尊貴的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出身於不丹布薩旺度寺廟,年幼即能辨認前世隨身物,經多傑林巴傳承持有者大上師Aja Lam依種種善妙徵兆與禪定淨觀,認證為多傑林巴心子第十一世布薩祖古轉世。仁波切在不丹法王介堪布的竹巴噶舉寺院出家及學習,之後從崗頂梭洛雪卓佛學院取得佛法哲學博士,為不丹崗頂寺第一屆堪布。 堪祖仁波切持有多傑林巴伏藏王傳承,並且領受有頂果欽哲仁波切甘珠爾與舊譯寧瑪所有教法、吉美林巴及貝瑪林巴全部灌頂、口傳及指導。仁波切也領受有貝諾仁波切、崗頂仁波切及不丹國師第六十八代介堪布三位尊者的大圓滿傳承。 二○○九年,在崗頂仁波切及雅旺天津仁波切尊者以及Sephu區的人民見證下,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接任布薩旺度寺院Lam住持。仁波切目前管理顯密善說增廣洲高佛學院、中小學寺廟,閉關中心寺廟、當拉寺,當秋女尼寺廟等五座寺廟,以及多傑林巴基金會。 臺灣多傑林巴佛學會設於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三十九巷二十八弄十六號四樓。 相關著作:《禪修心經──萬物顯現,卻不真實存在》《覺醒的明光》

基本資料

作者: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Busa Trulku,布薩祖古)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18-08-23 ISBN:9789865613808 城邦書號:JB012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