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教育
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

  • 作者:劉政暉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8-14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79折 27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77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面對瞬息萬變、資訊爆炸的世界,到底應該優先教給孩子們什麼? 自信心?勇氣?閱讀力?同理心?善良?自學力?素養?開闊的胸襟? 本書訪問多位在教育工作上充滿熱情、教學方法上別開生面,來自體制內、外的優秀教師,以他們對教育的想像、解方與多方嘗試,試圖回答這個大哉問。 有些老師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長出自己的模樣」,有些老師將主力放在挑起孩子自我學習的動機,有些老師主張教育的初衷在於讓孩子擁有「善、美、真」,有些老師用盡全力讓孩子相信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讓孩子們擁有一輩子都帶得走的自學能力、讓孩子說得出自己的文化、陪伴孩子成為積極公民、讓孩子具備改變世界的勇氣與使命感…… 教育本來就不該只有一種想像,本書提供十二種非典型教育的第一手觀察,讓我們一起拋開傳統教育的框架,共同教出下一代充滿希望的未來! 各界推薦 張純淑(宜蘭慈心華德福創辦人) 張政漢(新竹縣尖石國中童軍團指導老師) 楊逸帆(《學習的理由》紀錄片導演)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主編) 嚴長壽(公益平臺董事長) 「政暉老師以公民老師的身分,帶領孩子透過真實體驗敘利亞難民逃難的場景,深入了解敘利亞難民、印尼移工、外籍配偶等問題,成功活化了原本呆板的公民教育,讓孩子真正懂得用行動去體恤與關懷弱勢,這是目前臺灣填鴨式教育最缺乏的一環,卻是做為一個世界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同時,他更主動整合其他科目的老師,一起嘗試統整教學,並已顯現出許多具體成效。……一位好的老師,不只必須具備創意與熱忱,更需要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均一非常榮幸在教育改革關鍵時刻的當下,有政暉老師的參與同行。」——嚴長壽(公益平臺及臺東均一實驗高中董事長) 「『學校應該在知識學習之外,成為一個訓練孩子們做事態度、奠立價值觀及啟發邏輯思考的平臺』,可謂近年坊間的老生常談,在這本書的直擊案例中,不管方法為何,最明顯的都是老師的傾力投入,願意用心思考對孩子們最有利的教學方法,戮力以赴的同時,也樂於不斷自我鞭策、成長,透過這樣的信念,具體的讓學校成為學習共同體。」——張政漢「老爹」(新竹縣尖石國中童軍團指導老師)

目錄

推薦序 教育改革的關鍵時刻/嚴長壽 推薦序 再創教育現場教師的另類新典範/張純淑 推薦序 從本位中解放,摸索成為「主體」的可能/楊逸帆 推薦序 教育,應是老師與學生的身心深度參與/張政漢 前言 讓孩子真正學會「學習」 --教育就從「素養」開始 挑起孩子自我學習的動機 --知識經濟時代裡,臺灣獨創的教育法:學思達 讓孩子擁有「善、美、真」 --華德福,找回教育的初衷 讓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夢想履歷表」,行行出狀元不再是口號 讓孩子找到信心、擁有自學力 --教學應該只有一個目的,打破學科框架的「閱讀教育」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誰 --原住民的生命教育&永續教育 讓孩子說得出自己的文化 --打破學科的主題式跨領域教學 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故事 --「島嶼記憶」,為孩子鋪好回家的路 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宿舍很不一樣! 培養孩子成為積極公民 --民主可以這樣教 帶領孩子走向世界 --「國際連結課程」,從在地到全球 讓孩子擁有改變世界的勇氣與使命 --從認識友邦到難民體驗,突破單一視角

內文試閱

  前言      眼見臺灣的升學主義未曾停歇,你心中是否無比焦慮與憂愁,更厭倦那些過時的教育方式?又或者,身為老師的你,在鼓勵學生多方嘗試、找尋自己的興趣與夢想時,是否已經以身作則,跳脫自己從小到大搭建的無窗學術堡壘,勇敢離開舒適圈了呢?      我在三年前從援外工作轉換跑道成為教師後,遇到了不少從一而終、非本科不學的老師,也認識了許多將教育視為天職的老師,他們因為感受到世界的快速變遷,為了能以「對孩子不變的用心」來面對,展開了每天大量學習、思考咀嚼、改變教學方法的生活。      這些犧牲時間、金錢、歲月卻甘之如飴,不斷找尋新的教學法,只為了讓學生找到學習熱情的老師們,共通點往往是專業與心態上的「雜學」。他們的作法開啟了年輕學子的動能,也激起我對這群「Born to teach」教師們的好奇。      在過去,「雜」代表了貶義,但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雜」躍身一變成為顯學,在零工經濟學(The Gig Economy)發酵的當下,「雜學」被視為新時代人們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然而,老師該怎麼教「雜學」?畢竟在教師的職能培養過程中,至今仍以傳統的單一學科為導向。又或者更進一步該探討的是,學校到底應該教什麼?      本書訪問了多位在教育工作上充滿熱情、教學方法上別開生面,來自體制內、外的優秀教師,以他們的生命故事與其對教育的想像、臺灣的挑戰與解方,還有我自己在教育現場的多方嘗試,試圖回答這個大哉問。      首先會積極關注教育政策與時代趨勢,並從一○八課綱不斷強調的「素養導向教學」,到紅遍亞洲的「學思達」,以及實驗教育下最受歡迎的「華德福」,點出臺灣教育現今的天翻地覆大變化。我將藉由訪談與分析,嘗試提出更清楚的脈絡,並點出如何搭上這波潮流。      接下來會探討更為本質的問題,有鑑於臺灣日趨惡化的城鄉與貧富差距早已不是祕密,階級複製已悄悄地讓社會不再流動,許多教師持續地以創意、熱情與無止盡的愛,期盼力挽狂瀾。他們有的從課程本身發想、延伸、串連,也有人釜底抽薪地從基本閱讀能力開始培養,更有教育工作者賭上自己的人生,只盼能為學生裝備不同的工具、拓展他們的視野,提供這些孩子挑戰自己命運的力量與自信。      然後介紹的是在一片功利主義蔓延的社會氛圍下,一群害怕學生忘了回家的路, 更怕他們忘了自己是誰的教師,如何帶著孩子們探究外顯於外、藏於內心的文化脈絡,走入社區、重新認識祖父母。就算是枯燥又嚴肅的宿舍生活,也有教師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賦予宿舍「家」的溫暖,引領著學子們毋忘初衷。      最後,無論是「審議式民主」或「轉型正義」,如何培養未來即將帶領臺灣的年輕下一代具備「寬恕」的智慧,也許是透過六位中外教師的共同授課與課程實踐,讓他們一方面能與國際脈動同步,一方面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文化認同。也許是帶領學生共同舉辦大型活動,關懷移工、關注難民,盡可能為他們創造「改變世界」的成功經驗,都有可能讓孩子的未來不再是個夢。      你仍苦思著「學校到底該教什麼」嗎?何不藉著這本書深入了解這股趨勢、教學實際案例,砍掉重練原本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模式,共同成為「非典型教育」的創造者?      十二種非典型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代的未來!   

作者資料

劉政暉

現職為臺東均一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案入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遠見天下教育100」之列。 曾於德國、印度、澳洲留學,擁有兩個商學碩士,足跡達世界六十餘國,闖蕩企業、政府單位,在南太平洋漂浪後決定投身教育。 擁有「獨立評論@天下:非典型教育」、 換日線「Nuevaidee」兩專欄,並著有《魔幻中南美》、《追隨澤木耕太郎的足跡:屬於我的歐亞特急》二書。

基本資料

作者:劉政暉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人師 出版日期:2018-08-14 ISBN:9789571374840 城邦書號:A2202387 規格:平裝 / 部分全彩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