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為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生活就是一門經濟學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_經濟篇 ★榮獲「德國年度最佳財經類書籍」大獎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作者、經濟學家漢諾.貝克博士審閱r ★★《商業日報》、《世界日報》、《閱讀基金會財經教育專刊》、《黃金線上書評》等德國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劉政暉(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公民科教師)專文導讀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一門實況經濟學! 「這是一本引領讀者進入企業及員工世界,了解金錢與國家、全球化與貧窮地區關係的最佳讀物。在今日,經濟問題儼然成為社會最大的問題,促進一般閱聽大眾的經濟教育可說是燃眉之急。本書生動活潑,不帶半點說教意味的行文風格,不僅提供年輕讀者經濟學入門知識,對於一般閱聽大眾,也是非常好的常識讀物。」 ——德國年度最佳經濟學書籍獎主辦單位 ▍德國權威媒體《法蘭克福週日報》經濟版專欄主編彼特爾斯多夫 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懂難解的經濟學,經濟學入門的第一本書。 商場上充斥著爾虞我詐的各式陷阱,作者希望讀者能藉由這本書看穿生意人的伎倆,不致上當受騙;隱藏在字裡行間最重要的訊息即是:千萬別被人賣了還幫忙算錢! ◎以日常生活事物為例, 從基礎的經濟學概念到臉書的崛起,循序漸進讓你了解經濟學 .我們繳的稅去了哪裡? .打了五折的衣服還有錢賺嗎? .為什麼麥當勞總是要我們點套餐? .為什麼有些人能致富?有些人會破產? 經濟和感受有關。這種感受,是指知道有能力實現自己決定的一種感覺,例如想換個新髮型、買支新手機、學習新知或新技能,甚至是單純只想買份報紙也一樣。這種感受,可以稱為「自由」。而自由,不能不牽涉到金錢;金錢,又和經濟息息相關。 許多人總認為經濟學很難,但其實我們生活的每天都跟經濟學有關,舉凡購買日常用品、工作、儲蓄、投資,甚至是購買演唱會門票等等,經濟學離我們並不遙遠。作者彼特爾斯多夫為德國權威報章《法蘭克福週日報》經濟版專欄主編,旨在希望能為年輕人寫一本他們都看得懂的經濟學,因此書內大量採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當媒介,如H&M、小賈斯汀、足球明星梅西等,用日常接觸到的事物讓你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如何運作、自己與經濟的關係,並且擁有更遼闊的視野可以應用在未來。 ▍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讓你了解經濟學 ◎錄取率 企業考慮招聘員工時,除了薪資高低外,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邊際報酬遞減法則」。簡單來說,就是每個新雇員所帶來的利益會隨著人數增加而遞減。例如,某個炸薯條攤位總是大排長龍時,老闆就可以多僱用一名員工,如此一來,銷售量或可增加為雙倍。但是,如果再多請一位,銷售量不見得會變成三倍。因為攤位就那麼大,三人擠在攤位中相互掣肘,反而浪費時間。因此,在老闆的算盤裡,第二名雇員對生意的貢獻,將遠低於他自己和第一名雇員,更別提第三名雇員。如此計算下來,第二名雇員僅可能在薪水遠低於第一位的狀況下,才有機會獲得工作。基本上,提高薪資並不會直接導致失業率升高。員工薪資多寡受其生產力影響,也就是他在工作時數內所創造出來的貨品價值。 ◎稀少性 某人每星期要上一次鋼琴課、三次籃球集訓,同時他還是個學生,課餘時間除去寫功課,有時還得幫忙做家事;此外,他也需要時間發懶、跟朋友閒扯八卦、逛街買東西、找朋友出去玩……還有,每天都想睡到飽。要達成上述所有願望,除了要有雙倍時間之外,還要有更多的錢。人的願望常常大於能力所及,也常常大於財力所允許,這種情形,經濟學稱為「稀少性」。 ◎通貨膨脹 很久以前,在一個名為荒鄉謬土的小國,突然出現一架直升機,從空中撒下一百億基爾德鈔票,使得境內鈔票數突然變成雙倍。境內突然多出大量的鈔票,人民手上握有的鈔票增多,農夫、工廠主人及商人便開始提高商品售價,甚至是提高至原來的雙倍。 ◎機會成本 某個學生因為準備隔天的數學考試,必須犧牲掉睡眠時間,還得取消跟女友的約會。在這個例子裡,睡眠時間和約會,就是準備數學考試的「機會成本」。 【各界讚譽】 本書是一個最好的示範:再困難複雜的議題,都可以用簡單的話語解釋,就連薪資談判及國家經濟政策等複雜的問題,都難不倒作者。 ——《商業日報》 作者以年輕人周遭的事物為例來解釋經濟學的專門術語,好比用犧牲睡眠、約會及準備考試來說明「機會成本」,可使年輕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鳴。 ——《世界日報》 本書從一個女孩的煩惱切入,帶領讀者認識時間、金錢皆具有「稀少性」(scarcity)的特性,悄悄置入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觀念,然後再將「機會成本」(opportunity)等重要的經濟學觀念以其他的例子帶入。而書中列舉的「為什麼麥當勞店員總是問,要加點套餐嗎?」、「簽了手機合約的那一刻,你就開始負債」、「貴了一千倍的牛仔褲」等例子,更是切中時下年輕人常掉入的經濟陷阱,以實用取代教條式的理解,十足地接地氣且引人入勝。因此閱讀起來不但較沒有壓力,反倒趣味盎然,有時更令人莞爾一笑。讓人看見從「人」出發的觀點,也能用具溫度的文字,讓冷冽的經濟知識變成一杯暖心的熱可可。 ——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公民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劉政暉 一想到經濟學大家難免會覺得艱深乏味,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超過一半的問題都是經濟問題,這本書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讓你輕鬆搞懂經濟學,重新掌握自己的經濟大權,盡情享受人生! ——知名財經部落客 阿斯匹靈 經濟學之所以枯燥乏味,最大的原因是找不到經濟學有趣的地方,而經濟學的有趣就像水銀瀉地般無所不入,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翻攪出意料之外的答案。彼特爾斯多夫的書讓我們可以用另一種貼近生活的角度看經濟學,有趣,絕對不乏味。 ——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 鍾文榮 經濟學很重要。想要有錢、想要賺錢、想要別人從口袋裡掏錢,你就要懂得經濟學。本書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打折、什麼是成本、怎麼計算利潤……我覺得自己也需要來一本呢!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日常生活中,任何現象幾乎都可以用基本經濟原理解釋清楚……可是簡單的學理難懂難教,通俗讀本更是難尋。本書以生動的筆調描述及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知識,專為年輕人書寫而充滿趣味,填補了上述空缺。如作者所言,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本書,看穿生意人的伎倆,不致上當受騙,落得「被人賣了還幫忙算錢」的下場,誠不虛也!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世新大學暨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吳惠林 本書初版書名:《經濟學關我什麼事!但月領22K很有事》

目錄

●專文導讀 何不從「人」出發學「經濟」! 劉政暉(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前言 ◎第1章 什麼是經濟? .衣櫃裡永遠都少的那一件衣服 .用蛋糕代替麵包? .經濟學的3個問題 .……以及3種可能的答案 .為什麼超市的貨架塞滿了商品? .商人的利己主義 .需求的力量:如何馴服利己主義者? .光是想要還不夠,重要是要有錢才行 .只要有錢,就可以買更多東西 .競爭的力量 .競爭最極端的市場 *知識補充包:訂價的技巧 .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一些要素 .誰來懲罰壞顧客? .重要的是,誰是所有權人? .如果市場無法正常運作 .企業如何讓自己沒有競爭對手? *知識補充包:休息站和超市的可樂為什麼售價不同? ◎第2章 企業的世界 .雜貨店也是企業? .不想自己揉麵團,所以我們需要企業 .忙著烤麵包的心臟科醫生 .生產什麼才會賣? .不生產商品也可以是企業? .能銷售才稱得上是企業 .我也可以當企業家嗎? .成功企業的四大原則 .我們手上的商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愈大量製造,真的愈便宜嗎? .企業的錢從哪裡來? .為什麼股票可以換錢? *知識補充包: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證劵交易所 .當企業買下別的企業 ◎第3章 勞工的世界 .爸爸為什麼失業? .公司何時會招募員工? .誰決定我們的薪水有多少? .薪資條上的祕密 .被解僱了該怎辦? *知識補充包:機器會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嗎? .為什麼足球明星梅西賺得比我爸多? ◎第4章 錢永遠都不夠用 .硬幣為什麼是硬幣? .紙鈔的效力何在? .隱形的貨幣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銀行? .收取利息,是對是錯? *知識補充包:不值錢的有價證劵 .德國青少年債務來源:手機 .高利貸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制度問題 .我的錢會貶值? .要怎麼避免通貨膨脹? .歐元,是好主意嗎? ◎第5章 國家是個收帳員 .做任何事都要付錢給國家 .國家應該幫人民做什麼?不該幫人民做什麼? .規範企業烏賊 .國家幫你付學費 .政府不只花你的錢,還讓你欠債 .景氣循環的影響 .如何促使經濟成長? ◎第6章 世界是座大金庫 .新一波經濟革命 .如果市場無法正常運作 .全球化生產:以戴爾公司為例 .在德國栽種柳丁、在西班牙生產汽車 .新興市場經濟體崛起 .你買的是品牌,還是商品? .比一般牛仔褲貴100倍 .歡迎來到品牌世界 ◎第7章 我的國家有錢嗎? (1)民主不一定富裕,獨裁不一定貧窮 (2)自由市場更能賺錢 (3)私有財產的重要性 (4)失能的官僚體制 (5)貧窮國家為何打不進主要市場? (6)愈多海港愈有錢? (7)教育是脫貧的手段 (8)帶來厄運的礦產 (9)歐洲的原罪 (10)發展援助 ●後記 ●名詞解釋 

導讀

何不從「人」出發學「經濟」!
◎文/劉政暉(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公民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名稱源自嚴肅的「經世濟民」一詞的「經濟學」概念,於十九世紀相繼傳入日本和中國,這個名詞,常讓人有種事不關己的國家政策、複雜的商業理念之錯覺。      「向下扎根!」系列《經濟篇》是由一位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報社主編寫給他「六個孩子」的科普經濟書籍,雖然嘗試包山包海地解釋了許多經濟學概念,但每一個例子,都是他真切觀察與聆聽孩子們的生活行為與想法後,再轉換成極具臨場感的有趣故事,一反市面上多數經濟類型叢書與教科書中先以經濟理論為底,再硬生生地「想出」一些範例來包裝這些理論的方式。      因此這本書閱讀起來不但較沒有壓力,反倒趣味盎然,有時更令人莞爾一笑。讓人看見從「人」出發的觀點,也能用具溫度的文字,讓冷冽的經濟知識變成一杯暖心的熱可可。      ——學習「經濟」的目的,到底為何?      台灣體制內的公民科教育裡,經濟學占了極大比例,在高中課本中甚至占了一冊之多。以高二下學期的公民科課本為例,由大學經濟學教授擔任主編,將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整本簡易化後,「整本」塞進高中課本的架構內容,雖在學測、指考壓力下,學生能將複雜的計算、枯燥的理論逐一化為升學所需的「分數」,然而在考試之後,泰半都迅速將內容統統還給教師,更甭提是否真正具備經濟學的素養能力。      在詐騙事件、黑心廠商頻傳的今日,除了與人們貪小便宜的性格有關,但國人未能真正理解經濟學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概念或許才是主因。      本書從一個女孩的煩惱切入,帶領讀者認識時間、金錢皆具有「稀少性」(scarcity)的特性,悄悄置入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觀念,然後再將「機會成本」(opportunity)等重要的經濟學觀念以其他的例子帶入。而書中列舉的「為什麼麥當勞店員總是問,要加點套餐嗎?」、「簽了手機合約的那一刻,你就開始負債」、「貴了一千倍的牛仔褲」等例子,更是切中時下年輕人常掉入的經濟陷阱,以實用取代教條式的理解,十足地接地氣且引人入勝。      所以,學習經濟的目的究竟為何呢?我想,「人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動物」應為其答案。畢竟在資本主義、知識經濟掛帥的今日,每個人勢必得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才可能擁有燦爛、舒適的人生。      ——期待有朝一日,台灣的公民教材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本書所列舉的範例大多以歐洲人熟悉的品牌為主,內容後半更針對希臘破產、歐洲整體經濟發展的議題做討論,一步步形塑與德國學子最相關的總體經濟環境大概念,這對於未來公民的養成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第五章〈國家是個收銀員〉也以德國政府針對煤礦業的補貼、污染排放權、社會補償機制(如稅制與社會福利制度)做說明,並點出「乘數效果」之局限,暗中引領讀者質疑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這種具體體現「思辨」的方式,在我們慣以平鋪直述的教材中幾乎不曾見過。      從以上例子看來,這本以「經濟學」為名的書,卻早已將社會學甚至政治學以及最重要的「德國價值」帶入,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非常羨慕。      目前台灣的公民課本仍將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及經濟學分成四個部分,在難以打破的學科框架中,再為這個學科切成四塊不相干的領域。難怪學子們的知識總是片段的,其與生活的連結如此斷裂,也就不難想像了。      麥田這套「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除了有助於改善國內既有知識學習的現況,更是個好機會讓我們教育工作者,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的做全面性的反思。期待有朝一日,台灣的公民教材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延伸內容

【推薦文】何不從「人」出發學「經濟」!
◎文/劉政暉(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學校最該教什麼?》作者)   名稱源自嚴肅的「經世濟民」一詞的「經濟學」概念,於19世紀相繼傳入日本和中國,這個名詞,常讓人有種事不關己的國家政策、複雜的商業理念之錯覺。   「向下扎根!」系列《經濟篇》是由一位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報社主編寫給他「6個孩子」的科普經濟書籍,雖然嘗試包山包海地解釋了許多經濟學概念,但每一個例子,都是他真切觀察與聆聽孩子們的生活行為與想法後,再轉換成極具臨場感的有趣故事,一反市面上多數經濟類型叢書與教科書中先以經濟理論為底,再硬生生地「想出」一些範例來包裝這些理論的方式。   因此這本書閱讀起來不但較沒有壓力,反倒趣味盎然,有時更令人莞爾一笑。讓人看見從「人」出發的觀點,也能用具溫度的文字,讓冷冽的經濟知識變成一杯暖心的熱可可。   ◆學習「經濟」的目的,到底為何?   台灣體制內的公民科教育裡,經濟學占了極大比例,在高中課本中甚至占了一冊之多。以高二下學期的公民科課本為例,由大學經濟學教授擔任主編,將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整本簡易化後,「整本」塞進高中課本的架構內容,雖在學測、指考壓力下,學生能將複雜的計算、枯燥的理論逐一化為升學所需的「分數」,然而在考試之後,泰半都迅速將內容統統還給教師,更甭提是否真正具備經濟學的素養能力。   在詐騙事件、黑心廠商頻傳的今日,除了與人們貪小便宜的性格有關,但國人未能真正理解經濟學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概念或許才是主因。   本書從一個女孩的煩惱切入,帶領讀者認識時間、金錢皆具有「稀少性」(scarcity)的特性,悄悄置入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觀念,然後再將「機會成本」(opportunity)等重要的經濟學觀念以其他的例子帶入。而書中列舉的「為什麼麥當勞店員總是問,要加點套餐嗎?」、「簽了手機合約的那一刻,你就開始負債」、「貴了一百倍的牛仔褲」等例子,更是切中時下年輕人常掉入的經濟陷阱,以實用取代教條式的理解,十足地接地氣且引人入勝。   所以,學習經濟的目的究竟為何呢?我想,「人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動物」應為其答案。畢竟在資本主義、知識經濟掛帥的今日,每個人勢必得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才可能擁有燦爛、舒適的人生。   ◆期待有朝一日,台灣的公民教材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本書所列舉的範例大多以歐洲人熟悉的品牌為主,內容後半更針對希臘破產、歐洲整體經濟發展的議題做討論,一步步形塑與德國學子最相關的總體經濟環境大概念,這對於未來公民的養成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第五章〈國家是個收銀員〉也以德國政府針對煤礦業的補貼、污染排放權、社會補償機制(如稅制與社會福利制度)做說明,並點出「乘數效果」之局限,暗中引領讀者質疑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這種具體體現「思辨」的方式,在我們慣以平鋪直述的教材中幾乎不曾見過。   從以上例子看來,這本以「經濟學」為名的書,卻早已將社會學甚至政治學以及最重要的「德國價值」帶入,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非常羨慕。   目前台灣的公民課本仍將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及經濟學分成四個部分,在難以打破的學科框架中,再為這個學科切成四塊不相干的領域。難怪學子們的知識總是片段的,其與生活的連結如此斷裂,也就不難想像了。   麥田的這套「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除了有助於改善國內既有知識學習的現況,更是個好機會讓我們教育工作者,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的做全面性的反思。期待有朝一日,台灣的公民教材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前言   本書內容將會提到小賈斯汀、萊奧.梅西(Leo Messi)、愛迪達、紅牛(Red Bull)、能多益(Nutella)、T-shirt、汽車,還有億萬富翁、可憐的窮困者、來自清寒或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會提及Facebook、Google、戴姆勒(Daimle)、MP3隨身聽以及網際網路。   讀完這本書,你會了解是什麼驅使發明家創造出讓生活更加便利的工具,而讓創意得以發揮最大效能的企業家又是如何運用這一切,也會看到窮人致富與富人變窮的過程。   不僅如此,還有那些和你父親年齡相仿,因為失業而待在家裡的人。至於從政者除了用我們的錢補助學校、修築道路外,還付給自己薪水,他們是否善盡其責、符合正義,這裡也會討論。然後,我們會釐清錢到底從哪裡來,還有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樣多的錢。   本書所談論的都和一種特別的感受有關。那就是你完全能夠依照自己的選擇做出決定,不論是換個新髮型、買新手機、學習新知或技能,或者單純買份報紙。這種生活方式意謂著自由。自由與金錢密切相關,而金錢又與經濟有關。   這個問題其實一點都不複雜: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填飽肚子、有房屋能遮風避雨,並且對生活充滿希望。而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理想,既是經濟學的課題之一,也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作者資料

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Winand von Petersdorff)

一九六三年生於德國希爾德斯海姆(Hildesheim)。就讀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期間,曾擔任學生政論雜誌主編,對新聞工作產生濃厚興趣。取得經濟學碩士後,於美因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of Mainz)接受新聞專業訓練。一九九一年進入《法蘭克福匯報》(FAZ),主導擴大經濟報導版面事宜。2002年轉至甫創刊的《法蘭克福匯報週日報》(FAS)擔任經濟版編輯,現為經濟版主編,熱中撰寫能源問題與全球化相關議題的文章。 身為六個孩子的父親,經常得說故事給孩子聽,因此練就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故事說得引人入勝、聽眾不會無聊打呵欠,而這也成為他專為青少年書寫的作品的最大特色。著有《讓你荷包失血的思考謬誤》(DENKFEHLER, die uns Geld kosten)等書。 相關著作:《經濟學關我什麼事!但月領22K很有事:為什麼錢永遠都不夠用?未來若不想被錢追著跑,就得先了解自己與經濟的關係,一本專為年輕人寫的經濟學入門》

基本資料

作者:文安德.馮.彼特爾斯多夫(Winand von Petersdorff) 譯者:劉于怡 出版社:麥田 書系:不分類 出版日期:2018-10-02 ISBN:9789863445937 城邦書號:RV1069X 規格:平裝 / 單色 / 17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