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尋找無限的盡頭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作者最新感人作品,首部半自傳性作品,售出35國版權! 人生,就是要學會適時地放過自己。 ▎獲選為誠品書店「12月推薦書」! ▎甫上市即盤踞紐約時報與亞馬遜網站暢銷榜TOP10,蟬聯至今超過50週! ▎慈善家 比爾‧蓋茲盛讚:「故事有趣而感動人心,充滿古怪卻又會為人著想的角色。本書適合闔家一起閱讀!」 ▎OKAPI專欄作家 曾志傑,心理作家 海苔熊,主持人 邵庭,作家 李偉文、洛心,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臨床心理師 林俊成 感動推薦!(依筆劃順序排列) ▎尚未出版即售出電影版權,再度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之福斯影業改編! ▎囊括各大書籍獎項,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爾街郵報、出版人週刊、校園圖書館期刊、書單雜誌、美國公共廣播電臺、波士頓環球報、美國娛樂週刊、南方生活雜誌、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巴諾書店、亞馬遜、好讀網等皆遴選為「2017年最佳選書」。 【故事簡介】 對艾沙而言,世界是個不斷往內繞的螺旋,永遠找不到盡頭。她的命運被他人所編寫,她的生命更無法由自己掌控。父親的驟逝加深了這個想法,使得她時常深陷自我懷疑之中,唯有在感覺到「痛」的瞬間,才能尋得短暫的慰藉與認同;戴維斯的父親收受賄賂卻無故失蹤,因而遭到通緝。他疲於應付警方的訊問與照顧弟弟,常在夜深人靜時將心情宣洩於網路。為了尋找戴維斯的父親,曾為兒時玩伴的艾沙與戴維斯再度相遇。 有著相似痛苦的兩人彼此吸引、萌生曖昧。然而隨著關係越漸親密,艾沙越來越常墜入自我否定的迴圈。沒有人能夠理解她的世界,包含她自己…… 【名人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OKAPI專欄作家 曾志傑 心理作家 海苔熊 主持人 邵庭 作家 李偉文、洛心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臨床心理師 林俊成 ——感動推薦! 【國外網友票選金句】 .現在的你,不會是永遠的你。 .戴維斯和我沒有說太多話,甚至沒有看著彼此,但是這不重要,因為我們一起看著同一片天空,而這或許比視線接觸更親密。任何人都能看著你,卻很難找到人跟你看著同樣的世界。 .會說再見,代表著還想再次相見。 .你同時是火焰與熄滅火焰的水,同時是敘述者、主角和配角,同時是說故事的人和被說的故事,同時屬於某人又屬於自己。 .真正的恐懼不是害怕,而是沒有其他選擇。 .幸福結局的問題就在於,其中沒有真正的幸福,或者還不是真正的結局。在現實當中,有些東西變得更好,有些東西變得更糟,到頭來你還是會死掉。 .獨處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會想到以前自己曾希望別人不要管你的每一次。當他們真如你所願、不再管你,你才發現自己是很糟糕的夥伴。 .這是疾病故事該有的發展:疾病是已經跨越的障礙,或是贏得勝利的戰役。疾病是用過去式來述說的故事。 .人之所以記得初戀,是因為它顯示並證明你可以愛人與被愛。這世上只有愛情是應得的。愛情是成為人的過程與理由。 .螺旋的特點就是:當你追隨它往內繞,永遠不會找到盡頭,只會無限地越來越 緊。 .慢慢地,我瞭解我們將成為彼此過去的一部分。但我還是想念他。我也想念我爸,還有哈洛德。我想念所有人。活著就是會想念。 【關於約翰.葛林】 .普林茲獎得主 .普林茲榮譽獎得主 .愛倫坡獎得主 .《泰唔士報》百大最有影響力人士 .富比士百大名人 .著作於全球銷售逾5千萬冊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第一次發現自己可能是個虛構人物,是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北區就讀一所名叫白河高中的公立中學時。受制於某種龐大到我無法認知的力量,我必須在一定的時間(中午十二點三十七分到一點十四分)吃午餐。如果那股力量調整了我的午餐時段,或是那幫助編寫我命運的同桌選擇了不同的話題,我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或者至少是不同的過程。但我開始明白:你的人生是講述關於你的故事,但不是由你自己述說。      你當然可以假裝自己是作者。你必須這麼相信。十二點三十七分,單調的鈴聲響起,你心想:我現在要去吃午餐。然而事實上,做決定的是鈴聲。你以為自己是畫家,其實卻是畫布。      學校餐廳中,幾百個聲音同時在叫囂,對話變成無意義的雜音,就像沖刷岩石的河水。坐在散發強烈人工光線的日光燈管底下時,我想著,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個人史詩的主角,但其實我們基本上是相同的有機體,群聚在這個沒有窗戶、瀰漫著消毒藥水與豬油氣味的大房間。      我吃著花生醬和蜂蜜三明治,喝著胡椒博士碳酸飲料。老實說,我覺得咀嚼動植物並吞下食道這個過程頗噁心,因此努力不去想自己正在吃東西,可是這麼做就等於是在想這件事。      坐在我對面的麥可.透納正在黃頁筆記本上塗鴉。我們的午餐桌就像歷久不衰的百老匯:卡司幾經更迭,角色卻沒有變化。麥可扮演的是「藝術愛好者」,和他聊天的黛西.拉米瑞茲則是我「最勇敢的死黨」。我們從小學就認識,不過在其他人的喧鬧聲中,我聽不見他們的談話內容。      我的角色是什麼?我演的是「親友」。我是黛西的好朋友,或是福爾摩斯女士的女兒。我總是某人的某人。      我感覺到自己的胃開始處理三明治。即使在所有人的交談聲中,我還是能聽到消化的聲音。所有細菌都在咀嚼黏膩的花生醬,彷彿我肚子裡有一群學生正在餐廳用餐。我不禁抖了一下。      黛西問:「妳不是跟他去露營過嗎?」      我反問:「跟誰?」      「戴維斯.皮凱特。」      「嗯。怎樣?」      黛西問:「妳沒有在聽嗎?」我心想:我在聽,不過我聽的是自己消化道的雜音。我當然早就知道自己體內寄宿著大量細菌,但我並不樂於想起這件事。以細胞數量來說,人類大約有百分之五十是細菌,亦即人體大約有一半細胞根本不屬於自己。住在「我」這個生物群落的細菌是地表人類數量的一千倍以上。我常覺得好像感覺得到它們在我體內與體表生活、繁殖並死亡。我在牛仔褲上擦拭汗溼的手掌,試圖調整呼吸。很顯然地,我有焦慮的症狀;不過我得聲明,關心自己是肌膚包圍的細菌群落這回事,並不算是非理性的想法。      麥可說:「他爸爸好像因為賄賂要被逮捕,可是在逮捕行動的前晚就失蹤了。現在警方懸賞十萬美元在找他。」      黛西說:「妳認識他兒子。」      我回應:「以前認識。」      我看著黛西用叉子攻擊學校餐廳的長方形披薩和四季豆。她一再抬頭看我,張大眼睛像是在問「怎樣?」。我知道她希望我問她問題,可是我不知道該問什麼。我的胃一直在發出聲音,讓我深深擔心自己會不會感染了寄生蟲。      我依稀聽見麥可在對黛西說明他最新的藝術計畫:用Photoshop分析一百張名叫麥可的人臉,而平均起來的那張臉就會是第一百零一個麥可。這個點子聽起來很有趣,我也想聽得更詳細,可是餐廳裡實在太吵,而我無法不去想到自己體內的細菌平衡出了問題。      腹部發出太大的聲音並非致命的「困難梭狀芽孢桿菌」常見症狀,不過也不是沒有前例。我拿出手機搜尋「人類微生物群系」,重讀維基百科上介紹此刻在我體內的幾兆個細菌。我點了困難梭菌的文章,滑到困難梭菌主要在醫院感染的那段。我繼續往下滑,查看列舉症狀。除了腹部發出聲響之外,我沒有任何這上面列的症狀。不過我從過去的搜尋中得知,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報告,曾有人在醫院只有腹痛和發燒症狀,最後卻死於困難梭菌。我提醒自己,我並沒有發燒,可是我內心有個聲音回答:妳只是還沒發燒。      在我僅存一絲意識滯留的餐廳中,黛西正在告訴麥可,他的臉孔均化計畫的對象不應該是名叫麥可的人,而應該找被監禁但事後被證明無罪的男人。她說:「這些人都有同一個角度拍攝的臉部照片,會比較簡單。而且這和姓名無關,而是和種族、階級及大量監禁議題有關。」麥可說:「黛西,妳是天才!」黛西則說:「你好像很驚訝。」這時我正在思考,如果我的體內有一半的細胞不是自己的,那麼不就挑戰了「我」做為單數代名詞的概念,更不用說挑戰了我主宰自己命運的地位?我深深墜入這越漸狹窄的蟲洞內,直到它把我帶離白河高中的餐廳,進入只有完全瘋狂的人才能到達的非感官世界。      我從小就習慣用右手大拇指指甲嵌入中指指腹,因此現在指紋上長了硬繭。長年做這個動作的結果,讓我很容易在肌膚上扳開裂縫,我便用OK繃把它包住,避免受到感染。可是我有時候擔心它已經感染了,必須要排毒才行,而唯一的做法就是再次打開傷口,擠出所有能擠出來的血。只要冒出扳開肌膚的念頭,我就無法不去執行。我為使用雙重否定句型道歉,可是這真的是雙重否定的情況,只有透過否定的否定才能脫離困境。總之,我開始想要將自己的大拇指指甲嵌入指腹肌膚。我知道抗拒是沒有用的,所以在餐桌底下撕開手指上的OK繃,把大拇指嵌入長繭的肌膚,直到感受到傷口裂開。      「福爾摩西。」黛西叫我,我便抬頭看她。「我們快吃完午餐了,妳都還沒有提到我的頭髮。」她搖搖頭髮,上面有近似粉紅色的紅色挑染。沒錯,她又染頭髮了。      我從意識深處浮上來,對她說:「很大膽。」      「我當然知道。這是在表達:『各位先生女士,還有既不是先生也不是女士的各位,黛西不會破壞承諾,但是會讓人心碎。』」黛西宣稱自己的人生格言是「讓人心碎,但不要破壞承諾」。她一再揚言,到了十八歲就要在腳踝刺上這句格言。黛西說完又轉回麥可話題,我則回到自己的思考。肚子的咕嚕聲似乎更大了。我覺得想吐。以一個排斥體液的人來說,我嘔吐的機率還滿頻繁的。      黛西問:「福爾摩西,妳還好嗎?」我點頭。有時我會納悶,她為什麼喜歡我、或至少肯容忍我。其他人也是。連我都受不了自己。      我感覺到額頭在冒汗。我只要一流汗,就不可能停下來。我會連續數個小時流汗,而且不只是臉或腋下,脖子、胸部、小腿都會流汗。也許我真的發燒了。      我在桌下把舊的OK繃塞入口袋,沒有看就拿出新的OK繃拆開,然後低頭把它貼到手指上。在這段期間,我依照凱倫.辛赫醫生指示的方式,以鼻子吸氣並由嘴巴吐氣,吐氣的速度「可以讓燭火搖曳,但不會吹熄。艾沙,想像燭火在妳的吹拂下搖曳,但沒有熄滅,一直保持同樣的狀態」。我試著這麼做,可是我的思考螺旋依舊纏繞得越來越緊。我聽得見辛赫醫生叫我別老是拿出手機、一再查詢同樣的問題,不過我還是拿出來,再度閱讀維基百科上面「人類微生物群系」的文章。      螺旋的特點就是:當你追隨它往內繞,永遠不會找到盡頭,只會無限地越來越緊。      我用保鮮袋包住最後四分之一的三明治,起身把它丟入滿溢的垃圾桶。我聽到身後傳來聲音:「妳今天一整天都沒有連續說超過兩個單字,我是不是應該關心一下?」      「思考螺旋。」我含糊地回答。黛西從六歲就認識我,足以瞭解這句話。      「我懂了,抱歉。我們今天一起去玩吧。」      有個叫莫莉的女生走過來,笑咪咪地對黛西說:「呃,我想告訴妳,妳的上衣沾到妳拿來染髮的果汁粉了。」      黛西低頭看看肩膀處,她的條紋上衣果然沾到粉紅色斑點。她遲疑片刻後,挺直背脊說:「沒錯,這是造型的一部分。染色的上衣是巴黎的最新流行。」她轉身不再理睬莫莉,說:「我們去妳家看《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吧。」黛西很迷星際大戰,而且不只看過電影,還看過小說、動畫及用樂高製作的兒童節目。她甚至還寫了丘巴卡戀愛史的同人小說。「我們一起讓妳的心情好起來,可以一次連續說三個單字、甚至四個單字。不錯吧?」      「不錯。」      「然後妳可以載我去打工。抱歉,我需要有人開車載我。」      「好。」我很想再說些什麼,然而不請自來而惱人的思緒卻不斷糾纏著我。如果我是作者,我就會停止思考體內的細菌。我會告訴黛西,我很喜歡她對於麥可的藝術計畫的想法。我也會告訴她,我記得戴維斯.皮凱特,也記得當時十一歲,心中存有模糊但持續的恐懼。我會告訴她,我記得有一次露營的時候,我和戴維斯並肩躺在棧橋邊緣,腳垂下去,背靠在粗糙的木板上,一起注視著無雲的夏季天空。我會告訴她,戴維斯和我沒有說太多話,甚至沒有看著彼此,但是這不重要,因為我們一起看著同一片天空,而這或許比視線接觸更親密。任何人都能看著你,卻很難找到人跟你看著同樣的世界。

延伸內容

【推薦序】
【名人感動推薦】   ▏慈善家 比爾.蓋茲   故事有趣而感動人心,充滿古怪卻又會為人著想的角色。本書適合闔家一起閱讀!   ▏臨床心理師 林俊成   約翰葛林把心理患者思慮時的掙扎,透過樸實的描述,呈現出患者真實面對的糾結。作者的文字不只描述出想法和事件,也描繪出主角的細膩情感。研究心理學,發現許多人常被當下的意念所困住,但腦海中所有想法的總和,卻未必堆砌出真實的自我,經歷了許多故事,卻仍舊不認識自己。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了解:現在的你,不會是永遠的你,而我們所看到的每個人,也都是他們的過去所組成。當我們人生在風雨之中,經常絕望到忽略原本就存在的美好,此時我們無法做些什麼,只能等待它過去,就像陰天灰濛時,我們未曾擔心陽光就此消失。   我們常得面臨選擇:從許多爛蘋果中,帶走一顆比較不爛的,這時心情往往會感到沮喪難過,但至少還有蘋果可以選擇,而不是真的一無所有。作者讓我們從新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選擇時,那現在的遭遇是否會變得更棘手?《尋找無限的盡頭》,不只是一篇故事,而是你我人生中曾出現的真實,讓我們重新反思過去所堅持的那些堅持,是否有些只是一種偏執,讓自己能夠找到生存的價值,別忘了要把人生活得好之前,得要先活下來。   ▏主持人 邵庭   樂觀與悲觀,熱鬧與孤獨,一直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兩個極端面。也許永遠我都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總歸到底,我應該還是樂觀熱鬧的人,因為每次這個問題都是想到這裡就終結了,如果不樂觀,可能就跟主角一樣,無限的螺旋循環吧。閱讀《尋找無限的盡頭》,不論找不找得到,但可以聽到心裡的聲音。   ▏作家 洛心   翻開了第一頁,我便止住呼吸,放下書本──他懂──那股思緒往黑洞墜,焦慮灌入咽喉的窒息感,約翰.葛林完全理解。在他新作《尋找無限的盡頭》裡,細膩清楚的文字,讓你看見被焦慮淹沒的自己,無助痛苦;卻也讓你知道,你非一個人,你是能被理解的,更重要的是,也能在世界用這樣的姿態活著。這是一本必須推薦給自己或身邊有焦慮症的讀者,這篇黑暗卻可愛的故事帶你走過黑暗的迴廊,讓你清楚明白,黑暗的世界其實也可以很美麗,只要你一點一點練習,一點一點前進。我們都可以,摸著黑,前進得很美麗。    【學界名師讚譽】(依筆劃順序排列)   ▏三重高中 吳怡慧老師   在學校中,最難教的就是同理心……跟著艾沙的腳步,我們見證並感受她如何被自己的螺旋綑綁、窒息。就如吳爾芙寫過的文章:『小女生墜入愛河時,有莎士比亞或濟慈來替她表達心意,但若要讓受苦的人向醫生表達自己的頭痛,語言馬上就會乾涸。』我們或許開始懂得,面對別人的螺旋,不是幾句:別想太多、看開點,就可以解決的;我們或許可以從艾沙的自我辯證中,開始學會同理……我們也可能都是艾沙,只是包裝的程度不同。面對每個人獨特的『螺旋』,陪伴的力量比語言強大。   ▏大灣國中 陳碧媛校長   人類最可怕與最可敬的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自強高中 范鈺楨老師   願每人的生命中都能有一位同黛西般的摯友,就像黑暗中微微透出的光,是撫慰、是希望。   ▏自強高中 莊依真老師   閱讀這本書,可以感受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學會與自己共處。   ▏光德國中 張文銘組長   漩渦中不斷的伸出多支手拉扯著我,渴望有另一雙手將我牽引而出。我們將在此書找到共鳴。   ▏沙鹿國中 洪幼齡校長   作者運用『螺旋』意象,透過患有強迫症的高中女孩,探索內在身體及宇宙天體的運作,在親情、友情及愛情間交錯感應。   ▏東山高中 曾靜香主任   受強迫症纏身的艾沙、承受無人理解之寂寞的戴維斯。兩人自相遇至曖昧,到向警方密報失蹤的父親,全書情節緊湊,帶領我們參與更捨不得彼此的不同人生!   ▏治平中學 鐘清瑜老師   要一窺青少年的世界,作者為我們開了一扇窗。   ▏海山中學 潘蕙芬老師   愛與不愛,狹窄與寬闊,有時無法純然以理智判斷,只能順任本心,該掌握的是:良善與尊重。人生的道路之所以越走越狹窄,往往是因為不信了、不愛了!   若能相信、若能愛眷,終將勇敢,人生終將寬廣。   ▏崇德國中 林秀惠主任   透過文字引導孩子,在日常中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自己成為朋友,接納自己的存在。   ▏崇德國中 洪瓊月主任   書中主要人物具備下列素養:敏銳察覺對方的感受,並能適當地表達關心。作者不論在親情、友情或愛情的處理,都令人感受到溫暖與正向    【國際媒體書評驚嘆】   ▏《書單雜誌》星級書評   非常值得一讀。約翰.葛林迄今最為成熟的作品,所有讚譽與好評皆實至名歸。   ▏《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在這常常發生動盪人心事件的時代,學會如何與惡意共處、愛惜不完美的自我,是非常緊迫而重要的。   ▏《校園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引起共鳴而深具啟發性的故事。絕對必讀。   ▏《紐約時報》   約翰.葛林至今最讓人驚豔的作品。故事如此感人且真實,讓我無法自拔。   ▏《誠懇家日報》   兼具無盡希望與無限憂傷的作品。   ▏《華爾街郵報》   溫和、充滿智慧,並給予人希望。   ▏《衛報》   本書是現代文學的新經典。   ▏《今日美國》   對於強迫症描寫深刻,使人感同身受其不斷掙扎的心情。   ▏《洛杉磯時報》   後勁強烈,是給青少年與成人關於焦慮症、愛與友誼的故事。   ▏《芝加哥論壇報》   每年被確診焦慮症、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葛林的故事將其刻劃得很棒。   ▏《舊金山紀事報》   約翰.葛林將難以形容的事物描寫得很立體。精神疾病患者或其親友都該閱讀本書。   ▏《西雅圖時報》   身為青少年小說大師,約翰.葛林的最新作品一如前作般,充滿情感而真實。   ▏《時人》雜誌   教導你在世界崩塌失序時與自己相處的溫柔故事。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   本書有時讓人心碎,卻充滿啟發性。   ▏「馬沙布爾」新聞部落格   這部作品十分真實,有時真實得讓人感到痛楚,是約翰.葛林一貫讓人省思不已的故事。

作者資料

約翰.葛林(John Green)

約翰‧葛林是獲獎的暢銷作家,作品包括《尋找阿拉斯加》、《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以及《尋找無限的盡頭》。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得肯定,包括一次普林玆文學獎獲獎、一次普林玆文學獎提名,以及一次愛倫坡獎獲獎。約翰兩次入圍《洛杉磯時報》書獎,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也是大受好評的播客節目《人類世評論》作者兼主持人。約翰和他弟弟漢克一起製作了許多線上影片,包括Vlogbrothers頻道,以及Crash Course教學頻道。他和家人住在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約翰的官網是johngreenbooks.com。

基本資料

作者:約翰.葛林(John Green) 譯者:黃涓芳 出版社:尖端 書系:潮流文學 出版日期:2018-11-29 ISBN:9789571083377 城邦書號:SPB7H000022 規格:平裝 / 單色 / 340頁 / 14.5cm×21cm
注意事項
  • 購買尖端、小光點出版品,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