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18-11-28
- 定價:520元
- 優惠價:79折 41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411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9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全美年度暢銷書(National Bestseller)
※亞馬遜年度最佳歷史類書籍(Amazon Best History Book of the Year)
※吉爾伯圖書獎2018年入圍(Shortlisted for the 2018 Lionel Gelber Prize)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New York Times Editor’s Choice)
※《紐約時報》年度關注好書(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泰晤士報》年度政治類選書(London Times Best Book of the Year: Politics)
※《金融時報》年度政治類選書(Financial Times Best Book of the Year: Politics)
美中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比專家願意承認的高很多。
哈佛大學冷戰問題專家--格雷厄姆.艾利森
未出版已轟動全球的權威分析
「美國優先」與「中國夢」能否和平共處,
關鍵在突破「修昔底德陷阱」!
◎從古希臘到美蘇冷戰,從兩千年人類戰爭史出發,預測美、中國不安的未來!
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記錄了摧毀整個希臘世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他將戰爭的起因總結為「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本書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把當時斯巴達與雅典面臨的困境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在原本的權力平衡面臨改變時,既有的統治強權可能為了捍衛地位而出手訓誡、扼殺後起的挑戰者,挑戰者也可能不甘屈居人下、試圖改變遊戲規則而「問鼎中原」。在過去500年中,崛起強權挑戰統治強權的案例有16起,其中12起爆發戰爭。「修昔底德陷阱」像幽魂一再地將大國推向毀滅的深淵。俾斯麥在普法戰爭中挑戰歐陸霸主法國,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戰中挑戰英國海軍,日本自認應該享有平等的尊嚴而發動日俄戰爭,又因恐懼美國的經濟封鎖扼殺它的發展而襲擊珍珠港。種種盲目不理智的行為,都可以透過「修昔底德陷阱」得到解釋。
◎南海衝突、台灣獨立、網路攻擊、北韓崩潰、貿易戰爭……誰將引爆美中大戰,又該如何避免?
21世紀初的中國與美國恰恰再度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模式,彷彿難逃「注定一戰」。中國的飛速崛起為二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與美國的軍事霸權構成嚴重挑戰。二戰後的美國占全球經濟的50%,如今已下滑至16%。同一時期,中國的比例從1980年的2%飆升至2016年的18%。雪上加霜的是,標榜「中國夢」的習近平與「美國第一」的川普不僅都誓言恢復國家的偉大光榮,也都認為對方是實現目標的障礙。沒有另外兩個領導者比習、川更可能把美中帶向戰爭。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全球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憑1970年代對古巴飛彈危機的深刻研究奠定其不可動搖的大師地位。他透過對歷代戰爭提綱挈領地分析建立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基礎,並以此預測美中爆發衝突的各種可能途徑,在書中列舉了5種爆發戰爭的可能,以及12條趨吉避凶的和平線索,並針對美國政府提出懇切建言,一方面呼籲美國嚴肅看待中國崛起的事實與恢復民族光榮的決心,一方面諄諄勸誡美國外交決策圈應重拾美蘇冷戰時代的宏觀戰略思維,以面對從所未見的安全威脅。本書未上市就已在全球政治、學術、新聞界造成轟動,《注定一戰?》成為所有關心美中未來人士的話題。連習近平都親自表示:「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熱烈推薦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躁動的帝國》作者):「一定要讀這本書。你不可能讀到第二本書能像《注定一戰?》一樣,既能讓我們瞭解美國在面對中國時的困境,又能應用歷史案例來理解當下。」
艾希頓.卡特(Ash Carter,前美國國防部長):「《注定一戰?》對吾人實在有卓著的貢獻。憑著對往昔戰史的博學多聞與對今日國際政治的深刻理解,艾利森教授不僅對美國、中國領導人提出了嚴厲的警告,也用心良苦地構思了化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對策。對太平洋兩岸的政治決策者、學者與所有的公民來說,這本書都不可不讀。」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歷史系教授):「今年夏天華盛頓與北京都必須讀的書……在當代國家安全研究中,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名噪一時的理論家與實踐者,他同時也是善於從歷史中學習的大師。你可以打包票中國領導人會讀他寫的《注定一戰?》。我只希望美國領導人也會讀。每一個關心世局的有志之士都應該買一本。」
布萊克威爾(Robert Blackwill,前美國駐印度大使):「正如《注定一戰?》所顯示的,承認中國與美國承受的『修昔底德壓力』並不是姑息讓步。相反的,艾利森指出,這是美國在面對崛起的中國時,維繫國家利益並避免戰爭所需的外交戰略的第一步。」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專家):「習近平下週就要與川普在佛羅里達見面了,他的幕僚應該先準備一本彷彿末日預言的《注定一戰?》給他看。習近平已經相當熟悉艾利森這位哈佛教授的著作。2013年11月,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一場習近平出席的會議,他當場告訴大家『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前美國駐中國大使):「在未來數十年內,如何面對一個崛起中的中國都是美國外交政策中首要的戰略問題。成敗在此一舉,而歷史上的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黯淡的。有人認為衝突無法避免,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結論太簡化。這本意義非凡的著作不僅以史為鏡,從過去歷史中分析了大量的案例,也提供了一個概念性的框架,讓我們可以藉以理性分析將會深刻影響美國未來的議題。」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美國國務卿):「《注定一戰?》以一個對全球秩序的重大威脅為主題:崛起中的強權對既存統治強權的衝擊!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只希望未來的美中關係會是第五個和平解決的歷史案例,而非第十三場戰爭。」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強權的興衰》作者):「《注定一戰?》可能會是今年的政策指導手冊。當習近平表示艾利森書中的觀點有所根據且必須重視,我們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本書文字流暢、條理清晰,最後在結構因素與意外因素兩者之間孰輕孰重這個無盡的歷史辯論之中做出了傑出的結論。《注定一戰?》必定會吸引輿論與學院高度的重視與爭辯。」
陸克文(Kevin Rudd,前澳洲總理):「中國與美國想要戰爭嗎?不。它們有可能因為結構性的巨大壓力被迫發生衝突嗎?是。感謝艾利森為世人規劃出避免厄難的關鍵路徑。未來數十年這本書都將被傳誦與爭論。」
康貝爾(Kurt Campbell,前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從歷史中挖掘教訓、在爭論中抽絲剝繭,艾利森教授憑著卓越的見識,為中美關係在航向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時提供了必備指南。對每一位外交官、銀行家、生意人來說,這本探討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的書都是不可或缺的。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作者):「美國可能避免與中國的正面對決嗎?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關鍵的地緣政治問題。在多數案例中,修昔底德是對的:當世界舞台上出現了一股新勢力,它總有一天會與統治強權爆發衝突。這本發人省思的著作從歷史汲取教訓,指引我們如何避免戰爭。」
傅高義(Ezra Vogel,《鄧小平改變中國》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一向以清晰的理論見長,這次他用『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照亮當代面對的大哉問:『現有的強權如何免對崛起中的強權?』艾利森從歷史中尋求解答,並結合了他從政府內部蒐集到的美國觀點,以及透過罕見的深度研究淬鍊的中國觀點。」
喬‧拜登(Joe Biden,前美國副總統):「格雷厄姆・艾利森是最洞燭機先的國際政治觀察家之一。他總是能透過對歷史趨勢的理解,幫助我們處理當下的政治紛爭,並做出艱難的外交決策,讓專家與尋常百姓都能看得懂,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當參議員與副總統時都不斷向他請益的原因。在「《注定一戰?》中,艾利森闡述這個時代最核心的危機,亦即美中關係。」
潘基文(Ban Ki-Moon,前聯合國秘書長):「不管是做為學生或是外交官,艾利森一直都是我的一盞明燈。正如《決策的本質》,《注定一戰?》帶給我們的是他明察二十一世紀與未來的全球政治本質的智慧。」
裴卓斯(David Petraeus,前中央情報局局長、中央司令部司令):「關於全球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美中關係,這本書是我讀過最精闢、最發人省思的。如果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對的,而且我相信他是,中國與美國必須為了避免一場誰都無法贏的戰爭好好讀讀這本書中的教訓。」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國終於成為一個超級強權了。美國無法認清這個事實是否會導致美中陷入戰爭呢?《注定一戰?》主張如要避免生靈塗炭,雙方都需要在面對這個權力轉移時臨深履薄、小心翼翼。本書中引用的例子廣泛且深入,涵蓋上千年的人類歷史……」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本書分量不重,但意味深長。歷史上的幾個關鍵時刻被做了深刻的剖析。也許,若能與中國謀求一段長期的和平,我們就能避免戰爭。」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艾利森沒有說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戰爭『無法避免』,但他認為『可能性很高』。華府很多人同意這個結論,許多人因此惶惶不安……艾利森指出,在許多種情況下中國與美國會爆發戰爭。在川普主政之下,艾利森擔心一場貿易戰爭有可能演變成火藥戰爭。」
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請讀這本書,因為它會讓你坐立難安……艾利森是首屈一指的學者,兼具第一流的政治家的直覺。他將他驚人的歷史、地緣政治、軍事上的造詣融入《注定一戰?》。他的著作比起其他學者更引人入勝……艾利森不是悲觀主義者,他主張只要有足夠的政治敏銳與政策手腕,兩個超級強權是可以避免戰爭的。」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部份 中國的崛起
世界史上最大的玩家
第二部分 歷史的教訓
雅典對決斯巴達
近代五百年戰爭史
英國對德國
第三部分 形成中的風暴
美國給中國的榜樣
習進平的中國要什麼
文明衝突
邁向戰爭
第四部分 為何戰爭並非無法避免?
十二條和平線索
前路何在?
結論
謝詞
附錄一:十六個修昔底德陷阱案例研究
附錄二:七個稻草人
註釋
內文試閱
第二章 雅典對決斯巴達
剛成為大學新生時,我修讀了一門古希臘語課程,第一年的多數時間是學習新的字母、詞彙,句子結構和語法,但是我們的教授向我們保證,如果我們努力學習,到第二學期結束時,我們就可以閱讀色諾芬(Xenophon)的《長征記》(Anabasis)。除此之外,他還為那些在第二年表現出色的人挑選了「獎品」,也就是閱讀修昔底德。
我彷彿仍可以聽到他說出「修昔底德」這位歷史學家的名諱時的激動與崇敬。對拉班(Laban)教授來說,古典希臘時期代表了文明的第一個偉大尖塔。只有掌握原始語言,我們才能從他認為的歷史之父那兒理解這點。雖然他很欣賞希羅多德(Herodotus),但我們的教授堅持認為,修昔底德才是第一個專注於捕捉歷史「究竟發生了什麼」的人,因為他的敘述結合了記者對細節的洞見,研究者對真相的抽絲剝繭,以及歷史學家識別複雜事件背後根本原因的能力。正如拉班教授告訴我們的,修昔底德也是我們現在稱之為現實政治,或者國際關係學的現實主義的先驅。我一開始作為世界政治的入門學生,就堅定的想得到拉班教授的這個獎品,我最終也得到了。
修昔底德沒留下多少關於自己生活的記錄。我們知道他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中葉,是雅典的公民,而雅典是古希臘兩個最強大的城邦之一。我們也知道他是一位將軍,卻在一場大戰中被家鄉所放逐,到地中海地區遊歷。在這場攪亂了古代世界的衝突中,他的母國雅典與當時的主導大國斯巴達城邦抗衡,最終兩者都國勢大衰。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對這場衝突的徹底說明,也是西方文明的偉大作品之一。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發人深省,不僅被歷史學家和古典主義學者、也被世界各地大學和軍事院校的軍文戰略學者研究和爭辯。
正如修昔底德在其作品的序言中所說闡述的,他的編年史的目的,是幫助未來的政治家、軍人和公民理解戰爭,以使他們能避免前人犯下的錯誤;他說:「在人類事務中,如果事情不是會如實重現,至少也會相似的再現。因此,如果人們能藉由我的歷史著作準確的瞭解過去,並藉此理解未來,我會甚感欣慰。」作為最初的「應用歷史學家」,他與後來的邱吉爾分享了相似的觀點:「你回頭看的時間越長,你可以預見的就越遠」。
藉由修昔底德,我的二年級同學和我瞭解到雅典和斯巴達之間,在大戰之前享有的漫長和平。我們讀到了雅典在民主領域的寶貴實驗,以及在各個領域空前的創造性成就。這些古希臘人成為哲學、戲劇、建築、雕塑、歷史、海軍戰法,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奠基者。就算有一些領域他們不是先行者,他們也將之推上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高峰。蘇格拉底、柏拉圖、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歐里庇得斯(Euripides)、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伊辛納斯(Ictinus,帕德嫩神廟的建築師),德莫斯泰內斯(Demosthenes)和伯里克利(Pericles),仍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巨人。
藉由修昔底德撰寫的歷史,我們能夠瞭解數十年間維持了和平的這些非凡的國家,如何最終讓自己陷入了毀滅性的戰爭。雖然其他論者強調近因,但修昔底德卻直指問題的核心。「至於斯巴達和雅典打破冷和平的原因」,他寫道,「我會先鋪陳他們指責對方的理據,以及他們利益衝突的具體情況」,但是,他警告說,「這些論點很可能反而模糊了戰爭的真正原因」。他將焦點集中在這些因素之下的更重要的因素。修昔底德告訴我們,使戰爭「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
這就是我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的現象:當一個崛起強權威脅要傾覆統治強權,會造成嚴重的結構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是特殊的突發事件,而且即使是普通的外交事件,也會引發大規模的衝突。
修昔底德詳細陳述了這種狀態如何將雅典和斯巴達捲入戰爭之中。他寫道,在驅逐波斯人的偉大戰爭中齊心協力的雅典和斯巴達,曾和平管理他們之間的戰略競爭,並協商出一段珍貴的「三十年和平」(Thirty Years’ Peace),成功地解決了一系列可能誘發戰爭的危機。他們認識到兩國文化、政治制度和利益之間的顯著差異,使激烈的競爭不可避免;但他們也知道戰爭會帶來災難,並決心找到避戰的方法,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那麼,這兩個偉大的希臘城邦,是怎麼跌入一場對兩者都有如此災難性後果的衝突呢?《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長達六百頁的每一頁,都提供了涉及這場致命戰爭的曲折歷程的動人細節。兩個大國和米洛斯(Melos)、米加臘(Megara)、克基拉(Corcyra)等其他希臘小國之間的外交折衝故事,則提供了治國之道的有益線索。但修昔底德的故事主軸,是將雅典和斯巴達拉向對撞的引力:雅典貪得無厭的增長,和斯巴達對其在希臘的主導地位將被其破壞的與日具增的憂慮。換句話說,他的主題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是這兩個古代世界最傳奇的兩個大國儘管一再試圖避開,但終究不可自拔陷入其中的過程。
崛起者遭遇統治者
在公元前490年波斯入侵希臘之前,斯巴達在該地區擔任主導強權已長達一個多世紀。作為希臘半島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城邦,斯巴達不僅得對抗其陸地邊界上的幾個中等大國,還得應付境內被稱為黑勞士(Helots)的那群比其公民人口多上七倍、且日益燥動的奴隸。
斯巴達到今天仍然是極致的軍國主義的象徵。從家庭到政府,全社會的組織原則,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戰鬥人員的生命力和實力。斯巴達當局只允許身強體壯的嬰兒活下來;男孩七歲時會被帶離家庭,進入軍事學校,在那裡他們變得堅毅,受到訓練,得到培養,以應對戰爭。男人到20歲可以結婚,但必須繼續住在營房,共同進餐,和每天接受培訓。與對手雅典的公民大會被保守的貴族長老主導不同,斯巴達人直到30歲,在服務斯巴達城邦23年之後,他們才獲得完整的公民身分,與參加公民大會的權利,且直到60歲才終於免服兵役。斯巴達公民把勇敢、英武和紀律等軍隊價值看得高於一切。正如普魯塔克(Plutarch)告訴我們的,當斯巴達的母親派他們的兒子去參加戰爭時,會告訴他們「帶著你的盾牌、或躺在上面」回來。
相比之下,雅典是一個港口城市,位於阿提卡(Attica)的一處乾涸的海角,並以其文化為榮。由於與希臘的大陸地區被人煙稀少的高山隔離出來,雅典一直是一個貿易民族,受到在愛琴海縱橫穿梭,出售橄欖油、木材、紡織品和寶石的貿易商的支持。與斯巴達的窮兵黷武不同,雅典是一個開放社會,其學校招收來自希臘各地的學生。經過幾個世紀的強人統治後,雅典還開始了一場大膽、新穎的政治實驗,即所謂的民主。其公民大會和五百人院(Council of Five Hundred)向所有自由人開放,並作出所有關鍵的政治決定。
在公元前5世紀之前,希臘的世界基本上各自為政,分為許多自治的城邦。但是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入侵,迫使希臘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應對共同的威脅。後來在溫泉關(Thermopylae),因為三百名精英斯巴達戰士的傳奇性捨身取義,阻擋了整個波斯軍隊,並為希臘的軍事聯盟爭取了時間。在薩拉米斯(Salamis),雅典指揮的盟軍艦隊以一敵三,摧毀了波斯艦隊。在公元前479年,希臘聯軍第二次決定性地擊敗入侵的波斯軍隊,決定了戰局。
雅典意識到它在希臘的勝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希望成為希臘的主要大國之一。事實上,在波斯撤退之後,這個城邦經歷了顯著的經濟、軍事和文化復興。它的經濟吸引了來自整個希臘世界的商人和水手,為其商船所服務。隨著貿易量的增長,雅典在其專業海軍之外,增加了一支貿易船隊,而其海軍已經是其最接近的競爭者的兩倍多了。遙遠的克基拉(Corcyra)是唯一一個也擁有大量艦隊的希臘城邦,排在其後的是斯巴達的關鍵盟友科林斯(Corinth)。不過這兩者都並未構成真正的危險,因為雅典人在波斯戰爭中的驚人勝利,已經證明水手的技能比其艦隊的規模更加重要…….
作者資料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雷根美國總統任期內擔任國防部特別顧問;克林頓美國總統任期內擔任國防部政策和計畫助理。 羅伯特‧布萊克維爾(Robert D. Blackwill):外交官、政治學教授、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理事會和董事會成員,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美國總統小布希之戰略規劃副助理和國家安全副顧問。二○○一至二○○三年出任印度大使。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