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吃飯超輕鬆,一起BLW吧!:增進手眼協調、感覺統合能力,強化咀嚼能力,促進牙齒、顱顏骨生長,降低過敏,好睡好健康!
-
經典古文小寓言:讀動物故事、打造文言文基礎、閱讀素養題全部學起來!(高詩佳老師作品)
-
校外教學到海底(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系列作)
-
校外教學到火山(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金鴨子圖畫書獎《校外教學到海底》系列作)
-
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暢銷修訂版):台大過敏免疫風濕科權威醫師 生活、飲食止癢觀念、經驗分享
-
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隨身口袋版:90個找出躲藏物遊戲,隨時隨地玩出孩子的專注力
-
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隨身口袋版:45個密碼破解遊戲,隨時隨地玩出孩子的專注力
-
貓頭鷹遊客中心(失物招領所系列作品,亞馬遜讀者5顆星推薦,法國年度最佳書籍獎得主,「好書大家讀」入選推薦)
-
GUSTAVE小壞蛋古斯塔夫(《世界上最棒的貓》Higuchi Yuko樋口裕子驚喜之作)
-
神奇小狗雷克斯
內容簡介
我們都是被「分數」餵養長大的大人,
別再用相同的方式,對待你的孩子。
親職專家游乾桂老師,用33篇真實的教養案例,
讓你找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初心。
分數,真的能決定孩子的未來和成就?
愛孩子,不是要鞭策他走上那條父母鋪好的、平穩好走的路,
因為,「好路」與「對路」很有可能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
不要只依自己的觀念與期待去塑造孩子,
不要藉由「分數」對孩子行使親情勒索,
應該用愛,讓他們自由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本事。
本書中,游乾桂老師講述了33篇引人深思的親子真實教育案例:
會讀書的孩子,說自己除了讀書沒別的能力,大學畢業後從高樓一躍而下。
總是被老師同學嘲笑「最後一名」的男同學,現在是企業老闆,光榮返鄉。
國外唸書回來的兒子不找工作、整天窩在家,滿頭白髮的母親以淚洗面。
原本是從小資優的高材生,長大後卻淪為餐風露宿的街頭擺攤者………
台灣教育環境長期宣導:「不要輸在起跑點」,
但身為心理教育家的游乾桂老師想要告訴現代父母:
──輸在起跑點有什麼關係?以豐富的人生閱歷贏在終點才重要!
「分數成績」從來就只是阿拉伯數字,教育的重點不在於「分數」,而是學會「本事」。游乾桂老師透過文字書寫,化成解方,讓家長幫助孩子擺脫分數的枷鎖,找到天賦,在未來人生道路上展翅高飛。
本書特色
第一章提供14堂教育哲學課。游老師認為一直以來,教育缺的從不是「方法」,而是「觀念」。期盼藉由文字,將正確的教養觀深植心中。
第二章提供11個值得反思的教育案例。教養最常見的問題都與「分數」有關,似乎書讀得不好,就代表「有問題」。但其實,教育中從沒有問題小孩,只有問題大人。
第三章則為8堂父母該教的人品課。我們期許中的孩子,應該是懂生命、會生活、能思考的獨立個體──「品德」才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受用的禮物。
目錄
自序 放手,放下,放心
Part 1 14堂不簡單的教育課
堂課01 沒有資優兒
堂課02 「天賦」是一套「1」的理論
堂課03 輸在起跑點上的職人
堂課04 你給孩子留下什麼?
堂課05 不要給兒女亂貼標籤
堂課06 人生唯一的真理是…沒有真理
堂課07 「珍惜」不該只有心動,而是要行動
堂課08 親子間不可或缺的記憶
堂課09 身教的力量
堂課10 「對路」才是「好路」
堂課11 神木是慢慢長成的
堂課12 送給孩子閱讀的習慣
堂課13 成龍成鳳,都得先有創意力
堂課14 快樂是最佳動能
Part 2 11個值得反思的教育案例
案例01 他是最後一名
案例02 不再第一名的高材生
案例03 誰是神童
案例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案例05 我只會讀書
案例06 教授自卑的祕密
案例07 多才多藝的優異家庭
案例08 以讀○○學校為榮?
案例09 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大人
案例10 媽,我真的是你生的嗎?
案例11 四十歲的媽寶
Part 3 8堂父母該教的人品課
品德01 我們都會老,教孩子懂得體貼
品德02 同理心,學會設身處地替人著想
品德03 態度就是高度,不一樣的教育觀點
品德04 誠信,無法取代的第二生命
品德05 一念之仁,我的小事可能是別人的大事
品德06 善行者,有愛的孩子更貼心
品德07 價值觀,教孩子金錢的實境秀
品德08 做他自己,興趣是孩子的唯一捷徑
序跋
序
放手,放下,放心
為了寫作這本意義深遠的書,很長一段日子裡,我都是天光未亮起身,沏上一壺清香的包種茶,在熱氣蒸騰時,坐定我的大書桌,點亮桌上的帝凡尼玻璃彩燈,在暗黑中柔美的燈光下,思考臨床二十多年來的「前世今生」。
前半段我是「解謎者」,看著一個個身心受困者用「情緒」困住自己、折磨別人,彼此兩害的陷在「情緒勒索」的蜘蛛網中;下半段我是「破解者」,想從中找出處方。
教育的初始,我是用精神科替人解憂的心理醫療者的面貌出現,由病人反推他的教育史,看見了壓力的來源之一,便是「分數成績」,還有以父母為主的「不切實際期望」。
我們忘了孩子的人生最終還是得由自己彩繪,好之與樂之才是最大元素,喜歡藝文的人被逼著去學機械,無疑羊入虎口,能逃生的機率通常不高。
於是,我因而遇上了許多台、清、交的理工生,因為志趣不合而逃進這座杜鵑窩中,成了我筆下的角色,彷彿以身示法的菩薩,用親身經驗教我們不要再犯。
醍醐灌頂的故事,成了我文以載道的書寫與演說的題材,我由心理工作者,變成教育工作者,而今更像禪師,用不同形式講述我的教育哲思。
我偷偷去了一趟陶淵明的《桃花源》借光: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我要替家長們找著山有小口的那一束教育的光,因為我不是張三豐,沒有煉丹房,手中亦無一帖見效的丹藥,有些難題只有我一個人,還是無能為力,頂多行血止瘀,無法一本萬利的替人治本。
教育並非「一個人的武林」,還要有家長們參與,否則我的處方也是無濟於事,我需要把那束光變成一種佛光普照的光芒,映射出教育的清楚方向。
成績分數一直像一具「照明器」,以為有了它就會有了全世界,父母因而成了阿拉伯數字的上癮者,用分數論英雄,但給孩子附贈壓力。
成績過於簡單迷人,一百分比九十五分多五分,易懂!我們因而忘了它們只是「偽鑽」,不是用本事刻成的閃閃發亮的真鑽石。
從生員、秀才、舉人,進士,以及一路過關斬將進到皇城的殿試狀元可以證明這一切。
以下這些人你先想想能識得幾位?
◎裴休、鄭益、王源中
◎蘇德祥、胡旦、江伯虎、賈安宅
◎朵列圖、泰不華、阿察赤
◎毛澄、茅瓚、馬愉
◎潘世恩、彭啟豐、鈕福保
應該一個也不認識吧?別氣餒,我也與你一樣,但這些人確實都是如假包換的狀元,分別在唐、宋、元、明、清科舉中得了狀元榜,但沒有多少人在青史留過名。全世界公認最偉大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西遊記》的吳承恩等等知名人士,反而都是落第書生。
狀元與落第書生的巨大反差成了有意思的「人生對照組」!
人生本來就沒有「公平」兩字,它是「相對論」,沒有人全都會,有人會的就有人不會,教育是要教孩子善用他會的,不是介意有多少不會。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真實情況;李國修老師在聯考失利,但從表演站上舞台;李安的成績黑壓壓,但卻是國際大導演;吳寶春讀書不資優,但麵包得到冠軍……你一定不可能聽說李安跳芭蕾舞,因為專家是專精於一的人。什麼都會呢?肯定專門騙人家。
一輩子不長,想要完整弄懂一門功夫就已有難度,做得到的便功德圓滿了,不是嗎?
每一個人腦袋裡的知識容量確實很有限,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貴在「用」,不在多,懂得如何使用的人才算「有智慧」。
教育不該只培養讀書人,而是尋找各行各業的智者吧。
人生最該懂的是:什麼都得「等」!因為不是人人可以是七步成詩的曹植。
一步登天本來就是謊言,少年英雄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話術。大隻雞保證慢啼,好吃的醬油要一年以上的工序,肖楠、酸枝、花梨、雞翅、檜木等等價高的硬木,百年只能長成一寸,這就是告訴我們學習沒有捷徑,一分耕耘就是一分收穫,不要急!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寫道:「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這是真理,你如何看待孩子,決定了他的自信與自卑。寬恕與原諒夾帶的愛,是孩子成長中磨擦了傷痕最好的修護劑。
游乾桂 寫於〈讀書堂〉之無塵軒
內文試閱
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大人
老師、主任、校長一起抿著嘴偷笑,我沒查覺有異,他們只告訴我:「老師,演講後如果掌聲如雷會有小禮物。」
禮物?
那一天是十二月五日,隔日是我生日,莫非他們打探到了這個消息,準備了一個迷炫的生日蛋糕?事實上,一上場我便忘了他們剛剛的允諾,用如常的方式、生動的例子、切合的比方,把演講說完,留下二十分鐘提問,之後好戲登場──
一個人穿著一身畢挺的軍服,帶了一束花緩緩走上講台,在我面前一步停下,告訴我他是誰,熟悉的名字讓我立刻想了起來,他是我在醫院中治療過的孩子,與我有聯絡多年,後來失聯,再見面已是這個學校的總教官,他緊緊抱著我,一直說謝謝,而淚早已流了滿面。
這孩子來我診室時是媽媽陪著的,預約三號,焦慮的搓著手掌心進來,媽媽告訴我他的孩子有自閉症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疾病,口吻彷彿她是心理醫生,早已確診了,而我應該只是個畫押者。
「誰說的? 」我的話有如一種震懾,直搗黃龍。
媽媽本能嚇了一跳,怯生生的說:「老師說的,要我們來做診斷!」
「不像。我是專家請聽我的。」我鐵口直斷。
其實當年我來到精神病院服務才第一年,看過的病人屈指可數,在此之前我的總醫生師父才告訴過我:「很不專業,要努力點」,我因而氣了十天,不想理我師父,心想:「去你的。」
忠言逆耳這件事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傷害,之後我便完全明白自己的能力有多麼不足,買下不同版本的《變態心理學》專論閱讀,希望有一天被師父肯定成為專業者。
我的努力是有代價的,這些書像極了紙上診所,讓我在書上一直重複看著個案,研究了解他們發生的歷史,弄懂一種病的來龍去脈,我一眼便看出這個孩子只是太聰明與學習太無聊吧。
為了證明我的推論,我替他做了智力測驗,結果與柯文哲的157相同,屬於高智商者。雖說我修習心理學以來,就不相信這一套關於智力的數字理論,但這麼高的數字至少表示不笨。
測驗觀察亦沒有發現他有專注力的問題,以及類似《雨人》電影的自閉傾向,算是正常者。我發現他的分心來自聰明,同齡孩子學的科目他很快便都會,真是無聊。老師上課他便頑皮作弄人,把紙張折成紙條,繫在橡皮筋射人,包括射了老師,就這樣常常被請出教室,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物,最後像岳飛一樣被汙名了,下了十二道金牌,要求家人帶去就診。
我是他的平反者,他像二二八的受害人,我像包青天,一槌定音告訴媽媽:沒有問題!我同時發現他的語言天分,寫了一份報告給老師,要他同意一段時間讓他離開教室去學西班牙語,當時可能是先例吧,我們合作演出一段不可能的任務。我所安排的八次治療他都來了,當時其實更像聊天,我鼓勵他多學幾種語言,不要浪費才華。
之後,他用一般人的身分來過醫院找我幾回,便斷了線,再見面已是三十多歲的漢子了。他說他後來還發現自己對航空有興趣,放棄讀普通高中,改讀空軍幼校,由於語言方面的專才,很快就被提報為幼苗子到美國受訓,成為一名合格的飛官。媽媽後來生病,他為了就近照顧,申請轉任教官,便是我當日看見英挺的他了。
他重複說了三次自己太幸運了,如果不是遇上我,他肯定被誤診,也許會吃藥,成了受害者。那一天他出現了,間接證明一件事,只有問題的大人,沒有問題的小孩。
法國的心理學家絕對不診斷一種病,叫做「過動兒」。他們認為動是孩子的天性,會動的小孩才是動物,不動的是植物,完全沒有知覺的則是礦物了。
超開心的一天,讓我再度遇上我的病人小孩,用陽光亮彩的方式再度與我見面,他不僅沒有問題,而且表現非常優異!
葉芝相信:「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是吧,我只是在點火而已。
【游老師的醍醐灌頂】專注力的前世今生
我為什麼一直不主張孩子去看心智科?
台北可能還好,坐坐捷運就可到台北醫院了,萬一是澎湖離島不就慘了,老師一句話,家長就得像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一樣十萬火急班師回朝……
真有事嗎?
百分之九十九是胡說的,多半是大人的不專業或者被成績分數綁架了。以為成績不好,便是智慧有了問題,或者行為出了問題,直接歸因的便是注意力的問題了,但孩子何其無助?
十六年的臨床經驗,讓我對看診一事心存芥蒂,因為我完全知道用藥的後遺症,會把原先問題多半不大的孩子捅出了大漏子,人生因而有了大缺口。
「病名」是一個人不可承受之重,你懂嗎?
無論你用的是精神分裂、憂鬱症、燥鬱症、自閉症、過動兒、注意力缺乏症,或者亞斯伯格,多半脫離不了用「學習」兩字做出的結果判斷,但忽略了一旦孩子被論述為病,標籤便一併被貼上了,想撕了下來就難上加難了,那便是他的人生噩夢了。
心智疾病的宣判宜小心謹慎,否則便是大害,任何一個大人的起心動念絕不可以有一絲絲的成績考量。病就是病,有其嚴格的標準程式,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便是俗稱的過動兒,它是一個與腦神經發育相關的心理疾患,也是一個與腦神經相關的疾病,特徵是「坐不住,容易分心,難以專注」、「過度的活動」或「難以控制自身的言行舉止」,很明確的腦神經元的問題,不可以用畫靶射箭的心態,把這種不符合年齡成熟度的病,硬生生的與學習成果框綁在一起,這樣會像緊箍咒般讓人窒息,難以翻身。
我的臨床發現,太多的問題其實是來自大人們的要求,孩子不過是一張白纸,成長又是人人不同,興趣與品味不同,他完全可以因為歲月的淘洗,最後站在同一條線上,到時候也許便統統正常了。
你可知醫生大筆一揮給出的處方是什麼嗎?應該是藥。
你知道這些藥清一色都是鎮定劑?
醫生不是教育家,開藥是他的專業,但這些藥有很強的副作用,通常會昏/沈/呆/笨……像一棵植物。
我在看診時習慣反問:你覺得孩子真的注意不集中嗎?
有時不會哩!看卡通時都目不轉睛非常集中,如是說來孩子的專注力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之間來回多次的妙問妙答,多半可以澄清一些事實,注意力不集中症是神經元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子集中、一下子不會,真實的理由也許是以下三個條件:
1. 成長因素。比方年紀,一般來說年紀愈大,注意力的長度可以愈長,學齡前一般就是幾分鐘,中低年級大約十五分鐘,高年級可達半小時,不可能如老僧一樣,一坐下來便入定了。
2. 喜歡與否?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對這一類的課程就會有興趣,上課較專注,甚至能作畫一小時;反之不喜歡或者聽不懂就是災難了,坐如針顫。
3. 關鍵在大人。我兒子有一句名言:「會的話我還要上學嗎?就是不會才要花錢來學呀?」這就是上學的意義,如果不懂這層定義的,一定不是好老師, 照本宣科,沒有魅力,冷冰冰,沒有好聽的故事……如何能吸引小朋友?
芬蘭老師不把學習變成評量,即使有評量也非是做為智愚標準,而是作為自己教學的參考,孩子不專注、聽不懂……芬蘭老師會自省是否自己的教法有問題,借此修正教學。
這種具有「同理心」的人格特質,才有可能把孩子慢慢吸引進入學習的殿堂吧,肯定會是好老師。
嗯 。
如果不是先天腦部發育的問題,注意力的前世一定都叫做不集中,經由時間調理之後的今生就會很集中了。
作者資料
游乾桂
作品質量俱精,已累積出版有《愛的幸福存摺》、《一張紙的奇幻旅程》、《爺爺的神祕閣樓》、《給未來思想家的21封信》、《轉個彎就是幸福》、《慢活出滋味》、《再忙也要很浪漫》、《用佛療心》、《讓天賦飛翔》、《別讓分數綁架你的孩子》等近一百二十本作品,曾經榮獲新聞處年度好書獎、省新聞處好書獎、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健康好書獎、市圖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等。 本身的專業是臨床心理治療的他,曾經在八一八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建國聯合診所等處服務任職心理師,當過《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 他是醫心的專家,把這樣的經驗舉棋擺譜植入文字之中便成了另類的作家,他的作品如詩,悠悠流淌出來的散文不止是字,而是字裡有乾坤的哲理,有溫度的說著一則又一則可以泛起漣漪的故事。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