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2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真正的整理,不是斷捨離,也不是極簡主義,
而是一個面對自己的功課,一個看見自己的方法。
藉由整理物品療癒內在、走進內心,
讓整理校準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整理真正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
透過物品看見人生,讓你回到你最真實的樣子,成為你自己!
整理,從來不僅局限在物品,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心念。你擁有的每件物品就是你的靈魂碎片,當一片一片拼湊出來時,就像在看一場電影,關於你的生命旅程。
物品跟主人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只是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就可以拯救世界?物品就像一面明鏡,反映出使用者的狀態,整理與打掃是生活中的禪學,每個動作都在與內心對話。
‧只要丟丟丟,人生就會真的變更好嗎?我們的幸福是由物品數量決定的嗎?
‧為什麼不管如何整理還是覺得很亂?
‧為什麼有些物品永遠會「被丟掉」與「被再次購買」?
‧物品的多寡及整齊度真的會影響我嗎?
‧整理與收納的「技巧」真的適合每個人嗎?
‧我丟掉的東西到底去了哪裡?
‧為什麼有些人東西已經很少了、看起來已經很整齊了,但似乎還是有什麼在困擾他?
‧為什麼不管如何整理,整個空間還是感覺不太舒服?
整理不只是方法,也不只是心理層面,更多的是對宇宙萬物的理解、永續共生的思維。作者融合學習經驗及人生概念而發展出的這套「人生整理課」,要教你從「整理」看見自己的思考方式。她要打破收納與整理技巧的迷思,教你從覺察身邊的空間及物品來清理出內心的明淨,教你從編寫「夢想藍圖」開始,檢視每個意識的延伸與影響,逐步建構並看見真實的自己,實現夢想人生。
若只是打掃與收納,有許多專業整理師、收納顧問可以協助你,但人生的整理,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決定。讓物品支持你成為你自己,這條整理之路,是找回真實自己的重生過程。
金句摘錄
▎整理不是讓生活變美,而是讓我們認出生活中的美。
▎灰塵,是來自於神的提醒。
▎不整理也沒關係,因為需要整理的是──自己的內心。
▎如果沒看到物品背後隱藏的故事,那麼「丟東西」就只是把過錯推到物品上的「逃避」行為而已。
▎混亂與整齊沒有標準答案,重點在於你的感受。
▎我們錯把「愛自己」認為是花錢就可以得到的物質享受,我們錯把「好的人生」認為是過著用錢堆積起來的生活,以為花錢得來的小確幸就是愛。
▎拿掉物質的標籤及我們以為的,那些以為是「愛自己」而買的東西,才是真的需要被整理的。
▎有些人不斷追求「極簡」,事實上,應該追求的是夢想,而不是物品的多寡。
▎所有往外尋求的東西,都是為了填補內心的洞。
▎不產生令其他生靈困擾的垃圾,是一種溫柔。
▎每一筆花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知道自己是誰的人,不需要鎂光燈,他自己就是光,即使樸素與簡單,都能夠照亮別人。
▎我們整理的是人生,而不只是物品。
▎成為你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希望的你。
名人推薦
Phyllis(《零雜物》作者)
廖心筠(收納教主)
賴庭荷(衣櫥醫生)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林靜如(律師娘)
唐嘉鴻(建築療癒師)真心推薦
目錄
〈作者序〉我們都已準備好重新去思考人生
〈前言〉物品是靈魂的碎片
整理的真相與本質
物品藏著宇宙的祕密
【第一章整理是重生的過程】
第一節眾神的拼圖
展現自己的力量
◆人生整理課的三個步驟
「囤積」背後的故事
現在就是最好
◆整理之路的完美宣言之一
物品的價值
灰塵與時間
第二節看見真實的自己
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圖
大腦神經元
◆整理之路的完美宣言之二
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
太極與平衡
◆「太極陰陽」圖
【第二章理想的居住空間】
第一節靈性與物質文明的交替
文明法則史學
◆「文明法則」圖
共生、共享、共有
物品的排毒期
◆感謝過去的步驟
愛,沒有不同
螺旋與平衡
◆「螺旋」圖
第二節空間能量與神聖風水
堪輿術
◆整理風水的步驟
風水與人的關係
機能與形體
循環與平等
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圖
第三節編寫夢想藍圖
給宇宙一張夢想清單
◆放下限制宣言
何謂幸福人生?
回家
◆居家規畫四步驟
◆「居家使用空間」表
自己的空間
我們都是宇宙的孩子
第四節創建個人定位
放手的力量
接靈魂回家
當個叛逆的人
與內在小孩相遇
身之美
◆「5S管理法」圖
【第三章整理的黃金法則】
第一節壓力的生成
未竟之事
◆清掃靜心的步驟
幽靈訪客
◆整理之路的完美宣言之三
脈輪失衡
◆「脈輪」圖
收納是壓力的來源
那個不是你的
第二節界線的重要
留白
公共空間的定義與使用
◆「空間領域區分計算」圖
◆放下對物品的依賴宣言
◆我值得擁有宣言
空間裡的其他住客
◆「自己與自己之外的關係」圖
受害者的越界
對自己的承諾
第三節為什麼要花錢買垃圾?
免洗物品的救贖
垃圾的代價
為什麼要愛地球?
自由與限制
不選邊站的生活
◆「5R」圖
第四節關於「擁有」這件事
錯失恐懼症
別人的東西
為什麼想要「有」?
◆「擁有與占有」圖
商業行為是真正的公益
◆購買原則
心動、心靜、心定
【第四章活在力量聖地】
第一節跟世界和解
能量之爭
流動
聆聽
看得見與看不見
第二節萬物皆有靈
家庭小精靈
靈性即生活
◆整頓靜心的步驟
讓物品去旅行
◆讓物品離開的步驟
◆「丟垃圾也可以行善」圖
第三節物品的排列重演家族故事
內在的多重人格
家庭故事與生命的意義
◆整理之路的完美宣言之四
什麼是真正的家?
第四節屬於你自己的旅程
藏在美麗藉口裡的失衡
愛得像狗,活得像貓
〈後記〉未完待續……
〈附錄〉相關參考資訊
序跋
作者序
我們都已準備好重新去思考人生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表示我們開啟了一個特殊的緣分,就如同這本書的起源,是來自於意外的旅程。關於整理這件事,我只是跟著人生的流動往前,而宇宙提出了寫作的邀約,所以我做出了挑戰與突破,讓這樣的經驗為我開啟了新的一扇門。
就像我一直以來專注在與物品的交流上一樣,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文字也是有它自己的靈魂與個性。每一個文字裡涵納著溝通的聲音,而抑揚頓挫的形體展現了萬物的縮影,身在其中的我成為了那個說故事的人。只是想著、看著,然後把它寫下,而這個故事裡說到了你,也說到了我。整理跟生活有關,也跟這片土地有關。
所以,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也許就像你為什麼會看這本書一樣,有些訊息可能是來自於靈魂的指引,也許⋯⋯我們都已經準備好要重新去思考人生。
生命中遇見的每個物品都是靈魂的碎片──物品是「當下」去用,而不是「累積」來用,因為心的感受存在於當下。就像閱讀文字一樣,這個過程是讓身心走向愉悅的一部分,也是一種內在情感與靈魂本質交流的時刻。如果你願意,請把這本書從開始看到結尾,讓這個故事可以展現它的面貌,並被完整的訴說。
就像音樂一樣,文字帶著不同的旋律交織成美麗的畫面,而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在這個旅程中看見自己。
讓自己回歸到真實的自己,並走進理想的人生,是人生整理課這個系列的主軸;而當你能夠走上這條道路,就會發現對自己而言重要的祕密。
我只是在這邊說著,而你想要的──會從你的心裡開始發芽。
關於這本書,有千言萬語的感謝。
感謝我的父母與家族的血脈,他們給了我血肉之軀去體驗人生。
感謝啟發我的人與我所有的老師,他們給了我許多智慧去學習。
感謝所有參與過整理課的朋友,在你們身上,我看見了美麗的故事。
感謝參與這本書出版的相關人士,因為有你們,才能讓這個訊息更多的被看見。
感謝一路支持我的人,讓我得到了很多的愛。
感謝曾經傷害我的人,讓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
在人生當中,沒有一個人事物是不需要感謝的。而最重要的是,我想要感謝自己願意讓自己走到這個當下,創造出不同的經驗。
而正在看這些文字的你,謝謝你願意用你的時間來閱讀。
前言
物品是靈魂的碎片
你好,我是文君。
謝謝你翻開這本書。在我們開始之前,有幾件注意事項我想先說明。請容許我稍後再自我介紹,而且我的重要性不會大過於你。
是的,就是在閱讀本書的你。
這是一本不同於單向性閱讀的書籍,整個過程會像陪在你身邊一起進行整理一樣,藉由感受性的合作方式來闡述一個美麗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屬於你,也屬於我,所以,我想邀請你與我一起準備好自己的心。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若是你感受到任何的沉重或不舒適,不管是來自於當下的環境,或是生活中累積的痠痛,我都建議你可以暫停一下,閉上眼、深呼吸,然後吐氣,讓那些壓力及身體的緊繃離開這個當下。
這本書,是來陪伴你的。
讓你可以在生活的片刻裡感覺到放鬆及支持,並藉由文字的媒介走進不同世界的輝煌旅程。你是這本書最重要的主角,而這本書的閱讀方式與節奏,就是跟隨你的心……你可以選擇用自己舒服的步調來進行,也可以隨時停止閱讀。在每個重要時刻,都記得好好的向內問問自己。
讓我們想一想,為什麼這個世界突然開始流行「整理」這件事?
西元二○一二年之後,世界末日不再流行,反而流行起不斷丟東西的風潮,各類整理、收納、丟東西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並搭上心理學所說的「放手,人生就會過得更好」等言論。於是乎,只要丟丟丟,人生就好像會變得更好,而東西越少,人就會越幸福?我好奇,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只是這樣子嗎?
在許多疑問中,我思考的是,如果只是這樣,那什麼都擁有不了的人,譬如說那些物質貧乏國家的人們,不是應該更幸福?如果只是這樣,那一開始就不要擁有,不是更加幸福?
整理的真相與本質
讓我們誠實的問問自己:
‧物品真的可以跟幸福畫上等號嗎?
‧環境真的可以跟幸福相提並論嗎?
‧我們的外在真的可以滿足內在的需求嗎?
‧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但僅只是這樣嗎?
就讓我們安靜的回到自己身上,然後問問自己的心──真的是這樣而已嗎?還是有什麼藏在背後?然後,我的內心浮現一句話:
「說穿了,物品只是一個藉口,不是嗎?」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還有那些被隱藏的情緒,才是我們需要看清楚的。需要被抽絲剝繭的,是隱藏在物品之內的故事。物品只是一個媒介,是表象、是工具,並不是全部。
真正的主角並不是物品,是你、是使用者、是人類,就讓我們拿掉模糊的濾鏡,好好的看清楚。有時候,人們擁有的物品就像是麵包屑一樣,散落在生命的路上,每一點、每一滴都帶著我們通過小徑,需要仔細的跟著走下去,才會帶你看到真實的故事與人生畫面的全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耐心及很多的愛,若是要理解真相,還需要更多的勇氣。就讓我們一起回到生命的本質、回到物品的本質上。深吸一口氣,然後放鬆,一起來好好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叫做「整理」?
‧如何定義「整齊」?
引申日本企業環境塑造方案裡的5S管理法,藉由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教養(SHITSUKE)五種行為來創造愉快的環境,以提高效率、品質及滿意度。這是針對企業、工廠、公司環境的管理,而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提高環境舒適度。
當中,「整理」被定義為:區分需要及不需要的東西,對需要的進行管理、不需要的進行處理。人類的生活模式跟這五種行為息息相關,所以整理不會是單獨的一件事,所有的行為環環相扣。
在本書的實際操作章節內,我們會一起整理。當你開始動手之後,就會更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整理。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動手做永遠比只是看或聽來得重要許多。
接下來,如何去定義「整齊」?我相信這會有很多種說法,讓我們用比較可以具體描述的方式來說明。一般來說,整齊是擁有條理及組織性,並延伸出一定的順序、一致化及穩定性,也會有一些組織上的變化及意識上的協調。簡單來說,整齊是一種「感受」,跟上面所形容的「秩序」有關,但不一定跟數量有關。而感受表示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方式,所以,整齊是一種符合自己所認為的「秩序」而得到的「感受性體驗」。
讓我們想像百貨公司的超市,有著分門別類的順序及同品牌物品放同一區的一致性,平穩的擺放方式會讓人感覺到整齊而舒適。若這時剛好有工作人員推著未上架的物品準備補貨,並隨意堆放著沒有秩序的商品,就會讓人感受到混亂。
從無秩序到有秩序的過程,就是一般人認知的整理。
而適當的配置讓環境產生秩序感時,就可以統稱為整齊;反之,隨意的混亂就可能讓人感受到不舒適,若是又有灰塵或髒汙,就可能被稱為髒亂。
接下來,我要問你一個本質上最重要的問題:
誰去做評分的那個人?
讓我們在這邊停一下。當你聽到這個問題的第一瞬間,想到的是誰?是「你自己」,對吧?如果答案出現的不是你自己,可能表示有些謎團需要釐清,這點在後面會再詳細談到。為什麼答案會是「你自己」,而不是別的?因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麼是需要、什麼對你來說是不需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秩序感,就像是自己的喜好一樣──你可以有喜歡的顏色、興趣及食物,也可以有自己的審美觀及自己認為的整齊。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不同,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就是為什麼當家人亂丟你的物品時,你會生氣;這也是為什麼當別人說你的房間很亂、需要整理的時候,你會不開心。因為,整齊的感受是從「人」所在的位置去決定的,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去干涉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怎麼想、你怎麼感覺。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喘口氣,關上他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
回到安靜的內在。如何回到真實的你自己,是「人生整理課」最重要的主軸。看到你的本質並讓力量回到自己之內,只有你才是最重要的故事。這本書不談收納,而事實上「不整理也沒關係」,故事的主角永遠是你,不是物品,也不是環境如何。真正需要的是去思考與觀察,用眼睛看,並用心去感受。
如果沒看到物品背後隱藏的故事,那麼丟東西就只是把過錯推到物品上的「逃避」行為而已。
你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活形態已經是他當下最佳的生存本能,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直丟東西,而是好好的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到目前為止,這不是一本你看完就會瘋狂陷入丟東西的書,而是回歸到書的本質。身為一本書的功用在於傳遞訊息及協助閱讀者,讓這樣的資訊變成你的養分,並用文字支持你來分享美好。
讓自己回到自己,讓物品回到它的本質。看到物品對人類的愛,看到自己的豐盛,然後撥雲見「物」,藉由整理看到更美好的自己。
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
而是藉由物品看到人生,讓你回到你自己真實的樣子。
讓你成為你自己。
物品藏著宇宙的祕密
「來到你面前的,都是來渡化你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甚至是一本
書。這是我這麼多年來跟「整理」打交道最大的心得。物品從來不只是構成它本身的材質、形體及顏色而已,它們承載了這個宇宙的祕密,幻化成動人的故事,然後藏在一般的物品當中。我們需要一層一層的剝開幻象,每看到多一點,就更認識自己一點。我常常覺得,一個人擁有的物品就是那個人的靈魂碎片,當一片一片被拼湊出來時,就像是在看一場電影,關於這個人的生命旅程。
物品從來不只是物品而已,它們記錄(Recording)著許多的回憶、情感與說不出口的話。在我眼裡,每一個物品都擁有生命,它們如實的「記錄與播放」曾經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故事。
接下來,容許我用一些篇幅介紹自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這本書是互動且需要我們一起合作的故事,基於這個原因,我想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在一般填寫職業欄的空格,我可能會寫上:行銷或自由業。若在一般工作場合的說明,我會說:國際市場策略顧問。但我從來不喜歡被定義成目前任何已知的代名詞,以上的職稱只是符合制式的標準,對我來說是方便及精簡的回答;而實際上,這只是我的其中一個面向,就像一個物品可以有多種的使用方式,依據它的多元可以被定義成不同的分類。
讓我用一個杯子來舉例。若以使用目的區分,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類型:
(1)製造目的:是提供飲用的器具,歸類成廚房用品。
(2)功能目的:因為製造時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讓物品有健康功效,歸類為健康商品。因為有功能性的原因,可能是透過贈送或收禮而放置在家中。
(3)價值目的:若是高價值的品牌,比起使用,更適合觀看或收藏,可能就被歸類為擺飾或增值品,而增值品可以想像成貴重物品或錢的替代品。
(4)回憶目的:可能跟某個人、某件事有關,不考慮拿來使用,就變成紀念品;而物品的相關人士若死亡,就變成遺物。
(5)信仰目的:使用於宗教、身心靈儀式,或是曾經被某位高僧等人使用過,成為能量物品,需要特別收納及清潔。
(6)替代目的:因為手邊剛好沒有某樣物品,就拿別的物品來使用。杯子可能變成筆筒、小費箱,甚至是花盆,這樣用品就變成「替代目的」這一類了。
既然一個杯子可以「無限」的使用,那一個人的工作呢?我會把工作定義成一種「能量交換」,不管是腦力、勞力、心力,都是一種付出能量的方式,而交換回來的,可能是金錢、物質、體驗。所以,一個人可能是顧問、講師、作家、義工、女兒,收到的可能是金錢、美食、按摩、流浪動物的抱抱及家人的愛。
不管我自己有多少工作的面向,我就「只是我自己」而已。在此,根據你的使用目的,我則是本書的作者;但更重要的是,我是跟你一起說故事的人。在整理的道路之上,人人平等;真正的整理,只有自己可以幫自己。在整理的旅途當中,我更像是一個導遊,為你介紹路上的風景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讓你知道,原來每天的覺察與物品的相逢,都是離神最近的地方。追本溯源,整理從來不只是物品的留下或送出而已,他是一個面對自己的功課,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她也是一個看見自己的方法,就像日常點滴中的支持。
整理,從來不僅局限在物品,還有更多在於看不見的心念。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推:當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人生整理課」呢?對我來說,完全就像是愛麗絲不小心掉進了兔子洞,是個意外的旅程。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出來演講,還因此開始寫書;我只是想幫助自己,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其實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然而,長久以來,我也以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畢業之後到日本留學,取得專門士資格之後,馬上就被挖角到日本的公司,那年我二十五歲。而我二十七歲的時候,已經是日商台灣分公司的社長,以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來說,有優渥的薪水及令人稱羨的職位,出門有司機接送,吃的是高檔餐廳、住的是商務套房,在物質上是很舒適的生活。
但我內心總是覺得,這沒有想像中開心,不是一種踏實、真實的開心。我一直不明白,我用努力得來的這一切,怎麼會產生這樣的違和感呢?一直到了二○一○年因緣際會踏上身心靈的道路,開始理解有更多的思考方式,回歸到自己內在之後,我才明白。
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努力」,其實是在「滿足別人的要求」。
一直以來的夢想及努力,是否是你自己想要的?
或者,只是接收了家人的期望或集體意識的標準?
我在二○一一年開始接收到「整理可以改變人生」的概念,看著書上的作法,認真的把過去的東西一一捨棄,當時完全體驗到環境跟一個人的狀態息息相關。而二○一五年在朋友的邀請之下,把我學習到的「整理」分享出去,除了當時學到的整理知識外,也融合了我的經驗。在多次進入不同人的生活環境及不斷的整理之後,我開始思考一些事情:
‧我們丟掉的東西到底去了哪裡?
‧有些東西為什麼永遠會「被丟掉」跟「再次被購買」?
‧物品的多寡與整齊真的會影響我們嗎?
‧整理的「技巧」真的適合每個人嗎?
‧為什麼有些人東西已經很少了,看起來已經很整齊了,但似乎還是有什麼困擾著他?為什麼環境還是感覺不太舒服?
許許多多的疑問及為什麼,在我的內心發酵。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做了許多的調整、學習與沉思,然後我發現了「整理之路」──一個超越我的意識所能理解的世界,並融合生活過程及洞察真相的「人生整理」。
◎案例分享
某次執行居家整理協助業務時,我們正在挑選要留下來的東西,我讓住家主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來分類。他一邊挑選,一邊說:
「這個留下!」「這個丟掉!」
我在旁邊提醒他,記得要好好感謝物品,不是丟掉,而是送它們去旅行。當時,從我的角度看到了傷心的畫面,是物品的悲鳴,內心浮出一句話:
「你的『丟』就像是屠宰場,而環境記錄著一切,物品記錄了一切。」
沒有帶著覺察的心,隨意丟掉曾經的自己,丟掉那些曾經支持過自己的東西,這樣的頻率被那個空間記錄下來,散發著自私與無情。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空間很整齊乾淨,但總是那麼冰冷,沒有溫度。
整理不只是方法,也不只是心理層面,更多的是對宇宙萬物的理解,永續共生的思維。身為一個活在地球生態環境的人,帶著靈性覺察的眼,用符合生命流動的心,活出幸福。這樣的整理已經不是什麼對物品心動的選擇,也不是東西少的極簡,更不是整齊而已,而是真實的把自己與萬物合一,成為一個觀察、覺察的整理心智,能夠知曉自身,並進入內在寧靜的道路。這就是被稱為「人生整理課」的原因。
對我來說,名稱是什麼並不重要,那只是一個在娑婆世界的代名詞。重要的是回歸內心,撥開人生的迷霧,整理自己的心,並把力量拉回自己之內。
真實的力量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自己都能擁有平靜。
我們都可以在乾淨、整齊、少物的地方放鬆自己,而人生整理課是讓我們學習放掉身外之物,真實的做自己,並讓力量在自己之內。有一天,就算是自己身處在垃圾場內,一樣可以打坐冥想,因為,在「自己的意願」之外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干擾自己。
我在二○一七年開始受邀演講,宇宙的流動讓這樣的訊息在短時間之內就展現能量,場場爆滿的情況讓我不得不把這些訊息用文字記錄下來。一路以來我都可以感受到物品支持的力量、所有參與者的愛,以及現在正在寫書的我與正在閱讀的你,我們都在整理之路的流動之中看見對方。當我受邀到學校、醫院、身心靈教室、生態活動教室等不同場合,更看見了整理的力量。這種「照見」自己的方式,冥冥之中就像是為了不會說話的物品發聲,並看見不同的世界。
這本書是要分享從整理看見自己的思考方式,打破技巧的迷思。若是打掃與收納,有許多專門的整理師或居家收納顧問可以協助你;但人生的整理,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決定。把力量放在自己之內,這個整理之路是外在的你(環境與擁有的物品)與內在的你(靈魂與心智)對話的過程,是人生的工作。
當「工」遇上內外的自己(人),就變成「巫」,意指與神相遇的人們;而「作」就是由人使用乍(工具或物品)來創造。若是沒有內外相交流的人,工,僅指巧妙多用的器具,缺少了溝通,只剩下技巧,而技巧只是一個過程,不是解決的方法。
只有與內在神性相遇,才能真實的活在「當下」的現實之中。
整理的工作就是,人與物品共同創造出「與內在神性」的對話。
讓物品支持你,讓你成為你自己,這個整理之路是看到真實自己的過程,而這本書的精采包含了你。
作者資料
廖文君
人生整理教練 提倡永續生活,認為整理不是一種方法或技巧,而是一門學問。是從「行為」上可以覺察到起心動念、人際關係、自我成長的生命之旅。對於物品的製造、使用及回收選擇愛與和平的方式,擇善固執的邁向友善地球、愛護動物、尊重人權的目標。 現職為自由接案的行銷策略顧問,並擁有「家族系統排列療癒師」、「美國NGH催眠治療師」資格認證。 著有《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物品是靈魂的碎片,整理是重生的過程》一書,並曾接受各大媒體採訪。喜歡閱讀、手作、電影、音樂、美食、旅行,並選擇把日子過的歲月靜好。 粉絲專頁/ 文君‧Miranton(FB‧IG‧Youtube) www.facebook.com/wenchun.miranton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