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其他
拉下前總統、破解假新聞、拒當讀稿機——孫石熙的脈絡新聞學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拉下前總統、破解假新聞、拒當讀稿機——孫石熙的脈絡新聞學

  • 作者:丁哲雲(정철운)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3-24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借鏡韓國新聞的發展與轉變, 思考臺灣新聞的樣貌與可能。 2020年1月,孫石熙正式告別JTBC《新聞室》主播臺, 他如何一手打造出收視率、影響力、信賴度三贏的新聞, 成為撼動韓國新聞界、引爆百萬燭光革命的傳奇? 本書全面剖析韓國王牌主播孫石熙的新聞之路。 ◆JTBC新聞突破了傳統媒介與形式 ◎鎖定「不看電視」的年輕族群,在入口網站直播新聞,開放下載收聽, 提高JTBC新聞普及度與影響力。 ◎在免費內容隨手可得的今日,捨棄百貨陳列式的多條單則新聞, 深入探究「一個議題的多元報導」。 ◆《新聞室》將理論付諸實現,呈現新聞新面貌 ◎〈事實查核〉單元透過實際訪查,糾正錯誤訊息、破解假新聞, 培養觀眾對虛假消息的警覺性。 ◎世越號船難後,秉持議題維持,記者團隊長駐事故現場數月, 追蹤報導世越號船難達200天之久。 ◎由孫石熙親自選題、選片尾曲的〈主播簡評〉,曾紀念世越號逝世潛水員、 常以歷史經驗為時事下註腳,理性感性兼具,創造獨特格調。 ◆孫石熙團隊堅守價值,拒為權貴發聲 ◎孫石熙的民眾信賴度高,讓大樓管理員只為JTBC記者開門, 獨家取得崔順實平板電腦,揭發干政證據,使朴槿惠遭彈劾下臺。 ◎身為保守派《中央日報》旗下電視臺,依舊不畏高層壓力, 批判三星集團,報導李在鎔被捕消息。 【關於本書】 真有超然中立的新聞嗎? 機械式的平衡報導不過是假中立,真正的公正報導應展現事件脈絡, 閱聽大眾才能更靠近真相一步。 連續12年蟬聯韓國《時事週刊》「媒體人影響力調查」冠軍的孫石熙,當過主播、學者,以及電視臺新聞部負責人,為韓國新聞界奠定了「脈絡新聞學」典範。 全書共分為四個章節。 第一章〈起源〉,講述早年生活以及在威權時代任職MBC的經歷,對照人生重要轉捩點,如何影響了今日的孫石熙。 第二章〈誕生〉,剖析職業生涯中相當重要的時事節目:廣播《孫石熙的視線集中》、電視談話節目《100分鐘討論》。孫石熙犀利、敢問的風格讓節目大受歡迎,也使他成為具影響力的新聞人。 第三章〈挑戰〉,講述在艱困的媒體環境下,孫石熙離開任職30年的MBC,轉任有線綜合臺JTBC後,如何在內外質疑下撐起一片天。 第四章〈登峰造極〉,以朴槿惠閨蜜干政案等近年重大事件為主,記錄孫石熙如何讓JTBC新聞從乏人問津,一躍成為最受信賴的新聞臺。 深度導讀——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專文推薦——林麗雲(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臺灣媒體人讚譽——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阿潑(文字工作者) 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副教授)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張正(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韓國媒體人背書—— 朱鎮宇(韓國週刊《時事IN》記者) 南載日(韓國慶北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授) 鄭燦亨(YTN電視臺社長) (依首字筆畫排序) 本書所燃燒的記者魂,值得新聞工作者深刻反思。 ——何榮幸 本書能觸發對臺灣媒體的反思,足以為臺灣媒體工作者思考未來的借鑑。 ——李志德 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學會閱讀新聞,學著當一個更好的社會的書寫者、時代的記錄者。 ——阿潑 這是孫石熙和JTBC的傳奇故事,也是當代韓國廣電新聞自由史、媒體工會抗爭史、新聞理論和實務演進史,值得台灣新聞工作者閱讀、省思。 ——陳順孝 南韓新聞人持續的努力與成果,透過孫石熙向世人展現,壞竹還是可以出好筍。 ——馮建三 孫石熙具備了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一切,作為媒體工作者的一生,值得。 ——張正 本書作者丁哲雲堪稱媒體圈「距離孫石熙最近的男人」,期待本書能帶給臺灣正向的影響。 ——楊虔豪 孫石熙的成就除了對理想的堅持,更有韓國傳媒工作者集體力量的支撐,沒有這些,也不會有今日的孫石熙。 ——管中祥 一位韓國媒體記者對孫石熙的詳實紀錄,內容深廣兼具,勇敢而獨一無二。 ——朱鎮宇 本書記錄孫石熙如何在艱險的媒體現實環境裡「成為了孫石熙」。 ——南載日 本書描寫孫石熙不向權力低頭的精采過程,所有怯懦的偽新聞工作者都應拜讀此書。 ——鄭燦亨

目錄

導讀 孫石熙的新聞學,帶給臺灣的重要啟發(駐韓獨立記者/楊虔豪) 推薦序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麗雲) 臺灣媒體人,齊聲讚譽 韓國媒體界,專業認證 作者序 只要有新聞,我們就需要孫石熙 前言 一九八七年的孫石熙,二○一七年的孫石熙 第一章 起源 一等兵的殘酷夏天 所有人都不清醒 一名新軍部電視臺主播的覺悟 穿上囚服的他笑了 第二章 誕生 孫石熙不是在採訪,而是在審問 孫石熙的最強武器 堅不參政的模範媒體人 孫石熙式魔鬼訓練 成功保持中立,即成功偽裝中立 盧武鉉政府、《朝鮮日報》、宣洩式溝通 華特克朗凱與李泳禧 第三章 挑戰 各位聽眾就是我的全部 這應該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但我想拚一次 洪錫炫三顧茅廬,目的為何? MBC的悲劇,JTBC的轉機 熟悉現場直播一百分鐘的男人 我想知道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 從MBC的人變成JTBC的人 批評三星、揭發國家情報院介入大選 投入網路直播晚間新聞的老將 因朴槿惠而團結的《中央日報》與JTBC JTBC新聞的轉捩點──世越號船難 成為世越號議題的留守者 出現在JTBC晚間新聞的KBS工會理事長 與《中央日報》的衝突──文昌克 獲宋建鎬新聞獎 JTBC《新聞室》 事實查核:孫石熙新聞學的象徵 成完鍾錄音檔引發的報導爭議 以嫌疑人身分站上Photo Line 深入探究的脈絡新聞學 從睽違四十三年的冗長辯論,看新聞媒體的姿態 JTBC用事實打臉:有線綜合臺也能公正 三年突破「朝中東」有線綜合臺框架 康俊晚:孫石熙使媒體界天搖地動 成立全國媒體工會JTBC分會吧 第四章 登峰造極 崔順實干政關鍵證據──她的平板電腦 協助取得電腦的大樓管理員:相信孫石熙,所以幫他 要謙卑再謙卑 收視率創紀錄,《新聞室》的全新地位 批評三星李在鎔,收視率破十 彈劾總統當日,以〈主播簡評〉慰問觀眾 逮捕紅色通緝要犯鄭幼蘿 朴槿惠找打手攻擊孫石熙 我們是來殺孫石熙的 事實查核:孫石熙的三十億豪宅 這個冬天,對所有人而言都很難熬 孫石熙談平板電腦報導後的框架爭議 洪錫炫突然下臺 我們不為特定人士或集團存在 洪錫炫離開的真正原因 氣急敗壞的朴槿惠,要李在鎔換下孫石熙 第十九屆總統大選候選人,接受孫石熙的壓力面試 若孫石熙離開JTBC,終點會是MBC 孫石熙的故鄉,已成廢墟 後記 保健室老師

內文試閱

【孫石熙不是在採訪,而是在審問】 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韓國網路媒體「OhmyNews」創立,首開由「公民記者」提供新聞的全球先例。同年十月,發生前總統金泳三與高麗大學學生會對峙事件(前總統金泳三因批判金大中榮獲諾貝爾和平獎,2000年10月20日應邀前往高麗大學演講時,遭200多名學生包圍抗議。金泳三在車內與學生對峙達10多小時。),OhmyNews便不斷即時更新相關新聞。在人們尚未經由入口網站或社群媒體來點閱新聞的年代裡,OhmyNews新聞點閱率高達一百萬次。 《孫石熙的視線集中》(以下稱《視線集中》)便是於OhmyNews影響下誕生。催生此節目的製作人鄭燦亨深感即時新聞的威力,因此《視線集中》有主持人與獨立記者進行現場電話連線的單元。節目播出時間為早晨通勤時段,因此能突破早報的限制,避免因深夜消息有變而產生誤報或無法反應最新消息的情況,提供最即時的新聞摘要。 鄭燦亨認為《視線集中》的強項為「由一位品德好、聲音也好聽的主持人,為早上來不及讀報或看新聞的人提供新聞重點」,並強調「《視線集中》是有人性的時事新聞節目」。節目宗旨為站在聽眾的立場提供新聞,就像站在觀眾角度上字幕的《無限挑戰》一樣,因而獲得空前成功。且孫石熙能替聽眾提出心中的質疑,提問果斷、不輕易放棄,堪稱此節目主持人的不二人選。 打造《視線集中》、並推動孫石熙新聞學誕生的鄭燦亨是什麼人物?他不僅是孫石熙的MBC同事,也是罷工夥伴。鄭燦亨擔任過MBC工會理事長與MBC廣播本部長,離開MBC後,曾擔任tbs廣播電臺社長,二○一八年轉任YTN電視臺社長。他在tbs打造的晨間時事廣播節目《金於俊的新聞工廠》收聽率甚至超越《視線集中》。若說孫石熙為「新聞終結者」,鄭燦亨便是「廣播終結者」。 我曾問鄭燦亨對孫石熙的第一印象,他想起一九八七年四月至一九八九年三月擔任社會線記者的孫石熙:「(記者孫石熙)非常頻繁的訪問首爾市政府的人,但很不成功,那是孫石熙的失敗期。因為他的訪談風格太具攻擊性,被採訪過的人都不想再有第二次。他實在沒必要那樣做⋯⋯讓受訪者覺得有收穫,(節目)才有可能持續下去,但他搞得像在審問,雖然可能很有成果,但受訪只有失沒有得的話,誰會願意來?所以我認為他撐不久,(實際上)也真的撐不久。」 韓國精神科醫師鄭惠信形容孫石熙:「他的主持方式簡明扼要且精確,令人聯想起在半空中直線前進、朝目標飛去的老鷹。以『說話』為業的人中,像孫石熙一樣能展現出語言節制之美的人,並不多見。」若反過來解釋,這段話亦是指孫石熙的主持方式可能令人覺得冷淡,觀眾無需指望他表達任何讚美、委婉語氣、禮貌問候等韓國社會普遍認為的美德。 事實上,我認識孫石熙多年以來,他從未問我出身自哪裡、畢業於何校、已婚未婚等「身家調查」。孫石熙的這些特色或許會成為缺點,鄭燦亨卻將它們變成優點:「我個人比較偏好雜誌的採訪風格,喜歡先說一些炒熱氣氛的話,比如『最近氣色變得很好耶』之類的,但孫石熙這個高手恰恰相反,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先談談這個問題』。我跟他時常在email裡爭論,找出我們之間的平衡點。以往晨間廣播節目都會找固定嘉賓,像韓醫師、稅務師、財經記者、名嘴等,但我們決定刪掉固定嘉賓的單元,只保留時事評論家金鍾培的新聞簡評,每天都會尋找新的議題。我們也決定直接訪問新聞當事人,讓節目跟上時事且貼近新聞現場。記者可能會訪問的人,我們節目會先一步去訪問。例如發生『大野阿波羅冬奧誇張動作事件』(2002年的冬奧男子1500公尺短道競速滑冰決賽。金東聖在最後一個彎道處出現犯規動作,被判失去金牌資格。但韓國人普遍認為是美國日裔選手大野阿波羅的誇張動作導致。)時,節目便與當天即將召開記者會的韓國代表隊隊長進行電話連線,提早公開了記者會的內容。」 在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網咖尚未普及的年代,《視線集中》呈現許多赤裸裸的連線對話,充分帶出現場的生動與緊張感,現場訪談也讓孫石熙具攻擊性的提問風格得到最大發揮。 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視線集中》首播嘉賓為前總統金泳三,此前從未進行過現場電話連線的金泳三甚至於當天節目中痛罵時任大國家黨黨魁的李會昌「根本不是人」,引起話題。 鄭燦亨表示:「在那之前,廣播節目的訪談往往缺乏記憶點,聽眾不太會記得訪問過誰。但自從訪問金泳三後,我們節目開始變得有名,新聞也開始大量引述《視線集中》的訪談內容。節目會邀請許多風格強勢的政治人物,讓那些準備好接受孫石熙提問攻擊的人,有機會與他正面對決。」《視線集中》受訪者往往不是被孫石熙問得張口結舌,就是最後卸下武裝,節目就此大為走紅。 孫石熙曾說:「節目應該優先考量需求者而非供給者,也希望無論是少數強者還是多數弱者都能夠參與這個節目⋯⋯。基本上,這個節目將服膺於公營廣播的理念。」對孫石熙而言,《視線集中》彷彿一件再合適不過的衣服:「主持這個節目後,『一定要盡全力』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強烈。與節目工作人員磨合後,我也變得更享受這份主持工作。」 製作人鄭燦亨也說:「文化與創意往往是因為有所匱乏而生。我知道要做出別的節目沒有的東西才能生出錢來;我也知道當其他節目都被施壓、端出一模一樣的東西時,如果端出最赤裸真實的東西,一定會大受歡迎。所以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個節目也是因匱乏而誕生的。」韓國Podcast廣播節目《我的小伎倆》深度介紹的第一個無線電視臺旗下的廣播節目,便是《視線集中》。鄭燦亨強調:「《視線集中》要提供大眾希望得到的真相。Hot、Important、Fun三者中至少要守住一個。」 孫石熙又是如何被聘請為《視線集中》主持人的?鄭燦亨擔任MBC廣播編播局副局長時,向部長禹鍾範提議,要改善晨間廣播節目收聽率不佳,與其聘請社外人士當主持人,不如拔擢社內人才。 禹鍾範一面端詳主持人選名單,一面回答:「有誰會願意接這工作,每天清晨起床?如果孫石熙願意,我就讓他去。」 鄭燦亨回憶:「(禹鍾範)是在指一條可能性最低的路,因為當時孫石熙是MBC《新聞平臺》候選主播之一。」但出乎禹鍾範意料的,孫石熙選擇了《視線集中》,開始過著於微明天色中出門的生活,鄭燦亨亦不得不加入他的行列。 【成功保持中立,即成功偽裝中立】 為了進一步探究孫石熙新聞學,我們必須先審視以往他對新聞學提出的論點。他在二○○三年三月至二○○四年一月,於《文化日報》連載專欄〈孫石熙看社會〉,對「中立」、「公正」、「客觀」等新聞學概念做出精采探討。 在〈中立的新聞學等於普遍主義?〉中,孫石熙談到一九九七年於美國認識的一位國會監督運動家的故事。該運動家曾為電視新聞記者,她告訴孫石熙:「記者要保持中立是很困難的,即使知道某政治人物確實犯了錯,我也不能說『他錯了』,因為我的新聞必須同時寫出對他不利的內容及他個人的辯解。我總是對此感到很矛盾,於是最終放棄了記者的工作,轉而加入發起監督國會運動的團體。雖然收入少了許多,但現在的我能夠大聲說『他錯了』,所以過得更快樂。」 孫石熙對於這段話的想法是:「我更在意的是,她寧願離開新聞業,而不是破壞新聞學。最近我時常想起她說的話,我想是與我目前主持的節目有關。無論是廣播時事節目或談話節目,我都必須保持中立。然而人非機器,保持中立並不容易,爭議事件的利害關係人總會極力揣測我傾向哪一方。雖然二十年來我不斷被訓練保持中立,但永遠會有人提出質疑。在我看來,談話節目主持人的工作是要抵抗內心想吶喊『他錯了』的衝動,或許『成功保持中立』這句話其實是『成功偽裝中立』。只是我提出這樣的論點後,那些質疑的目光將變得更加嚴厲。」 孫石熙也敏銳地針對韓國的中立價值「公正性」提出看法。若要理解所謂公正性,也必須認識所謂不公正性,政治理念與派系就是造成不公正的兩大因素。長期以來,韓國媒體因帶有傾向政權的理念而獲得許多經濟上的特惠,政治派系也與媒體的利己主義有關。首爾大學媒體資訊學系姜明求教授主張,新聞的公正性可分為三個面向:事實檢驗(正確性、平衡性)、倫理檢驗(合法性、倫理性)、意識形態檢驗(整體性、歷史性)。此處幾個不同的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下面以案例來說明。 《朝鮮日報》主筆楊相勳曾寫道:「朴槿惠總統是否接受了除皺手術,與國家政事、崔順實案有何干?接受手術是個人私事,而且沒有證據指出那個手術對國政造成了影響,因此不應該構成問題。」批評媒體過度追逐公眾人物的私人事務。 我們不禁要問楊相勳,《朝鮮日報》爆料監察總長蔡東旭疑似有私生子時,冷靜的他為何沒遵循相同標準?新聞媒體引起他人不信任的最快方法就是標準不一。 這種「自己做就是對,別人做就是錯」的論調並非《朝鮮日報》獨有的問題。因此,對新聞生產者而言,保持公正性事實上幾乎等同於保持機械式的平衡。那是真正的中立嗎?若要寫出真正的公正報導,就必須超越機械式的平衡,努力挖掘事實真相。記者通常以「平衡」與「中立」來界定公正性,但製作人則會以「事實」與「脈絡」來界定,如MBC《PD手冊》、KBS《追擊60分鐘》、SBS《我想知道那件事》等時事節目探討的議題,都會發揮廣大影響力,正因這些節目替事實注入脈絡,以達到公正。因此也有人認為,唯有製作人的新聞學才能夠真正實現公正。 也就是說,孫石熙強調的中立並非只是簡單羅列出可見的事實,而是要不斷探問、找出事件脈絡,使新聞接收者更靠近真相。從某方面看來,這才是公正性的關鍵。 美國最受信賴的新聞工作者華特克朗凱(Walter Cronkite,冷戰時期美國最富盛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CBS明星主播,被譽為「最值得信賴的美國人」。)指出:「好的新聞源自於對公正的追求。」追求機械式的平衡永遠不會等同於追求公正。 韓國的客觀主義不重視「保持公正且不偏不倚的立場」,反而重視「選定與強調個別事實,有意利用、商業化之」。照此看來,在韓國,傾向特定政治派系的報導都可能聲稱是「根據客觀主義原則而欲證明事實」。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韓國的客觀主義反而變成偏頗報導無罪的理由之一。於是長期以來,客觀主義時常被新聞媒體用來反擊具有政治傾向的指責。 時事週刊《韓民族21》前總編安秀燦認為:「這導致韓國記者習慣從非政治角度來解讀與報導所有事件。」 慶北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南載日教授也指出:「相較於報導是否確實反映出真實情況的『關聯性』指標,只強調報導事實正確與否的『正確性』指標,反而變成最優先的項目。」 因此,孫石熙將過往對於中立、公正、客觀等概念的思辨,都融入了他的新聞學中,轉化為今日JTBC《新聞室》的「脈絡新聞學」。 事實幾乎不可能不具有價值。因此,與其假裝價值中立卻欺騙國民,不如在報導裡提出根據並闡明孰為事實、孰為正確的指摘,才是新聞媒體的合理做法。我們需要「建構主義式的真實報導」,探究這個不斷被建構出來的社會,而孫石熙的目標正是建立一個能夠提供真實報導的「新聞室」。 【我想知道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 現場連線時也會出現突發提問嗎?當然會。因此連線記者無不在面對孫石熙時緊張不已。JTBC記者每次要開始連線前,孫石熙都會先聯絡記者,並告訴他們:「我想知道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 記者表示:「雖然孫社長要我們準備好,但我們往往沒什麼時間準備,只好在新聞結束前一直繃緊神經。」記者每天都要經過一次這樣的磨練,畢竟孫石熙主持現場節目《一百分鐘討論》與《視線集中》十多年,他比任何人都了解直播的優點。 一旦熟悉現場直播,自然也能從容應對突發狀況。JTBC記者表示:「孫石熙的領袖魅力來自於他的實力。(二○一六年慶州)地震發生後,新聞進行到一半,突然在八點二十分左右改為地震特別報導,孫社長獨自主持了一小時的新聞特別節目,真的非常專業。當時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呈上來,所以孫社長以不停進行電話連線的方式完成了一小時的現場直播。他的應變能力非常好,主持實力更是沒話說。雖然他有武斷與挑剔的一面,但他推動的事情大多都能成功。」 不過,孫石熙當然也有一些現場直播的經驗是羞於向他人提起的。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九日,京畿道龍仁市的一間工廠屋頂,發生三十二人集體死亡的離奇「五大洋集體自殺事件」,當時原有節目被中斷,由孫石熙負責播報緊急快報,但他獲得的資訊只有友臺新聞播報的兩條新聞標題而已,卻必須要拖延時間。說要傳來的緊急快報一直沒有出現,被逼到絕境的孫石熙再也無法忍受重複同樣的新聞內容。 「呃,這起案件⋯⋯似乎難以認定為集體自殺,很可能是他殺⋯⋯」 日後,孫石熙回憶此事:「我這沒有任何證據的主播在這裡亂講話,誰來負這個責呢?我真恨不得馬上收回那些話,但失言早已直播出去,很快就會成為無情的嘲笑傳回來,我不禁流下雙倍的冷汗。」可見,孫石熙同樣經歷過多次現場直播與新聞快報的訓練,才得以理解新聞。 孫石熙若對於某些報導有意見,也會直接用通訊軟體告訴記者。 一名JTBC記者表示:「如果沒在幾分鐘內已讀的話,公司祕書就會打電話來,要我盡快聯絡孫社長。晚上六點半後更必須迅速已讀。」孫石熙用通訊軟體聯絡記者就是在溝通,但內容幾乎不會是讚美。記者都認為,收到孫社長傳來的訊息是恐怖的經驗。該記者補充:「但這不常發生,而且最近比較會透過局長傳達意見,而不是直接聯絡記者。」 孫石熙執掌報導局的方式或許有些偏執,卻也頗為細膩與直截了當。為了增進與記者間的互動與接觸,孫石熙曾經每週舉辦一次三明治餐會。但由於記者們的發言無意間被傳到編播局,該聚會最後便不了了之。 即使如此,孫石熙仍十分受記者們喜愛。一開始在位於西小門的《中央日報》總部上班時,他未將自己的辦公室設於高樓層,而是設於一樓報導局,減少與記者間的距離感。某日,孫石熙辦公室門上被貼了一張孫石熙與魔鬼終結者的合成照,標題為「新聞終結者」,大概意指孫石熙是永遠不滅的新聞主播。 一名不具名的JTBC記者評價孫石熙:「孫社長的領導方式在媒體界相當少見,所以有時候很不習慣,但心底終究是希望他那種領導方式能夠成功,因為那似乎是讓所有員工動起來的關鍵力量。」

作者資料

丁哲雲(정철운)

韓國高麗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大學時期常於示威集會現場進行採訪,為校園雜誌寫稿。 2010年開始從事媒體研究與採訪工作,現為韓國媒體評論專業週刊《傳媒今日》記者。 2012年,他採訪MBC工會長達170天的罷工,見證南韓前總統朴槿惠從勝選總統到被罷免的過程,寫下《朴槿惠垮臺》。記錄這段南韓民主史大事件時,發現新聞人孫石熙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因而開始研究孫石熙的新聞之路。

基本資料

作者:丁哲雲(정철운) 譯者:邱麟翔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VIEW 出版日期:2020-03-24 ISBN:9789571381053 城邦書號:A2202942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