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語讀老子《道德經》:國際知名研究維根斯坦、老子的哲學家范光棣全新解本(中英對照)
- 作者:范光棣(K. T. Fann)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5-07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道德經》如何用英語讀?」
道可道,非常道。
Dao can be spoken, not ordinary Dao.
名可名,非常名。
Name can be named, not ordinary name.
無名天地之始;
“Nothing” names Heaven Earth’s beginning;
有名萬物之母。
“Thing” names all things’s mother.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Thus always “Nothing” desire to observe its essence;
常有欲以觀其徼。
Always “Thing” desire to observe its appearance.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These two things same source but different names,
同謂之玄。
Together called it mystery.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Mystery again mystery, all essence’s door.
「《道德經》用白話讀」
道可以談論,但它不是通常所說的道,
它的名字可以給,但它不是通常的名字。
「無」是天地之源的名字,
「有」是萬物之母的名字。
因此,如果你想要觀察事物的本質,就應該從「無」的角度,
如果你想觀察事物的表像,就應該從「有」的角度。
這兩個東西都來自同一來源,但名稱不同。
兩者都被稱為玄,
玄之又玄是通向所有微妙事物的大門。
【本書特色】
.作者在本書呈現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對《道德經》的解讀和翻譯。
.這本書包含了整個中文文本,在每一個中文字的下面,你會找到直接的英語對應詞,告訴你如何用英語來「閱讀」這本書。
.這個世界不需要一種人人都需要學習的通用口語,而是一種可以用你自己的母語來閱讀的通用文字。所以,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把它當做逐字翻譯的譯本,而是要試著去識別這些文字,這樣當你讀到書的結尾的時候,你就可能不用看英文都能讀這個文本了。
.這本書會成為第一本「學習用英語來讀中文」的教材。
.本書提供盡可能好的英文直譯,盡量保持在閱讀和翻譯的層面上。
.在對頁上面,也會提供英文翻譯。好的翻譯就是要盡量用英語復述老子的哲學思想。它不必逐字逐句地忠實於字面的意思,但必須忠實於原來的思想。
《道德經》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哲學著作。整本書中沒有一個專有名詞。沒有人名或地名,也沒有任何的時間提示。因為老子談論的是超越時空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所有人都有影響,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古代人還是當代人。真正的哲學要回答兩個問題:「世界是怎樣的?」和「我應該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為你提供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道」會告訴你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德」告訴你如何按照道來生活。任何讀過老子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思想是獨特的、新穎的、富有啓發的。如果你接受他的哲學,它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老子對他的哲學可能產生的影響持不樂觀的態度。他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自出版以來的二十五個多世紀裡,《道德經》可能對一些人有所幫助,但它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幾乎為零。
想想我們教給孩子們的普遍價值觀:「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勇敢、堅強、進取、掙錢、成為第一!」我們告誡我們的企業或國家「要競爭、發展、前進、進步、超越、成為第一!」如果老子今天回來,他會發現他的噩夢實現了一千倍。他反對所有這些。他反覆強調我們應該「不爭、自知、知足、知止、不敢為天下先!」
既然文明以其科學技術征服了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一些與之相關的很明顯的問題。我們發明了代替人類勞動的機器越多,我們卻變得越忙碌。藥物越多,人們就變得越不健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需要停下來反思一下我們一直在走的路,問問自己,就像老子建議我們做的那樣,「是該停下來旳時候了嗎?」老子的書是文明弊病的最好解藥。它被世界廣泛接受的時機已經成熟,我相信它將成為本世紀最寶貴的哲學著作。
序跋
【作者序】
人們常說,老子的《道德經》是世界上翻譯第二多的書,僅次於《聖經》。從語言的數量上來看也許是對的,但從翻譯的純粹數量來看,《道德經》絕對超過了《聖經》。《聖經》大約有八十個英譯本,《道德經》就有兩百多個英譯本,更不用說其他語言和成千的中文譯本了。
《道德經》寫於二十五個世紀以前用線串在一起的竹簡上。它由大約五千個文字組成,沒有標題、章節劃分或標點符號。它是用手抄寫的,並由一個感興趣的人傳給另一個人。但是,當綁在竹子上的線斷了的時候,剩下的是一堆需要重新整理的竹簡。可以想像由此產生的問題,我稍後會解釋。更糟糕的是,中國的主導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而儒家學者又篡改了文本,到處修改一些文字,使老子更適合他們的口味。
《道德經》有數百種不同的版本。它是用簡明扼要的古漢文寫成的,需要加以注釋並翻譯成現代白話才能理解。多年來,有成千上萬的這樣的版本,每一個都聲稱是最接近原來的意思。當然,英譯本就是從這些版本翻譯出來的。大約四十年前,我自己也出版了一本英譯《道德經》。那麼,為什麼還要寫另一本書和推出另一個譯本呢?簡單地說,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讀過無數的英文或中文譯本,但我對其中的任何一本都不滿意。
事實上,由於我對老子的哲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上我有二十多年把他的哲學付諸實踐的經驗,現在沒有一個人能從我這裡取得及格的分數。對著《道德經》的原文,如果你懂中文,你可以直接閱讀,但不能從中得到很多。如果你是一個說英語的人,不懂中文,你別無選擇,只能去找一個英譯本。我在這裡要做一個以前從來沒人做過的事情。正如標題所示,我將教你如何用英語來讀《道德經》。這本書包含了整個中文文本,在每一個中文字的下面,你會找到直接的英語對應詞,告訴你如何用英語來「閱讀」這本書。
漢字的美妙之處在於,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學會用自己的母語來閱讀它。它不僅是中華各民族共同交流的工具,也是幾個世紀以來東方國家共同的國際交流工具。日本人、韓國人、蒙古人、越南人和其他國家的人以前都用自己的母語來閱讀《道德經》和其他中國思想家的著作。西方人沒有任何理由不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讀漢文著作。想想數學中的「1,2,3,4」在英語中讀作「one, two, three, four」,在漢語中讀作「Yi, Er, San, Si」,在日語中讀作「Ichi, Ni, San, Xi」,以及任何其他語言的讀法。漢字就是這樣一個系統,可以作為計算機時代的國際交流工具。
在上個世紀左右,中國真正處於被蹂躪的狀態,中國學者們開始認為中文是現代化的障礙。特別是隨著打字機的出現,因為沒有字母就不可能有中文打字機。所以有人認真地嘗試把中文拼音化,所幸的是,他們沒有成功,因為成功了的話,那將是一場災難。與此同時,在聯合國成立之後,曾有人試圖提倡一種國際語言。但是,負責這項任務的語言學家都來自西方,他們創造了一種叫做Esperanto的國際字母語言,但沒有人會說。經過多年的嘗試,它完全失敗了。這個世界不需要一種人人都需要學習的通用口語,而是一種可以用你自己的母語來閱讀的通用文字。理論上,我們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文字來實現這一目的,但既然已經有一種至少五分之一的人類在使用的文字,我建議我們不妨乾脆採用漢字作為國際文字。
我的建議的另一個好處是,任何使用漢字的人,都可以直接接觸到世界上現存的最豐富的文學作品。這種文字特別適合計算機時代。使用者需要學習識別大約一千個最常用的漢字和簡單的文言語法;這樣當你輸入一個英文單詞時,相應的中文單詞就會出現在屏幕上。當你發送資訊時,接收者將以漢字接收,並用他們自己的母語來閱讀,反之亦然。
為計算機時代引入通用文字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本書是我想通過舉例來推廣這個想法的一部分。所以,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把它當做逐字翻譯的譯本,而是要試著去識別這些文字,這樣當你讀到書的結尾的時候,你就可能不用看英文都能讀這個文本了。如果你第一次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多次嘗試,你一定會成功的。事實上,我希望這本書成為第一本「學習用英語來讀中文」的教材。
我在這裡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提供最好的翻譯。面對一個文本有閱讀、翻譯、解釋和闡述等層面。大多數的翻譯,都是解釋和闡述;我盡量保持在閱讀和翻譯的層面上。即使在閱讀的層面上,每個關鍵詞也有不同的閱讀方式,而當你面對一段不清晰的文字時,解釋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的總體方針是:首先,我會看老子的話的字面意思;其次,當可能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或解釋時,我選擇與他的總體哲學相一致的那種。
在對頁上面,我會提供我的翻譯。好的翻譯就是要盡量用英語復述老子的哲學思想。它不必逐字逐句地忠實於字面的意思,但必須忠實於原來的思想。你可以把我的譯文和原文在對頁上進行比較,看看我是否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我對哲學的終生研究使我確信,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一定有一個簡單、連貫又清晰的資訊要表達,這與主流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不自相矛盾。如果一個哲學家的哲學中存在自相矛盾,那它就是完全無用的。任何一個邏輯學專業的學生都知道,從一個矛盾的陳述中,你可以推斷出任何東西。所以,如果你在《老子》的翻譯中發現矛盾,要麼是翻譯錯誤,要麼是文本有錯。
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為什麼我敢大膽地斷言沒有一個譯文能及格。讓我從第一句開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普遍地被譯為「可以談論的道不是永恆的道。可以命名的名字不是永恆的名字。」首先,如果老子認為道不可以談論,那他為什麼要用五千個字來談論它呢?這顯然是矛盾的。其次,什麼是永恆的名字?名字是人類的發明,根本沒有永恆的名字這樣的東西,這和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感到困惑。難怪他會變成這樣一個神祕的人。
他一字不差地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意思是:「道可以解釋,但不是一般的道。名字可以給,但不是一般的名字。」接著,他就給它取了一些很不尋常的名字,如「有」和「無」。這一章的其餘部分就是按這一思路進行的,形成了對他的哲學的一個完美介紹。如果他想說那些人說的,就需要另外一個詞了!「可道之道,非常道。」我不知道這種完全相反的解釋是如何開始並被普遍接受的。我只能說,如果一個譯者把第一句話就翻譯錯了,你可以把書扔了。
老子另一句名言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普遍翻譯成:「大自然是沒有情感的,它將一切視為芻狗;聖人也是沒有情感的,他把所有人都當作芻狗。」理解老子這句話的關鍵是,什麼是「芻狗」?標準的解釋是,它們是用稻草做成的玩具狗,用在古代的一些儀式中,一旦沒有用了就被扔掉。但是,這聽起來真的不太對。大自然的行為不像普通人那樣,在需要東西和人的時候就使用它們,然後當它們不再有用的時候就把它們扔掉。這肯定不是老子的意思。老子想說的是,當大自然做自己的事情時,不管是下雨、風暴還是海嘯,它對它所經路徑上的一切都一視同仁,而不考慮它們的地位、價值、年齡或其他任何品質。「稻草狗」是兩個字「芻狗」的直譯。它實際上是中國那個地區一種常見雜草的名字。所以,更好的翻譯應該是,「大自然是沒有情感的,它把一切東西都當作普通的雜草」。
另一個例子與老子喜歡重新定義一些對人類很重要的關鍵概念有關。每個人都想富有和長壽。富有就是有很多錢,長壽就是活得很長。但是,這些東西可能不在你的控制之下,即使你擁有了它們,你可能還是不快樂。為了把你的注意力引到你所能控制的事物上面,他重新定義了富有,「知足者富。」這在中國已成為一個廣為接受的諺語。但是,他對長壽的定義是另一回事。幾個世紀以來,老子「死而不亡者壽」這句話的真實性從未受到過質疑。對於一個相信靈魂存在的西方人來說,這可能不是問題。但老子不是基督徒。中國人對此的解釋是,「人死後,所說過的話,如經典著作,或所做過的事,如長城,將永存。」但是,老子是在和所有的人說話,而不僅僅是偉大的人。我覺得這裡有點不對勁。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哲學家,並接受他所有的論斷,你就會對人生中的所有重大問題都有相同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我能活多久不完全在我的控制之下,但只要我活著,我就應該以這樣一種態度生活:讓每一個與我有過接觸的人都會感到我的存在能給他們帶來加分,他們在我死後會懷念我。多年前我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原文有沒有可能是「死而不忘者壽」?漢語中的「亡」和「忘」是同音異義字,很容易混淆。長話短說,事情就是這樣。我在現存最古老的兩本文獻中找到了證據。讓我驚訝的是,在這些文本被發掘這麼多年後,幾乎所有新出版的書仍然使用錯誤文本!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讓我再舉一個例子。在標準文本的第十三章結論中,老子說,「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對於這一文本,唯一可能的翻譯是這樣的,也是我四十年前自己翻譯的:「因此,只有願意為天下獻身的人,才可能被委以天下;只有帶著愛去做這件事的人,才可以被託付以天下。」當然聽起來像個聖人!這是典型的儒家觀點,但肯定不是老子的觀點。正如司馬遷所說:「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事實上,我們有一位道家哲學家楊朱,他只以一句話聞名:「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幾個世紀以來,這句話被儒家學者廣泛引用,目的是詆毀楊朱,這句話已經成為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一個流行的表達極端自私的口頭禪。
那麼,身為楊朱老師的老子,怎麼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呢?大約兩千年來,我們一直把老子這句話當作標準文本來使用,直到正確的文本被發掘出來,寫著:「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如何以寄天下?」新的英譯解釋是,「重視為己勝於為天下的人,才可以將天下託付與他。愛為天下奉獻自己的人,怎麼可以將天下寄託與他?」這才是老子說的!只要想想現代的恐怖分子和自殺式炸彈襲擊者,你就能明白老子在說什麼。修改幾個字就能把一段話的意思變成相反的意思,真是令人驚訝!幾個世紀以來,儒家思想在中華文化中占據著根深蒂固主導地位,以至於即使發現了明顯優越的文本,絕大多數新出版的書籍卻仍然堅持使用舊的錯誤文本。作者資料
范光棣(K. T. Fann)
國際知名研究維根斯坦、老子的哲學家◦1937年2月2日生,台灣新竹縣人,世居客家小鎮關西。台灣師大附中畢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數學學士、哲學碩士,夏威夷大學哲學博士。 1966~1968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克利夫蘭大學助理教授; 1968~1970年,任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副教授; 1970~1995年,任加拿大约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76年,受邀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客座教授; 1995年,返回台灣,受聘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首任所長; 2000年,任明新科大休閒系創系主任; 2004年,任首府科大休閒系教授; 2007年,任育達科大通識教育客座教授。 2012年至今,拇指園生態民宿園主。 為國際知名社會科學季刊《社會實踐》的創刊總編輯。英文著作有《維根斯坦:其人及其哲學》、《維根斯坦的哲學觀》、《珀爾斯論引證》、《奧斯丁討論集》、《美國帝國主義讀物》、《從河的彼岸:今日中國自畫像》、《老子英譯》等;中文著作有《維根斯坦:哲學家的哲學家》;譯作有《維根斯坦的(哲學探討)》。
基本資料
作者:范光棣(K. T. Fann)
譯者:徐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Open mind系列
出版日期:2020-05-07
ISBN:9789864778263
城邦書號:BU7513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