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聖城大馬士革的滅絕與重生:1860年敘利亞大屠殺與現代中東的建立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黎智英傳:從億萬富翁,到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戰爭論圖解【經典新校版】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看懂世界的1001個符號:解析標誌、神祕象徵、文化密碼與視覺隱喻的圖像指南
-
記憶之城:不一樣的京都
內容簡介
藝術作品絕非僅憑表面可盡窺其全貌,本書融合新科技、檔案研究、科學分析,
帶我們穿過層層顏料,看穿畫作表面,深入剖析大師作品的多重意義,探索名作背後的故事與歷史。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大眾所熟悉的藝術作品,同時透過最新的博物館館長和修復師等,
讀者得以進入檔案館、畫廊和實驗室,找出藝術品中隱藏的內容和意義。
全書共八大章節,每一章節皆聚焦於一種獨特的探索方式,說明藝術史學家與科學家如何攜手合作,逐步揭開那些隨著時代流轉而被掩蓋、隱藏,甚至徹底抹去的真相。
例如在「窺探畫層」中,透過達文西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展示了新技術如何穿透作品的表層,在不對其造成損害或改變的前提下,呈現出原始樣貌。「隱身於畫」探討了卡拉瓦喬等藝術家如何巧妙地將自身形象融入畫作之中。「藝術審查」分析了迭戈等大師那些因道德名義,而遭到修改甚至摧毀之作。「服飾語彙」揭示了服裝背後所傳達的遠超過風格本身,在提香、芙烈達等的肖像中表露無遺。「未竟之作與缺失碎片」探究了那些遭破損但其殘存部分依然蘊藏完整力量的作品。
在策展人和修護師的最新洞察指引下,讀者將有機會進入檔案室、畫廊與實驗室,揭開那些隱藏的藝術面貌。借助他們敏銳的眼光、好奇的心態與尖端科技,這些專家帶領我們以全新的視野來重新審視這些受人推崇的藝術作品,並見證它們的蛻變。
目錄
引言:〈夜巡〉|林布蘭
一、窺探畫層
•材料與意義:拜沃德塔〈聖米迦勒〉細節
•意蘊層疊:〈抱雪貂的女子〉|李奧納多.達文西
•科學與推測:〈藍衣少年〉|湯瑪斯.甘斯巴羅
•追溯醜聞的線索:〈X夫人〉|約翰.辛格.薩金特
•榮光再現:〈哈佛藝術壁畫三聯畫〉|馬克.羅斯科
二、表面之下
•海濱之探:〈斯赫弗寧恩沙灘景觀〉|亨德里克.范.安東尼森
•畫中畫:〈窗邊讀信的少女〉|約翰尼斯.維梅爾
•潛藏之力:〈戴皮帶的男子〉|古斯塔夫.庫爾貝
•新思維,新視界:〈熨衣女子〉| 巴勃羅.畢卡索
•從符號到藝術:〈白旗〉| 賈斯培.瓊斯
三、視覺幻象
•逼真的空間,不可思議的幻象:〈穹頂,新婚之廳〉|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精心設計的變形:〈尚.德.丁特維爾與喬治.德.塞爾維(大使)〉|小漢斯.霍爾拜因
•不祥的空間:〈吊橋〉(第七圖版)|喬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內西
•手法與筆觸的魔術:〈為威廉.馬爾科姆.本恩繪製的信件架〉|約翰.F.佩托
•改變的感知:〈倒影變成大象的天鵝〉|薩爾瓦多.達利
•方形的秘密:〈方形中的律動〉|布里奇特.萊利
四、隱身於畫
•顛覆性的自畫像:〈貝爾納迪諾.坎皮描繪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乞求寬恕:〈大衛與歌利亞的頭顱〉|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
•看不見的畫作:〈宮女〉|迭戈.委拉斯奎茲
•真實的匿名者:〈無題(戴面具的女人)〉|魯弗斯.安森
•為鏡頭而演出:〈無題電影靜格影像 #14〉|辛蒂.雪曼
•顯而易見:〈藝術家的自畫像,宛如昔日的影子〉|凱里.詹姆斯.馬歇爾
五、藝術審查
•赤裸的情感:〈逐出伊甸園〉| 馬薩喬
•我做了什麼讓你不悅的事?:〈菲莉絲與德摩孚翁〉|愛德華.伯恩-瓊斯
•爭議與後果:〈站在十字路口的人〉| 迭戈.里維拉
•編輯檔案:無題攝影,可能與〈佃農的妻子與孩子〉相關|亞瑟.羅斯坦
•挑釁的過道:〈無法衡量〉|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為言論自由表態:〈展示美國國旗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德瑞德.史科特
六、祕密象徵
•符號與推測:〈阿爾諾菲尼夫婦像〉|楊.凡.艾克
•無常的象徵,時代的符號:〈虛空靜物畫〉| 亨德里克.安德烈森
•靜物畫中的肖像:〈高更的椅子〉|文森.梵谷
•引人聯想卻難以捉摸的象徵:〈小夜曲〉|桃樂絲.坦寧
•畫入歷史:〈輕騎兵軍官〉| 凱亨德.威利
七、服飾語彙
•力量與權勢的象徵:〈埃莉奧諾拉.托雷多與其子喬凡尼的肖像〉|布龍齊諾
•魯特琴手的緊身褲:〈田園音樂會〉|提香.維切利奧
•服飾、禮儀與命運:〈覺醒的良知〉|威廉.霍爾曼.亨特
•我內心的紈絝子弟:〈自畫像〉|羅曼.布魯克斯
•展現真實:〈我的裙子掛在那裡〉|芙烈達.卡蘿
•層層偽裝:〈大男孩〉|英卡.修尼巴雷
八、未竟之作與缺失碎片
•美麗之人降臨了:〈娜芙蒂蒂王后半身像〉|傳圖特摩斯
•掙脫石塊:〈阿特拉斯〉|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畫作中的政治:〈網球場宣誓〉|雅克-路易.大衛
•看見一幅畫的本質:〈被擦除的德庫寧素描〉|羅伯特.勞森伯格
•甜美中的刺痛:〈應創意時代的委託,卡拉.E.沃克呈獻〉|卡拉.沃克
•繼續,繼續,成交:〈垃圾桶中的愛〉(原名〈氣球女孩〉)|班克西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致謝
延伸內容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江學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吳盈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副教授
蔡舜任|知名藝術修復師
觀賞藝術作品時,我們時常忽略藝術家之外,與作品相關的人、事、物。這些看不見的事物包括探究藝術作品時代意義的藝術史學者、修復年代久遠作品的文物修復者、研究媒材成分與年代的科學家、被藝術家所描繪的對象,甚至是製作藝術作品媒材的各類媒材工匠等。上述隱藏於藝術作品表徵之外,幾乎隨著作品產出的脈絡所共同形成的內容,由本書作者提出問題,探究並揭開問題的答案,讀者必能在藝術觀賞過程獲得更多理解藝術的趣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_江學瀅
從X光下的〈夜巡〉揭祕筆觸,到拍賣場被碎紙機「即時解構」的班克西〈氣球女孩〉,本書以八大單元穿梭實驗室、檔案館與展廳。修復只是序曲,更交織材料科學、藝術史詮釋、偽作鑑定、政治審查與市場經濟多重視角;每幅名作化作臨床病例,邀你偵察顏料化學、歷史羅生門與人性寓言。開卷即入實驗室,也步上拍賣舞台,還能觸及文化記憶的縫隙。閱畢後我們將明白;名作從不是靜止的遺產,而是一部仍在變動的生命檔案,等待我們以好奇與理性重新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副教授_吳盈君
作者資料
黛布拉.曼考夫 DEBRA N. MANCOFF
藝術史學家。美國西北大學藝術史博士,曾任教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目前是芝加哥紐伯里圖書館(Newberry Library)的駐院學者。 她時常受邀到美國和英國的許多主要博物館演講。著有二十多本關於歐美藝術和文化的書籍,包括《危險!女性藝術家在創作中》(Danger! Women Artists at Work)和《藝術中的莫內花園》(Monet’s Garden in Art)等。中譯本著作《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商周出版) 相關著作:《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大師名作背後的工藝》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