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大師名作背後的工藝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4月會員日:新書74折,滿899折$150,下單升級/續會VIP!
  • 年度最強限定:$499輕鬆升級VIP/升級人生勝利組7折起!
  • 年度最強限定:$499輕鬆升級VIP/超強新爭霸

內容簡介

透過媒材和技法,解析大師名作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看懂名畫名作必讀之書 150多幅的彩色畫作或藝術品,搭配文字解說,能清楚與欣賞所討論藝術品的細節,理解媒材和技法的運用 米開朗基羅是如何繪製西斯汀教堂壁畫的?透納是如何成為水彩大師的? 從插畫墨線的複印技法到絲網印刷畫作,安迪沃荷的機械化創作是如何形成的? 草間彌生又是如何創造出迷人的「無限房間」? 這本書可增強我們看藝術作品的體驗,更暸解名作是如何創作出來的以及為什麼藝術如此重要。 本書深入探討歷史上偉大藝術品的技法和媒材運用: 媒材與技法:詳細解說畫作媒材的特性與歷史意義,說明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的藝術效果。 歷史與文化背景:說明每件藝術品的歷史背景,幫助讀者理解創作這些藝術品的文化和技術環境,以及對媒材和技法討論的深度。 比較分析:書中包含作品比較,讀者可看到不同藝術家如何利用相似的媒材或技法創造出多樣的效果。 邊欄與額外資訊:每幅畫作均提供創作者、創作年代、媒材等資訊,或與其相關的文化歷史等有趣故事,以及細部的解說畫作技法與媒材等。

內文試閱

前言 法蘭克.史特拉(Frank Stella)以一支普通的油漆刷改變了美國現代主義的歷史。他的《黑色繪畫》系列——包含24幅大型、具有挑釁意味的畫布,呈現嚴謹的幾何形式變化。黑色條紋由細白線分隔,從畫布的一邊延伸到另一邊,展現優雅的幾何美學,以及深思熟慮、精心計算且謹慎創作的成果。 史特拉在不到一年半(1958-1960)的時間,以狂熱的創作能量完成了這一系列作品,當被問及他的動機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我只是想把顏料從罐子裡刷到畫布上。」 實際上,史特拉是朝向明確且有重大意義的目標,開始這個系列創作的。他試圖剝除作品中的敘事性、情感、幻覺,甚至是抽象表現主義中極具標誌性的動勢筆觸。為此,他全然依賴材料:深黑色的家用搪瓷漆和未經處理的白色亞麻畫布;至於條紋的精確繪製方法,則是由他的畫筆寬度來決定。 無論是水面上的閃爍光影、在黑白中模擬的色調效果、平面上的三維幻覺,或是由細白線分隔的黑色條紋所構成的基本節奏感,這些由藝術家所創造的炫目視覺效果都深深吸引著觀者的目光。然而,儘管其藝術表現抓住我們的眼球,我們往往很少瞭解藝術家是如何實現這些效果的。 材料和製作方法是每件偉大藝術作品的基礎,雖然這些作品激發了我們的情感、理智和想像力,但我們卻經常忽略這些藝術的本質:它是如何製作的? 本書將帶領讀者探索藝術家跨越世紀以來全球各地所使用的媒材和技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家所使用的媒材從珍貴的黃金、銀、珍珠,到普通的燒木、磨石,乃至於工業油漆,藝術材料的製作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同一種基礎顏料,無論是從石頭中研磨出來,還是從土地中挖掘出來,都可以透過與水、油、粉筆或樹膠的結合進行轉化,還可以加入如蠟、蛋黃、魚皮、石灰、牛奶甚至是啤酒等意想不到的成分。這些配方自古以來一直流傳下來,被視為祕傳,跨越國際邊界,沿著貿易路線傳播。 媒材的故事充滿了文化、交流和創新,也蘊含著工藝的精髓。使用這些材料可能需要熟練的技術——例如青銅鑄造或彩色木刻印刷。 這些技法可以是多年訓練和實踐的結果,但也可以是自發性的、偶然的或直覺的,正如在畫布上從罐中滴落的油漆、濕紙上積聚的水彩顏料、用橡皮刮刀處理的顏料,或是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偷偷將噴漆或模板轉印到牆上。一種方法可能需要由多位各自具備特殊技能的專家共同完成,也可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技法可以創造幻覺——在平面上呈現深度或質感、閃爍的光線、深邃的陰影、動態效果,也可以是探索材料本質的手段。對媒材的運用可以展現藝術家的獨特筆觸,猶如簽名般一眼即可辨識。又或者,它可能遵循著一種美學,使作品在視覺上與代代相傳的悠久傳統相呼應。 技法與媒材之於藝術作品,就像思想和創意一樣,是藝術的基本元素。但若要真正領會它們如何激發我們的興趣與想像,我們需要走出畫廊,深入藝術家的工作室和工坊,學習藝術是如何創造的。

延伸內容

專業推薦 江學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郭怡汝|臉書專頁「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主理人 對純欣賞者而言,媒材是展現藝術作品內容的重要物件,觀賞時還是聚焦於作品的內容與意義為主,較少思考媒材特質如何為藝術家呈現作品情感。雖說藝術家選用媒材可能具有創作的時空意義,例如東方水墨、西方油彩。 或是不同時代風格不同時,媒材在藝術家的創意應用之下,能產出獨特風格。本書難得的以藝術創作媒材為主軸,論及藝術世界最常見的媒材,並以名作為案例說明,讓讀者能更接近創作者選用媒材的意義。 ____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副教授 江學瀅

作者資料

黛布拉.曼考夫 DEBRA N. MANCOFF

藝術史學家。美國西北大學藝術史博士,曾在芝加哥藝術學院任教。目前是芝加哥紐伯里圖書館(Newberry Library)的駐院學者。 她時常為《藝術季刊》、《皇家學院雜誌》和《藝術報》撰稿,以及定期受邀到美國和英國的許多主要博物館演講。 著有二十多本關於歐美藝術和文化的書籍。

基本資料

作者:黛布拉.曼考夫(DEBRA N. MANCOFF) 譯者:陳文瑾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映像紀實系列 出版日期:2025-03-27 ISBN:9786263904491 城邦書號:BU5033 規格:膠裝 / 全彩 / 224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