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盲點的決定力:Google、Amazon最重視的用人準則
- 作者:Mentalist DaiGo
- 出版社:方言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2-03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折 25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限量菁英透明資料夾版)
-
遠距成交女王銷售勝經:打破框架、不停成交的線上線下實戰攻略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教你做好「記憶管理」,精進學習力、理解力,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
-
賺錢,也賺幸福(修訂版):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
稻盛和夫 愈挫愈勇(暢銷紀念版):親筆自傳
-
致富邏輯:變有錢的32個富練習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大缺工:從技能失傳、倒店危機到產業崩潰,我們如何因應數十萬人才缺口?
內容簡介
Google、Amazon最重視的用人準則——零盲點決定力!
每個人一天要面對超過70個選擇,
然而,生活中的盲點無所不在,
若不刻意練習,就會一直做錯決定!
消除盲點的關鍵技術,日本權威讀心師首度大公開!
老被早餐店阿姨叫帥哥、美女,你的長相真的高於平均?
交友網站上的大頭貼,為什麼該讓陌生人幫你選?
剛升主管,必須扛起部門業績,你的能力真的夠嗎?
想提升決定力、做對每個決定,得先設法將盲點歸零;
而這件事,是有學問的!
★「原來這才是我!」你不知道的3大盲點
◎盲點1: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別人正確
→真相:任何人都有自認能力高於平均的傾向!
◎盲點2: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例如:自以為比醫師還了解健康狀況)
→真相:我們正確理解自己的程度只有10%!
◎盲點3:自己的事最好由自己判斷
→真相:外人反而比你還要了解你!
★Google、Amazon最重視的用人準則
Google前人資長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曾說:
「選擇員工時,我最注重的就是這個人,能否謙虛的接納他人意見。」
確實理解自己到底懂多少,藉此不斷吸收新知、精進能力,這就是知性謙虛。
►►►2大訓練,為決定力打下深厚基礎
◎訓練1:能夠清楚解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了解
知識即使全記在腦子裡,也不等於了解;
唯有正確無誤地將知識傳遞出去,才足以判斷是否充分理解。
例如,你也許知道全球暖化的原因,但若要你上臺簡報,你有多少把握呢?
◎訓練2:不斷不斷的問問題,你會看得更清楚
在手機上看到有趣的新聞,別只是滑過去,你得反問自己:
我從新聞中得到什麼?怎麼得出這些知識的?
這則新聞內容的前提假設正確嗎?
反覆操作下來,便能漸漸看穿事情的本質。
►►►三階段10項小練習,全方位提升你的決定力
◎奇蹟提問法:想像眼前的問題若能奇蹟似的解決,會發生什麼事?
提案被上頭退了好幾次,別氣餒,你可以這樣想:
萬一這回突然就通過了,你會:
1.深得主管信任,仕途坦蕩、升遷在望。
2.未來不論做任何決定,上頭都不會再刁難。
就像這樣,你會逐步朝正面的方向發想,就此遠離思考盲點。
◎資訊來源擴充法:千萬別只讀對自己有利的資訊,勇敢接受衝擊
網路發達之下,情報取得便利,人人都活在厚厚的同溫層裡。
有的時候你得刻意去看與你立場相左的媒體、書籍,
你的思想會更開闊,更不會做錯決定。
★越常自省,盲點就越少,你可以這樣訓練:
►►►6道價值提問,讓價值觀清楚浮現
Q1深思家庭給你的教育
Q2印象深刻的經歷
Q3最尊敬的人……
→持續對自己提問,就能將抽象的價值觀,化為實際的思考脈絡。
►►►心理治療界最經典的內省19題,更清楚了解自己
Q1人生中有什麼難忘的時刻?
Q2小時候有過什麼夢想?
Q3有什麼事情至今仍令你樂在其中?
→了解自己越多,你的盲點就越少。
但千萬小心,心裡的「檢討大會」開太久,
很可能陷入「反芻思考」陷阱,再次蒙蔽你的決定力。
停止用why想事情,以what代替,尋找具體的解決方案,
並將反芻思考限制在一定的時間內,其他時間則嚴禁反芻思考,
切記:永遠專注當下,保持零盲點!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清楚如何屏除所有的盲點,
就此拋開成見、時時保持客觀,不再做錯決定!
★日本權威讀心師,著作累計發行量超過130萬,超人氣暢銷作家DaiGo最新力作。
★不同於市面上的決策教科書,本書主張:不做錯決定的最大關鍵,在於充分了解自己。
★2大訓練+10項練習+6道提問+內省19題,隨時自我檢測,盲點越來越清晰。
【名家推薦】
治癒型IG頻道╱工程師の下班一小時
量販女王╱何默真
網路創作者╱鬼才阿水Awater
心靈語錄╱涵寶寶
目錄
前言 鍛鍊人生中的最強能力——零盲點的決定力
第1章 「原來這才是我!」你不知道的三大成見
人人都有的三大成見
你的事,你不一定清楚
臉書大頭貼應該讓人幫你選,為什麼?
天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束縛
第2章 破除盲點第一步——充分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問題就會一直來找你
要了解自己,你需要價值觀量表
深度剖析價值觀,什麼才是你人生的核心?
六道提問,分析價值觀好簡單
靶心技巧,找出實踐價值觀的阻礙
第3章 越常自省,盲點就越少
心理治療界最經典的內省十九題
思考具體情境,建構同理心地圖
人格面具法,讓理想的自己融入日常生活
第4章 身心健康,盲點歸零
1.心情不好,判斷力就不可能好
情緒要追蹤,才能管理
確實記錄,就能控制壓力
2.身體不好,就沒辦法冷靜思考
睡眠,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動得越多,頭腦越靈活
第5章 心內總在開檢討會,「反芻思考」害慘你!
七個問題,快速篩檢你的反芻程度
1.What提問法——將why改成what,問題就解決了!
問問題是一種自我訓練
一直用「為什麼」想事情,盲點反而變多
2.延後思考法——先等一下再想,你就不會想太多
負面思考太強大,不能讓它天天侵蝕你的心
3.五感專注法——現在,比什麼都重要
專注當下,只需五步驟
第6章 Google最重視的用人準則——零盲點決定力的鍛鍊法
接納自己就是個容易犯錯的人
測量知性謙虛,掌握自己的弱點
兩大訓練,為決定力打下深厚基礎
訓練一 能夠清楚解釋,才稱得上是真正了解
訓練二 不斷不斷的問問題,你會看得更清楚
第7章 十項小練習,零盲點決定力更升級
LEVEL 1快又有效的初級練習
盲點提醒法╱換位思考法╱提升德性法
LEVEL 2高CP值的進階練習
一日檢測法╱奇蹟提問法╱資訊來源擴充法╱最大重點提問法
LEVEL 3登峰造極的大師練習
反證提問法╱對比提問法法╱自我故事分析法
第8章 蘇格拉底提問法,豬隊友盲點歸零
第一步,先確認對方有多自戀
誘導思考,讓對方不自覺地配合你
這樣問問題,你也可以是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提問法——老師v.s.學生
蘇格拉底提問法——上司v.s.下屬
蘇格拉底提問法——父母v.s.子女
參考文獻
序跋
前言
鍛鍊人生中的最強能力——零盲點的決定力
恣意妄為、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任性放縱⋯⋯這類過度自我的人,在現代社會中通常難以獲得高度評價。但能夠隨時保持客觀、冷靜評估形勢的人又有多少呢?很遺憾,這樣的人在現實中少之又少。
保持客觀、不帶任何成見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能力,「自我概念清晰度」(self-concept clarity,一種了解自我的指標)越高的人,對人生的滿意度越高,工作生產力也越高,人生目標明確,生活中充滿活力,整體壓力指數也會偏低。雖然科學上也證實了避開盲點思考事物的重要性,但幾乎沒有人會像追求財富或事業成就般地追求「零盲點」,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受到了三大成見的影響。
既然這是如此強大的能力,若是不好好磨練,不覺得很可惜嗎?本書的最終目的,便是協助讀者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擺脫人類特有的成見,找回原有的零盲點決力。在這個難以辨識真假的現代社會中,相信零盲點的決定力一定能夠幫助各位提升人生的品質。
本書和我過去的著作一樣,所有內容都源自於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科學根據,同時比以前花費了更多時間和金錢進行研究與調查,只要一讀應該就能發現本書與一般自我啟發書的差別。
接下來,我將簡單說明本書的章節概要。
第1章 「原來這才是我!」你不知道的三大成見
在最初的章節中,我將說明導致人們明明理解避開盲點的重要,卻不打從心底渴望破除盲點的三大成見,以及維持零盲點決定力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
零盲點的決定力是連Google和Amazon等大企業都相當注重的用人準則,有助於我們在商場上大展長才、取得亮眼成績。本章將詳細說明此能力的本質。
第2章 破除盲點第一步——充分了解自己
加深自我理解是提升零盲點決定力的第一步。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對什麼事物懷有熱情?會下意識做出哪些行為?客觀掌握這些資訊,都有助於提升對人生的滿意度。本章中會使用價值觀量表和重整價值觀的6道提問來幫助各位深入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並且透過靶心技巧來確認價值觀的實踐。
第3章 越常自省,盲點就越少
在本章節中,我將教大家如何磨練「內省」技術,以提升自我概念清晰度。內省是觀察自我內心和行為之技巧的總稱,首先運用有助內省的19個問題重新認清自我,再透過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找出自己過去沒注意到的有益資訊。另外還會介紹可簡單釐清自我樣貌的技巧——人格面具法(persona)。
第4章 身心健康,盲點歸零
本章會介紹一些技巧,來找出我們的思考充滿盲點的原因。自己在什麼時候會覺得心情低落?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壓力?干擾我們睡眠的原因是什麼?有意識地掌握自己的兩大變化——情緒變化和生理變化。使用每日情緒變化表(daily mood chart)記錄每日壓力,並運用壓力記錄表(stress record)來深入分析目前的壓力狀況,記錄睡眠品質,再透過判斷NEAT程度36問來測量自己的活動指數,提升對自我的理解程度,以隨時保持零盲點。
第5章 心內總在開檢討會,「反芻思考」害慘你!
零盲點的技巧不是鍛鍊完就能一勞永逸,若不持續練習,能力就會逐漸下降。反芻思考是剝奪我們判斷能力的最大主因。這裡的「反芻」是指一直反覆思考自己的缺點和過去失敗的現象,也被視為憂鬱症的最大主因之一。在本章中,我們將運用反芻思考測驗來掌握自己的現狀,並從由心理治療界所開發,用來對抗反芻思考的方法中,精選出最簡單的3項技法。
第6章 Google最重視的用人準則——零盲點決定力的鍛鍊法
本章將說明Google等龍頭企業所重視的「知性謙虛」。人若缺乏知性謙虛,就無法從犯過的錯誤中學習改善,如此一來,無論經過多久都無法培養出零盲點的決定力。
透過測量知性謙虛的22道問題,認清自己的知性謙虛程度後,會再運用兩種培養知性謙虛的訓練,來說明提升能力的具體方法。只要能夠加強知性謙虛的態度,就能培養客觀平衡的思考能力。
第7章 10項小練習,零盲點決定力更升級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一有問題只要上網查詢,就能輕鬆獲得解答,這很容易讓大腦產生一種「明明是現在才獲得的資訊,卻好像以前就知道這些知識」的誤解,於是便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是個懂很多的人,這種感覺會降低我們看待事物的客觀性。
在本章節中,將帶領大家一同實踐10項能夠培養知性謙虛的小練習,讓我們即使生長在現代社會,仍然能夠保持知性謙虛的態度。
第8章 蘇格拉底提問法,豬隊友盲點歸零
在最後一個章節中,我們要將焦點從自己轉移到他人身上,並介紹如何協助身邊的人學會自我省察和知性謙虛的方法。我想在各位讀者當中,應該也有不少人想培養他人的客觀力,因此我將教導大家能夠培養他人知性謙虛的對話技巧——「蘇格拉底提問法」,並以老師學生、上司下屬和父母子女為對象,介紹實際對話範例。
了解真正的自己就能學會零盲點的決定力,進而擺脫徒增的煩惱,成為理想的自己,相信此能力一定能夠成為指引各位人生方向的指針。事不宜遲,讓我們立刻開始吧!內文試閱
▍人人都有的三大成見
為什麼想要客觀思考事情會這麼難呢?客觀是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無法冷靜行動?
是因為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是因為沒學過邏輯思考能力?抑或是缺乏長期性的計劃能力⋯⋯?
上述幾點的確都是導致我們產生盲點的原因之一,但當中其實還隱藏著一個更根深蒂固的問題。不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便無法獲得更進一步的零盲點決定力。究竟是什麼問題呢?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並不渴望自己毫無盲點」。
可能有人會覺得「你在說什麼啊?」我在前面也提過,大家都覺得客觀、沒有成見很重要,各位讀者想必也是為了「消除盲點」才拿起本書的。
但我這裡想強調的是,明明每個人腦中都知道避開盲點很重要,卻不會打從心底「渴望沒有盲點」。幾乎沒有人會跟「想要發大財」和「想要事業成就」一樣的想要沒有盲點。理由很簡單,因為世上大多數的人都受到了三大成見影響。
成見1:覺得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比別人正確。
真相:任何人都有自認能力高於平均的傾向。
成見2: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
真相:每個人正確理解自己的程度只有10%。
成見3:自己的事最好由自己來判斷。
真相:外人反而比你還要了解你。
以下為大家進一步說明。
首先第一個成見是「覺得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比別人正確」。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當人被問到「你覺得自己是個判斷力好的人嗎?」時,大多數的人都會回答「雖然有時也會判斷錯誤,但大致上比其他人能夠正確看待事物。」
但這個回答很明顯不符合現實,因為不可能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夠判斷得比其他人正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自利性偏誤(Self-serving bias)。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過度相信自己的技術和判斷能力、且認為自己的客觀能力高於平均值的傾向。
舉個有名的例子,美國有個跟開車有關的問卷調查顯示,約有93%的人認為「我的開車技術高於平均值」;而在日本的交友網站調查中,認為「我的外貌高於平均值」的人則達77%。
客觀能力也有類似的數值。組織心理學家塔莎.歐里希(Tasha Eurich)博士表示,認為自己比他人擁有更客觀的判斷能力的人高達整體的95%。總之,我們都會有想要高估自己能力的心理。
▍你的事,你不一定清楚
影響客觀性的第二個成見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很多人認為自己就是最理解自己的人,但多項數據都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首先來看看剛才介紹到的塔莎.歐里希博士的言論:
有95%的人自認為很了解自己,但實際的了解程度通常只有10~15%而已。我們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因此無法正確掌握自己的表現和能力。
從過去的相關測驗中可看到,受試者的自我診斷通常會和第三者的意見迥異。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人總會高估自己的外貌和技能,但其實我們連以下事物都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自己具備多少領導能力,能夠帶領周圍的人?
˙在學校的考試成績有多好?
˙下週大約能提升多少工作產能?
˙運用哪些資料可以解決問題?
這是人類普遍會有的傾向,再優秀的專家也無可避免。舉個具體的例子。心理學家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曾透過四個實驗來研究「專家是否能夠正確掌握自己擁有多少知識?」。
具體的實驗方法是,他聚集了一群自稱是金融專家的人,給每個人看15個專業用語,並問他們「哪個名詞你可以解釋得出來?」這當中設了一個陷阱,其實在那些專有名詞當中,有3個是博士自創的假單詞。
包括「預付評級股票」、「免除固定匯率」、「年間信用」,都是一些似乎真的存在的詞彙。金融門外漢不懂就算了,真正的專家應該要能夠辨別其真偽,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照理來說,金融專家應該要比外行人更具備豐富的知識,可是自稱「自己擁有金融專業素養」的人當中,有92%的人看到這些假單字時表示「這個名詞我非常熟悉」。
其他領域也確認過有相同情形,在生物學和地理等領域中,一樣可以看到專業度越高的人,看到那些若有似無的單字,回答「我知道!」的比例越高。總結來說,即使是專業知識豐富的專家也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識程度。
▍臉書大頭貼應該讓人幫你選,為什麼?
再來是影響判斷能力的第三個成見――「自己的事最好由自己來判斷」。如大家所見,其實我們非常不了解自己,不僅如此,根據近十幾年來的研究發現,「外人」其實反而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
舉個最近的例子:我們無法自行挑選出自己最好看的臉書大頭貼。
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曾進行過一個實驗,他們請102名學生從12張照片中,挑出兩張當社群網站或交友網站的個人頭像,接著對完全不認識參加者的第三者進行相同指令,請他們從學生的照片中,選出適合登在網路上的照片。
最後由網路上的人為兩邊挑選的照片評分,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相較於學生自己選的照片,他人挑選的照片整體來說比較容易給人「形象良好、看起來很值得信賴、很有自信」的印象。
看到這個結果,研究者表示這個調查結果給大家的啟發就是,如果要挑選照片來當個人頭像,還是要找自己以外的人來選比較好。看來我們在挑選自己的大頭貼時,似乎容易因為自我意識過剩,而挑不出最好的一張。
另外,心理學家約書亞.傑克森(Joshua Jackson)在分析600人的性格測驗研究中,也闡明了交由「他人」判斷的正確性。
這個調查將「受試者自己認為的性格」和「朋友認為的受試者性格」兩者進行比較,發現以下現象:
˙由他人來診斷自己的個性,正確度較高。
˙他人比自己更能正確判斷出自己的壽命。
除了本人的個性之外,就連壽命也是由他人判斷出來的較為正確,這個結果很令人吃驚吧?從這些結論我們就能看出,只要是自己的事,人就會容易產生盲點。
▍天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束縛
從前述研究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客觀思考的困難點。人類就是一種一遇到自己的事就會產生盲點、喪失正確看清事物能力的生物。
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進一步培養零盲點的決定力呢?
為了克服這個連偉人都會煩惱的問題,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幸好在這幾年的研究中,發現了兩個維持零盲點的決定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自我省察=對自己的欲求有正確認知,不受偏見影響、看清真相的能力
˙知性謙虛=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認知,能促使自己更進一步成長的能力
詳細內容會在第二章中說明,這兩者都是保持零盲點的決定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近來Google和Amazon等大企業都開始重視的能力。
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協助讀者提升自我認知、擺脫人類特有的成見、找回原有的判斷能力。在這個難以辨識真假的現代社會中,相信零盲點的決定力一定能夠幫助各位提升人生的品質。
最後要介紹十九世紀的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說過的話:「天才都是客觀的,他們不外乎就是能夠從精神上客觀看待事情的人物。天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束縛,以至於他們能夠抵達和隨心所欲的凡人完全不同的境界。」
▍兩大訓練,為決定力打下深厚基礎
了解自己的知性謙虛程度後,接下來我要說明提升該能力的具體方法。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和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在對知性謙虛進行的研究中,得出了幾項有效的訓練技巧。以下介紹幾個代表性的訓練:
◎訓練一:能夠清楚解釋,才能稱得上是真正了解
根據1990年代的多項心理學實驗顯示,大部分的人都有自以為懂得比實際上還要多的傾向,這種偏誤稱為「說明深度的假象」(Illusion of Explanatory Depth),而且越是自己覺得擅長的領域,越容易發生此現象。
假設你在工作上會用到統計,就會以為自己對統計很熟。假設你的興趣是追星,就很容易高估自己對偶像明星相關知識的熟悉度。要是放任這種狀態不管,就會產生自己比其他人懂得還要多的錯覺,產生盲點。
因此希望大家能夠定期做以下這件事,那就是試著詳細說明某個特定的知識。方法非常簡單,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STEP1:
請選擇一個你自認很擅長或很熟悉的領域。自己工作上會用到的知識、因嗜好而深入了解的知識,或是純粹感興趣的知識都行,只要是有自信的事物都可以。
STEP2:
接著,請向他人說明STEP1中選擇的項目。說明的對象和方法不限,可以
請朋友扮演聆聽的對象,也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向不特定的多數人解說。
這裡的重點是,一定要想像出一個聽眾來解說自己的知識。在沒有任何對象的情況下進行說明,例如只將知識寫在只有自己會讀的日記裡,或是自言自語,都很難破除自以為對這個領域很熟悉的偏誤。
只要定期做這項訓練,任何人都能立刻發現自己的知識還有所不足。也會明白,原本自信滿滿的知識,其實還有相當多漏洞。
當然,再怎麼有智慧的人,他所擁有的知識仍然會有個極限。特別是現代這樣知識範圍日趨複雜的時代,想要深入探究一門領域也得費上一番工夫。然而,大多數的人都無法認清自己不如自己以為的有知識這件事實,不肯面對它,以至於無法從說明深度的假象中走出來。
但如果向人說明(自以為)熟知的事物,就會不斷遇到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的狀況。例如自己其實並不清楚真正的因果關係、自己其實對這個單字的字義理解相當模糊,或是連最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等等,在說明的時候變得非常支離破碎。
而我也在日常中清楚感受到了這個訓練的效果。相信有很多人知道,我每天都會上傳2∼3則講解心理學的影片到YouTube或Niconico動畫等網站上,每次我都深感自己知識的不足。
在開講前,我都會覺得這應該不用資料也說得出來,但一旦正式進行,我就會開始想這個專業術語精確的定義是什麼?或這理論感覺還有其他有力的反證等等,腦中開始浮現各種意外的問題。也就是說,我的思考也陷入了說明深度的假象裡。而這個訓練的效果也獲得了驗證。在某個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對增稅和移民
政策等深入的政治問題進行詳細解說,實驗結束後,發現所有人的態度都有極大轉變。實驗前對於增稅抱持強烈反對的受試者,在訓練之後,開始產生雖然覺得增稅不好,但也得考慮財政惡化的風險的想法,思考模式也變得比較中立。
在仔細說明政治問題的過程中,受試者注意到了自己原來對稅制和國家債務一無所知,於是原本極端的思維就能變得比較平穩。由此可知,知性謙虛有助於我們以客觀、平穩的角度思考事情,突破盲點。
這個訓練對平時喜歡講「絕對」、「不會錯」、「確實」這類強勢話語的人特別有效。為了讓自己不陷在說明深度的假象裡,請各位定期進行這個訓練。
作者資料
Mentalist DaiGo
擅長解讀、操控人心的讀心術,日本唯一的讀心師。活躍於企業研習活動、演講、諮詢服務等領域,擔任基因解析企業的顧問和大學特任教授,並多次參與電視節目演出。著作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30萬冊。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