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9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繪日記
- 作者:林凡瑜(Fanyu)
- 出版社:鯨嶼文化
- 出版日期:2023-02-01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9折 432元
-
書虫VIP價:408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87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序跋
前言
所謂理想的生活是什麼呢?
四年前出版完前一本書後,下了決心離開插畫接案的工作,回到家中的傳產公司接班;接著隔年孩子出生,於是這些年的日子過著朝八晚六辦公室、週末和晚上陪伴孩子的生活,簡單普通卻很滿足。二十幾歲滿腦子只想做「喜歡的事」,並覺得唯有如此才是理想的生活面貌;三十幾歲學會了「愛上不得不做的事」,深感事物核心本質之相似,理想生活只是心境與認知的轉換罷了。
插畫的工作很難真正辭去,偶爾還是會有合作過的出版社、窗口來信邀稿,但自覺無法全心全職投入,因此不敢再接商業案。而褪去插畫工作者的身分,插畫卻沒因此離開我的生活,反倒變成是單純的興趣;也像是回歸到最初,當插畫還沒作為職業時的狀態。純粹的喜歡、純粹的記錄生活。
連續好多年,我會在一月一日那天,到書店挑選當年要使用的「一日一頁」手帳,象徵新年新希望的儀式。一日一頁的格式自由,彷彿在書寫生活之書;日子有時豐滿,有時潔白。我想每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365日」的幻想,期許自己每天重複一件小事,每天能多堅持一點點,每天都能感知到美的時刻,或寫字或插畫或料理,點滴積累成豐碩果實。
日子是一個點一個點的過,走得勤些便串成了線;過了一年,回頭望又成了一面森林。
這兩年無法出國旅行或許少了新鮮刺激,但如普魯斯特提醒的:「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風景,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事物。」而這也是我長期寫日記,甚至寫每一本書的初衷;無論文字或插畫,我都還是希望可以傳遞出「透過紀錄,能更覺知、讀到更多生活的細節,進而感受美。」也就是說,先有覺知才有美,而非一味追求他人定義的理想生活場景。
世界被集體禁足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回歸內在、自我成長甚至產生質變。不僅孩子和我們待在家的時間變長,長輩能幫忙照顧陪伴孩子的時間也變長;隨之而來的,一個人待在書桌的時間變長了,邊刺繡邊聽Podcast的時間變長了,讀書的時間變長了,畫圖的時間變長了,寫字的時間變長了⋯⋯於是一本書於焉誕生。這是疫情前料想不到的發展。
禁足令像把篩子,在這些限制之下,我們被迫暫停、被迫休息、被迫安靜下來;而少了來自外界的眼光,事情變得單純多了,於是真正需要的事物便自然浮現。正因為能做的事選項變少了,一旦扣除掉旅行和社交所衍生的各種情報蒐集、聯繫討論,腦袋的空間似乎就被清出一塊空地,足以耕耘那些一年之始便立下的目標,專注於和自己相處的時間空間;也漸漸長出勇氣和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重拾過往的喜好。
在書上讀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摘要段落 :「人類的生活終不過包括吃飯、睡覺、朋友間的離合、接風、餞行、哭笑、每隔二星期左右理一次髮、植樹、澆水,佇望鄰人從他的屋頂上掉下來等類的平凡事。」細想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呢?細細拆開,不外乎整理掃除、燃一室薰香、閱讀反思和實行、細雨中散步、燉一鍋湯、週六早晨上菜市⋯⋯以及,每一天的日記。這是一本如實記錄這兩三年生活的書,日子平淡家常,但因記錄卻又深刻鮮明。
謝謝鯨嶼總編湯的信任和設計捲子的協力合作,也謝謝一直在身邊協助陪伴的先生和家人。一張圖、一本書的完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內文試閱
日記
從第一本書出版至今約八年,被冠上「插畫家」的頭銜還是有些不自在,以往總有點規避責任的自稱「圖文創作者」;但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稱作「寫日記的人」應該更為貼切。
我的插畫毫無技巧可言。說穿了,不過比小學生塗鴉多了點耐心,甚至任何人都能快速模仿,因此多年前受邀開插畫課時很沒信心,如果不是技巧,那到底能帶給別人什麼呢?這幾年不停的思考。也許比起皮肉般的技巧,我更在乎骨幹的內容、想要傳遞的事或畫面,像學外語一樣。
這也是為何大學時期尋覓畫室,不找那些畫石膏像、蘋果的,反倒著迷那間在復興南路小巷老公寓二樓自宅,一台版畫機兩隻貓相伴、油畫顏料味和煙味瀰漫如巴黎沙龍的工作室。這也是為何我放任自己偷懶不先去鑽研構圖透視原理或調色筆法,我更在乎是否有用自己的眼睛盡可能詳盡地觀看、用腦袋理解、全心感受,再勤奮的用雙手記錄。
「當你不知道畫什麼時,就從記錄你身邊的人事物開始。」畫室老師曾這樣提示,於是我更潛心於日記的書畫:吃過的飯、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在乎的人⋯⋯就算現在,已經離開插畫工作多年,假日一得空還是一樣坐回書桌前,攤開一日一頁的日記本,沈浸於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一方世界。插畫僅是最後的呈現方式;若我手裡執的不是畫筆,是相機便成相冊、是稿紙便成散文集;生活紀錄不求形式,是去欣賞、去觀察、去複習,進而最大化每一件看似流水的日常瑣碎和感受,某種程度也是在體現「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那樣的哲理;而修行在日常,如何在每一口飯中感知到喜悅、在平凡事物中尋找「可看性」才是通往快樂滿足的途徑。
於是我有時候像是拾荒者,翻找垃圾桶或雜亂的記憶倉庫、撿拾生活中的碎片和殘屑(物理上和隱喻上都是):空啤酒罐、沾了污漬的紙巾、奶油包裝紙、撕毀的茶包袋、每一份說明書⋯⋯在即將成為垃圾或渣滓前,再更用力的消化和理解一次,拉長這份餐食或物件與我共處的時間與深度。
有時候也把自己當成人類學者,我的田野在超市、在餐桌、在櫥櫃;每一個包裝字樣都成為線索,每一份餐點都是研究對象。去詳查品牌的創業史、食材的發展歷程、味道的組合方式;去爬梳製造者或設計者的思維;去考究菜單或產品標籤。物品作為單一物件時中性不具意義,唯有將這些日常經驗中理所當然之事物揭除、解構,釐清大眾和自己賦予它的意義,並詳實記錄,才是物品真正的面貌。這可說是一份由我詮釋的當代消費社會觀察筆記。
日記同時也是我排解物慾的代糖解方。大學時期預算不豐,要添購衣物十分審慎,一套衣褲可能會關係到半個月的生活費,於是會先將雜誌上、網路上看到的購物清單畫在日記上,堪稱資本主義版本的畫餅充飢,但說也奇怪,往往畫下之後,便會有某種程度的滿足感,也許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擁有」,透過觀察和幻想先行預習佔有的慾望。
每月一回的食堂午餐、高級超市採買、居酒屋、購物社團喊單⋯⋯生活乍看進入某種一成不變的週期,卻又因固定的節奏而有所期待。選定一家喜愛的店甚至吃一樣的食物能察覺季節的變化、或是店主的內功正徐徐而細微地調整進步;買一樣的日用品更顯忠貞信仰,反覆地驗證它,且讓它融入生活、成為我的風格的一部分。對比起時下流行文化追求快速踩點、新鮮感,我更嚮往雋永和基本,期許不被「被觀看」而影響了自我選擇。在不變的框架中,才能覺察到成長,才能感知到細微的內容變化與更深化的探知。
“Painting is just another way of keeping a diary. ”(「繪畫不過是另一種寫日記的方式。」) 畢卡索如是說。
作者資料
林凡瑜(Fanyu)
1987年生於台中。台大企管畢業後,選擇能與人接觸的服務業作為日常工作,現為自由圖文創作者。喜歡旅行、閱讀、畫畫和日記,相信紙本與手寫有存在的必要性,而畫畫只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並非遙不可及的藝術。曾任學學文創及小南風講師,分享手作旅行日記。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FanyusPaintingDiary
基本資料
作者:林凡瑜(Fanyu)
出版社:鯨嶼文化
書系:WANDER
出版日期:2023-02-01
ISBN:9786267243084
城邦書號:A5770014
規格:平裝 / 全彩 / 228頁 / 12.8cm×18.7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