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圖解美學更新版:學習美→走進美→遊於美
left
right
  • 庫存 = 4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圖解美學更新版:學習美→走進美→遊於美

  • 作者:李佩璇
  • 出版社:易博士
  • 出版日期:2024-03-1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折 25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 城邦6折優惠全年專享,快搶好康/人文藝術

內容簡介

曾經驚嘆於美的當下,就會懂得── 理性若少了美,就生不出智慧;人若少了美,也會沒了滋味。 懂「美」,不是為了當藝術家,而是渴望有質感的人生。 對美好事物的喜愛,是人人與生俱來、最深切的渴望;我們的心,都曾為了美而怦然心動,為了那不可言傳的喜悅而忘卻一切。 因此,從感受美到真切地認識美,就成了一門別具魅力的學問。 美學也提醒著我們:人們的感性能力,和理性同樣重要;而大哲學家黑格爾也說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可見,失去了感性,美就無從誕生。 或許,當我們善待自己的感性,讓美成為我們生命中最豐盈而柔軟的思想養分,生活,就能精彩得像門藝術。 走向「美」的進路 1.解美的本質、價值和風格,包括: .主觀vs.客觀 .相對vs.絕對 .真vs.善vs.美 .優美vs.崇高 .古典vs.浪漫 2.掌握美感的特徵與審美活動,包括: .生理快感vs.道德愉悅vs.美感 .審美觀點:靜觀、移情、直覺、心理距離 3.玩味藝術創作與接受方式,包括: .模仿vs.表現 .靈感vs.技術 .悲劇vs.喜劇 .時間vs.空間 .創作vs.接受 這本書以「美」、「美感」與「藝術」三個主要的概念為經,以西方與中國為緯,簡要但細膩地為讀者展示美學的諸多課題。作者以優美流暢的文筆,淺顯易懂的撰述介紹美學,加上本書特有的圖表解釋,讓讀者在圖文並茂的文本裡輕易地進入美學的天地。──審訂者 楊植勝(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目錄

Chapter1美學是什麼 美學研究些什麼? 美、藝術與美感是三大領域 美學的命名 「美學」因涵蓋最廣而成主流名稱 美學的發展歷程 立基於哲學而後呈現多元面貌 美學的研究方法 從「自上而下」轉為「自下而上」 「美學」無所不在? 如何避免誤用「美學」一詞 美學 vs. 美育 學會思考美?學著感受美? 美學在中國 因「西學東漸」而興起的美學熱潮 美學在台灣 以融會中西的文藝美學發展最蓬勃 探尋「中國的美學」 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與特質 Chapter2「美」的奧妙 「美」的定義 「美」無關現實利益,但令人愉悅 「美」的名稱由來 中、西方如何為「美」命名 美從何處尋? 美出現在藝術、自然、社會中 美與感官 美流轉於眼耳鼻舌身之間 三大普世價值的交融 「真、善、美」三重奏的中西演繹 美學發展的轉向① 美從客觀論轉為主觀論 美學發展的轉向② 美是主客觀的統一 絕對論 vs. 相對論 流轉於絕對與相對之間的「美」 美的作用 美以無用為大用 Chapter3美感的探索 什麼是品味? 品味是易受後天影響的鑑賞能力 什麼是美感? 美感是無關個人利益的愉悅感 美感與快感相同嗎? 從少女之美引發的爭論 美感如何形成? 美感源於主體與客體的交融互動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①:靜觀說 渾然忘我,凝神靜觀美的出現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②:移情說 「物我合一」之美出自同情的想像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③:直覺說 「直覺」在心中表現出美的意象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④:心理距離說 適當的「心理距離」才能與美相會 Chapter4西方美學的重要範疇 悲劇① 悲劇淨化人心,更引人擁抱理想 悲劇② 悲劇是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的融合 喜劇① 喜劇藉由滑稽事物引人發笑 喜劇② 喜劇在各種矛盾中顯出強烈主體性 優美 vs. 崇高 優美令人喜愛,崇高令人尊敬 崇高 崇高是以精神力量將痛苦轉為愉悅 古典 vs. 浪漫① 現實與理想、理性與感性的衝撞 古典 vs. 浪漫② 心理狀態由「素樸」變為「感傷」 古典 vs. 浪漫③ 藝術分為象徵、古典、浪漫三類 醜與荒謬 醜和荒謬豐富了美的內涵 Chapter5中國美學的重要範疇 氣 從氣性論發展出的美學思維 象 意象是凝聚情意的藝術結晶 象 vs. 境 從「象外」到「意境」的追求 韻 餘韻是種悠然無盡的美 味 餘味在細細品嘗後更顯醇美 形 vs. 神 以「神」御「形」的美感表現 虛 vs. 實 虛實相生的辯證之美 和 美自萬事萬物的和諧中湧現 淡 體會雋永的平淡之美 自然 美是以自然本性與大自然欣然相迎 Chapter6美學視野中的藝術思考 藝術哲學的內容 從「美學」角度來思考藝術 藝術概念的演變 藝術從「技術」變成「美術」 藝術的意涵 藝術以「人工製作」為核心概念 藝術的分類 從五花八門的技藝到專論美術項目 藝術的起源① 藝術源自人的遊戲衝動 藝術的起源② 藝術源自「無意識」的湧現 藝術與現實的關係 藝術可以比現實更「真實」 藝術的原則 藝術兼有自律性和社會性 Chapter7藝術品 藝術品的內容 從「模仿」、「再現」到「表現」 模仿說代表 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說為根基 表現說代表 克羅齊主張「藝術即表現」 情感與形式 藝術是種有意義的形式 對藝術品定義的反思 藝術品一定要創造內容和形式嗎? 藝術品風格的形成 由創作者創造,由接受者辨認 對詩歌的評價 對詩呈現真理和情感的不同解讀 藝術類型的特質與比較 時間藝術 vs. 空間藝術 Chapter8藝術創作 藝術家的形象 藝術家和工匠的差別何在? 成為藝術家的條件 藝術家憑的是天才還是訓練? 想像的特色及作用 藝術創作始於心靈「創造的想像」 靈感是什麼? 來去不由自主的靈感 藝術創作過程 藝術品的孕育、誕生與再創造 影響藝術創作的社會因素 社會支持是助力也是阻力 Chapter9藝術接受 藝術創造與接受的關係 藝術活動有賴創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動 藝術接受①:新批評和現象學美學 斬斷藝術家與藝術品之間的臍帶 藝術接受②:符號學 向欣賞者開放的藝術品 藝術接受③:接受美學 作品的空白有待接受者來填補 藝術接受的型態 贊助收藏、市場消費與藝術評論 藝術接受的科技因素 複製、傳播技術對藝術接受的影響 藝術接受品味與評價 藝術有無雅俗之分? 索引 人名/專有名詞 參考書目

作者資料

李佩璇

雲林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

基本資料

作者:李佩璇 出版社:易博士 書系:Knowledge Base 出版日期:2024-03-19 ISBN:9789864803620 城邦書號:DK0120 規格:膠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