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量子科技誕生:雷射、奈米機器人、量子電腦的祕密,與費曼、霍金等大科學家一起認識原子研究的新發展(漫畫量子力學系列完結篇•韓國好評科學漫畫)
-
原子能大進展:歐本海默、波耳怎麼發明原子彈?核分裂、原子爐如何產生巨大能量……看見核能發展的關鍵時刻(漫畫量子力學4•韓國好評科學漫畫)
-
事物的奇怪順序(修訂版):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受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系列(共2冊):(上冊)宇宙・生命・知識篇+(下冊)發明・社會・生活篇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
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
仰望 從臺灣飛向世界,串連文化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鳥之宇宙
-
【作者親簽版】日常菇事:一個真菌學家的自然微觀書寫(贈真菌書籤2款)
-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創造力」是怎麼來的?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嗎?米開朗基羅是石匠的兒子,莎士比亞也只是中產階級商人的兒子而已。為什麼他們可以跳脫生命的侷限,展現出令人驚豔的創造性貢獻?
作者要帶讀者來一場創造力與大腦的探索之旅,證明創造力不等同於智力,也不等於技術。創造力的精髓,在於以「前所未見的新方式」形塑生命中的事物。
安卓森探討了人腦如何在藝術、文學、音樂、科學等層面達成創造性突破。她的切入角度包括基因與環境的影響、超乎常人的「超凡創造力」與人人都可以有的「一般創造力」、未受過所謂「標準式教育」的優點,以及「天才是否容易有精神疾病」。她也檢視了音樂家莫札特、數學家龐加萊、詩人柯立芝如何談論自己的創造行為,及藉由天才們對創造過程的自述,來看高創造力者與創造過程之特質。本書也收錄作者與劇作家尼爾.賽門的交談內容,由賽門暢談自己的思維與大腦如何運作。
安卓森並於書中提出她對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教師的研究,以及其他的一些證據,證明「雖然創造力往往來自遺傳,有時候也會與精神疾病有關,但絕非缺少此二者就無法培養創造力」。最後,作者也探討了造就創造性大腦的因素,並給予讀者如何在兒童期與成人期培養創造性大腦的建議。
作者資料
南西.安卓森(Nancy Andreasen)
醫學博士暨哲學博士,現為愛荷華大學卡佛醫學院的精神醫學系主任暨心理健康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她同時也是位於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的精神疾病暨神經科學學院主任。她的職業生涯一開始是在愛荷華大學擔任文藝復興文學(她的博士學位拿的就是這個)教授。自1994年起,她擔任《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總編輯至今。她撰寫或編輯過共15本書,包括暢銷書《破碎的腦》(The Broken Brain)(Harper Perennial出版)與《全新的腦》(Brave New Brain)(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等。她也曾獲頒許多獎項,包括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2000年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在內。
基本資料
作者:南西.安卓森(Nancy Andreasen)
譯者:簡大為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書系:ideapool
出版日期:2007-02-12
ISBN:9789867075680
城邦書號:2AB701
規格:膠裝 / 單色 / 2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