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關於電影導演的神秘性早已著墨甚多,所以導演的技能與藝術早已被一堆吹捧之詞所淹沒,此種溢美可以理解,電影──不論是賽璐璐膠卷或是數位──都是二十世紀的藝術形式,電影的成功幾乎都榮歸於導演。吊詭的是,導演仍舊是一種把隱秘作為優勢的職業,所以,相對於其他製作過程中的關鍵角色,導演的手法也比較不為人所知。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闡釋導演的工作,也希望藉此幫助讀者成為更優秀的導演。走向更高明的導演之路,就是要去探索導演的工具並了解如何施展這些工具,讓合格的導演成為更好的導演,優秀的導演成為偉大的導演。
陳述了我的超級偉大目標之後,請容我稍稍退回一小步,釐清本書目標的脈絡。首先,這本書要檢視導演在製作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電影製作不只是商業片與菁英藝術電影這兩種形式,它更是一種團隊合作,對於完成一部電影來說,製作人、攝影、藝術指導、音效設計、剪輯、作曲、編劇以及演員都貢獻良多。許多人習慣將導演類比為管弦樂團指揮或是球隊教練,就某種層面而言,這種類比法還算不錯。導演必須特訓各懷才幹的一群人,成為一個致勝團隊、還要統一發聲,而此一團體的總表現一定要優於各自其政的總成績。這是導演的挑戰,相對於稱職或不夠格的導演來說,這也是優秀導演與偉大導演能勝出的原因。不過要能完成此等任務,導演必須同時是政治家、技術人員、說故事的人以及藝術家。
本書的焦點雖然放在導演身上,但這並不表示製作人、編劇或是演員沒那麼重要,對一部成功的電影來說,這些部分都缺一不可。不過,大家都已經充分了解他們的角色,因此本書的目標就是要讓導演的角色與他們一樣清楚分明。
基本資料
作者:肯.丹席格爾(Ken Bancyger)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書系:NeoArt
出版日期:2007-08-31
ISBN:9789861990309
城邦書號:2AB603
規格:膠裝 / 單色 / 352頁 / 17cm×20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