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
-
你的心有一道牆:人生沒什麼放不下,在紛紛擾擾中活出豁達心境的29帖安定禪方
-
大多數的「在意」都是多餘的 立刻停止內耗擺脫過度焦慮的56種日常練習
-
我老了絕不會做的「蠢」事(才怪!):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掉!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暢銷金句牌卡版】(全新完整譯本)隨書附贈52張「金句能量卡」
-
你們就是不懂我!:心理學博士陪你找到正能量,度過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似乎又有點美好的成長期
-
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如何控制自我、保持謙遜的26個心態管理法則
-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生不用完美,只求不留遺憾!打造富足心靈的36堂課,找到獨一無二的幸福
-
多巴胺國度 +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
-
剛剛好的遺忘:該忘的忘,才能記住重要的事!來自91歲現役身心科醫師的71則人生智慧,讓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內容簡介
◆已翻譯成西班牙、義大利、日文、荷蘭文等五國語言
父母的情書成了一台時光機器,帶我走入他們的過往,走入那最終屬於我的故事。
猶太裔心理學家阜蘭在父母去世後,在家中頂樓意外找到一批來自遙遠1946年的陳舊信件,她小心翼翼地拆閱後發現,這些是她父母——波里斯與賈桂琳,在二戰後相戀,卻被迫分離而寫的情書。
起初,他們在信中以朋友的身分相互問候,慢慢地,情感緩緩流入,取代了單純的溝通,也覆蓋了相隔千里的距離。在戰後動盪不安的歐洲大陸上,愛情照亮了紙頁,也逐漸照亮了原本絕望的日子。
在歷經三年、七百五十封的情書中,最浪漫的是第一次的邂逅,最黑暗的是二戰的傷痛回憶,最動人的是相互扶持的求生意志,最熱切的是用誓言戰勝死亡的威脅,而最永恆的是婚後日常生活中的愛。
當過去沉默的家族史終於在面前攤開,這些栩栩如生的記憶,以及充滿感動的生命花火,也讓阜蘭不僅得以重現雙親一段動人的過往,也進而開始重整自己的情感與人生……
「我在父母的情書裡所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一面每個人都想在裡頭認出自己的鏡子:渴望自己乃因愛而生。」──莉迪亞‧阜蘭
【名家推薦】
◎王浩威(知名精神科醫師)
◎邱瑞鑾(文字工作者)
◎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作家)
◎蘇偉貞(成大中文系教授、作家)
【好評推薦】
「莉迪亞.阜蘭在這本書裡邀請我們,一同珍視平凡的事物與真實的情感。」
——《自由報》
「細膩的反思、震撼人心的情感,與優美的文筆,使這作品成為難得的珍寶。」
——《世界報》
「作者以她理性同時充滿情感的文字,訴說著人性的善,同時接受人性的脆弱與堅強。」
——《晚報》
「從女兒的眼光看父母的情感如何發展,這般的角度,乃是一部動人的見證。」
——《時代報》
「莉迪亞.阜蘭因著父母的愛情而生,也因他們熬過的苦痛而生。而這對情侶所展現出的耀眼光芒,也證明愛在命運的巨浪下,是生命中最高大的防波提。」
——《艾勃多書誌》
「這本書是關於珍貴的愛情、人性,親情、戰爭的痛苦,與重建的努力。走完這一程,得以慢慢品嘗莉迪亞.阜蘭澄澈光明的風格、優雅的情感與細膩的反思。」
——《Babelio網站》
「莉迪亞.阜蘭這回不再描述逝去與遺產,她審慎自持地追溯起父母的愛情,而愛是比痛苦還強大的。」
—— 法雅客(Fnac)讀者Epok
【莉迪亞.阜蘭親情系列作品】
《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
作者資料
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是猶太裔的法語作家及心理分析師,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同時也是造型藝術攝影師。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用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瑞士Payot-L'Hebdo雜誌將之視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她目前著有《我如何清空父母親的家》、《情書遺產》等十種小說、散文,作品已翻譯十五國以上語言,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