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
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環境歷史學家體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探尋邊界、家、遷移及歸屬的意義
-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
蘇東坡顛沛流離植物記
-
小零件改變大世界:釘子、輪子、彈簧、磁鐵、鏡片、繩子、泵浦,七種細小發明如何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推手?
-
在虛無與無限之間:科學詩人萊特曼對宇宙與生命的沉思
-
蘋果才沒有砸在牛頓頭上!:長久以來被誤解的科學故事大解密
-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暢銷改版)──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
尋找北極森林線:融化的冰河、凍土與地球最後的森林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張東君
由於本職──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的緣故,名字經常和動物一起出現,更有數量驚人的科普相關著作與譯作。不過,同時是重度推理迷,小時候熱愛福爾摩斯、亞森羅蘋、明智小五郎跟小林少年,國中時期創辦只出了4期的《偵探週刊》,開了真的有在接案的「偵探聯盟」。最快樂的是能以審書或推薦導讀之名,行推理小說先睹為快之實。從2012年起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
劉子韻
東海大學畜產系畢,曾任多年國中小自然科教科書編輯,現今為兒童雜誌編輯。喜歡拍照、喜愛寫作、熱中烹飪,著迷旅行,立志生活要過得精采豐富,才不愧對生命。熱愛生態,喜歡觀察動、植物,以自然為師,認真對待每個生命,並祈願每種愛都能得到尊重和祝福。
范中衍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研究碩士班畢業。喜愛自然生態,以觀察野生動物觀察與攝影為樂,也常透過許多解說和生態教育等活動,推廣永續經營,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理念。曾任國語日報科普版作者,目前為生態調查工作者,並於文山社大擔任生態攝影班講師。
蔡岱樺
大學研究所期間解剖過無數的果蠅幼蟲,想要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種生物,剖著剖著竟也覺得蛆蛆長得很可愛。 對於任何會動的生物都無法抗拒,會跑、會跳、各種不同的行為與生存策略就已經讓人想不透背後的道理,更別說生物跟生物間錯綜複雜、愛恨糾葛的關係,正因學不成爬說語之類的東西而困擾,只好努力從各種管道得到想要的答案。
林榕珊
台灣大學海洋所碩士,從小夢想與動物一起工作,長大後順利混進動物園,現為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小組成員,致力於提升現代動物園的保育定位,努力運用動物園資源、結合企業與媒體力量,一點一滴喚醒民眾對動物保育的重視。
林哲宏
出生於高雄,從小就得了一種不接近大自然就會死掉的怪病,尤其愛好水生生態;山邊的小水溝或是海邊的潮池就可吸引他駐足觀察半天。就讀研究所時學會了潛水後更是病入膏肓,常常整天就泡在海水裡。目前為中央研究院TIGP國際研究生-生物多樣性學程博士生。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