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內容簡介
尼采是不是詩人,尼采當然是詩人,他除了寫哲學,也寫了許多詩篇 我們可以"以尼采之名讀詩 " 也可以"以詩之名讀尼采。
尼采從少年時期就投身於詩和音樂的創作,十歲開始寫作,到四十五歲崩潰之前,仍奮力以詩完成《戴奧尼索斯頌歌》(Dionysos-Dithyramben),向世界提供了整整三十五年的創作成果。尼采的書寫,顯然由詩開始,以詩結束。
詩對尼采來說,具有相當特殊的生命意義。在他心中,成為詩人和音樂家的意向要遠遠超過於去當個哲學家。
不過,說也諷刺,後世讀者之所以將尼采視為詩人,並不是因為他寫詩,而是因為他寫出了許多像詩一般的哲學作品。尼采是詩人!但是詩人尼采最重要的文獻和書寫竟然不是詩!那麼,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尼采存世的豐富詩作?
尼采的書寫經常被後人冠上詩的名號,原因是一般人對詩的印象,幾乎都可以直接套用在我們閱讀尼采哲學文字的感覺上:詩往往缺乏概念的論述過程,經常只是某種隱匿、吞吐式的表達,甚或是某種相當執拗、激烈的文字鑲嵌。然而我們又相信,也期待這種晦暗的文字姿態可以揭露出人間的各種私密與直觀。尼采的詩,徹底剝除掉了理論表述的過程,更著重於由無數諷刺、苦澀、折磨、荒謬、夢幻言說所構作出來的語境和詩境。
對尼采來說,詩是靈魂的歌唱,詩人的靈感其實就是世界真實經驗的開顯,因此,詩是一切書寫的母土。
尼采詩所選用的對話和發問形式,也讓他的作品表現出某種哲學論述的味道。
尼采通過詩自我質疑,向自己發問。
讀尼采哲學而不讀其詩,如同遺忘了這個人的整體姿態和形象。尼采詩的書寫何其狂暴,它們不但是命運之愛的喧騰,還是尼采對生命和世界戀人所寫下的繾綣情書。
本書選編尼采的詩,搭配豐富的圖片、生平記事、時代背景, 幫助我們接近尼采,雖不見得能夠構成一部完整的尼采編年史,卻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完整的尼采生命理解。
作者資料
陳懷恩
1961年生,目前任教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與設計系。寫過《尼采的藝術形上學》(1998),翻譯《尼采與後現代主義》(2001)。翻譯尼采的詩,不只因為能從當中瞧見更多尼采作為人的面貌,還因為詩是尼采最私密的書寫,是他在面對自己的各種孤獨時,猶然堅持寫給生命的纏綿情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