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世界經典文學 > 歐美經典文學
美麗新世界(名家譯本.特別收錄《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導讀、1946年版作者序)
left
right
  • 庫存 = 4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美麗新世界(名家譯本.特別收錄《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導讀、1946年版作者序)

  •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 出版社:漫步文化
  • 出版日期:2024-06-26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被餵養,比被監視更糟! 愛與快樂,遠比暴力和恐懼更能控制人民 特別收錄《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導讀 ★ 與《我們》、《一九八四》並列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常送人的一本書 ★ 翻譯家梁永安全新譯本 ★ 20 世紀最佳百大小說 ★ BBC:塑造我們世界的 100 部小說 「二十世紀最具有預言性的書……如果您只有時間看一本書,那麽這本書將是首選。」 ――哈拉瑞針對「瀕臨滅絕的人類」主題推薦書 「《美麗新世界》是一部精彩的傑作,可以解讀為對失控的科學進步所面臨的陷阱的嚴重警告。」――《觀察家》 《美麗新世界》寫於 1930 年代法西斯主義崛起的陰影下,卻同樣預言了一個由大眾娛樂、科技、醫學和製藥、洗腦,以及精英的影響力主導的 21 世紀的世界。在科技更加發達、AI 人工智慧崛起的現代,新技術將能更細膩地掌控人民與洗腦,更為接近本書中描繪的世界,閱讀本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歡迎來到新倫敦。這裡每個人都很開心。所有人都是快樂的消費者。我們完美的社會透過禁止一夫一妻制、隱私、金錢、家庭和歷史,實現了和平與穩定。現在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你也可以幸福快樂,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服用唆麻藥丸。 赫胥黎於 1931 年創作、1932 年出版的經典小說中的美麗新世界,預言了一個期待最大快樂並接受全面監視的社會――無論付出什麼代價。 赫胥黎的文學經典之作《美麗新世界》是對「烏托邦」未來的黑暗諷刺願景,描繪了一個不平等的、技術先進的未來,在這遙遠的未來,世界控制者創造了理想的社會。透過巧妙地利用基因工程、洗腦、娛樂、性行為和毒品,所有成員都成為快樂的消費者。而這一切都以我們的生命為代價,包括自由、完整的人性,也許還有我們的靈魂。 赫胥黎是一位具有無與倫比才能的人,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一位精神探索者,以及歷史上對人性最敏銳的觀察者之一。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小說作品,讓數以千萬計的讀者著迷,也讓他們感到恐懼,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既是我們邁向明天需要注意的警告,又是發人深省、令人滿意的文學作品。 《美麗新世界》以令人毛骨悚然的清晰度,預測了未來的可怕景象。任何關心、保護人類精神的人,都必須閱讀並理解赫胥黎的這部不朽傑作。 名人推薦 「對於《美麗新世界》的情節及其對我們的未來所提出的問題,我感到非常震驚。」――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美國前總統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不僅是一部傑出的科幻小說,更是一個對當代社會進行深刻反思的媒介。」――卡爾.薩根(Carl Sagan),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 「和它出版的那天一樣閃閃發光,一樣具有挑釁性,一樣輝煌。」――馬丁.格林,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被譽為「世界太陽能之父」 「《美麗新世界》是一部關於自由、權力和個人意識的深刻探討,它令人不斷思考人類的未來。」――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84》作者 「透過《美麗新世界》,我們得以窺見一個由科技主宰的社會將帶來的種種後果,這是一個極具警世意義的故事。」――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美麗新世界》作者 「《美麗新世界》揭示了一個由理性主宰的世界所帶來的種種後果,這是一部具有永恆價值的文學巨作。」――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2001太空漫遊》作者 「一部推想小說傑作……與我第一次讀到它時一樣充滿活力、新鮮,而且不知何故令人震驚。」――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使女的故事》作者 「《美麗新世界》塑造了一個富有深度的未來世界,對我們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尼爾.蓋曼(Neil Gaiman),《美國眾神》作者 「《美麗新世界》展示了科技與道德之間的不可避免衝突,它激發了我們對未來的深刻反思。」――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華氏451度》作者 「《美麗新世界》是一個令人不安但又令人深思的世界,它為我們的現實帶來了極大的啟示。」――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美國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美麗新世界》……作者活躍於沒有基因科學、電腦的1930年代,卻寫出一個用化學物質控制人類欲望與幸福的系統,完美提出對未來世界的洞見……所有二十世紀的科幻小說中,這本是最棒的、最能預見未來的書,真正看到未來人類的想像。」「我認為這是20世紀最棒的預言書,也是當代西方哲學探討快樂最深入的書籍,影響我對政治與快樂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權力與快樂的關聯是研究歷史最重要的議題,《美麗新世界》一書重塑了我對歷史的認知。」――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人類大歷史》作者 「二十世紀最具有預言性的書。寫於希特勒和史達林時代,它設想了一個由消費主義和生物技術統治的反烏托邦世界。在這個反烏托邦世界中,幸福是至高無上的價值。如今,許多人很容易將其世界誤認為烏托邦。如果您只有時間看一本書,那麽這本書將是首選。」――哈拉瑞針對「瀕臨滅絕的人類」主題推薦書 「歐威爾害怕禁書,赫胥黎害怕沒有理由可禁書,因為再沒有人想讀書……歐威爾擔心真理被隱瞞,赫胥黎害怕真理被繁瑣小事淹沒……在《一九八四》一書中,民眾遭受痛苦荼毒的控制;在《美麗新世界》中,他們則因耽溺享樂而為人掌控。總之,歐威爾擔心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惡,赫胥黎害怕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本書(《娛樂至死》)的觀點是,歐威爾的預言成空,赫胥黎所言有可能成真。」──波茲曼(Neil Postman),《娛樂至死》作者 「阿道斯.赫胥黎透過《美麗新世界》揭示了人性的深刻層次,這是一部永遠不會過時的作品。」――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美國科幻小說家,《電子世界的夢》作者 「阿道斯.赫胥黎通過《美麗新世界》對我們的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檢視,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經典之作。」――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美國作家,《無盡的玩笑》作者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對我們理解人性、權力和自由的觀念提出了挑戰,它是一部極具啟示性的作品。」――安妮.普魯(Annie Proulx),美國作家,《山之外》作者 「《美麗新世界》深刻地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它是一部不可忽視的作品,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伊夫林.沃(Irvin D. Yalom),美國精神科醫生、作家,《愛的迷途》作者 「《美麗新世界》是一部深刻洞察人性的作品,它引發了我對人類文明的思考。」――尼加拉瓜.馬里斯(Nicaragua Maris),瓜地馬拉作家,《天空之塔》作者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提供了對當今社會的銳利評論,這是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瑞克.史特勞德(Rick Stroud),英國作家,《魔鬼兵團》作者 「《美麗新世界》對於當代社會的洞察力是驚人的,它提供了對未來世界可能發展方向的深入探索。」――阿拉斯泰尔.麥克勞德(Alasdair MacLeod),加拿大作家,《夢幻湖》作者 國際媒體讚譽 「大師之作……20 世紀最具預言性的反烏托邦作品之一。」――《華爾街日報》 「現在是每個人閱讀或重讀《美麗新世界》的時候了。」――《羅利新聞與觀察家》 「令人不寒而慄……他在 1932 年向我們展示了基因工程的陰暗面,這真是令人驚嘆。」――《普羅維登斯日報》 「赫胥黎在他偉大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惡夢是,我們會被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物所毀滅。」――《衛報》 「《美麗新世界》是一部精彩的傑作,可以解讀為對失控的科學進步所面臨的陷阱的嚴重警告。充滿尖刻的機智和充滿惡意的坦率。挑釁、刺激、令人震驚和眼花繚亂。」――《觀察家》 「如此巧妙的機智、嘲諷的邏輯和敏捷的表達,赫胥黎的諷刺創造力從未如此出色地展現出來。」――《泰晤士報》 「閱讀《美麗新世界》,你不可能不被赫胥黎對當今時代的怪誕一瞥所感動。」――《新政治家》 「對當今世界的看法有時準確得令人震驚。」――《聖路易郵報》 「阿道斯.赫胥黎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英語作家。」――《芝加哥論壇報》 「20 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華盛頓郵報》

目錄

導讀――哈拉瑞 前言 一九四六年版作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導讀

哈拉瑞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科技革命是獲得「駭進」人類的能力(ability to hack human beings)。所謂的駭進人類,是指比他們自己更了解他們。如果政府或公司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它就可以預測我們的感受和決定,操縱我們的感受和決定,最終代表我們做出所有重大決定。 為了駭進人類,你需要三樣東西:大量的生物知識、大量的數據和大量的運算能力。今天以前,還沒有人擁有全部這些能力。即使是最極權的政權,也沒有足夠的生物學知識、足夠的數據和足夠的運算能力,來系統性地駭進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此,即使在納粹德國或蘇聯,政府也無法真正了解和操縱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 但很快地,一些政府和企業將擁有足夠的生物知識、足夠的數據和足夠的計算能力來隨時監控所有人,知道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的想法和感受。他們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那將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駭進人類的能力落入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史達林手中,結果將是出現歷史上最暴虐的極權政權。這將比曾發生在二十世紀的任何情況都糟糕得多。已經有好幾個人在申請「二十一世紀史達林」的職位。但即使我們有幸不致落入一個數位獨裁政權統治,破解人類的能力仍然可能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毀壞人類自由。 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演算法進行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權威將逐漸從人類手中轉移到演算法手中。這種轉變已經在進行中:數十億人信任臉書演算法告訴我們什麼是新的,谷歌演算法告訴我們什麼是真的,谷歌地圖告訴我們往哪裡去,網飛告訴我們什麼好看,亞馬遜演算法告訴我們什麼值得買。 人類習慣了將人生視為一齣由下決定主導的大戲。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將個人視為不斷在世界裡進行選擇的自主主體。藝術作品——無論是莎士比亞的戲劇、托爾斯泰的小說,還是俗氣的好萊塢喜劇——通常都是圍繞著主角必須做出的重大決定做文章,例如:生存還是死亡?是繼續和卡列寧先生生活在一起,還是和瀟灑的渥倫斯基伯爵 私奔?基督教神學和伊斯蘭教同樣強調下決定的重要性,主張獲得永恆的救贖或天譴,取決於選擇是否正確。一旦演算法可以告訴我們該做些什麼,甚至可以重塑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將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人類的生活將不再是一場由下決定主導的大戲。民主選舉和自由市場將會變得不具多少意義。大多數宗教和藝術作品亦復如此。想像一下你最喜歡的莎士比亞戲劇所涉及的重大決定,都由谷歌演算法來取決會如何。那樣的話,哈姆雷特將會有舒適得多的人生,但那將是什麼樣的人生?我們是否有哲學模型和精神模型可以理解這種人生? 我們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科技繁榮,但同時也面臨著哲學破產。哲學家和政治家之間通常的爭執是,哲學家有很多異想天開的想法,但政治家卻指出這些想法由於缺乏手段而無法實施。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正好相反。新科技為政治家提供了創造天堂和地獄的手段,但哲學家卻構想不出來新的天堂和地獄會是什麼樣子。 歷史厭惡真空。歷史不會等人。如果我們無法夠快地構想出新天堂的樣子,可能很容易就被天真的烏托邦所誤導。如果我們無法夠快地構想出新地獄的樣子,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被困在其中,沒有出路。所以我們需要一幅新天堂和新地獄的地圖,而且急迫需要。我們需要一本為未來指路的指南。 就我所知,最好的指南大概是一本老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這本書探討了當政府可以駭進人民,並透過操縱我們身體的內部,而非靠著外在的安排來控制社會時,將會有什麼後果。 赫胥黎於一九三一年寫下他的這本傑作,當時他對遺傳學、人工智慧或網路一無所知。因此,他對未來的科技展望已經過時了。讀者將不得不忍受這一點。然而,儘管其科技展望已經過時,《美麗新世界》仍然是二十世紀最具預言性的書,也是現代哲學中對科技最深刻的討論之一。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美麗新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 當赫胥黎寫下《美麗新世界》時,蘇聯共產主義的殘暴正在上升到新的高度,法西斯主義正深入義大利,納粹主義行將占奪德國,軍國主義的日本著手對中國進行侵略,世界亦被經濟大蕭條所籠罩。然而,赫胥黎並沒有被這一切烏雲所蔽,反而設想出一個沒有戰爭、饑荒和瘟疫的未來社會,其人民享有不間斷的和平、富足和健康。那是一個消費主義世界,在其中,性愛、毒品和搖滾樂完全不受拘束,最高價值是快樂。這本書的基本假設是,人類是生化演算法,科學可以駭進人類演算法,然後科技不僅可以用來操縱個人,還可以操縱整個社會。 在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世界政府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和社會工程,來確保每個人總是感到滿足,沒有人有任何理由要造反。因此,它用不著祕密警察、集中營或歐威爾式的「友愛部」。事實上,赫胥黎的天才之處在於指出,透過愛、快樂和消費,比透過暴力、恐懼和節儉,更能牢牢把人控制在手掌心裡。(未完)

內文試閱

第一章 一棟只有三十四層高的灰色粗矮大樓。主入口上方大書著:中倫敦孵育暨設定中心。盾形徽裡是「世界國」的格言:共同體,身分認同,穩定。 一樓的巨大工作間面朝北。儘管窗外是盛暑溽夏,又儘管室內的空調溫度燠熱如熱帶,但工作間本身卻予人以冷冰冰的感覺。一片稀薄的冷硬日光從窗戶透進來,巴望找著個披布的木頭人和起雞皮疙瘩的蒼白學院人士 ,卻只找到實驗室常見的玻璃皿、鎳器和冷光森森瓷器。陰冷以陰冷回應陰冷。工作人員一律穿白色罩服,手戴死屍色橡膠手套。那片光凍住了,凍死了,成了幽靈。只有在顯微鏡黃色的鏡頭底下,它才找到某種豐腴而有生命的物質。工作臺上一排又一排不斷延伸的鋥亮試管裡盡是放著這種物質,濃郁得像奶油。 「這裡是受精室。」主任推開門時介紹說。 孵化暨設定中心主任進屋時,三百個受精員身子全彎身在儀器上,有些一聲不響,幾乎大氣不出,有些則心不在焉地自言自語或吹著口哨。一群學生緊張得近乎低卑地跟在中心主任後頭,全都非常年輕,臉蛋粉嫩而稚氣未脫。每人手上都拿著筆記本,只要那大人物說一句,他們就拼命記一句——直接從大人物獲得口授親傳是一種難得殊榮。中心主任非常看重學生參觀的事,每次都親自帶隊。 「我只是給你們一概觀。」他解釋說。對,概觀,因為如果這些學生將來要把工作幹得出色,便必須對全局有個概觀——但這個概觀又是愈籠統愈好,因為知道太多反而無法成為善良而快樂的社會一員。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的,只懂局部才是通向快樂和美德之門,而了解梗概只是知性上的必要之惡。構成社會骨幹的畢竟是細木工和集郵者,不是哲學家。 「不多久之後,」主任微笑著補充說,親切中略帶點威脅味道。「你們便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不會有時間去了解梗概。但就目前……。」 就目前,他們正享受著殊榮——由大人物口授親傳的殊榮。他們發狂似地奮筆疾書。 中心主任向前走。他個高而頗瘦,但身體直挺,有一個長下巴,雙唇豐滿紅潤,弧線分明,不說話時只勉強能把兩排頗突出的大牙齒蓋住。他是上了年紀還是正值盛年?他是三十歲、五十歲還是五十五歲?難說。但在繁榮安定的福元六三二年 ,誰都不會想到這問題值得一問。 「我會從頭講起。」主任說。特別積極的學生把他的方法記進筆記本:從頭講起。他的手向前一比:「這些是孵育器。」說著打開一絕溫門,讓學生看孵育器裡一台台試管架。架子上一排排的試管全編了號。「試管裡的卵子都是本周取得,以人體血液的正常溫度保存。至於精子——」說著打開另一扇絕溫門。「則必須保存在三十五度而不是三十七度。十足的血液溫度會讓精子不育。」裹著電毯的公羊是生不出小羊的。 他繼續挨在孵育器上,扼要講解現代的受精過程(學生們運筆如飛,字跡潦草)。當然是從摘除手術講起(「卵巢捐贈者都是為造福社會而出於自願,不是圖那筆相當於半年薪資的獎勵。」)接著稍微講解了保持剝離卵巢和使之活躍發育的技術。再轉而論及最適溫度、鹽度和黏度。講過是用什麼液體保存剝離的成熟卵子之後,他把學生領到工作桌前,實際展示這種液體是怎樣從試管裡抽取,是怎樣一滴一滴注入特別加溫的顯微鏡玻璃片上。繼而展示了檢查卵子是否有異常的方法、給卵子記數的方法和把它們移入一個多孔容器的方法。接著,容器被浸入一種有精子自由游動的溫暖營養液裡——他強調營養液的精子濃度至少是每立方釐米十萬(同時領著他們觀看操作)。容器會在十分鐘後從營養液取出,而工作人員會一一檢查其中的卵子。若是有卵子尚未受精,便須再浸泡一次,有必要時還須浸泡第三次。然後受精卵會重新放回孵育器。「甲人」和「乙人」階級 的受精卵會在孵育器待到裝瓶為止,而「丙人」、「丁人」和「戊人」的受精卵會在三十六小時後重新取出,施以波坎諾夫斯基程序。 「波坎諾夫斯基程序。」中心主任重說一遍以資強調。學生們連忙給小筆記本裡的這個詞底下畫上橫線。 按照大自然的常理,一顆受精卵只會發育為一個胚胎,再發育為一個成人,但波坎諾夫斯基程序卻可以讓受精卵發芽、增生和分裂。長出的胚芽從八至九十六個不等,每個胚芽會成長為一個完整的胚胎,而每個胚胎可以發育為一個五臟俱全的成人。過去一顆受精卵只能生出一個人,但現在卻是生出九十六個。這是一大進步。 「基本上,波坎諾夫斯基程序是一系列抑制受精卵生長的過程,但神奇的是,它會引起受精卵反抗,以發芽來回應。」 以發芽來回應——鉛筆忙個不停。 中心主任指了一指。順著他的手指,你會看到一架放滿試管的架子被一條輸送帶非常緩慢地送進一個巨大的金屬櫃裡,另一架試管架隨之出現在輸送帶的另一頭。馬達不間斷地微微嗡鳴。主任指出,試管通過金屬櫃需時八分鐘,期間會接受強烈的X光照射。八分鐘是受精卵所能抵受的最大極限。有些受精卵會死掉,對X光最不敏感的那些會分裂為二,但其他大部分受精卵經照射後會長出四個胚芽,有的還會長出八個。它們會被送回孵育器,讓胚芽成長,兩天後再給予急凍,用低溫抑制受精卵成長。但這樣一來,胚芽本身又會長出胚芽——兩個、四個或八個。再來是把受精卵浸泡在濃得幾乎可以殺死它們的酒精裡,而結果就像上次一樣,新胚芽又會長出新胚芽。之後便不再動它們,任它們自然發育,因為如果再予以抑制,通常都會導致死亡。到了這時候,原始受精卵一般都已分裂為八至九十六個胚胎——這不能不說是對大自然的一種了不起改進。這個過程可以製造出大量同卵多胞胎,不像從前的胎生時代,只能靠受精卵的偶然分裂才產生出可憐巴巴的雙胞胎或三包胎。現在的同卵多胞胎動輒數以十計。 「數以十計,數以十計。」中心主任重複說,兩隻手不斷向前撥,像是發放施捨。 但有個學生卻傻呼呼問他,製造那麼多多胞胎好處何在。 「我的好孩子!」中心主任猛地轉過身看著他。「你還看不出好處?你真看不出來?」然後他舉起一隻手,表情肅穆地說:「波坎諾夫斯基程序是帶來社會穩定的一大利器!」 帶來社會穩定的一大利器。 一批批標準化的男男女女。一整家小工廠的工人員全來自單一顆接受過波坎諾夫斯基程序的受精卵。(未完)

作者資料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1894.7.26-1963.11.22),英國作家,出身於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支持者湯瑪斯.亨利.赫胥黎。他少時就讀於伊頓公學,曾經想當醫生,也在父親的植物實驗室中學習,然而不幸感染了角膜炎,使得他在兩三年中幾乎喪失了視力,卻也讓他逃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視力恢復後,他轉而向文學發展,最後以一等榮譽畢業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 畢業後,他當過法語老師(喬治.歐威爾是他的學生)、短暫就職於英國空軍部,也曾在化工廠工作。這段工作經歷,給了他無與倫比的靈感——名聞遐邇的《美麗新世界》即誕生於此。 赫胥黎十幾歲就開始創作詩歌和短篇小說,但奠定他文學聲譽的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克羅姆莊園》(1921)。在 192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赫胥黎都住在義大利,他在義大利的經歷可以在《沿路》(Along the Road, 1925)中找到。他最著名的作品《美麗新世界》(1932 年出版,該書警告科學和物質的「進步」中,非人性化的面向),充滿了智慧與洞見,是偉大的思想性小說。 1937 年,赫胥黎在名聲鼎盛時離開歐洲,移居洛杉磯,曾在好萊塢擔任編劇,撰寫電影故事和劇本。1938 年,他與「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結爲好友,學習了有關吠檀多、冥想和素食主義等知識。當西方為戰爭做好準備時,赫胥黎越來越相信解決世界問題的關鍵,在於透過神祕的啟蒙來改變個人。他晚年對於超心理學、哲學、神秘主義感興趣,透過神祕主義和迷幻藥對內在生活的探索,主導了他餘生的工作。他的信念在小說《時間必須停止》和《島》、非小說《長青哲學》和《灰衣主教》,以及關於他第一次致幻劑經歷的《眾妙之門》中都有體現。1963 年,赫胥黎逝於加州。

基本資料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漫步文化 書系:Classics 出版日期:2024-06-26 ISBN:9786269870202 城邦書號:A623000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