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翻譯文學
大疫之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構思40年 至今最浩瀚的一部史詩巨作)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大疫之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構思40年 至今最浩瀚的一部史詩巨作)

  • 作者: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4-08-01
  • 定價:750元
  • 優惠價:79折 59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593元,贈紅利2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6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故事新篇章73折起
  • 諾貝爾文學獎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帕慕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全新長篇小說 醞釀40年力作 親繪封面重量鉅獻 一場突然其來的疫病,一樁內幕重重的謀殺案, 讓不曾平靜的海上小島,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危機…… 帕慕克的書永遠是必讀之作!──《書單》 ●《紐約客》年度好書肯定 ●呼應卡繆《鼠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瘟疫文學經典 ●《衛報》、《洛杉磯時報》、《出版者周刊》、《旁觀者》等國際媒體佳評如潮 「《大疫之夜》是部浩繁的虛構歷史,卻也如此迫近當代真實。……可以肯定的是,當代文學地圖少不了帕慕克,而瘟疫的歷史閱讀版圖上也少不了《大疫之夜》這部傑作。」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羅仕龍 *** 一場瘟疫的來襲,間接導致東西文明交戰的關鍵時刻…… 人稱「東地中海明珠」的古老島嶼,命運掌握在誰的手中? 有「東地中海明珠」之稱的明格里亞島地處鄂圖曼帝國邊緣,有一天,瘟疫悄然蔓延整座島嶼,一位蘇丹御用化學家為了防堵疫情,低調登島。數週後,他倒臥路旁的屍體使島內陷入一團混亂。明格里亞島上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長久以來紛爭不斷,但瘟疫可不會區分穆斯林或基督徒。真相不明的命案、愈演愈烈的疫情、節節攀升的染疫死亡人數……蘇丹終於下令全島封鎖。現在,島上這些人只能靠自己了…… 這部作品構思長達四十年,寫作期間正逢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帕慕克將他在疫情期間的恐懼感注入小說人物,細緻刻畫身處與世隔絕的海島上官員、商人、宗教人士和民眾,面對疫病的憂懼與人性,以及科學防疫與族群勢力的矛盾與爭鬥。有關這座虛構島嶼鉅細靡遺宛若刊載於史籍的瘟疫紀事,結合土耳其的真實故事,也是當今全球任何一塊土地,在時局動盪之際,如何從群體凝聚為國家的蛻變過程。全書字裡行間滿是對政府威權、國族情感、生死價值的深切省思,秉持帕慕克一向的寫作精神,本書問世後遭指控為汙辱土耳其國父、煽動「族群間的仇恨及敵意」。面對種種爭議,帕慕克堅定表達他對英勇民族領袖的敬意與欽佩。本書上市後入選《紐約客》年度好書,也獲國際筆會主席布爾汗.桑馬茲聲援,並將帕慕克譽為「土耳其國寶」。 ▍本書特色 1‧東方與西方的兩相對峙、大歷史與文學敘事的相互覆寫、家與國的多元定義,一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寫作之路上投注全部心力的議題,《大疫之夜》集多重元素於一身,兼以新冠疫情期間的觀察與思索,對想像的城市描寫之細緻,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喬伊斯筆下雋永的都柏林、福克納筆下寄託生命矛盾的約克拿帕托發郡。這是帕慕克寫作生涯迄今為止最浩瀚的一部作品。 2‧在二○○六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帕慕克的作品與言論就持續引發民族主義者不滿。本書推出之後,很快就遭到有心人士指出本書有「侮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之嫌。然帕慕克回應,「本書不曾有一絲對英勇建國者或凱末爾不敬之意,反之,這部小說滿是對這些秉持自由主義的英勇領袖之敬意及欽佩」。於創作自由仍遭政府高度壓制的當代土耳其,帕慕克始終展現不畏強權的直言批判姿態。 3‧小說敘事者直到故事的最後才揭露自己歷史學家的身分,帕慕克試圖塑造「革命英雄」的典範,藉此重省東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思考,藉由虛構的島嶼與帝國思維交戰的故事,再度思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何自我定義,與他者之關係。傳染病元素上承薄伽丘《十日談》、狄福《大疫年紀事》、卡繆《鼠疫》,堪稱屬於後新冠時代的當代瘟疫文學。 ▍國際媒體重量好評 帕慕克創造出一座位於地中海的虛構小島──明格里亞島,這是一個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特色而充滿魅力的小島,彷彿帕慕克正在召喚他曾經想像的理想城市一般。在帕慕克的構思中,明格里亞島宛若一座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的伊甸園……一部既龐大又令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也是一個關於痛苦和死亡,卻相當輕巧而充滿活力的故事。──《紐約客》 《大疫之夜》既幽默又可怕,既是歷史書寫又是虛構小說。透過二十世紀初鄂圖曼帝國所統治的一座小島疫情爆發後的種種,審視現實世界流行病的破壞力和全球威權主義的崛起現狀。──《華盛頓郵報》 《大疫之夜》是帕慕克的第十一部小說,也是篇幅最長的一部作品。本書是劃時代的瘟疫文學代表,不僅記錄下明格里亞島遭逢的疫病苦難,也講述了一個島國如何獲得主權的故事。──《洛杉磯時報》 今年最棒的書之一!帕慕克不斷試探常規敘事的界線,成就出這個充滿文學實驗性、遊戲性、如此大膽又有趣的創作!──《衛報》 帕慕克的書寫永遠如此引人入勝,這依然會是一本讓讀者永難忘懷的書。──《出版者週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巧妙嫻熟地融合寫實主義與諷刺筆法,呈現出一段虛構的歷史,利用「後新冠」時代人人熟悉的致命流行病元素,帶領讀者重返他重視的議題之一:鄂圖曼帝國的官僚和社會改革。帕慕克的作品永遠是必讀之作!──《書單》 在史詩與諷刺、謎團與偽歷史之間游刃有餘地轉換……帕慕克展示了他的智慧、魅力和靈光,開展出這個龐大的敘事。如果這部融合疫情肥皂劇和思想小說的作品有些許深沉之處,它將能激發感官、活躍思維。你會捨不得離開這座充滿豐富想像力的明格里亞島,在那裡,只要看到海景並嗅聞海的氣息就能讓生活變得有意義。──《旁觀者》 ▍帕慕克作品集 ◎我的名字叫紅 ◎白色城堡 ◎新人生 ◎黑色之書 ◎雪 ◎純真博物館 ◎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 ◎我心中的陌生人 ◎大疫之夜

目錄

明格里亞省亞卡茲市及亞卡茲城堡地圖 鄂圖曼帝國第三十到三十四任蘇丹世系表簡圖 帕琦瑟公主與努里醫師家族人物關係簡圖 大疫之夜 專文解說 在虛構的地圖上探測真實的邊界/羅仕龍 帕慕克年表

內文試閱

前言   本書是歷史小說,也是以小說形式書寫的歷史。書中內容是關於有「東地中海明珠」之稱的明格里亞島(Mingheria)風起雲湧的六個月裡發生的多起重大事件,此外也加入了我深愛的這個國家歷史上的多則故事。   在我開始研究一九○一年島上爆發瘟疫後發生的事件,我意識到僅僅透過歷史學的方法,無從理解人物在這段為時不長但極為戲劇化的時期所做的主觀決定,但是小說的藝術或許會有幫助,所以我決定將歷史與小說相互結合。   不過諸位讀者切莫誤會,我的初衷與複雜難解的文學課題無關。一切皆始於我有機會接觸到的一系列書信,而我希冀藉由本書反映信中豐富寶貴的內容。我受邀編著出版一百一十三封由帕琦瑟公主於一九○一到一九一三年之間寫給姊姊哈緹絲公主的信件,帕琦瑟公主是鄂圖曼帝國第三十三任蘇丹穆拉德五世的三女。諸位讀者準備翻閱的這本書,最初其實是這部書信集的「編者引言」。   這篇引言愈寫愈長,且隨著進一步的研究涵蓋更多面向,最後造就諸位讀者手中的這本書。我必須承認,成書關鍵在於帕琦瑟公主的文筆和聰慧讓我心醉神迷。帕琦瑟公主迷人討喜、觀察敏銳,擅長覺察種種細節,敘事技巧渾然天成且獨樹一格,擁有極少數歷史學者和小說家有幸具備的天賦。多年來我在英國和法國的檔案庫研讀發送自鄂圖曼帝國港口城市的領事專函,我的博士論文即以此為題,後續也出版數本相關題材的學術專書。但是關於霍亂和瘟疫爆發時期以及期間種種事件,沒有任何領事的記述能像公主的書信一樣,既優雅又能達致深刻的理解,將鄂圖曼港口城市街道和市集的氣氛和色彩、海鷗的嘎嘎叫聲和馬車車輪的吱呀聲響刻畫得栩栩如生。帶給我最大啟發,引領我將編者引言寫成小說的,或許就是對人、事、物觀察入微的帕琦瑟公主。   閱讀信件的過程中,我自問:是否因為帕琦瑟公主和我同樣身為「女人」,因此比一般歷史學者或駐外領事更能將這些事件描述得生動而且「鉅細靡遺」?有一點我們必須謹記在心,在瘟疫爆發期間,書信作者帕琦瑟公主幾乎一直待在總督府附設賓館內,完全從她的醫師丈夫口中得知市內發生的大小事!帕琦瑟公主在信中不僅描述了男性政治家、政府官僚和醫師的世界,她也試著同理這些男人。在我的小說暨歷史中,我也努力讓這個世界躍然紙上,但要和帕琦瑟公主一樣聰穎慧黠、敏銳善感而且熱愛生命,確實相當困難。   這批獨特非凡的信件編纂成書後會有至少六百頁,而我之所以深受撼動,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我是明格里亞的孩子。從小無論是在課本、報紙專欄,還有最重要的是發行全國、刊載連環漫畫和名人故事的兒童週刊如《明島學友》和《兒童學歷史》,我都會讀到帕琦瑟公主的事蹟。公主於我而言,一直有特別親切熟悉的感覺。就如同其他人將明格里亞島視為神話和童話之地,帕琦瑟公主在我心目中就是童話故事的主角。突然獲得這批信件,從中發現童話裡的公主在日常生活中的煩惱、真實的情感,還有最重要的,領略公主在信件中展露的真誠正直和非凡特質,確實是很神奇的體驗。讀者若耐心讀到本書最後就會知道──我見過帕琦瑟公主本人。   藉由查閱伊斯坦堡、明格里亞、英國和法國檔案庫的資料,以及對照同一時期的歷史文件和相關回憶錄,我得以確認公主在信中描述的世界真實無誤。但在撰寫這部歷史小說的過程中,我在某些時刻不由自主地認同帕琦瑟公主,感覺自己好像在書寫自己的個人史。   小說藝術的基礎,是彷彿化身局外人講述自身故事,以及彷彿化身當事人講述他人故事的技藝。因此每當我開始覺得自己化身蘇丹的女兒,化身鄂圖曼帝國的公主,我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在做的正是小說家應該做的。最困難的部分是與所有帕夏、醫師等等位高權重、負責制定隔離措施和監控對抗瘟疫之戰的男人同情共感。   如果小說是要在精神和形式上超越個人故事的範疇,近似某種能夠涵納所有人生命故事的歷史,那麼小說最好採用許多不同的敘事觀點。另一方面,我贊同所有男性小說家中最女性的亨利.詹姆斯,他相信一部小說若要真正令人信服,所有細節和事件都必須以單一角色的視角為出發點。   但由於我同時在撰寫歷史,因此經常偏離甚至打破單一視角的原則。我在書中情感激昂的場景打岔,為讀者提供史實、數字以及政府機構的發展史。在描述完一個角色深藏內心的感覺之後,我會大膽快速地接著描述另一個角色的想法,即使前一個角色完全不可能得悉這些想法。雖然我堅信遭罷黜的蘇丹阿卜杜勒阿濟茲後來是遭暗殺而死,但我也注明某些人認為他是自殺。換言之,我也試著從其他見證者的視角觀看帕琦瑟公主在信中所記述多采多姿的世界,藉此讓本書更接近歷史。   至於過去多年來時常有人向我提起的那些問題,例如我是如何取得那批信件,我認為該件謀殺案的重要性如何,以及我為何不先將書信集結出版,在此我僅針對上述第二個問題回覆。支持我寫成小說的,除了聽我提到信件中所述謀殺案的同行學者,還有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文學偏好。此外,像劍橋大學出版社這樣聲譽卓著的出版社,對明格里亞這座小島的歷史以及寫成謀殺推理小說的切入角度很感興趣,也讓我感到大受鼓勵。我長年記錄這個神奇的世界並且樂此不疲,而比起誰是凶手這個單純的問題,這個世界的意義和奧祕自然更加深邃廣博。凶手的身分充其量只是個徵兆。但是從引用最偉大的歷史小說家托爾斯泰之言以及此篇前言開始,本書偏向謀殺推理小說的特質,將使書中每一頁都充滿象徵意義。   有些人指控我的說法與當代某些著名史學家和正史學者(在此姑隱其名)的說法有非常大的出入,他們或許言之有理。但若真是如此,那只是因為我撰寫本書時,將他們喜愛推崇的著作也酌情列入考量。   關於東方文明和黎凡特、東方和東地中海歷史等主題書籍的引言中,必定會談到音譯轉寫的問題,並且說明當地的古代文獻所用字母如何改以羅馬拼音拼寫。我很慶幸不用再寫一本如此沉悶乏味的書。無論如何,明格里亞的字母和語言堪稱無與倫比!有些地名我採用當地的原始拼法,其他我則照發音方式拼寫。在喬治亞(Georgia)有一個城市的名稱與明格里亞的拼法相似,此點純屬巧合。然而,諸位讀者若是覺得書中許多事物似曾相識,勾起許多幾乎遺忘的陳年回憶,那麼絕非巧合,完全是刻意為之。 ──米娜.明格,二○一七年於伊斯坦堡

延伸內容

當自由劃破靜悄無聲的大疫之夜
文/麥田出版編輯 吳貞儀   回首二〇二〇年,當全世界飽受新冠病毒侵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正將他醞釀四十年的家國省思,以及受疫情肆虐而充斥內心的懼怕,注入筆下作品《大疫之夜》裡的每位角色心中。走入《大疫之夜》,我們彷彿回到疫情最嚴重之際,在防疫管制下,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彼時社會瀰漫著與世隔絕之感,恰如小說裡地處鄂圖曼帝國邊緣的明格里亞島總督沙密帕夏所言:「現在只剩我們跟瘟疫了!」   《大疫之夜》虛構出一座「明格里亞島」,當前任蘇丹之女帕琦瑟公主與駙馬努里醫師被派往當地,在防治疫情之餘,調查率先登島卻離奇喪命的蘇丹御用化學家。隨著疫情升溫,小島面臨著傳統宿命論與現代科學防疫的矛盾交鋒、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族群對立,還有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愈趨惡化。立基於共同的語言、歷史文化乃至創傷,這場大疫不僅形塑出島嶼民族的族群意識,更促使這座小島逐步脫離帝國統治,從而激發出慷慨激昂的島國獨立宣言:「從這一刻開始,我們的島自由了。明格里亞萬歲!明格里亞民族萬歲!自由萬歲!」   本書上市後入選《紐約客》年度好書,亦廣獲《衛報》、《出版者週刊》、《旁觀者》等國際媒體佳評。《洛杉磯時報》如此讚賞道:「《大疫之夜》是帕慕克的第十一部小說,也是篇幅最長的一部作品。本書是劃時代的瘟疫文學代表,不僅記錄下明格里亞島遭逢的疫病苦難,也講述了一個島國如何獲得主權的故事。」

作者資料

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1952.06.07~) ▌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得主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相關著作:《新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國族文化寓言經典)》《紅髮女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創作40年再現精湛小說技藝之最新力作)》《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白色城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

基本資料

作者: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譯者:王翎 出版社:麥田 書系:帕慕克作品集 出版日期:2024-08-01 ISBN:9786263106888 城邦書號:RP7011 規格:膠裝 / 單色 / 63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