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黑色之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開啟《我的名字叫紅》多視角書寫技藝原點之作)
- 作者: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24-08-15
- 定價:550元
- 優惠價:79折 43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435元,贈紅利2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1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經典作
【全新修訂版.增錄創作年表】
《我的名字叫紅》寫作原點╳小說版《伊斯坦堡》╳帕慕克自傳式素材與親繪封面
一個因為失蹤懸案而動筆的故事
一股尋找「我是誰」的書寫者吶喊
一部為土耳其打開國際聲譽的里程碑小說
本書與艾可、卡爾維諾、波赫士和馬奎斯最優秀的作品並駕齊驅!──《旁觀者》
【本書特色】
1.本書最早於一九九○年出版時,文壇評論本書在技藝與規模上,皆可譽為帕慕克寫作重要里程碑,也是土耳其本土文學意識抬頭的關鍵轉向之作,使他不僅是備受爭議的作家,也搖身一變成為土耳其國內重要暢銷名家。
2.帕慕克親手撰寫劇本的改編電影《隱蔽的臉》曾獲土耳其最盛大的土耳其金橙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劇本獎。本書法文版曾獲「法蘭西文化獎」榮耀肯定。
3.《衛報》《出版者週刊》《旁觀者》《週日泰晤士報》《圖書館學刊》等各大國際媒體一致佳評
4.作家蔡素芬、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退休教授廖炳惠經典推薦
起初他為了尋找一個身影,一個名字而寫,
後來發現──寫作是為了夢、為了成為他人、
為了蒐集這座城市的記憶……
律師卡利普某天下班回家,發現妻子魯雅消失無蹤,同時間,魯雅同父異母的哥哥耶拉也失蹤了。卡利普開始像偵探一樣搜尋兩人的蹤跡,潛入耶拉的公寓,到報社找耶拉的記者同事,甚至代筆寫他的專欄,在過往的刊物中尋找蛛絲馬跡……因為他認為,同時消失卻未留下任何線索的兩人,一定會在文字或筆記裡流露痕跡。要理解耶拉,變成耶拉,才有機會找到心愛的妻子……帕慕克運用大量自傳式素材,於本書中藉由「書寫」的自我詰問,建立一位敘述者、一個伊斯坦堡城居民的身分認同。作者藉由各個角色的眾聲喧嘩,在故事中包藏其他故事,一層層揭露土耳其歷史與面臨西方衝擊時核心的認同困境。
藉由說故事來建立自身的身分認同是此書的一大主題,除故事主線之外,作者還藉由各個角色之口陳述許多故事中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牽涉到土耳其過去身為鄂圖曼帝國的歷史,以及當今伊斯坦堡的現況,進而探討土耳其面臨外來文化衝擊的文化認同問題。
這是一本虛實難辨、猶如阿拉伯幾何圖案般繁複的偵探小說
也是一本講述伊斯坦堡神祕過去與現代身世的城市物語
更是一本在書寫與身分認同間擺盪的作者自傳
【名家推介】
不管作家如何以國家、歷史、文化、宗教為題材,都得回到藝術書寫的技藝,吸引我們把一本書讀下去的,是作者獨特於眾人的書寫藝術。《黑色之書》以偵探推理的方式開展一個尋找文字與身分的過程,這過程裡羅織許多歷史、宗教、人性的認知,包含幽微感人的愛情,隱喻書寫的行為和影響力,逐漸歸向生命的提問:一個人一旦有了閱讀行為,他還是不是自己?──作家蔡素芬
透過這種「拾荒」文字記憶及歷史殘留痕跡,敘事者將博斯普魯斯海峽所連結的東方與西方、現代與過去、自我與他人、虛構與真相,整個挖掘出來加以從內引爆或重新尋夢……這種歷史記憶與文字之謎的匯通,大概是帕慕克最為可觀的面向。──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退休教授廖炳惠
【重量媒體評論】
一場黑暗、精采、新穎創作的壯麗飛行……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樂趣,從哥德式、波赫士式到其他風格,最傑出的一點是將伊斯坦堡呈現為一個邪惡、複雜之城。──英國小說家派翠克.麥克葛瑞茲(Patrick McGrath)
這部異乎尋常而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賦予偵探小說截然不同的風貌,使謀殺案不再能穩坐此類作品終極謎底的崇高地位,也讓奧罕.帕慕克成為當代小說中最清新、最原創的聲音。──英國《週日獨立報》
不凡傑作!……這部小說一而再、再而三地衝撞土耳其文化認同搖搖欲墜的問題。──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部傑出之作的熱烈激昂與透徹明晰淡化了它本身的悲觀論調……憂鬱與反諷兩相平衡,複雜得令人暈頭轉向,但未曾稍減它的魅惑力。本書可與安伯托.艾可、卡爾維諾、波赫士和馬奎斯最優秀的作品並駕齊驅。──英國《旁觀者》
《黑色之書》是一部令人火冒三丈卻又樂在其中、難以忘懷且富有想像力的長篇荒謬故事,也是一座以一則則動人而幽默的小故事構築成的迷宮。──英國《衛報書評》
懸疑的元素、雙重的身分、一層又一層無止無盡的故事迷宮……奠定於博學的歷史與神學論述之上,故事層層堆砌起來。聰明!創新!──英國專欄作家史考特.馬克林
富有創造力……生意盎然的現代國族史詩。──英國《週日泰晤士報》
一部出色的小說,如同土耳其風味軟糖般,為讀者的頭腦帶來一場美味而精巧的饗宴……設計布局有如波斯地毯。──美國《舊金山記事報》
一部非比尋常、令人急得跺腳的小說。──美國《國家雜誌》
土耳其小說家帕慕克創新而顯得散漫雜蕪的新作《黑色之書》可比令人目眩神迷的阿拉伯式花紋圖案,充滿精采的小故事、形而上的思想辯證、夢境、象徵寓言、荒謬主義幽默、童年回憶、政治與社會諷刺和深入歷史之旅。──《出版者週刊》
本書沉浸在伊斯坦堡的氣息與景物之中,著實獨一無二。──美國《圖書館學刊》
作者資料
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