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線上國際書展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技巧
不內耗的拖延自控練習:一流生產力專家教你21個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法則
left
right
  • 庫存 = 4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不內耗的拖延自控練習:一流生產力專家教你21個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法則

  • 作者: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 出版社:樂金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2-07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折 284元
  • 優惠截止日:2030年12月31日止
  • 書虫VIP價:284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蟬聯AMAZON電子書「心理研究與時間管理類」NO.1★ ★13種拖延原因 × 21個高效自控練習★ 明知道非做不可,卻還是無法專注? 待辦清單列一大堆,最後卻一個都解決不了? 從今天開始有效對抗拖延,擺脫焦慮與內疚的情緒內耗,重新拿回人生中最重要的資源──你的時間。 你是否有過以下困擾…… .害怕失敗,於是無法採取行動 .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無法達成目標 .缺乏動力、感覺無聊,因此延宕正事 .堅持完美主義,因此總是感到挫折 本書作者是知名時間管理與生產力諮詢顧問,也是多產的暢銷作家,但其實本身也曾為慢性拖延症所苦,深陷拖延所帶來的內耗感。 他形容自己是個「完美的拖延症研究案例」。 ▎拖延是人性,與其用意志力克制,倒不如認識與了解 作者在書中將拖延定義為:當儘早對某件事採取行動理應是更好的決策,卻採取延遲行動的行為。 為了重新找回正常的生活,他致力於克服拖延症,盤點出大多數人踏入拖延境地的13種原因,更透過親身實踐,提出21個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自控練習。 當然,縱使知道怎麼防止拖延,難免還是會有懶得採取行動的時候。作者說,偶爾「主動拖延」,反而能幫助自己減輕心理壓力,還能順利完成每件該做的事! 如果你正在努力擺脫容易延宕和分心的習慣,你並不孤單。這並不容易,也不能很快被改善。最重要的是,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改變。 拖延的誘惑永遠存在,本書提供簡單的藍圖,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按圖索驥,告別慣性拖延老症頭, 更聰明地管理你的時間。 當某天你發現自己沒那麼容易受制於這種誘惑,恭喜你,你已贏得這場戰役。

目錄

推薦序 打破你對時間管理的既定印象/蘇益賢 前言 拖延,妨礙我們的時間管理 第一章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原因1:害怕失敗 原因2:害怕成功 原因3:完美主義 原因4:感到無所適從 原因5:懶惰 原因6:無聊 原因7:對努力工作反感 原因8:消極的自我對話 原因9:對意料之外的事情容忍力太低 原因10:不確定如何(或從何)開始 原因11:無法做決定 原因12:想要獲得立即性滿足感的選項 原因13:不做,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影響 小測驗:測試你的拖延指數 第二章 21招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自控練習 練習1:先把最不想做的工作「吃掉」 練習2:不管有多討厭,先堅持做十分鐘 練習3:設立階段性目標&獎勵自己 練習4:填滿你的行事曆 練習5:排定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 練習6:待辦事項清單請控制在七項以內 練習7:刻意壓縮每項任務的可用時間 練習8:要求他人為你設定截止日期 練習9:利用你一天中活力巔峰的時刻 練習10:讓身邊的人監督你完成任務 練習11:把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 練習12:盡可能避免無聊的工作 練習13:擺脫環境的干擾 練習14:暫時關掉社群媒體網站的通知 練習15:使用時間分段法 練習16:盡可能刪除不必要的任務 練習17:不要一心多用 練習18:別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到 練習19:強迫自己「現在只能做這件事」 練習20:找出拖延的原因 練習21:每週對你的目標進行審查 加碼練習1:使用誘惑捆綁 加碼練習2:使用承諾機制 加碼練習3:原諒自己 第三章 偶爾拖延也無傷大雅,還能增進生產力? 主動拖延的藝術 後記 要改善拖延,實踐才是解方 附錄1克服拖延症的常見問與答 附錄2與拖延有關的名言

序跋

打破你對時間管理的既定印象/蘇益賢 身為心理師,除了個別諮商之外,演講是我另一個主要的工作。前陣子收到了某單位邀請,希望我去談談「時間管理」技巧,對方貼心的在信中附上了職員與長官對此主題的期待,裡頭寫道: .希望講師可以提升同仁一心多用的能力。 .該如何深度工作,同時把所有事情都完美處理好? .在緊急狀況時,心情容易受到影響,該如何壓抑這種情緒回到工作? .如何快速的讓員工知道,我要他們做的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我一邊構思講座內容,一邊覺得為難。因為,上面提到的幾個「期待」,其實都是「時間管理」最大的敵人。我們努力讓自己一心多用、事事完美、壓抑情緒、快速溝通……這些努力到最後其實都會導致類似的結果:事情沒做好,然後需要花更多時間收拾,再重新來過。 後來,我在講座中設計了一些實驗,讓台下聽眾隨機分組。以「一心多用」為例,我讓某些人用「一心多用」的方式完成某些任務,另一組人則用「一心一意」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後,讓大家當場與比較這兩種工作模式的產出品質。在實驗結束之後,當初希望「提升同仁一心多用能力」的主管講話了,他說:「原來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式根本是錯的!」 我想的沒錯,親自實驗比口頭說明有效許多。是這樣的,很多我們認為可以提升時間效能的技巧,多半未經科學驗證。而是來自個人經驗(某某大師說),或所處文化對某些特質的欣賞與肯定(如「勤能補拙」、「刻苦耐勞」)。 在研究人類思考與大腦功能的「認知心理學」領域,對於該如何有效使用大腦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力、創造力等,其實已經有了豐厚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知識多半留在學術期刊裡,一般人不易得知原來有這些方法。 因此,在時間管理效能沒有改善時,我們不去懷疑「方法」本身是否有問題,而是更用力逼自己努力。這種無效的努力久了,誰的心不會累呢?久而久之,我們不但容易倦怠,更可能養成拖延的習慣。 是啊!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在閱讀這本探討拖延與時間管理的書時,我驚喜地發現,作者整理的許多方法,與心理學研究是有所呼應的。這些方向正確的策略,非常適合讀者親自做些實驗。 某些觀念乍看雖然違反你對時間管理的想像,但就和我演講時的觀察一樣:在改變「所知」前,不妨先改變「所為」。讓新的「體驗」帶你重新建構「時間管理」的知識——這或許是學習時間管理最有效的方法。 身為偶爾拖延的過來人,感謝本書練習二、三、七、八的啟發,我在放假第二天就完成了這篇推薦序。相信這是最強而有力的推薦!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法官學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講師;專長:情緒與壓力管理、職場心理學,著有《練習不壓抑》等書,為「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經營者)

內文試閱

拖延,妨礙我們的時間管理 何謂拖延? 每個人都會拖延。 拖延是一種很普遍的誘惑。即使是理應更了解拖延的生產力專家與時間管理專家,也經常延遲進行他們必須關注的事情。我們不斷的被誘惑,導致我們拖著事情不做,反倒去追求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舉例來說,我們會說服自己放棄每天去健身房,選擇待在沙發上,大吃大喝的觀看最喜愛的網飛(Netflix)節目;我們會忽視急需修剪的草坪,選擇去電影院觀看最新的賣座大片;我們會選擇跟朋友出去,而不是為即將來臨的考試念書。 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減少這種傾向呢?從根本上來說,該如何減少拖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呢? 我們沒辦法消除拖延傾向,因為這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我們會傾向於追求最簡單、最有可能帶來立即性滿足感的事物(即使這麼做不符合我們的長期目標)。 本書可以提供各位克服這種傾向所需的工具。 不過,在我們更進一步討論之前,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先了解何謂拖延,以及從廣義上來說,什麼不是拖延。 拖延的定義 一般而言,拖延被定義為:延遲對某件事情採取行動,轉而選擇去做別件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做別件事情也可以代表什麼事都不做。 但這個定義還不夠充足。它讓人難以分辨出在什麼情況下,拖延事情是合理且實際的選擇。 例如,假設你需要去一趟超市。但是現在是星期六下午,而你知道此刻超市裡很可能擠滿顧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急需購買某些東西(像是雞蛋或牛奶),否則把去超市的時間延遲到星期一下午,會是更合理的作法。因為超市在星期一下午比較不會那麼擁擠。 這是拖延的例子嗎?依我之見,若把它定義為拖延,那就過於簡單化了。實際上,這是一個明智的時間管理範例。 那麼,構成實質、損害生命的拖延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多數人從小就認為,拖延就是延遲做某件事的行為,因此,我們會把拖延跟懶惰這項習慣聯想在一起。但如同我們在前述「超市」的例子中所見,懶惰並不是延遲一項任務的唯一原因。 就本書而言,我們將拖延定義為:當儘早對某件事情採取行動理應是更好的決策時,卻對這件事情採取延遲行動的行為。舉例來說,這些更好的決策可能是,去健身房,而不是大吃大喝的觀看網飛節目;修剪草坪,而不是去看電影;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念書,而不是跟朋友出去。 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在不能同時接受的任務與機會之間,做出更好的決策,以提升工作效率,並更適當的管理時間。 長期目標與及時行樂 正如你接下來在「第一章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中看到的,有許多誘發因素會導致我們拖延的習慣。但我們延遲某些事情的首要原因是,其他事情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讓我們感到愉快。 簡單來說,即使我們認為解決攸關未來好處的主要任務很重要,但我們依然更樂意去做能夠立刻獲得滿足感的事。比起未來的獎勵,我們更喜歡現在的獎勵。即使未來獎勵的範圍更大,情況亦是如此。 舉例來說,即使我們知道應該把錢投入退休基金中,我們還是會去購買一輛新車;即使我們知道應該為考試做準備,我們還是選擇跟朋友出去玩;即使我們知道應該去健身房,我們仍選擇觀看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我們對當前獎勵的偏好勝過未來的獎勵,這種偏好沒有方法可以阻止,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訓練自己,克服我們的拖延傾向。訣竅就是,讓採取行動所能獲得的好處更立竿見影。 其中一種辦法是,利用一種被稱為誘惑捆綁(temptation bundling)的策略,我們會在「第二章21招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自控練習」中詳細探討。 採取行動的神奇效果 要執行枯燥、困難,或沒有吸引力的任務時,最大的挑戰就是開始。但是,一旦開始之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發生:跟這件事有關的焦慮與恐懼,會很快的減少。 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延遲的一項不吸引人的任務(像是修剪草坪、打掃浴室、為老闆寫報告等)。這項任務可能很惱人,更糟糕的是,當延遲行動的時間愈長,不適感可能就愈強。 當我們終於開始著手這項可怕的任務時,會發生什麼事呢?這些不適感與焦慮感(大部分源於拖延產生的內疚感)很可能就此煙消雲散。除此之外,一旦開始進行任務,可能會發現繼續做下去其實很容易。 以下是我個人的例子: 我以寫作維生,但我並非總是對寫作充滿興趣。寫一本書(或甚至一篇全面性的部落格文),需要投入大量的心思。所以,沒錯,許多人都知道我會拖延。 但我發現,一旦我寫下前一百個字(這還不到半頁)就更容易繼續向前進,也更容易再寫下一千個字、兩千個字,甚至五千個字。 採取行動會讓拖延引起的不適感與內疚感消失,也能消除與執行這項任務有關的壓力與擔憂。同樣重要的是,採取行動能為我們提供所需的動力,讓我們繼續進行下去,直到任務完成。 在下一章當中,我會說明,拖延症在我的生活中帶來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以及當我終於克服拖延症時,發生了什麼事。我希望你們能夠領會我所描述的挑戰,並且受到啟發,在你的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

作者資料

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時間管理策略顧問 / Art of Productivity網站統籌   創業前,曾在幾間公司走跳,察覺到大家總是被不必要的會議、充滿干擾的工作環境,以及上班無意義的閒聊等因素,拖累了工作效率,無法做好時間管理。   現在,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一位成功的自雇者,透過網站和書籍來傳遞簡單實用的時間管理策略,幫助大家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同時藉此提高生產力。著有《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愈說不愈自由還能當好人》等暢銷書。

基本資料

作者: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出版社:樂金文化 書系:LEAP 出版日期:2025-02-07 ISBN:9786267624043 城邦書號:A5050098 規格:平裝 / 黑白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