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
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
-
量子科技誕生:雷射、奈米機器人、量子電腦的祕密,與費曼、霍金等大科學家一起認識原子研究的新發展(漫畫量子力學系列完結篇•韓國好評科學漫畫)
-
原子能大進展:歐本海默、波耳怎麼發明原子彈?核分裂、原子爐如何產生巨大能量……看見核能發展的關鍵時刻(漫畫量子力學4•韓國好評科學漫畫)
-
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
打造苔蘚微景觀:生態瓶、苔球、盆栽與苔蘚牆的手作療癒時光
-
水耕盆栽超好養:無土不招蟲,加水就能活,輕鬆打造室內綠意〔2025暢銷改版〕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麵包有可能是負三個嗎?用最有趣的方式認識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數學觀念、應用與啟發
-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
仰望 從臺灣飛向世界,串連文化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鳥之宇宙
內容簡介
從探索宇宙、生物奧祕到知識傳遞,從AI發明、文明社會到便利生活的各項發明,我們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是前人努力不懈的成果!
隨著科學發展的年代,透過簡單易懂的漫畫圖解,一起來認識歷史上改變未來的關鍵時刻吧!
★上冊分為「宇宙、生命、知識」三個篇章,下冊分為「發明、社會、生活」三個篇章,每篇之下再細分若干主題,介紹改變人類生活的100項發明與發現。
★以漫畫和年表方式依時間順序說明每項主題的關鍵變革與發展,生動且具啟發性。
★書末附「再多介紹一些」單元,深入了解歷史上改變未來的人物。
★是飽含趣味的知識百科,也是科學和歷史課程的補充教材。
二世紀時,大家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最早的注射器是用豬的膀胱製成的?
最初的照片,照一張需要耗時八小時?
原本的攝氏溫度,冰點是100度,沸點是0度?
在未來的世界,車子都能夠自動駕駛!
機器人不只能幫忙工作,還能療癒身心?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化,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不僅比過往更深更廣,日常生活也早已離不開便利的工具與設備,這些全都仰賴前人努力不懈的研究與開發。而世界到底是怎麼變成如今的樣貌呢?藉由「科學史漫畫年表」系列(上下共2冊),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科學史漫畫年表」系列書籍上下共兩冊,分別以時間軸的方式,依序呈現歷史上的各種發明與發現。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上冊)宇宙・生命・知識篇》一共包含「宇宙」、「生命」、「知識」三個篇章,每篇之下再細分為若干主題,以漫畫圖解和年表形式依時間順序說明每項主題的關鍵變革與發展:
◆暢遊「宇宙」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開始觀測太陽、月球、星星等天體,發展出多種宇宙論,例如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認為其他天體皆是繞著地球轉,哥白尼則提出「日心說」,為學界帶來關鍵性的變革。隨著科技的進步,從肉眼到望遠鏡的發明,大家越來越能看清楚遙遠天體的樣貌;而透過太空方面的技術開發,世界各國紛紛利用火箭、太空船進行宇宙探測,試圖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的樣貌。
◆探索「生命」
透過大量的研究,人們不僅解開了遺傳之謎,更發展出基因改造技術、生物複製技術,還有「iPS細胞」這種萬能細胞可用於治療疾病與製造器官;而治療疾病也需要藥物和醫療器材的輔助,隨著生物學、植物學、腦科學的演進,人們開發出各種療法與疫苗,內視鏡、聽診器、X光、MRI等設備也讓醫生能夠更準確的診斷病情。
◆傳遞「知識」
知識的傳播仰賴紙、筆、印刷、影音技術的發展,例如古時候用泥板記事,以蘆葦草書寫在莎草紙上,經歷造紙法、活字印刷術和影印機後,才促使了3D列印技術的誕生;人們依靠地圖和氣象預測理解世界的全貌,用電腦連結遠方的人事物,從物理化學於各領域的研究了解萬物百態的本質,而肉眼看不見的時間、運動定律、重量、磁力、元素與熱也隨著時代有著顯著的進展。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下冊)發明・社會・生活篇》一共包含包含「發明」、「社會」、「生活」三個篇章,每篇之下再細分為若干主題,以漫畫圖解和年表形式依序說明每項主題的關鍵變革與發展:
◆跨時代的「發明」
從古至今,金和銅、鐵等金屬的加工技術不斷進步,玻璃、塑膠的製作方法逐漸演進,皆已成為日常用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軍事武器也隨之進化;除了材料,AI與機器人的發展更為世界帶來史無前例的巨浪,從分擔勞力活到成為人類的超級大腦,現在的AI不僅能夠下棋、創作小說,還能駕駛汽車,人與電腦的合作能夠完成更多足以改變世界的壯舉。
◆發展文明「社會」
如今的文明社會來自於古時候人們想探索未知、聯繫遠方的熱情,陸海空的交通工具隨著時代大幅躍進,例如一開始只能藉由滑翔機、熱氣球進行短程飛行,後來逐漸開發出飛船、直升機和各式飛機,暢遊世界不再是夢想;而通訊系統也從古代的烽火狼煙、到後來的電報、電話、衛星通訊、網路等而有了劇烈的變化。如今,人們不用受限於步行可達之地,想去哪裡都能隨時抵達。
◆打造便利「生活」
以前的人使用油燈或是蠟燭來照明,歷經煤氣燈、弧光燈、電燈的研發,現今LED燈、霓虹燈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古時候以具有價值的物品來當作貨幣,現在則是紙鈔硬幣廣泛流通,甚至出現了虛擬貨幣;自動販賣機、鞋子、眼鏡、傘、體育用品、各式家電也不斷演進與開發,聯手打造出我們眼前的便利生活。
透過簡要的敘述,按照年代循序漸進的介紹,讀者一路閱讀下來,便會有豁然開朗之感,除了明白歷史脈絡的軌跡,也敬佩前人們的努力,造就了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
如果你也是個知道的越多,越感不足的讀者,歡迎翻到書末「再多介紹一些」,更進一步認識這些歷史上的人物吧!
※「科學史漫畫年表」系列(共2冊)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上冊)宇宙・生命・知識篇》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下冊)發明・社會・生活篇》
目錄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 100 項發明與發現(上冊)宇宙・生命・知識篇》
第1篇:宇宙
1天體觀測
2全世界的宇宙探測
3日本的宇宙探測
4探測月球
5火箭
6望遠鏡
7光
8宇宙論
9重力
10量子力學
第2篇:生命
11基因
12基因改造作物
13生物複製
14萬能細胞
15藥學
16傳染病學
17醫療器材
18器官移植
19腦科學
20顯微鏡
21分類學
22植物學
23恐龍學
24生命的起源
25農業技術
26灌溉和治水技術
第3篇:知識
27曆法
28世界地圖
29紙
30書寫工具
31印刷
32照相
33電影
34電視
35影像紀錄儲存裝置
36聲音紀錄儲存裝置
37電腦
38鍵盤樂器
39繪畫技法
40運動定律
41時鐘
42量器
43磁力
44元素
45熱
46氣體
47物質的狀態
48原子能
49氣象觀測
50地質學
再多介紹一些
(筆畫順序)科學・技術人物百科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 100 項發明與發現(下冊)發明・社會・生活篇》
第1章:發明
51各國的機器人
52日本的機器人
53 AI
54金屬加工
55玻璃
56塑膠
57電池
58電玩遊戲
59雲霄飛車
60槍枝
61武器
62軍艦和戰鬥機
第2章:社會
63飛行器
64鐵路
65自行車
66汽車
67潛水艇
68船
69通訊
70電話
71郵政
72電
73能源技術
74各國的巨大建築物
75日本的巨大建築物
76電梯和電扶梯
77道路
78橋梁
79自來水和下水道
80交通號誌燈
第3章:生活
81照明
82貨幣
83自動販賣機
84鞋子
85眼鏡
86傘
87體育用品
88廁所
89電鍋和電子鍋
90洗衣機
91吸塵器
92熨斗
93體溫計和溫度計
94保暖設備
95降溫設備
96冰箱
97泡澡
98橡皮擦
99冰淇淋
100即食食品
再多介紹一些
(筆畫順序)科學・技術人物百科
延伸內容
本套書(上下二冊),內容採用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漫畫圖解,解釋了你可能不知道的各面向進化過程,例如機器人的發明、通訊的歷史以及橡皮擦的起源等,每種歷史的紀錄都以跨頁呈現,一目了然且充滿趣味。書裡的說明簡潔易懂,讓我們認識今天用的、吃的等東西,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讀者將能饒富興味的閱讀每一頁。
——藤田理惠(日本國立SLA學校圖書館館長)
將科學史上的大發現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讓小朋友有種「原來這項事物是這麼來的啊!」的感覺;這套書的時序橫跨古希臘到近代,再加上涵蓋各學科範疇,不僅孩子看完收穫滿滿,大人看了也能吸收到不少新知!
——邱明成(臺北市立蘭雅國中自然科教師)
宇宙有多大?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黑洞又是什麼?會把地球吞掉嗎?打開手機,可以搜尋到好多答案,但這些答案是否有道理?AI提供的解答不會錯嗎?利用本書圖文並茂的介紹,雖不能找到所有答案,卻能浮現有趣的想法,一起來看書吧!——陳俊良(臺北天文館展示組組長)
本套書透過漫畫圖解,按時序講述發展歷程,生動描繪出科學與科技的歷史,十分淺顯易懂。這套科學百科全書不僅內容豐富,可以作為教師授課時的指引,設計編排上也便於學生查找資料,熟悉這些科學原理、生活用品、科技的演進,加深科學理論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家長也能用來親子共讀,只要搭配身邊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便能一同暢遊物品的發展史。
——趙珩宇(國立嘉科實驗高級中學生活科技教師)
這是一本內容豐富、脈絡分明的科普好書,包含人類生活所需和科技文明發展過程,鉅細靡遺呈現給讀者。此套書以流暢的文字和有趣的構圖整合成科學歷史發展的脈絡,譯者掌握信達雅準則,闡述從古至今的科學技術發展。以中小學生為讀者的科普讀物中,這本書獨樹一幟,透過淺顯流暢的文字帶領讀者了解科學史的發展歷程,包含交通、通訊、電力、物理化學、生理醫藥學、天文宇宙探索及近代物理學主題等,即使充滿想像與創見的量子概念也在書中呈現,是這本書的特色內涵,值得推薦中學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更是親子共讀的首選。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這套書裡的知識包山包海,幾乎想得到的問題都可以在書裡得到解答,而且因為按照年代順序排列,可以讓孩子更容易釐清脈絡,知道前因後果。雖然書裡的知識簡短,但孩子往往能從中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點,進而再繼續查找相關的資訊,是一套給人相當多啟發的科普類書籍,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閱讀,都能有所收穫。
——家有中學八年級生的媽媽
世界運作的原理、再日常不過的生活用品,我們如今看起來理所當然,實則都有著前人努力挖掘研究的辛苦歷程,透過這套書整理每個發明與發現的發展史,孩子也能夠清楚了解每件事物是如何演變成今日的模樣,不僅能夠作為課堂上的補充資料,也能引起孩子進一步探究的學習動機,非常推薦!
——身兼小學班導的二寶媽
此時此刻,存在於這世上的有形物質、形而上的觀念或知識,正悄悄的、點點滴滴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流動,不知道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你現在想拍照,會拿出什麼東西呢?大部分的人應該會拿出手機吧!不過這個再自然不過的動作,你知道是1999年以後,人們才逐漸養成的嗎?那一年,「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問世,在此之前,人們如果想拍照,通常會拿出「數位相機」,再更早之前,則會拿出必須裝入底片才能拍照的相機。
電視機也幾乎是每個家庭中的標準配備吧!你家的電視長得什麼模樣呢?是不是扁扁的長方形呢?它們有可能是「液晶電視」、「電漿電視」,甚至是螢幕可彎曲呈波浪狀的「OLED電視」,不知道你的腦海中,是否還有小時候家裡體積龐大的映像管電視的印象呢?更早之前,電視畫面還只能是黑白的呢!
不管手機或電視機,它們都具有「螢幕」,你曾經想過為什麼叫「液晶」螢幕、「電漿」螢幕嗎?因為液晶和電漿,都是物質的一種狀態,隨著科學家的研究、科技的進步,早已打破物質只有三態的存在,除了氣態、固態和液態,液晶態、電漿態、超流體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都屬於物質的某種狀態,甚至在宇宙中,有99%的物質都屬於電漿態呢!
哇!宇宙中存在感這麼強的電漿態,竟然到近幾十年才為人所知,不過那也是因為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仍在不斷的更新資訊呢!例如你問問十六世紀以前的人們,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他們一定會振振有詞的告訴你,當然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啊!也許還會對提出這個問題的你起了警戒心,把你當作異端送進教會改造,就連主張日心說的哥白尼,也要等到算準時機,直到臨終前才敢發表關於日心說的著作,以免自己的生命提前畫下休止符。
哥白尼一定沒想過,在他過世後不久人們就發明了望遠鏡,得以更清楚觀測宇宙的樣貌,太陽系裡的星體全都繞著太陽這顆恆星運轉,已變成人類理所當然的天文知識。
再舉一個例子。
如果你現在計畫出門旅行,會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呢?近一點的地方也許會騎自行車或開車,遠一點的地方可能搭火車、高鐵,再更遠的地方,則會搭船或搭飛機,比起擔心沒交通工具,還不如說是煩惱交通工具的選擇太多,但是這麼便捷的生活,可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喔!
我們將時光倒轉一下吧!以前的自行車有著超大前輪和超小後輪,為的是能騎更遠的距離,但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有點大,不但車身不好平衡,容易發生意外,而且那時的輪子沒辦法充氣,路面也不怎麼平坦,騎起來一路上可是顛簸異常。
那麼開車吧!可是,車速只有三至四公里,下雨還要自己撐傘,你確定這是個好主意嗎?
不如搭火車吧!那時的火車叫「蒸汽火車」,還真的需要用火燃燒煤炭產生動力呢!不過據說整個車站因此煙霧瀰漫,熱得不得了,這趟旅行可能會有點難熬喔!至於高鐵,則要到1964年後才會出現。
搭帆船要看天氣狀況,還要隨時注意風向和風力,也許還得幫忙划槳;想搭乘飛機也得等到1952年,因為此時才出現專門載人運輸的客機呢!
沒想到古人出一趟門,要考慮的事情這麼多啊!相信身為現代人的你,應該已經深切感受到了吧!
「科學史漫畫年表」系列套書,就是一套可以讓讀者確實感受到萬事萬物不停在變化的書籍,人們對生活上的需求、對知識的好奇心,會讓這些發明或發現不斷的進化,但這不代表以前的「舊」觀念或事物一文不值,因為新的發現和發明,是奠基在前人的經驗之上,不管那些經驗是對的或錯的,都有存在的必要。
正在閱讀這套書的你,或許也是改變未來的關鍵人物之一喔!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