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

  • 作者:齊柏林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7-14
  • 定價:1290元

內容簡介

◆收入182張台灣本島及離島大尺寸空拍照! ◆書末附有地名索引,方便檢索! 從空中看台灣,可以看到什麼?除了綠油油的稻田、白雪覆頂的玉山,你還有什麼想像? 有一個人,用相機捕捉了你不知道的台灣。透過他的鏡頭,你從空中俯瞰清水斷崖,陡峭的山壁變成平面,蘇花公路不再驚險,而你從來不知道黃棕色的山壁和靛藍色的海水——而非灰色的公路——才是這裡原本的顏色。 你還看到一幅黃綠相間的抽象畫,彷彿上帝的畫筆隨意揮灑而成,讚歎之餘,你才驚覺黃色是大雨沖刷農地後留下的砂土,美麗的背後竟是殘酷。 十多年來,攝影家齊柏林在直升機的隆隆引擎聲中,飛翔在300到14,000英尺的廣闊天空,忍受陡然升降的暈眩和劇烈的溫差,拚命捕捉畫面、按下快門,在累積800小時的飛行時數裡,拍攝超過10萬張不同面貌的台灣影像。或許因為比一般人多了一種觀看的角度,齊柏林對台灣土地的關懷格外深厚,帶著沉重的使命感,他以勤勉認真的態度,真實記錄下台灣的多元面貌。而今,呈現給你的,是這樣一本書: ◎182張得來不易的珍貴照片,給你最深切的感動 空中攝影除了耗費龐大的直升機飛行成本,更是受制於天候條件,每一張清晰的照片都是得來不易。齊柏林以嚴謹的眼光,精心挑選182張構圖突出、色彩飽和的高品質影像,給你最震撼的視覺體驗。 ◎豐富的地景變化,帶你看不一樣的台灣 台灣的城市、山脈、沙灘、岩岸、魚塭、果園、森林、離島、港口、三合院……這塊小小的土地上有這麼豐富多樣的地景,你都看過嗎?從空中鳥瞰又是什麼樣子? ◎生態旅遊作家執筆,182篇圖說字字珠璣 特邀齊柏林兩位好友——足跡遍布全台的生態旅遊作家陳世一、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記者陳慧屏,寫出美麗畫面之中隱藏的故事,帶你更深一層了解大地肌理顏色的成因。 打開這一本攝影集,從此你對這片立足之地有了更宏觀的認識,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凝望你的故鄉台灣。 【名家推薦】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方力行 專文推薦

序跋

【自序】飛行的理由  ◎文/齊柏林
  一直覺得自己何其幸運,可以從空中鳥瞰自身扎根生長的土地。

  剛開始,空中攝影對我來說純粹是感官的享受。身體隨著鏡頭探出開啟的艙門,依憑一條窄窄安全帶與直昇機相繫,安然讓風托起整個身軀,空中的氣流環繞全身上下竄動,很有做SPA的酣暢淋漓。那時,對眼下的這塊土地倒還沒有那麼多情感和想法,只像個孩子純然沉浸在飛翔的美夢中,特別是當一幀教人屏息的絕美景致不期然映入眼簾,那種喜悅和快樂簡直無與倫比。

  直到十多年後的現在,當我在機上驚喜地瞥見台灣美麗的小小角落,我仍興奮得直覺此生無憾。只不過,這份感動不再那麼純粹了,摻雜著一絲遺憾和危機感,甚至淡淡悲傷。

  隨著直昇機噠噠的引擎聲緩緩上升,遠離地面,尺度放大了,視野寬闊了,我漸漸發覺台灣固然擁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景觀,但這美是點狀的,總無法連線成面。例如東部海岸,湛藍太平洋和高聳絕壁交織出一闕波瀾壯闊的樂章,教人嘆為觀止,但總被不時出現在沿岸的龐大水泥廠區打斷,戛然中止。又或者中央山脈群峰白雪覆頂,巍峨雄峻,但視線只要稍稍挪移,海拔3000公尺以下不是被果樹菜園剃了個癩痢頭,否則便索性削去一個山頭。這種人定勝天的決心和毅力逐漸蔓延至離島,本來澎湖群島猶如散落海上的珍珠,而今海岸線在水泥鯨吞蠶食下幾乎窒息。

  每回出國,我必然蒐羅購買當地的空中攝影集。不得不承認,一開始我的確有些豔羨和氣餒,眼見國外攝影家輕易捕捉完整優美的海岸線、群聚成片的歷史建築,甚至連都市景觀都顯得錯落有致。然而隨著飛行時數漸次累積,我按捺下懊喪浮動的心,定睛觀察自己的家園,觀察力變得敏銳起來,當中糾纏的脈絡竟慢慢浮現眼前。包括土石流在內的許多天災幾乎都從山林崩塌或濫墾肇始,加速水庫淤積,供水乏力,部分平原地區只好抽用地下水,超抽卻又導致地盤下陷,只好大興土木建造堤防,投擲消波塊。而水庫攔砂壩也使得沿海輸砂不足,以致海岸侵蝕,國土流失。又如河川默默承受沿岸排出的工業、農業及家庭污水,一路奔流入海,愈往下游愈加濃濁,將出海口染得一片黃褐,而當中蚵架密布。

  環環相扣的自然條件和人為活動形塑了台灣多樣化的面貌,有的美得不可方物,有的醜陋得禁不起細看。一趟短短兩個半小時的飛行,我只能規畫飛行路線,卻全然無法預期自己能看到什麼,更無法精確設定拍攝的角度——老實說,近年來眼中所見,相較於令人喜悅的場景,台灣教我失望的比例高出甚多。這個嚴厲的事實或許要讓讀者失望了,但卻讓我意識到自己不僅扮演創作者的角色,同時更是個記錄者。《從空中看台灣》不只是齊柏林的個人作品,也是生活在台灣的你我共同譜寫出的史詩,無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不能否定自己參與了創作的過程。

  也許,有幾幅照片讓你怦然心動,有幾幅照片讓你掩卷沉思,不管這本書激發何種心緒,我卑微地希望,讀者們能和我一樣享受飛行的樂趣,並從中找到值得自己奮鬥的目標和理由,不吝惜在生活中做一些舉手之勞,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加美好。

延伸內容

閱讀山川歷史,瞻望大地未來  ◎文/方力行
  台灣社會現在最缺乏下面幾項特質:「開闊的視野」、「寬大的胸懷」、「誠心的關切」和「改善的決心」,在齊柏林空中攝影照片的引導下,搭配著陳世一先生、陳慧屏小姐知性又感性的文字詮釋,這些特質,卻無一不躍然《從空中看台灣》這本書中;更奇妙的是,閱讀時,這些感覺不但出現在鮮活的視覺圖片上,也輕敲著讀者隨文字起伏的敏銳心房!

  我「閱讀」、欽羨、欣賞柏林的照片已有好些年的時間了,用「閱讀」兩個字,是因為齊柏林的作品,除了山川之美外,其實更蘊含了深厚的自然歷史、文化變遷,甚至人類傷害自然的故事,如能細細品味、體會,與讀書無異,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本書的文字就像藥引子般,不只是圖片的解說,也開啟我們對台灣大地、環境、文明間衝突的反思和藥方。

  最早跟齊柏林結緣,起因於幫他的照片做自然史的詮釋,我因為多年從事台灣海洋及河川的研究,自以為對這些生態區位的特性略知一二,應可勝任愉快,但是當真正看到他那些壯闊瑰麗的高空照片時,才驚覺山河之美、自然之奇,實在遠非鎮日如螻蟻在地面上活動的人們能體會了解的。或許我後來以「五十高齡」仍去學飛行傘,希望能開拓從高空俯瞰大地的視野胸懷,多少也是受到他的誘惑吧!

  飛行空照的時間愈長,齊柏林的作品深度、廣度和人文氣息也一直增長,他開始拍攝人類不當建設在山林中留下的傷痕,濫墾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開發污染形成的奇怪疤痕,當然,他也拍出了建設本身所形成的圖像特質以及它們在藝術、視覺上的構形,並為這片土地上文明的拓開,畫出成長的軌跡。

  閱讀的過程中,圖片詮釋者的文采,也一直撼動著我,不是表現在炫麗的形容詞上,而是源自於對鄉土采風的了解,對山川自然的憐惜,透過了難得一見的「鳥瞰」,逐漸形成了讀者心靈上對這塊土地古往今來的喟歎!用「圖文並茂」來形容,可能都不足以名其盛了。

  但是對這本書本身的期許,不論在作序或導讀上,我其實最希望的還是帶領讀者回到恰如書名的初始之心上,「從空中看台灣」,因為跳脫了塵俗,所以我們開闊、高遠,所以我們看得清自己的美醜與對錯,所以我們有機會瞻望到這塊土地的未來,從而知道要更尊重大地,愛護環境,謹言慎行,謙沖自抑。

(本文作者簡介:現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曾任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系主任。研究專長為珊瑚學、海洋生態學、海洋生物生理化學、生態與環境(海洋及河川))

作者資料

齊柏林

紀錄片導演、空中攝影家、環境保護提倡者,近30年的空中攝影紀錄歷程,拍攝題材涉足台灣地景、山川、生態以及無數人世風景;至今飛行攝影時數超過2500小時。 1998年起於《大地地理雜誌》發表空中攝影作品,2003年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4年於中正紀念堂舉辦台灣最大規模戶外攝影展覽。 2009年莫拉克颱風之後,齊柏林飛入災區拍攝,在高空中看到自然環境的滿目瘡痍,體悟到用影像紀錄台灣的迫切,以及提醒台灣人疼惜家園的重要,於是執導並拍攝首部空拍台灣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歷經5年完成,2013年11月全台上映得到廣大迴響,票房突破新台幣2億元,並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多個國際影展獎項。 著作∣出版超過30冊攝影專輯 2001年《台灣飛覽》 2004年《飛閱台灣:我們的土地故事》 2005年《悲歌美麗島》 2006年《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 2013年《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影片∣ 2012年《鳥目台灣》 2013年《看見台灣》

基本資料

作者:齊柏林 其他:撰文:陳世一撰文:陳慧屏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新世紀家庭圖書館 出版日期:2006-07-14 ISBN:9789867001054 城邦書號:YA1039E 規格:圓背硬皮精裝 / 全彩 / 368頁 / 21.6cm×27.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