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東、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深入研究與精采對話!
什麼樣的影像是不可接受、怵目驚心、引發鄙視嫌惡甚至嘔吐之感的卑賤影像?
什麼樣的影像是賞心悅目、心嚮往之,甚至是膜拜仿效的崇高對象?
影像牽連了好與壞、美與醜、悅目與刺眼等屬於價值系統的美感經驗。這些視覺上的層級區分、安定或是排除,其實已經受制於較大的歷史文化脈絡之召喚和辨認過程。因此,影像所牽扯的,無論是帝國、亞洲、主體的問題,或是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的面向,如同複雜的檔案系統,必然涉及有關意識形態以及族群、階級、性別、國家之權力位置的問題。
一場匯集東、西方國際專家學者的學術激辯,在全球化的文化差異中尋找可見的主體性:
Amie Parry、Homi K. Bhabha、Jon D. Solomon、Kaja Silverman、Meaghan Morris、Nancy Armstrong、Naoki Sakai、Rey Chow、丁乃非、代顯梅、朱惠足、吳雅鳳、李秀娟、林文淇、林志瑋、林秀玲、林建國、邱貴芬、張小虹、郭家珍、陳怜縈、陳奕麟、陳衍秀、單德興、賀淑瑋、馮品佳、楊芳枝、葉德宣、廖咸浩、廖炳惠、廖朝陽、劉紀蕙、潘昱均、蔣淑貞、蔡秀枝、蔡明發。
作者資料
劉紀蕙
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現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新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現代主義與現代性、精神分析與文化理論、跨藝術研究。 著有《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 文化批評》、《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