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經營策略
組織設計:如何運用槓桿原理讓權責式領導發揮最大效益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策略要想成功,企業要想締造佳機,一定要靠絕佳的組織設計。 有效率的經理人要想年復一年達成目標,必須掌握組織的結構設計。 近年來,學者們創出了許多流行語彙來協助經理人設計組織結構:網絡型組織、跨國組織、前/後端組織模式、無邊界組織、學習型組織、虛擬組織、聯盟型組織、個人化組織等等,但是哪一種組織型態最好?如何才能設計出既能滿足員工成就感又能締造佳績的組織? 理想的組織設計必須具備的功能是:員工能正確順暢的接收訊息,根據訊息安排任務的優先順序,並自動扛起完成任務的責任,以成功貫徹企業的策略。在《組織設計》一書中,哈佛大學教授西蒙斯提出一套運用「槓桿原理」及「調節滑板」來設計組織的方法,為創造優勢的組織架構及權責制領導提供明確的方向,讓員工在執行工作、瞄準任務焦點及達成策略目標的行動上產生積極動力。 運用「槓桿原理」及「調節滑板」讓員工自動自發! 根據五年多來的研究,西蒙斯發現影響組織設計的四大關鍵因素是:客戶定義、關鍵性績效變數、創造性張力和對他人的承諾。他同時指出經理人如何利用這些要素,調整和比對組織設計的「四個槓桿」,以確保策略能成功實行: 1.單位結構:將員工分組,並設計他們的工作任務,以提供主要客戶最好的服務 2.診斷控制系統:用評估和獎勵制度培養員工對工作的責任感 3.互動網絡:促進人際互動和訊息流通 4.分擔責任:把對的人放在對的職位上 ◎第1、2章:先幫各位把場景搭好,介紹槓桿理論架構。 ◎第3、4章:說明一系列的「調節滑板」,這些滑板是會設計出成功的組織架構。其中第3章的焦點是在把顧客定義為一種途徑,用來為你的組織選出最佳的結構,以及調整控制的範疇,這是眾多滑板中的第一個。第4章描述了如何運用評鑑和獎勵制度來調整第二個滑板,也就是責任的範疇。 ◎第5章:要教各位怎麼樣調整影響力的範疇,鼓勵大家與其他的單位進行互動,並且鼓舞大家透過分享最佳的實務經驗來相互學習。 ◎第6章: 介紹最後一個滑板——支持的範疇。焦點則是在領導的原則,這是會讓整個組織設計活起來的部分。最後兩章透過探討組織的動力,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資源配置,說明了這個模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你會學到如何以供給去平衡組織本身對資源的需求,以確保組織策略的有效執行。 ◎第7章:分析三個個案研究,藉此把前面各章討論到的設計原則整合起來。 ◎第8章:提供以實作為基礎的一些準則,並說明了要怎麼樣去應用理論,達成動態的均衡。 詳細的個案研究說明了這個理論實際可行,並提供有用的檢核表和行動步驟,引導經理人套用在自己公司的組織架構中。 【好評推薦】 ◎「《組織設計》是企業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參考用書。西蒙斯現身說法的實際個案研究極具說服力,為企業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我已立刻根據他的觀點身體力行。」~愛德華.路德維格(Edward J. Ludwig),Becton,Dickinson & Company董事長 ◎「本書展現了高明的組織設計,對長期經營、全方位的成功企業來說,扮演了多麼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它也提供了實際的步驟引領你按部就班地執行策略。藉由緊縮單位架構和診斷控制,配合支援與整合系統,呈現進入組織設計的科學定量。」~保羅.勞倫斯(Paul R. Lawrence),哈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名譽教授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組織設計的張力

毫無作為的風險∕組織設計的四種張力∕全書大要∕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二章 調準注意力的跨距
組織設計的4C∕調準注意力的跨距∕過去的組織設計主題∕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三章 單位結構

你的客戶是誰?∕槓桿1:單位結構∕單位結構的五種原型∕循環回復到策略∕那,服務對象呢?∕利用資訊科技平衡反應力和效率∕力保財務整合∕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四章 診斷控制系統

選擇績效衡量標準∕槓桿2:診斷控制系統∕界定關鍵性績效變數∕什麼是責任的跨距∕把員工變成創業家∕營運作業標準化∕調整責任的跨距以貫徹策略∕啟動系統的動力∕克服對衡量標準的阻抗∕確保適當的控制∕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五章 互動網絡
創造性張力∕影響力的跨距∕槓桿3:互動網絡∕聚焦在策略上的不確定因素∕支持互動網絡的獎勵制度∕複審策略∕避免破壞性張力∕用以支持互動網絡的科技∕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六章 分攤的責任

對他人的承諾∕支持的跨距∕槓桿4:分攤的責任∕領導力的重要性∕分攤的責任與策略∕克服抗拒
∕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七章 調整槓桿:三個實例

實例一:矩陣怎麼轉∕實例二:繞著客戶打轉∕實例三:商業行政研究所∕協同調整所有的槓桿
∕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第八章 設計組織的表現
所有跨距都調準了?∕X檢測∕在生命週期的變化中調整各項跨距∕IBM的跨距重新調準∕兩種調停設計∕矩陣的誘惑∕認清人性需求∕領導人的重責大任∕本章主題、關鍵概念與行動步驟

序跋

序言


  我在這一本書裡面提出的論點是,組織的結構設計是一個大型組織得以成功地貫徹其策略的最重要決定因素。我知道,我得相當努力才能證明我的觀點。各位可能正在觀想經理們機械化的把組織圖上的框框搬來搬去的景像。各位可能也正在猜測,這個課題可能只有高階企業主管或是管理顧問會感到興趣。你可能會問:我如果專注在更重要(而且更有趣)的課題上,好比說,策略、科技、領導,應該會是更有效的運用我的時間吧?

  但是,如果各位希望瞭解有效率的經理人如何年復一年達成輝煌成果的話,你就一定要掌握到組織的結構設計。所有那些把資源分配給下屬,並且要求他們為績效負責任的人,都應該要知道怎麼樣進行有效的組織-- 不論他們所領導的這個組織是一個後援幕僚團、一個軍事戰鬥單位、一個業務單位,或是整個公司都一樣。

  我不否認,這個課題很難講得圓滿。直到我兩年前自哈佛大學商學院開了一門新的選修課之前,哈佛企管碩士班的畢業生,在關於如何設計一個組織的結構方面可說是毫無訓練。而還不光是哈佛大學這樣而已。很少有商學院訓練學生去有效地設計一個組織的結構。什麼緣故呢?因為這個課題跨越了許多學科的界線:想要有效地設計一個組織的結構,你必須理解商業策略、行銷、組織行為、資訊科技、會計學和領導。問題在於,商學院的組織方式,卻是妨礙跨學科的研究與教學的。換句話說,就像任何其它的組織一樣,商學院的組織影響到我們有(或是沒有) 能力達成某些關鍵目標。

  不過,如果商學院的教師們不願意面對這個跨學科的複雜課題的話,經理人能夠擁有的選擇就更有限了。他們必須全面處理組織設計的各種疑難雜症。這是無可避免的差事。

  你能到哪裡去討救兵呢?近年來,學者們創出了一大堆流行語彙來協助經理人設計組織結構:網絡型組織、跨國組織、前/後端(Front/Back)組織模式、無邊界組織、學習型組織、虛擬組織、聯盟型組織、個人化組織等等,這裡只是大略舉例而已。

  大多數讀者在閱讀這些研究論述的時候,我敢打賭,都跟我一樣會感到很挫折。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之外,大多數針對這個課題所做的論述,要不就是天馬行空,要不就是在毫無理論支持的情況下提供實務對策。先講天馬行空的烏托邦派,他們的立論基礎是科層組織會日益僵化的本質,他們也讚美無結構型組織的美好面:自我組合的分工合作、網絡、員工自我激發潛力的意願,在他們看來,都會把指揮與管制型的帝國組織驅逐出境。在實務上--而且這一點絕對很合理--很少有經理人願意放棄他們的組織,改採這個製造混沌的配方的。

  另一類的專書,則以詳細的利弊得失清單為立論基礎,提供許多設計上的選項。可是,這些分析很快就證明了無法令人滿意。列舉利弊得失,並不能夠提供明確的方向。當你讀完一章之後,從來就不會明確知道,經理人到底該做些什麼:尤其是當這一章裡面列舉的選項又受到其它同樣令人困惑難解的章節裡的各種選項影響時。

  在這本書裡,我展現了一套整合的理論,對如何設計組織的結構,並且在特定情況下搭配資源的分配,提出了明確的方向。為了做到這一點,各位都得先對策略、行銷、會計、組織理論、心理學和資訊科技走馬看花有個概略了解--把最好的實務範例以新的方式加以運用。

  第一章和第二章先幫各位把場景搭好,介紹給大家的是做為本書支柱的「槓桿」理論架構。然後,在第三和第四章裡面,我要介紹一系列的「調節滑板」(sliders) -- 就像是你在混頻器(mixer)上面會看到的那些滑板。

  如果你很快地往前翻閱本書的話,你會看到許多有滑板的圖解。

  這些圖示解說了如何調整各種各樣的設計變數,以達成所要的效果。每四個「跨度」(span)就多加一個滑板,所有這些滑板加起來,會讓你看到怎麼樣才能很成功的設計出一種組織架構出來。

  第三章的焦點是在把顧客定義為一種途徑,用來為你的組織選出最佳的結構,以及調整控制的範疇,這是眾多滑板中的第一個。第四章描述了如何運用評鑑和獎勵制度來調整第二個滑板,也就是責任的範疇。第五章討論的是,要怎麼樣調整影響力的範疇,鼓勵大家與其它的單位進行互動,並且鼓舞大家透過分享最佳的實務經驗來相互學習。第六章介紹的是最後一個滑板--支持的範疇--,焦點則是在領導的原則,這是會讓整個組織設計活起來的部份。

  你會從這本書裡學到,有效的設計並不只是把各個滑板做單獨調整而已,更正確的做法是去理解它們是怎麼樣根據彼此之間的關係來進行設定的。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希望某一個人或是某一個單位具有創業家的精神,你可以調整這些滑板來獲取這樣的結果。

  最後兩章透過探討組織的動力,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資源配置,說明了這個模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你會學到如何以供給去平衡組織本身對資源的需求,以確保組織策略的有效執行。第七章分析了三個個案研究,藉此把前面各章討論到的設計原則整合起來。第八章提供的是以實作為基礎的一些準則,並說明了要怎麼樣去應用理論,達成動態的均衡。

  等你完全讀完本書的時候,我有信心你會理解到為什麼我認為組織設計對成功執行企業策略而言是一件至關緊要的事情。

作者資料

羅勃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

哈佛商學院企管系會計學專任教授。

基本資料

作者:羅勃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 譯者:王承志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09-03-26 ISBN:9789862350119 城邦書號:FP2189 規格:膠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