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
-
事物的奇怪順序(修訂版):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受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
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
水耕盆栽超好養:無土不招蟲,加水就能活,輕鬆打造室內綠意〔2025暢銷改版〕
-
在異星的天空下:從土星上仰望星環、在星雲裡看星塵縹緲、墜入黑洞前最後一次凝望宇宙——你的第一本太空旅遊導覽手冊
-
一分鐘大科學:從疫苗、黑洞、氣候變遷到量子力學,圖解160個最關鍵理論、重要發現與科技應用
-
我們為何會做夢:睡夢中的大腦如何激發創造力,以及更好地改善清醒時的生活
-
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案發現場的蠅蛆、蒼蠅與甲蟲……沉默的目擊者如何成為破案證據(新版)
-
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奇妙與強大。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優勢的能力,好好做自己就行!
-
凝態物理:從半導體、磁浮列車到量子電腦,看穿隱藏在現代科技背後的混沌、秩序與魔法
內容簡介
達爾文《物種原始》出版一百五十週年紀念鉅獻──
真正孕育演化論的地方,就在達爾文的祕密花園裡!
距今一百五十年前,《物種原始》的完成與付梓,轟轟烈烈的推翻了人類長久以為寄託的神創論。達爾文在背離教義、迎向科學的決心下,在生物科學史上畫下了嶄新的一頁,提出了今日我們所熟知的演化論。而《物種原始》完成的艱辛過程,其實都記載於達爾文的祕密花園裡。
達爾文在一八三二年開始歷時四年的小獵犬號之行,開啟了物種演化對他的啟蒙,但是演化論的概念尚未成形,只是生物多樣性引起了他的興趣。直到一八四二年,他帶著妻兒遷入倫敦近郊的唐恩村後,在唐恩小築的大花園裡開始進一步研究、觀察,才證實了他對演化論的想法,並著手撰寫《物種原始》。所以這座大花園才是演化論真正的孕育處與《物種原始》的誕生地。
花園碎石路兩旁以矮籬為界,較大的圍籬和歐洲赤松上交錯著長春藤和冬青,草皮一路延伸到第一片灌木林。屋子後院的大花圃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草本開花植物:中間花圃是毛地黃、草夾竹桃、百合、飛燕草,兩邊是勳章菊、馬齒莧、報春花、十字花等。還有數不清的各種動植物,都是達爾文的研究對象。
除了花園之外,溫室、果園、盆栽棚,也是達爾文實驗的場所。他在這裡進行育種、雜交的測試與記錄,並觀察物種的演變;走進屋裡,書房、會客室則是他整理資料、與友人智士討論激盪的地方。其實,整座唐恩小築就是《物種原始》的發展縮影。
《物種原始》出版已屆一百五十週年,本書作者經過嚴謹的資料收集與考證,藉著文字重建舊時的唐恩小築盛況。作者從達爾文與胡克、赫胥黎等友人的書信、討論,以及當時社會輿論的攻擊中,巨細靡遺的描述《物種原始》從構想、蒐集、實證、完成到付梓間的猶疑與掙扎,是一部想更深入了解《物種原始》緣起與發展過程的必讀佳作。
【好評推薦】
◎「穿越過達爾文的生活與工作,這是一趟讓人着迷的旅行。達爾文留給後世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新視野。」~英國皇家植物園,克蘭教授
◎「作者寫下了達爾文讓人驚異的一面。」~「每日郵報」
◎「作者筆下的達爾文,不再只是傳記裡的人物。」~「獨立報」
作者資料
伯爾特(Michael Boulter)
伯爾特是英國籍古生物學家,曾任教東倫敦大學,歷古生物學會編輯、生物科學國際聯盟英國代表。二○○二年因《Extinction: 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Man》一書而聲名大噪,指出人類距離絕種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為近。他也是推動全球最大的化石資料庫「化石記錄二」的創始人之一。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