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目錄
‧愛情與驚恐
‧女人的目光與男人的陌生
‧美女與野獸
‧父性的發現和女人的操控
‧偉大的發明:彬彬有禮
‧足球流氓││部落戰士
‧女人沒有Y染色體
‧父親不是男的母親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一幕:婚姻大戰的戰略家※
◎第二章 男人脆弱的自我
‧女人是天生自然,男人是後天人造
‧男人是一個「非女人」
‧性別角色和性
‧兒子與母親
‧男人行為無責任能力的發展階段
‧搶當主角的男人
‧男人與真實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二幕:男人的卑賤※
◎第三章 內心的麻木
‧男人的沈默
‧男人對內心世界的恐懼
‧男人對外在世界的偏愛
‧男人和業餘愛好
‧男人愛耍酷
‧改革,抵死不從
‧對家事的過敏性反應
‧孩子和金錢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三幕:外在的麻木※
◎第四章 男人幫
‧身為男人幫的一員
‧「男」與「女」是二種方言
‧公領域和私領域
‧政治和群體
‧政治、足球一家親
‧製造噪音的物種
‧今朝有酒,今朝醉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四幕:男人的陰謀詭計※
◎第五章 競爭式溝通
‧男人的獨白
‧意識形態
‧觀點
‧無操控對話
‧拜訪女性王國
‧回歸男人
‧男性王國中的女人
‧公共領域女性化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五幕:真假索希阿斯之爭※
◎第六章 性愛
‧陽具躁鬱症
‧嫉妒的幽靈
‧象徵秩序中的身體
‧緋聞沒有任何意義
‧無法自制的性壓抑者
‧男性的觀淫癖
‧女人的身體感受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六幕:性挑逗※
◎第七章 愛情
‧謎語般的交流
‧我用我的身體愛慕妳
‧她只看見他在看她
‧愛情的或然率
‧魔幻世界
‧愛情的盲目:青蛙變王子
‧心心相印還是葦葉颯颯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七幕:愛情大論戰※
◎第八章 衝突
‧愛情和衝突是一對雙胞胎
‧玫瑰戰爭
‧衝突是愛情的第二階段,愛情是衝突的第一階段
‧男人如何感受衝突
‧畏懼衝突
‧遊擊戰vs.物質戰
‧破解魔咒的法術
‧惡性循環與自由之路
※女人的喜劇: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
第八幕:雅珂美內的兩難※
導讀
每次讀到一本告訴我們「男人是這樣,女人是那樣」的書,我都覺得作者勇氣可嘉。因為一個挑剔的讀者永遠可以從他自己或認識的人當中舉出反例,每個女人或男人都不難發現自己身上有某些被劃歸異性的特質。
這本《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也不例外。
我的建議是: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必太看重「男人是這樣,女人是那樣」的字面說法。書中描繪出來的「男人」形象,是一個想在社會上佔一席之地的人,一個重視競爭、需要證明自己的陽剛與堅強,一個眼中只有遠大目標、視身邊所有瑣事為不值一提的人,一個戴著面具,永遠只想扮演勝利者角色的人。不幸的是,他的認知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至於他常常是被現實挫折得傷痕累累。
看看我們的四週,當然不難發現這樣典型的男人,讓人簡直想替他拍照編號,當成本書教材標本。但別忘了在今天的社會裡,每年闖進都市叢林的女性人數跟男性一樣多,她們很可能發現自己在群體中其實是扮演著書中提到的競爭者角色,或是發現自己也必須變得陽剛與偽裝。我寧願將性別看得更彈性一些。在壓力鍋一般的現代社會裡,史汪尼玆所說的陽剛而競爭的特質,作為因應環境而生的生存策略或擬態,無論在男性或女性身上都可能發生:為保護自己而生出棘刺,為隱藏自己而模仿環境...,這些姿態與策略中,埋有互相傷害的種籽。
雖然史汪尼玆嘗試讓整本書帶有幽默的色彩,並且在每章末尾加上一齣「女人的喜劇」,但我覺得這也是一層面具,他其實是悲觀的。他所呈現兩性之間糾葛的原型,即是〈致讀者〉中所說的「以怨報德」的關係--因為誤解、因為先天認知上的差異,而導致一再重演的宿命衝突。史汪尼玆說男人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錯誤,是失敗的物種,但千萬別以為這話是他倒戈站在女人的陣營裡說出來的。他對女人也不大客氣,認為女人或者沒看出男人的扮裝,或者配合了男人的演出,使男人作為優勢性別的這個謠言竟然得以流行數千年,兩性間繼續不斷地互相傷害。
這悲觀的看法,認為男人與女人總是在識人不明的情況下以怨報德,以至於衝突不斷,當然是有現實生活的例子作基礎的。追究衝突的根源,往往只是人為制訂的勝負規則,不同的人生目標、成就感,難以傳達或試圖隱藏的挫折。每個人都是個小宇宙,你不知道他的黑洞在哪裡,被捲進去都還沒發現。
因此我更加覺得千萬不要把「男人是這樣,女人是那樣」的陳述太過當真。史汪尼玆在〈致讀者〉中說:「讀者們完全可以把這本書當作一本實用的旅遊手冊」,但我覺得用它來認識異性,唯一的方法是先認識自己。也許妳也被社會教育成重視競爭?也許你是那個配合演出的人?也許你今天像書中所說的男人,明天卻像女人?這些都有可能。我們會發現自己終究必須重新定義性別,為自己找出「我作為一個女人」或「我作為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別人告訴你的答案作不得準,因為我們可能都還在發展自己的性別,還在尋找著自己的生存策略。
但我們可以用這本書當旅遊手冊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這一路走來到底發展出了哪些保護自己(甚至傷害別人)的策略之後,才能同等地認識到世上還有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他們也同樣努力發展著自己的生存策略,同樣需要被尊重與體諒。
延伸內容
我看過不少兩性研究的書。台灣翻譯的以研究女性的為多,這當然是受女性主義顯學的影響。可是研究男性的就少得多,理論性的這幾年我所看到的只有《精子戰爭》、《鐵約翰》、《雄性暴力》、《猛男情節》以及這本《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本書結合文學、社會學、心裡學、人類學、歷史、演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再用幽默輕鬆的筆調,把男人的種種荒謬怪誕,嘲諷又同情的娓娓道來,非常引人入勝,讀之不忍釋手。
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這個觀點倒不是本書作者發明的,女性主義學者老早就認為女人的YY染色體是完整的;而男人的YX染色體是YY的變種,是生物學上的某種缺陷,因此男人是女人不完美的演出與形態,是女人的變種。所以本書作者認為在進化與文明上,女人遠較男人進化且文明,是女人教化並鞭策男人進入文明的世界,以文明人的姿態說話、行動和戀愛。可是,男人還是會不時返回男人的野蠻世界,使女性深受挫折而且大惑不解。也許,女人太少學術上認真地研究男性了,以致無法「知彼」啊!
我有許多男性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不斷證實本書中男人的各種可笑、可惡、荒誕不經和野蠻草昧。我們常常因不知為何會無法控制而有那些言行而百思不解,惶恐慚愧。久而久之已變成我們男人的焦慮,要不是變得自責自憐,大男人尊嚴掃地;就變成「老子就這副德行,愛看不看」的蠻橫不講理。最後,到死我們都不知為什麼會這樣。女人更是不了解男人是怎麼了。大家說女人心,海底針,女人無法了解;其實女人也覺得男人難以捉摸,莫名其妙。可是本書告訴我們,女人是自然的,有跡可循的;反倒男人是文化創造的,又受生物本能制約,兩相衝突不已,因此更難掌握。
結了婚的男人,據本書的引述:「快樂是短暫的,姿勢是可笑的,後果是悲慘的」。我相信多數男人會同意這項觀察。是實上,我很多有家男友下班後不肯回家,「視歸如死」;他們也常開玩笑說中年男人的獎賞是「升官發財老婆死」,或「中年喪偶」,反應出男人本性被束縛後的自嘲。很多中年已婚男人便在自己老去前,拼命最後一搏,如本書所言:「尋找最後一丁點的睪酮素,動用最後的儲備指望在崩潰之前放手一搏」,如果失敗了,「未來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是:迎接死亡」。男性的生物悲哀就在這裡;也是浮士德為什麼願拿靈魂向魔鬼交換青春的深沈原因。
男人逞強自大,自以為是,愛耍男子氣概,喜好結黨狂歡,放言高論並以此勾引女性;耽溺於業餘嗜好,喜歡競爭耍酷,鄙視家事,最恨女性化,卻又喜愛戀愛時的溫情浪漫;既忌妒多疑,又無法直面自己的內在;溝通有障礙,說不出自己的感覺,又在擺脫母親與女性化的過程中歷盡艱辛。狂迷女性身體,又難放開自己的身體,最後在與妻子或女友的衝突中,走進兩人愛情關係的墳墓。
本書對這些都有精彩的分析。最厲害的部份是對男女關係中的無知誤會和辨証關係的分析,指出衝突是愛情的反向延續;妻子指導下做家事的男人所面臨的「二次閹割」危機;男女「方言」的本質性差異;愛情問題是交流問題;男女對身體認知的不同,對內心世界感受的差異等等,無不一針見血,鞭辟入裡,是亟思了解異性的好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發現,越是大男人主義的人,越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家暴男人更是如此。本書分析家暴別有見地,也鼓勵女人要勇敢走出家暴家庭,找回自我和尊嚴。
一句話,這本書看得我面紅耳赤,羞愧不已。男人心中那點小祕密、小陰謀、小無恥、小任性,都被一語拆穿,只好摸摸鼻子灰溜溜地躲起來三省吾身啦。
我與三個男人住在一個屋簷下。
晚上近十二點,我走進五歲與十二歲小男人的臥室:「夜深了,快就寢吧。」五歲小男人趴在小書桌上,正在畫一隻鍬形蟲。他不理會我的言語,只專注於鉛筆的描繪。我貼近他耳邊說:「媽媽,明早要遠行,六天後才能回來。」他疑惑地看著我,對六天這個數字感到疑惑?我解釋,六天就是比我們上次去台東旅行的時間還要久的意思。他,啊了一聲,有些憂鬱:「這麼久,能不能改成五天?」我笑了笑:「如果你明天早起送我,六天就可以變成五天。不過,你必須現在就上床,明天才爬得起。」他點點頭,收拾起鉛筆。「媽嗎,我今天要跟你睡。」小小的手緊緊地拉著我。一旁的十二歲小男人,始終不語,只道了晚安。
夏夜悶熱,我伴著五歲小男人的小鼾聲、電扇聲,被沉重的眼皮拖著睡去。
隔天早上七點,我從床上起身想到院子踩踩草地。踏出房門,看到十二歲小男人睡眼惺忪的坐在沙發上。我吃驚地看著平日總要睡到日曬三竿的他竟如此早起,想起昨天半夜兩點醒來時,瞥見他臥室燈光未熄。他說,昨天熬夜到三點半。我沒問他,為何不多睡一會兒,幹麻今天要起早。就是莫名感動的看著他。晨曦中,看著他,似乎又長大了。長得快與我平高的他,也傻傻地看著我。
臥室裡,五歲小男人也醒來,以遺落物品般的聲調找媽媽。他光著腳丫找到我之後,才安心地坐在地板上。他好似陽光下,蜷在院子裡的拉不拉多狗。
院子外,四十四歲的男人拎著公事包催促我,快快上路。這個男人既像一座深情的大山,內心又像熊熊的休火山。我認識他十幾年,應該很熟識了,但有時又陌生。他說,男人與女人本來就是住在不同星球上的人。
我在女人國長大。從小,家裡陰盛陽衰,四個女兒像麻雀把家裡吵鬧的像市場。我的世界就是由女人建構的,媽媽的嗓門比爹高,媽媽的話就是鑄在鋼板上的聖旨。我從來不知道,原來男人與女人是不同星球上的人,直到搬進男人國。
我現在是男人國的少數民族,被迫開始認識男人。屋簷下的五歲小男人還不算男人,十二歲呢?略具男人的形貌,身高、沙亞的聲音,開始隱藏內心情感。
悶葫蘆,對了,這是我認識到男人的第一堂課。男人好奇怪,在職場上策馬馳騁像大將軍,在公眾場所滔滔不絕像個演說家,但回到家悶葫蘆一個,心裡有苦總是悶著,深深地埋著。有時覺得,他們真像愚蠢的鴕鳥,把頭埋在沙堆裡,幹什麼啊?
男人看女人呢,恐怕也是不解。女人吱吱喳喳,新買件衣服,總要問男人:「喜歡嗎?」男人心想著,可真囉唆。還有,女人的點頭與搖頭,男人始終猜不透,真是累啊。
既然老天爺讓兩個星球上的人──男人與女人放在地球上相會,瞭解,恐怕是彼此的必修學分。過去,我不懂男人,也不認為該大費周章的瞭解男人。初拿到這本書《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時,雖然覺得主題有趣,但總覺得作者迪特瑞希.史汪尼茲小題大作。進一步了解之後,發現這是一本有觀點的論述,很有趣的探索。至少對於住在男人國的我而言,這是有意義的。
一位受過高教育背景的工程師,嫌擔任高級主管的太太對工作太投入,經常加班,疏於照顧兒女,動手打了太太,被告上法庭。雖然這是一年多以前的新聞,不過,眼尖的讀者會發現:類似的新聞還是層出不窮。然而,任何人大概都知道,所謂「疏於照顧兒女」只是藉口,背後更大的原因恐怕還是丈夫不但沒有因為太太的高成就而喜悅,反而充滿莫名的挫折感,才出現這樣的緊張關係。於是,問題來了:當女性的自我意識和能力確實是日益提昇時,男性又應該怎麼去看待自己的處境呢?
身為男人的男人們,雖然每天還是昂首步行在家和辦公室之間,內心其實是很困惑的。某一方面,不論是在政治層面或社會層面上,他看到的一切的確是男性優勢的社會結構;但是問他同不同意我們的社會是否是「父權制度」時,他又否認了。
這一聲的否認,背後其實有很多義涵。其中一個原因,也許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個人經驗:不錯,這社會是父權結構的,「男人們」擁有很多權力,可是,像他這樣個別存在的男人,一個人面對這個叢林社會時,其實是經常覺得自己十分脆弱,內心充滿無止盡的無力感。
在過去的社會裡,當一個男人--像男人的男人--是多麼容易呀!還記得有一句十分男人殺豬的俗諺,是傳統的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端莊賢淑的女人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句話雖然含有強烈的性別歧視,不過背後的社會現實確實是值得考慮的。
在這句話出現的時代,甚至到了今天,男人是被要求要在物質生活上照顧父母兩人、兒女二到五六人不等(依時代而定)和妻子一人(如果沒三妻四妾的話)。如果要再要求他的女人「大門不出」,那就要有一個長工固定送小孩上學,有一女僕出門買菜買柴。如果繼續要求「二門不邁」,那麼至少又多一個人來掃大門和二門之間的落葉了。於是,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以理直氣壯的被提出來,那是因為當年的男人果真可以做到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撫養兩個父母、四五個小孩、一位妻子,再加上三四個僕役,加起來也就是可以養活十個人以上。
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又有多少男人可以做到呢?
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男性才三萬元多一點,女性則是兩萬七八不到。如果他/她生活在台北市,偏偏父母又沒買房子給他或空房間供他住,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希望生活品質還不差,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是二萬元以上跑不掉的。換言之,每個男人才養得起(包括他自己在內)約一個人到一.五個人。在這情況下,還有男人敢要求他的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
這情形只是現代男人個自面對社會時,所遭遇的困境之一。他們會永遠地處於一種強烈的挫折感:自己太不夠像男人了。雖然,這個傳說中的男人,在性、經濟和生活能力上可以讓周邊的人永遠滿意的男人,在真實世界裡其實是不存在的。然而,這樣的男性想像,已經成了男人一輩子的夢魘,恐怕永遠逃不出去了。
迪特瑞希‧史汪尼玆的《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其實是少數能將男人這樣的困境充分發揮的書籍。他描述了男人的這兩面性:一方面耽溺在男性的美好想像裡,另一方面則是自己不可能逃避的真實脆弱。在這兩極之間,男人的各種醜樣和假面都跑出來了。這對想思考自己問題的男人,真的是非讀一下不可。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壕溝戰」。兩軍各自挖掘了長達四七五英里的壕溝,相互對峙,最近的只有五碼,最遠的不會超過千碼,多半則在一百到四百碼之間。由於和敵人的距離是如此的接近,遂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壕溝戰文化」。
這種「壕溝戰文化」,就是由於你和敵人是如此的接近,因而他已成了你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壕溝間的交叉火網,以及間歇的砲擊和冷槍,卻通得每個人都得過著匍匐的日子。而壕溝裡狹隘陰濕,老鼠奔來竄去,跳蚤蝨子成群,最後弄到每個人恨自己反而比恨敵人更多。由於大家都鬱卒不堪,失去精神抗力,遂出現後來在精神醫學上有名的「砲彈驚嚇症候群」。它集倦怠、恍惚、歇斯底里等於一身,許多沒死在戰場上的,反而進了醫院,也有許多人乾脆把自己殺了,以圖安寧。
因此,遂有人用「壕溝戰」來隱喻兩性關係,這種隱喻其實是在說它那種「贏者慘勝,輸者慘敗」的特質。正因為理解到這樣的本質,主張男女休兵的《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因而出現。書裡藉著一個主要配角所說的這段話,可以視為本書的宗旨:
「我有一個忠告:不管妳們做什麼,別和男人討論問題到這種地步,妳們都討論不過他們,到頭來還覺得自己無聊得很。因此,不知道該如何結束爭吵,就不要開始爭吵。記得!如果男人騷擾妳們,是因為他們自己覺得受到了騷擾。但是真正騷擾的不是妳們,而是爭吵,千篇一律、沒完沒了的爭吵。這種爭吵才是最要命的!因此千萬不要讓男人和女人相互騷擾和叨擾。男人有女人,女人有男人,為了彼此,兩性必須讓自己變得豐富多采,而且是盡其可能地豐富多采。」
《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乃是作者要藉著男性的自我批判來尋找「男女大和解」可能性之作。由於作者是德國知名的漢堡大學文學教授,因而能在古今文學之林裡信手舉例引用,夾敘夾議,在論證和幽默消遣裡進出,因而使得這本議論型的隨想之書,讓人讀了很有一點會心之感。但一個有學問的人所寫的這種議論性的散文,由於其呈現方面乃是要藉著一個個色塊,最後拼出一個完整的圖形,因而在閱讀中不讓自己失去焦點,其實也在考驗著讀者的功力。
在這本書裡,最重要而且貫串全局的,乃是作者自撰的劇本《安非垂翁還是雅珂美內的兩難》了。作者刻意的將他所寫的這齣喜鬧劇拆開,在每一章的最後附上一段,每一段的情節又和該章主題相互扣合,形同是在替該章做出總結。這是作者的寫作遊戲方式,因此我建議,在閱讀本書時,不妨先跳著把書裡被刻意拆散的這個劇本先行讀過,如此當更能便捷的掌握住作者寫作的意趣。
在西羅神話裡,安非垂翁(Amphitryon)和雅珂美內(Alkmene)乃是怨耦的原型人物,因而給了好色的天神宙斯機會,使他拐誘雅珂美內,並生下西羅神話裡的大力士英雄海立克斯(Heracles)。本書作者則特地將這個怨耦神話故事重新改寫,使它變成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場由於夫妻冤家所造成的陰錯陽差及誤會。他重寫的這個劇本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象徵著男人與女人關係的不確定以及最後仍將由男人和女人自己決定的道理。由這個劇本,作者那種主張男女休兵、一切都得重新來過並「大和解」的本意已概見無遺。
不過,男女關係已如「壕溝戰」,大家都已弄得疲憊不堪,這時候比較占優勢的一方突然出來一個人自我批判反省,並主張「大和解」,這雖然是誘人的口號,但「壕溝戰」之所以發生,卻有著太多客觀主觀的原因,它已被建構成一個龐大的機制,一個人突然跳出來說一切都是誤會,主張休兵,動機雖然不錯,但他非常可能的下場,卻是兩邊在壕溝裡的人一起亂槍四射,讓它躺倒在中間。這也就是說,他的這本書引起爭議和反詰大概是難以避免的。但無論如何,他用心良苦這一點,卻不能不加以肯定。
作者認為女人很不負責,沒有好好花工夫去研究男人,所以沒有揭穿男人的醜陋、不完美的本色。不過這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女人的確是很會照鏡子,觀察自己,關心自己,同時也琢磨自己。但是相對而言,男人比較不會觀察自己,所以不是那麼關心自己,也不去琢磨自己,因此男人改造自己的速度非常慢,不像女人。女人的進化很快,男人一直落在女人的後面,讓女人感嘆沒有好男人,但是現在出現這麼偉大的男人,幫女人數落男人,其實是引導男人,才不會讓不論那個地方的女人都在嗟歎「好男人死到哪裡去?」,可是男人卻依然麻痺無知呢!
作者認為男人是悲哀的虛榮的狗,如果站在同情男人的角度而言,這是因為男人佔有絕大多數的社會資源,所以男人只好逞強來維持這些既有的資源,然後無法坦承面對別的男人,所以男人很難輕易掏心,相信的好友只有極為少數的幾位,甚至零位,擔心任何新的掏心動作會影響自己現在既有的利益。表面上看起來,男人因為社會資源而得到自由,但是事實上因此而遭各種束縛。不像女人,因為社會給她們非常少的資源,所以她們很樂彼此掏心,很容易超越各種藩籬,掙破社會束縛,活的真正自在、快樂。男人才是很容易抑鬱不樂的傢伙,然後要起步改造自己卻很遲鈍,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女人變天;當然女人如果開始爭得許多社會資源的話,而且死抓著不放的話,也會開始逞強,變成「不完全的男人」的。所以女人也不是沒有危機的,只是男人的危機重重。
不論東西方的社會,其實都是以男人為主的「男人社會」。這樣的社會是假定男人是進化比較快的,男人是比較強的,所以讓男人執社會的牛耳。但是事實上這樣的「男人社會」也讓男人非常疲倦,男人社會的單純的競爭原理已經快要毀滅地球了。所以男人一定要放棄不要當吃光一切、趕盡殺絕的恐龍男人,要跟女人一樣慢慢進化為新種的高等動物。
男人與女人之間原本就是充滿誤解,不過誤解之中,其實也有一些了解,因為男人中有女人的部份,女人中也有男人的部份。而到底那些算是男人的、那些算是女人的,也都會有各種不同爭議。男人與女人達到「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便是最佳的境界。因為男女雖然不同,但是相似之處非常多。男女都在尋找對方的優點而學習、改造然後進化。所以女人愈來愈獨立,然後男人也會吐露自己的脆弱的心聲,不一定凡事非我莫屬。男人也會試圖擺脫對組織的依賴,而培養自己的哲學以及行動能力,才不會一旦拿掉名片,每個男人都活不下去。雖然還是有許多男人擔心這樣不合群、不識相的行為是「男人的女性化」,是一種危機,其實是非常膚淺的看法,那是男人稍微開始放鬆自己,開始進化的象徵。
男人不進化的話,活得很痛苦,時代變化,男人因為不改造自己,就會愈來愈鬱卒。從自以為很拿手的事業、工作也很難得到充實感、滿足感,因此男人要學習女人改造自己的精神與能力,讓自己享受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實感。
女人已經逐漸用自己的手來抓住自己的夢,而感到幸福,女人的幸福已經不是全部由男人決定的,所以對於理想的男人的形象已經有所改變。男人當然還可以繼續妄想自己扮演灰姑娘裡的王子,但是現在還只是指望白馬王子出現的有耐心的女人已經快要成為絕跡的珍奇怪獸了。女人發現讓自己當女王,比當王妃要簡單多了,即使是自己的小王國的女王也不錯。讓男人依賴的滋味其實不是那麼差的;女人已經不再只是伸手等男人給的人,也不再只是在背後支撐男人的人,也不再只是被當作目標的消費者而已。如果自認是好男人,是成熟的男人的話,也便要學習與已經進化完成的新種女人、成熟的女人堂堂交往。男人不要老是搶著當主角,不要忘記女人當然也是主角;女人其實野心不大,只是希望男人不要決定一切,然後也能與自己一起追夢。所以會送大禮物的大男人已經不吃香,反而是願意跟著自己的可愛的小男人吃的開,所以女人比起三高的男人,反而會去選擇「寵物男人」呢!
當然女人其實也不要男人真的很乖順的,男人其實也不會想要乖順的女人。男人或是女人有時候也還要有點毒氣、有點無賴,才會有味道;男人了解自己、了解女人,也對女人追夢採取合作的態度,那樣便不會淪為讓女人在進化的途中拋棄的恐龍男人。
日本的女人已經公開嗟歎十幾年了,日本男人也已經挨罵了十幾年。日本男人跟台灣男人最大的不同是,日本男人大抵已經認清自己的進化、琢磨的程度不如女人,被批判很久了,所以覺悟比較深。所以比起來,日本男人比過去懂得關心自己,關心人生以及感情的品質,比較有自己的哲學,也比較注重文化修養,會開始去讀讀商務書籍以外的書,像是愛情小說,至少是歷史小說、推理小說,也會對於談男人本色的書有很高的興趣。但是台灣男人這樣的認識似乎還不足,對自己的關心度還不夠。本書正好是讓男人促進對自己的了解的書,然後因為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女人」的話,便會想要去了解女人,而會認真想要去了解女人的男人,才是真正性感的好男人。
女人也一樣,女人雖說已經進化,不過那是對於自己的了解與關心。對於男人的部份,女人雖然常常是傾全力想要了解,但是畢竟不是男人自身,所以不透徹的地方也很多。就像我自己常常寫男人,得到女人的喝采,可是對於男人的掌握,我也不是有絕對的信心。我很希望我所愛的男人都能早點認識自己,然後早日進化為了解女人的新種男人。本書是能讓男人服氣的分析男人的書,也是女人重要的參考書。
作者資料
迪特瑞希.史汪尼玆(Dietrich Schwanitz)
1940年4月23日出生於德國魯爾區,父母親均為教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戰後,在瑞士的礦工區度過,十歲才入學,並跳級就讀。 大學與研究所時期,於明斯特(Münster)、倫敦、費城與弗來堡(Freiburg)攻讀英語文學、歷史與哲學,莎士比亞是其研究重心。1973年結婚,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曾任教於德國曼漢姆(Mannheim)大學,1978至1997年為漢堡大學英語文學系教授。 1996年出版小說《校園風波》(Der Campus)聲名大噪,以漢堡大學為背景,主要情節涉及大學教授性騷擾女學生,以及校園政治的明爭暗鬥,出版後立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並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之後陸續出版有推理喜劇《圈》(Der Zirkel)等作品。 史汪尼茲就像「變色龍」,五十多歲時從嚴肅的研究學者,轉換跑道成為知名暢銷書作家。在電視媒體與談話性節目中,他大方面對鏡頭,談笑風生,私底下他離群索居,在鄉下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在書中,他是一位幽默大師,在學術道路上,他是一位懷疑論者。接受大學生雜誌的採訪時,針對提問:「大學生必須學會什麼?」他回答:「創造力與忍受沮喪──也就是承認『無知』的能力。」1997年提前退休,成為自由作家。 1999年出版《教養》一書,探討什麼是現代人必備的教養,立刻成為暢銷書並引發熱烈討論。作者帶領讀者漫遊於西方歷史、文學、哲學、藝術與音樂的殿堂,景色瑰麗教人目不暇給,就在他的精采解說下,知識的來龍去脈令人了然於心,並轉換成一種自我省思的能力。之後,就各章內容分別出版了有聲書,均在亞馬遜網路書店創造了長銷不墜的佳績。 2001年出版的《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Männer)一書,對男性性格與男人的自我認同進行抽絲剝繭的剖析,全書結合社會研究、性別理論、文化批評與文學創作,嚴謹中不失詼諧幽默,嘲諷中寓意深刻,讓世間男女從對彼此與自身誤解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2003年設立「創造力工作坊」,培養文學與戲劇領域的新生代。 2004年聖誕節前數日,因為肺血管栓塞,於書房中離開了人世。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