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目錄
〈推薦序〉沒去西藏之前,千萬不能死!/李欣頻
〈自序〉西藏,化解我心中的恨
◎上篇:西藏,心靈的故鄉
西藏對我來說不是異地,她是我心靈的故鄉。
那個地方,溫潤香醇似酥油茶,像親人的手輕撫過你的胸膛。
.人生轉折─從一幅唐卡說起
.一支冰棒
.尼洋河上的月光
.敬你一杯茶
.一個都不能少
.流浪漢的三個響頭
.富有的乞丐母子
.不要對賜我們一口飯的人批評
.逃學的小學生
.別毀了我父親一生的功課
.再好的美景,都會過去
.倪敏然來了這裡,就不會自殺
◎下篇:不一樣的西藏,正確的玩法
去西藏旅遊,不輕鬆,去後藏阿里,更辛苦。
但是,絕對絕對的一件事,準備妥當,走一趟西藏,
那山那水那人,一定讓你忘不了。
.布達拉宮臨別一眼
.擦澡不等於洗澡
.不要拔藏刀
.不用挑水了
.請別帶他上車
..強龍不壓地頭蛇
※撰稿後記:我的心靈啟蒙課/陳卓君
內文試閱
〈尼洋河上的月光〉(部份摘文)
願你們回到有母親的家隔年二○○四年,我帶團來到大昭寺,有個小男生一直拉著我跟我要錢。我低頭一看,這不是一年前為母親磕長頭的小男孩嗎?
「你怎麼還在這裡?爸爸沒有來接你嗎?」
「沒有,爸爸沒有來接我。」那時候已經會一點點漢語的他回答:
「是因為你還沒有磕完長頭嗎?為什麼這麼久?」
他說,因為身上沒錢,每天一早醒來就要先去討錢,討到錢才能買東西果腹。沒有錢可以去住賓館的他,要在每晚八、九點,趁著大昭寺旁的八角街攤販收攤時,趕快去和流浪漢或外地來磕長頭的人搶空位,隨便一個攤位就是晚上睡覺休息的地方,搶不到就無處可睡。如此日復一日的生活,耗費許多時間在乞討和搶位子過夜上,磕長頭的時間就變少了。一般的成年人磕完長頭挺多半年,但這個小孩要磕長頭,又要乞討過生活,需要的時間更久。
我看著他拉著一個小女孩,我就問他:「這是誰?」
他說:「這是我妹妹。」
我驚訝地問他:「你爸爸又把妹妹帶來啊?」
他說:「沒有啊,上次就一起來了。」
原來前一年,爸爸把這兩個小兄妹留在大昭寺前,讓他們磕上十萬個長頭完成媽媽臨終前的願望。但是這一年多來,他們再也沒見過爸爸,也不知道媽媽是否還健在。
當時正在帶團的我,實在無法多說什麼,只能給他一些零錢,希望能讓他撐過一段時間。過了幾個月,當我再到大昭寺時,這兩兄妹已經不在那兒了。往好的地方想,也許他們的媽媽已經痊癒,爸爸來帶兩兄妹回家了。但也許是被送到孤兒院去了,或是流落在街頭。
事隔多年,每當我想起那個身形瘦小的男孩,穿著一身破爛的衣服,臉上還掛著鼻涕孤零零地站在大昭寺前,我總會心疼得掉淚。我無法了解,他們的爸爸究竟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將兩個孩子獨自留在大昭寺前磕長頭一年多。無法得知他們最後的去向,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祈禱著,希望這兩個孩子能沿著尼洋河,沿著媽媽的眼淚,最後回到有媽媽的家。
■ 西藏通
◎磕長頭的由來與習俗
對於藏傳佛教的信徒來說,到大昭寺前磕上十萬個長頭是這一生一定要做的功課,為的是在輪迴的過程裡,下輩子能投胎轉世到好人家,或是能跳脫輪迴,到西方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等身佛像
選擇大昭寺,是因為裡頭有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過的等身佛像。原本全世界有三尊由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的佛像,一尊是在拉薩小昭寺中的八歲釋迦牟尼佛等身像,一尊是大昭寺中的十二歲釋迦牟尼佛等身像,第三尊則是二十五歲釋迦牟尼佛等身像。在小昭寺裡供奉的八歲等身像,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佛像的頭被打掉。至於二十五歲的釋迦牟尼等身像,則傳說是在從印度運到斯里蘭卡的過程中遇上沉船,而永沉海中;也有人說是因為戰亂而消失。對藏人來說,這剩下唯一有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的十二歲釋迦牟尼佛等身像,等同於祂的化身,能夠在祂面前磕完十萬個長頭,就是對佛的崇敬,也是每位藏人一生的志業。
◎磕長頭的方式
第一種稱「等身長頭」。有許多藏人為了表示虔敬之心,捨棄搭車到拉薩的方式,選擇以徒步三步一跪磕長頭的方式前進。人跨三步的距離相當於自己的身高,所以三步一跪,再全身伏地,表示對於佛的敬意,等於是用自己的身長去丈量自己這一生的功課,因此也有人稱這為「等身長頭」。
另外一種是「等寬長頭」,是以肩寬來丈量自己的功課,通常是面對大昭寺或佛塔,以其為圓心,向旁邊橫跨一步就磕一次,起來再橫跨。通常藏人會拿著佛珠計算磕了多少次長頭,或者是在面前擺了一堆石頭,每磕十下或二十下就把石頭從一邊移到另一邊去做計算。
選擇從家鄉一路磕長頭到拉薩的信徒,通常會以團體方式一同前往,每個團體都會準備一部補給車沿途相隨,上面載滿了鍋碗瓢盆、食物和帳篷。因為在路途上,村與村之間可能相隔二、三十公里以上,中間完全沒有小吃店或住宿的地方,所以從家鄉出發時,有錢的人就會出錢贊助這些準備磕長頭的人旅費,藉此來累積功德。沒錢的人可能就幾個人結伴一起去磕長頭,或者是充當沿途上的補給人員。補給人員會在磕長頭的團體到定點休息之前,就先拉車到該地找水,煮酥油茶,然後準備糌粑、風乾牛肉或羊肉當午餐。吃完後,磕長頭的人繼續前進,補給人員負責到晚上要休息的地方升火及搭帳篷等。這些補給人員和資助旅費的人一樣,雖然沒有實際磕長頭,但是功德都是一樣的。
◎活著不能走到拉薩,就把牙齒留在佛前
以磕長頭方式前往拉薩的信徒,完成一趟路程可能需要許多個月,甚至以年計,需要極大的毅力及耐力,因此也不乏有人會在途中體力不支而因病過世,或是因為發生車禍意外而喪生。西藏有許多路段車道狹窄,車子在下坡轉彎處,可能沒看到前方有人在磕長頭,就直接撞上。如果遇上團裡的同伴不幸喪生,通常會留下死者的牙齒帶在身上,等到了大昭寺的佛殿,再把亡者的牙齒嵌在等身佛像前的柱子裡,代表他人雖然沒有辦法親自來到這裡磕上十萬個長頭,但他以牙齒代表不朽的生命來到菩薩面前,希望能感受到他禮佛的一片誠心誠意,讓他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
有些喇嘛甚至認為,如果是在磕長頭的過程中離開人世,也是一種生命昇華的境界。他們認為,生命不可能會無緣無故結束,但如果是在做這個功課的時候往生,他們覺得這也是一種死得其所的境界,所以即使路途艱辛,還是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地以這種方式來到大昭寺前。
許多藏人也會利用冬天農休的時候,選擇搭車來到拉薩磕上十萬個長頭,利用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完成功課,以便趕在春天前回家鄉,繼續牛羊放牧或農作。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冬天,大昭寺前反而有更多藏人聚集磕長頭,而在春夏兩季,見到的多半是遊客。
流浪漢的三個響頭
在青藏鐵路還沒開通前,遊客多半會選擇川藏公路或青藏公路進入西藏,但川藏公路有季節性限制,因此約有八成旅客選擇走青藏公路。不過,在二○○六年青藏鐵路開通後的短短幾年內,在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之下,青藏鐵路成了進藏的熱門路線,幾乎取代了青藏公路的重要性。現在行走在青藏公路上,隨時都可看到青藏鐵路的火車就在不遠處奔馳。過去青藏公路的路況不佳,從青海西寧到西藏拉薩得花上五天。但青藏鐵路開通後,同樣的路程時間縮短到只需二十五個小時,讓進藏路程變得更輕鬆。
從青藏鐵路正式營運至今,我帶過十幾次青藏鐵路旅行團,與以往的青藏公路行程比起來,的確省去許多車行時間和翻山越嶺的辛苦,卻無法滿足想要細細體會青藏公路沿途美景的旅人。對於搭乘青藏鐵路的旅人來說,最具代表意義的景點,不外乎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 唐古拉站,高達五○八六公尺;或是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 風火山隧道;或是建在凍土地段上最長的鐵路橋 ── 清水河大橋。
但除了這些,憑藉著我帶青藏公路旅行團超過十年的經驗,我常會向團員介紹沿途其他許多值得欣賞的景點。可惜的是,坐在高速火車上,只能匆匆一瞥所有飛逝而過的景點,無法隨意停下來慢慢享受美景。比如說,途中會經過藏羚羊的主要活動地點 ── 楚瑪爾河,每到八、九月份常可見到三、四百隻藏羚羊正準備往南遷徙過冬,即使我們旅行團有幸見到,也無法像行走青藏公路一樣可隨時停車,慢慢欣賞這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又或是有幸在夕陽西下時經過長江源頭 ── 沱沱河,搭乘火車的旅人就無法隨意下車欣賞日漸西下的河上美景。
在我看來,鐵路帶來的便利,讓人錯失的不只是沿途的美景,還有可能錯失能開拓人生廣度的人、事、物。有誰會想到,在青藏公路上遇到的流浪漢,可能就是人生導師。
請問,我能搭個便車嗎?
二○○五年,我帶青藏公路團行經中國第三大盆地 ── 柴達木盆地,當天豔陽高照氣溫高,在這廣闊卻荒涼的地方,整條公路上除了我們這一團外,完全見不到其他人。
經過可俯瞰柴達木盆地的尕啞口時,我讓團員下車休息幾分鐘,拍下整個盆地的景色作為紀念。在司機停車當下,我看到有個人坐在尕啞口路標下的陰影休息,猜測這人應該是在躲避豔陽,當時的我不以為意。一直等到團員要上車時,這遠觀看似流浪漢的人突然走到我們停車的地方,問我:「能不能讓我搭個便車?」我見他一身破爛,襯衫上的幾個釦子鬆開沒扣,衣服就這樣鬆垮垮地掛在膀子上,敞開的衣襟下肋骨清晰可見,肚子已經凹陷乾扁,從側面看像是前胸貼後背。幾無血色的臉、乾裂的嘴唇,在大太陽下顯得更為蒼白。全身上下只見他手拿著一個礦泉水的寶特瓶,裡面只剩下一點黃黃的水,一看就知道那是在公路下的涵洞裝的骯髒雨水。
我問他:「你要去哪裡?」
他虛弱地回答:「我要去格爾木找表哥。我本來要回家的,但是走錯路迷路了,現在只能往格爾木方向去找我表哥。我已經走了一個禮拜,都沒有吃飯,晚上就睡在涵洞裡,這罐水也是從涵洞下方裝的雨水。」
天人交戰的抉擇,要不要讓他上車在這對話的同時,所有客人早已上車等著出發前往下一個景點 ── 格爾木,我必須在短短三十秒內做出要不要讓他搭便車的決定。依照觀光局的規定,旅行社不能夠隨便讓非旅行團的人搭便車,如果我違規被客人檢舉,我的執照可能會被吊銷。但如果我拒絕他,他最快也要花上三、四天才能走到格爾木,慢則需要一個禮拜。依照他當時虛弱的程度,我估計他頂多只能再撐兩天。如果我不讓他搭便車,他可能隨時會命喪在這幾無人煙的荒野中。在十秒鐘的天人交戰下,我決定冒險帶他。
我對他說:「好,你上車,但是你只能坐在車門邊的樓梯口,不能坐在椅子上。」他點頭答應。
一上車,我就向車上所有團員解釋為什麼要讓一個流浪漢上車,畢竟這車上的每一分子,回台灣後都可以檢舉我的違規舉動。
我說:「這個流浪漢原本該往西寧的方向回湖北,結果他走錯路了,現在只能往格爾木的方向走。他已經有六天沒有吃飯,你們可以從他的嘴唇、肋骨看得出來他餓了很多天,晚上都睡在涵洞裡,還要隨時小心野生動物可能會要了他的命。我知道觀光局三申五令不可以讓人搭便車,我知道我李茂榮是違規了,也知道你們回去可以檢舉我,但是我不得不這麼做。如果這個人真的需要幫助,而我們卻沒有幫他,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剩下六十多公里就到格爾木了,我們不缺樓梯的位子。我希望大家都能諒解我這個決定,好嗎?」
我一講完,所有的客人都沒有異議。聽到我說這流浪漢六天沒有吃東西了,還紛紛拿出自己的零食,一個空的塑膠袋從最後一排客人傳到最前面,每傳經過一個位子,團員就拚命塞進零食。等傳到我手中時,塑膠袋裡已裝了各式各樣的零食,像是小饅頭、羊羹、餅乾,沉甸甸地裝滿了一半。 食物夠了,別再給我了
我把這一袋食物交給他時,對他說:「大家知道你快一個禮拜沒吃飯了,這是大家的愛心,你就吃一點吧!」
他接過食物,我回過頭語帶感激地對所有團員說:「我剛剛要做這個決定真的很難,感謝大家體諒。」講完這段話後我再回頭,看到他好像被噎到似地喘不過氣。
我馬上問他:「你吃了幾個小饅頭?」幾乎無法呼吸的他說不出話,只對我比了「三」的手勢。
我大叫:「你不可以再吃了!你再吃又喝水,等下你的喉嚨會撐破!」因為他太久沒有吃東西,喉嚨、腸胃都乾了,結果一下子狼吞虎嚥這麼多食物又喝水,身體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我說:「你可以慢慢喝點水,不要一下喝太多。五分鐘、十分鐘過後,你再吃餅乾就好。」
我跟他說話時,客人又傳來了一袋零食。我準備把第二袋零食交給他,他卻搖著手說:「好了,好了,我夠了,不用再給我了。」
一聽到他說這句話,我就知道我救對人了。我救的這個人是懂得知足的。一般人遇到這種狀況,多半都會想要囤積食物以備不時之需,說不定到了格爾木後的三、四天都還找不到親人,而必須繼續流落街頭。但是這看似流浪漢的人卻懂得知足,也不貪心。最後還是在客人不斷要求下,他才收下這袋食物。
三個響頭,證明我們救對了人
大約一個小時後,當我們車子快到當晚下榻的飯店時,我請司機在飯店前的路口停車,讓這名流浪漢下車。他一下車,就走到車子的正前方跪了下來,對著我們整車的團員磕了三個響頭,當下我更確定,這個人我沒救錯,而且絕對是個真的需要幫助,是個既懂得知足又知道感恩的人。
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最真實的人性試煉,和他表現出來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雖然他歷經沒有食物、只靠雨水維生,晚上只能窩在涵洞裡度過的日子,但這些並沒有擊倒他的人格尊嚴,反而讓他更懂得知足、感謝,不因此而有貪念。
對我來說,這是我帶西藏團以來最難下的決定,對我也是一種人性的試煉。身在台灣的我們,已經被訓練到不隨便相信陌生人,就怕自己的好心成了別人貪念的利用工具,習慣性地對人採取冷漠的態度,絕對不讓陌生人有傷害自己的機會。但在那短短幾十秒內,我必須在兩種選擇中做出決定:一種是相信這人真的需要幫助,做出「救命勝過一切」的決定;另一種則是帶著懷疑,凡事依規定行事的決定。
如此兩難的決定,對我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掙扎,但我終究相信人性中最珍貴的同情心及惻隱之心,還是勝過其他考量。更重要的是,我們重新學習去相信有人真的需要幫助,並能夠不吝給予幫助。在那當下,我只是希望能救一條寶貴的性命,並且希望所有團員都能夠發揮同情心體諒我的決定。我很慶幸也很高興,所有人都能體諒我的決定,而且願意在異地對一個陌生人伸出援手。看到一個個客人爭相捐出零食的那幾分鐘內,我見到都市裡失落已久的愛心又再度燃起,施與受的人,同樣都能感受到滿懷的溫暖。
延伸內容
西藏帶他「步步高升」
◎文/李啟端 (走訪世界109國旅遊作家)他不是一個作家,但是當他告訴我他即將要出書,希望我幫他寫序時,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寫西藏了!他是”發現者旅行社”的創辦人李茂榮,也是我的電腦老師。
是他送了我第一台電腦、是他教會我用電腦
回憶8年前他帶我去西藏回來,他說要送我回淡水,車子一進淡水他悶聲不響的就開到一家電腦公司,買了一台電腦說要送我。當時是有點強迫中獎的感覺,但真的很感動,因為一路上他不停的說服我:什麼時代了?一個寫作的人不會電腦!我說我排斥一切機器的東西,我喜歡爬格子的感覺!他不死心的說:等把妳教會了妳就知道它有多好用、多省時省力又便捷。
當時他只是一家並不算有名的旅行社的靠行經理,實際上屬於他的只有他們夫妻兩個人。他是那麼的忙,但每天卻不定時在電話中給我進行電腦教學,不用說他教得辛苦,我學得淚汪汪,有幾度我都想放棄了。有句老話說”70歲學吹鼓手”,我何苦這麼累?但一想到他如此用心良苦,我能辜負人家一番好意嗎?而且他下這賭注顯然是惜才,他別無所求,只希望我學會後除了方便自己寫稿,能更順利的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之外,也能打一些世界各地的資訊給他。當時我只走了不到90個國家,尚未開始自助、進入蠻荒。
幾天後他覺得電話教學,教與學都吃力外,我的進度很慢,他換了方式讓我每天上午去他公司上半天班,我很準時,每天由淡水去到南京東路,他在他們夫妻中間給了我一個座位,我幫他打東西,一有問題馬上問,實地演習、兩面夾攻,果然效果神速,才一個禮拜,他就說我畢業了,下禮拜可以在家工作了。
如此積極,便是他成功的元素!心中有了目標就毫不猶疑的去做,而一旦做了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說來他的為人是謙虛溫和的,但個性卻十分執著倔強,對老闆也一樣絕不逢迎,他認為對的絕不低頭,這種個性注定了他必須自己創業。沒多久我就聽夫人說他們離開了那家公司,我當時很為他擔心,他經得起這樣的挫敗嗎?然而過一陣子就接到他電話說自己組了家公司。去參加”發現者”誕生的開幕茶會上,沈文程也特地去捧場。我看到他租了好大的辦公室,隔開的座位怕不只20個,心想他真有野心,才開始呢,也沒那麼多職員!
那是五年前,正值旅行業一家家倒閉聲中,他不但屹立不搖,還越做越大,原本的空位全填滿了人,而他旗下包攬的人才很多曾經是響噹噹的旅界翹楚,只因一時不慎遭不幸關門命運的優秀領導人呢!
是受愛戴的領隊、是窩心的醫生
當時行走世界15年的我,總是那麼灑脫的隨心所欲,唯獨一心想征服那塊"高高在上"的世界屋脊—西藏,卻始終跨不出腳步,原因便是對高山症的恐懼!西藏因為地勢太高,平均都在4,000公尺海拔以上,所以氣壓低、空氣含氧量比平地少30%,絕大多數人初到此地,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應。
有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一個新疆絲路的行程,內容十分吸引我,便撥了電話給負責人,在短短不到十分鐘談話後,我決定報名參加。這在一個走了近百國,對行程要求向來嚴苛的我來說,如此匆促決定還是第一遭。主要是對方讓我感覺很踏實可靠,在他平易又充滿自信的談話中,我聽出了誠懇、感覺出了熱忱,尤其是他對我提出的重點或細節,都不厭其煩的給了我滿意的回答……。
出發那天,該旅行社同時有兩個團搭同一班機到香港轉機,他是西藏團的領隊,在櫃檯辦check in時,見一群絲路團員圍住他抱怨:早知道不是你帶團,我們就不報名了!他笑著安撫大家:一樣一樣,劉小姐是我帶出來的領隊,很優秀的。一位團員對我說:很多人都指定要他帶,他經常分身乏術。我當時想: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何大家這麼信賴他?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我因前一晚朋友餞行,吃日本料理,今早天沒亮就被肚子鬧醒,而且鬧得很凶,心想:完了!出國最怕就是拉肚子,這一路可有罪受了!
吃了保濟丸一點不發生作用,在香港機場買了特效藥也止不住…。想不到他不是我的領隊,卻細心的注意到我一直在跑廁所,於是叫我過去坐下,自己就蹲在我面前,開始幫我指壓穴道,捏手掐腳的,20分鐘下來我痛得哇哇叫,他自己也滿頭大汗。我想起了他給我們的手冊上,一條條注意事項裡就涵蓋許多醫療常識,原來他對醫學也頗有研究。再上飛機時,他仍一路注意著我是否有不適,如此細心負責的經理還真少見。兩個團在成都分道揚鑣,到了烏魯木齊又接到他的電話,還是關心我是否好了,真的覺得很窩心。
他圓了我攀上世界屋脊的夢、他幫我登上旅行生涯的顛峰
第二年七月,發現他又要走西藏,早聽說他們公司最拿手的行程就是西藏,而他又是帶西藏團頻率最高的領隊,在意外頻傳的當時,他總能快快樂樂的帶出去,平平安安的領回來。當他知道我一個專門探索世界、寫旅遊報導的人,竟然未去過西藏,很替我著急,說什麼也不讓我有遺憾!他說西藏那種大山大水的宏偉景觀,全世界都找不到,而這塊佛教聖地的特殊人文與建築,更值得妳一個寫旅遊的人去探索,你一定要親自去體會一趟,否則我敢說你會遺憾終生!當然,確實有些人去了回不來,他說他剛帶回的那一團裡有位女老師一到拉薩就昏迷了,是他將她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在經過女老師這件事後,一般人也許再不敢走西藏、再不願帶西藏團了,而李經理卻越挫越奮,他說有了這次經驗他更不怕帶西藏團了,因為他有把握如何去教客人預防高山症、如何去處理、急救一個即將倒下的高山症病人!我有信心帶妳去,就有信心帶妳回來…。
人不能因噎廢食,聽他一番話,給我的效用是:就算此行是條不歸路,也值得一走;縱使賠上性命,也值得去冒險!我終於克服了心理障礙,踏出了一直沒有勇氣跨出的步子!
在我從世界之巔回來後,接下來的一次是他帶沈文程的外景隊,結果一位導播也差點命喪高原,全靠他急救得當才能有足夠時間送回成都治療,挽回一命!
這之後他走得更密了,我打電話去十有八次都說他帶團去西藏未回。有一回我問他:你走西藏像走家裡廚房,還有好幾個春節都在西藏過,你不累不膩呀?!可能我上輩子就是西藏兒女吧!他不但不怕西藏,應該是他已愛上了西藏,有幾次他將一支16天的團送上飛機後,自己卻留在拉薩等著接下一團的到來呢!所以經常他在世界屋脊一待就是整整一個月,一連照顧兩個團,而40餘人都平安回到台灣,顯然他還有超人的體力呢!
我叫他拿破崙,想送他一座凱選門
英雄不怕出身低,在聊天中他常不避諱的說自己年輕時什麼工作都做過......,而且還有一次被妻子背叛的失敗婚姻,這是他生命中的痛,這段黑暗歲月幾乎讓他一蹶不振!幸運的是上天賜給他的第二段婚姻,妻子不但能幫夫,還能體恤他,讓他無後顧之憂。
因為他不屈不撓的毅力、因為他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勇氣、因為他能吃苦耐勞,遇挫敗仍屹立不倒的精神,我叫他拿破崙。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失敗”這個字,而他的字典裡則沒有“做不到”這個詞。他對這個稱呼的反應是:我有那麼矮、那麼醜嗎?.
雖然”發現者”創辦至今才5年,1994和2010年他本人就兩度榮獲觀光局評定為優良觀光從業人員;而2006和2010年又兩度獲得北市旅遊業職業工會二星陽光獎章,這一個個的榮耀絕不是偶然,我去幫他拍照時真的是與有榮焉!
他是從西藏起家的,如今也是因西藏而”步步高升”,雖然現在他的出團目標已經擴展遍及五大洲,甚至觸角已遠及蠻荒如衣索匹亞……,而他這個打不倒的巨人,自信心更茁壯了!祝福他能為台灣旅行業創造一座光輝的凱旋門!
沒去西藏之前,千萬不能死!
◎文/李欣頻(廣告創意人、知名作家)我在2002年第一次到西藏,事隔八年後,2010年夏天再度去了西藏,跟的是李茂榮的團。這兩次西藏之旅,我都是全團第一個有高原反應的,也是全團使用氧氣筒最頻繁的一位,但我至今仍然想再去西藏,因為人到了西藏,無瑕純淨的山、天、湖,以及純真的藏民、讓人心生虔敬的廟宇……,才發覺此生若沒來就等於白活了。而西藏極艱苦的旅程,也正考驗著我們的心性,有修行的人修到什麼境界,只要來到西藏就見真章了!
所以當朋友問我西藏值不值得去時,我都會說:「沒去之前不能死,去了之後死而無憾!如果《西藏生死書》是每個人必讀的心靈聖典,那麼這本《走入西藏:13年導遊找到祝福生命的力量》就是每個人必看的「西藏生命書」!
第二次跟李茂榮的團收獲特別大,因為他沿途不僅很細心地照顧每個團員的生活起居,也同等心地對待工作人員,讓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活在人間的修行人,我從他身上學會許多做人的道理與慈悲之心。最大的收獲還包括他沿途跟我們說的小故事,這些不是旅行社的”罐頭故事”,而都是他親身經歷、親身感動的第一線生命體驗──我們在短短十多天的旅程中,他跟我們分享了十多年的西藏體悟,讓我彷彿也瞬間學會了十多年的生命智慧,真的不虛此行。
回台灣之後,對李茂榮的故事還念念不忘,覺得如果沒有分享給大家就太可惜了,於是促成這本書在馬可孛羅文化出版,並內舉不避親地推薦了自己的表妹卓君來撰寫,謝謝維珍願意承擔瑣碎的編輯匯整工作,讓這些動人的篇章,特別是:<一支冰棒>、<一個都不能少>、<不要對賜我們一口飯的人批評>……這幾個當初讓我流淚,事後影響我一生的故事,得以在各位面前呈現。
建議所有去過西藏的人一定要看這本《走入西藏:13年導遊找到祝福生命的力量》,因為你可以透過這本書,把西藏的生命深度納入你的視覺中,讓記憶中的西藏更鮮活!沒去過西藏的人更是非看這本書不可,你必須讓這些發生在西藏的真實故事,在你的心裡灌溉出沃土,將來到了西藏之後,所有動人的天、山、湖、人之美,才能在你已有的沃土中,茂長出動心的西藏生命風景!
作者資料
李茂榮
出生於台灣,擁有十三年西藏專業領隊經驗,足跡踏遍整個藏區,舉手投足間常被誤認為藏胞,對西藏的風土民情,尤其後藏阿里地區環線等行程瞭若指掌,熟知高原反應緊急應變措施,為台灣首屈一指的西藏旅遊專家。在二十一年的旅遊職涯中,專注開發特殊旅遊行程,例如首創「到西藏過藏曆年」的行程;在民國100年帶領全世界第一個到珠峰大本營前跨年的旅行團。曾帶領台灣多個旅遊節目前往各地拍攝,為台灣唯一兩度獲得觀光局所頒發的「優良觀光從業人員」獎項的旅遊從業人員。現為「發現者旅行社」負責人,為深耕西藏旅遊,目前也轉投資拉薩市的「天樹花園酒店」與「天上西藏旅行社」。最新旅遊訊息都在http://travel104.myweb.hinet.net/ 相關著作:《走入西藏:13年導遊找到祝福生命的力量》
陳卓君
喜愛寫作,擅長以文字表達理性思考下的易感纖細,曾擔任雜誌記者、特約撰述、外電編譯。取得美國丹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後,曾在不同城市工作、流浪,終於在西藏為漂泊的心找到安適的家,繼續為喜愛冒險、旅行的雙腳開闢新的可能,嘗試以攝影找尋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譯有《把利潤變現金,這樣做就對了!》、《當老闆也可以睡好覺--公司經營零風險的146個秘方》(臉譜出版)。 相關著作:《走入西藏:13年導遊找到祝福生命的力量》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