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蔣夫人和她的孩子們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由蔣夫人創立的華興,是台灣最特殊的一所學校,初期學生由國民黨軍隊遺族所組成,是孤兒院,也是育幼院。 ◆華興聘請外籍教師授課,是台灣最早的雙語學校,五育並重下,培育出華興棒球隊,替台灣棒球奠定厚實的基礎。 ◆私人興學的寶島眷村學校,因蔣夫人的特殊身分,與軍方、國民政府關係密切,也因此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夫人與學生的生活合影,絕版珍藏照片首度曝光! 「我的人生因棒球而精采、因華興而充實!感謝蔣夫人讓我成為華興人!」──郭源治 「華興有著我的童年及少年時期的點點滴滴,是我永遠的家。」──吳俊明 「在我進華興之前,我是不幸的;但到了我進華興之後,我是幸運的!──左曉岫 「我覺得夫人最棒的一點,就是她把信仰留給了我們。」──詹君 「我要謝謝華興。若沒有華興,在我那個年代,我不知我是否能小學畢業。」 ──周玉燕 「我與人相處,不太計較,會包容別人,這是華興教出來的。」──江冬英 「我們過去吃了好多苦,幸好有夫人收養我們。」──羅鍾梅 你知道圓山飯店的養雞場曾經設在華興,蔣夫人為什麼經常戴著白手套嗎? 華興是最多外賓參觀的學校,也是全台第一間雙語教學的全寄宿制學校! 華興棒球隊的前身是金龍少棒隊,臺灣有多少棒壇好手都曾在此揮灑青春! 華興校園內說不完的Special,包括華興大戲院、華興名菜、哈利波特的魔法森林, 以及諸多讓人想哭又好笑的軼聞事件,全都在打開的時光膠囊中一手呈現! 這本書很特別,以文字+珍貴的圖片、文件去呈現全貌,像素人導演的紀錄片。 作者走訪了許多人、花了數年的時間,把過去珍貴的童年、見證的歷史畫面、蔣夫人與學校師生間那份純真、無私的愛,原汁原味、透過故事性的串連方式,娓娓道出。這其中有施、有受;有歡笑、有淚水;更有著滿滿的感動與回憶…… 從華興育幼院的成立拉開序幕,有深入淺出的歷史背景、華興的歷史沿革與演變、校友們童稚時期在華興生活的點點滴滴,還同時揭露了蔣夫人一段被遺忘的教育時光。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創辦人蔣宋美齡夫人對孩子們的付出和關懷;而透過孩童純稚的眼,也確實反映出蔣夫人對華興孩子們的身教與言教。 對華興在校師生、對已畢業的校友,這裡面有著彼此共同的記憶;對好奇華興是什麼樣的學校、對蔣夫人抱有憧憬與關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讓大家用很自在的方式看了一部紀錄片,了解到華興、蔣夫人鮮為人知的故事及面貌。

目錄

◎序─陽明山上的風
◎緣起─有關於華興……

◎第一章 遠離家園
亂世孤兒/大陳人
◎第二章 立根基
雀屏中選/保險箱裡的錢/保育組/華興名菜/哈利波特的魔法森林/蛋有三圍/夫人來了!/認養人/宣教士/一封信/白手套
◎第三章 大宅院
群策群力/凱歌堂/史培曼堂/華興大戲院/跑!
◎第四章 純真年代
玩具總動員/大行動/一塊豆腐乳/教室篇/鮑林紀念堂
◎第五章 杜鵑迷情
棒打鴛鴦/愛國者行動/果園冒險/芳鄰良緣/愁滋味?/振興
◎第六章 奔騰年代
籃球皇后/北華興˙南美和/校長篇/名師點將錄/辜媽媽
◎第七章 在日月光輝下
傳承/使地上發芽結實/夾縫中的愛/她的孩子們(華興校友的時光膠囊)

◎後記/PHOTO ALBUM

內文試閱

  華興最早的院址不是在嶺頭,那時招收來的院童全住進台北市大理街,借住的是台糖的房子,由於不夠住,又借用了龍山國校的教室。

  創校之初,許多華興學生是「收」進來的,原因無他,正是因孩子們不肯來,套一句大陳話,就怕孩子被「煎油去了」。有些孩子收進來,是因蔣夫人看了報上消息,將剪報送到華興社會組,社會組馬上去收報紙上登的這名學生。所以,早期的許多華興學生,都是學校這麼主動去找對象收進來的。



  華興除了招收大陳難胞子女、國軍先烈子弟之外,也收「身分特殊」的孩童。身分特殊是指家境遭到變故,比如民國四十八年發生嚴重的八七水災,夫人從報上得知苗栗有災情傳出,立即打電話問黃院長:「報上登說有災情,那些出事情的小朋友怎麼辦?」於是黃院長便找來朱老師、蔡老師去接洽這件事。由朱老師負責銅鑼、公舘鄉的難民孩童,蔡老師則負責台中災區的孩童。



  初時,華興借住大理街台糖的房子,由於蔣夫人的外國友人不少,她常帶著外國友人來參觀,但礙於現況,總覺得校園不夠大,於是興起找地建校的念頭。當時的院長皮以書女士被指派負責此事,於是在台北中和(當時稱中和鄉)買了一塊地。這塊地,夫人尚未見到,也不知道地在哪兒,倒是學校的朱承杰老師先去探勘過。

  後來皮院長帶著夫人去中和看了這塊地。夫人一看,臉色一變,不悅的說:「妳怎麼找了這麼一塊地?墳墓這麼多,馬路開在中間,把地弄得這裡一半、那裡一半的。」接著又道:「我要辦育幼院,妳買墓地?」不過,既然中和那塊地已經買下來,就只有暫時擱置、另尋他地。

  民國四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華興董事會通過聘請黃若瑛女士為新任院長,夫人首次在官邸召見黃女士,諭令接掌華興;七月二日,黃若瑛女士完成交接,成為華興的第二任院長。黃院長到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承受最初夫人的命令,繼續找地建學校。有鑑於蔣夫人經常往來於陽明山,黃院長便找了當時陽明山管理局的周局長,問道:「蔣夫人要辦育幼院,你可不可以幫忙,找塊地給華興建校舍用?」

  這個忙,周局長幫了,他在嶺頭找到了一塊地,這塊地雖然不大,卻也有二甲左右,而且這塊地是公有地。

  黃院長帶著學校的朱老師先到嶺頭看了這塊地,覺得很滿意。當她向蔣夫人報告時,蔣夫人問說:「地在哪裡?我也要去看看這塊地。」

  黃院長笑咪咪的回答:「妳每天經過陽明山,早就看過這塊地了。」

  嶺頭的這塊地,便是華興現今的院址。



  那時學校有一、兩個主要單位補助,這些單位的補助方式,多半在一年固定的補助款項裡按月撥款。此外,尚有CCF的補助,大陸救災總會發的米,行政單位發的煤油、鹽、米,這對整個學校的開銷都有幫助,然而其餘不足的經費,便全是蔣夫人和董事會的事了。蔣夫人和董事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去籌款、找錢。說得白一點,華興在建校經費不足之處,全是夫人一肩扛,而在每個董事想辦法募款之餘,黃院長也要向人東拜託、西拜託,四處「求」別人幫忙。



  剛搬到嶺頭,正逢美援時期,學校收到不少救濟衣服,這些衣服的尺寸不一、花色不同,於是幾個保育組老師聚在一起修呀改的,縫好後穿在院童身上。當夫人來校時,看到孩子們身上的衣服五花八門,不免覺得可憐,便指示黃院長給院童做些新衣服穿,至少要讓學生身上的衣服是一致性的。這種愛甚至延伸到更遠,後來有高中部之後,學校為每屆畢業班都做了一套便服,當作送給畢業生的畢業服,然後再加送上一雙皮鞋。畢業服接連送了好多年,一回有人建議取消,為學校省下這筆開銷,曉岫那屆才又開始穿制服畢業。



  「跑警報」在當年是「全民運動」,學校的林建業主任、朱承杰老師曾請示夫人,想要在大森林裡挖條防空壕,但夫人回答說:「喔?只有華興是我的孩子?那全台灣的小孩子不也是我的孩子?要挖,你們自己去挖!」夫人沒答應。



  有一回,李美珍老師的父親生病,黃院長知道李父的氣管不好,給他安排了間房子住,事後李父感激的表示:「若是我有錢,我會捐一筆給華興。」李父有個日籍朋友YAMASHILO(中文名楊慕孝)是當時農復會畜牧生產組的組長,李父和友人初步構想考慮在華興校園裡弄個養雞場,平日生產的雞和雞蛋也可以給學生加菜。

  這事兒討論了半年,也報告了當時農復會主任委員,當詢問夫人時,她答應了,於是農復會出錢在華興校園裡蓋了座養雞場,地點便是在大森林附近、養豬場旁,雞豬同圈。養雞場蓋建時,特地舉行了個開工典禮。民國五十一年一月十二日,養雞場蓋好了,黃院長把朱老師找了來問:「你對養雞內不內行?」朱老師雖說不懂,但礙於學校沒有人手,於是黃院長先把朱老師調到桃園榮民養雞場受訓,這一受訓,便是全套的學習,包括肉雞的人工受精、雞舍管理、衛生……等。

  朱老師受完訓、回到學校,除了處理平日的會計事務外,現在他還得負責養雞場的大小事宜。當時雞場裡有肉雞兩千隻和火雞,肉雞每天可收五、六百顆雞蛋,這蛋給學生吃還有剩,而這些「消」不掉的蛋,夫人就要圓山飯店幫忙處理。   有一年,蔣夫人過生日,國防部要獻禮,想在華興的校園裡蓋座涼亭,讓夫人坐在亭子裡觀賞山下夜景,結果夫人不要,她要對方在校園裡贈建一座游泳池,這座游泳池的位置便是在養雞場,於是游泳池蓋好了,養豬場、養雞場也全給拆了。



  華興的大門,把華興和外界隔成兩個不同的世界,這道鐵門也在仰德大道上捍衛了華興五十多年。平日裡,即使大門是敞開的,院童都知道不能踏出校門半步,否則一律開除!這道鐵門,就如同每間寢室的大門,到了晚上便鎖上,它對院童而言,是種禁錮,也是種保護。

  校門口有門房(那時的稱呼,由校工任此職),每次夫人來校時,門房總是最先知道。那年頭還沒有監視器這玩意兒,做門房的要有一雙鑑別車子的好眼力,只要看到「黑頭車」(國家元首的座車)出現,不僅要先嗅出是何等重要人物,尚要在瞬間分辨出是夫人或老總統來校,接著便用鈴聲通知全校。

  華興上上下下都知道該怎麼從鈴響次數區別到校者的身分──「五」聲鈴響代表著蔣夫人來校;「八」聲鈴響代表是老總統來了;通常學校裡最常聽到「四」聲鈴響,這表示又有外賓來學校參觀。這個祕密,連美國的CIA都不知道,而華興全體師生卻全知道。



  其實夫人幾時會到華興巡視,全世界的人都不清楚,包括她身旁的侍衛也不知情,因為只有在夫人踏進座車後,她這才會告訴侍衛長她要到華興。

  剛搬到嶺頭那段時期,蔣夫人三天兩頭便到學校查看校務,華興的歷史和政府撥遷來台時是走同一軌跡的,包括物資缺乏、衛生習慣未上軌道──院童中有許多得了會傳染的疾病,男孩中有長癩痢頭的,女孩的頭髮裡也出現頭蝨,這種情形在每回寒暑假返校時特別多。就當蔣夫人帶著外籍友人來校參觀時,她可沒什麼顧忌,仍會抱抱孩子,並告訴她的外國朋友她有好多孩子!



  有一年夏天,學生都回家過暑假了,校園裡僅剩下少數幾個不回家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家住在中、南部,有的是沒有親人,除此便是升學班要補習功課的孩子。這天門房已打了五聲鈴通知全校「夫人來了」,幾個五、六年級的男孩仍在球場上打球,還看到夫人的座車從球場旁的馬路上馳過。

  沒多久,夫人表示要見剛才在球場上的孩子。小錢、欽仁夾在幾個男孩子當中,一進到董事長室,只見夫人坐在中間,左右兩旁各有一隻大型德國狼犬蹲坐著,而狼犬旁各站著侍衛,當時誰都沒留意到小錢襯衫衣領的第一個鈕釦掉了。

  夫人問候了這些暑假留校的學生後,看到小錢便說:「我平時是怎麼教你們的?釦子掉了,都不知道要縫上去?」

  小錢低著頭,不敢吭聲。倒是蹲坐在兩旁的德國狼犬,似乎聽得懂夫人說的話(據動物學家研究,犬類能聽得懂人類口裡說出的話語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像小錢一樣顯得有些沮喪。當夫人離去時,其中一隻德國狼犬居然走丟了。結果,侍衛在校園裡到處找,一路找下山……並到山下派出所詢問,據說後來還好是找到了。

夫人除了這種無預期的到校之外,她還常陪同外國好友一起來校參觀。民國五十一年的聖誕節前,美國紐約樞機主教史培曼來台,夫人帶他到華興過聖誕,看完節目後,夫人回去了,表演的小朋友還未卸完妝,突然有老師接到電話,說是夫人要剛才表演節目的小朋友到官邸,於是李老師和同事趕緊帶著小朋友到官邸見夫人。

  到了官邸,看到老總統、樞機主教均在用餐,夫人便說:「這些剛才在台上表演的孩子,全是我的孩子!」夫人總是想要外國友人知道她的這些孩子有多棒!



  此外,還可從一些事蹟看出蔣夫人是個懂得分享的人。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夫人召見當年得世界冠軍的北市少棒隊、美和青少棒隊,以及表現優異的國泰女籃隊,並特別將地點選在華興。那天只見各個男女國手穿著整齊的西裝,女籃國手臉上略施薄粉,待茶點招待完、夫人離校後,不少院童立刻拿出紙筆,找這些英雄們簽名。當年這種「粉絲」行為,並非一般人能遇到的,而夫人真正的用意,乃是要華興的孩子知道有些榜樣是可被效法的。



  當年曾有華興校友想在校園裡捐建一座蔣夫人的銅像,被夫人回絕了,她認為回憶任憑人,且從不在意外界的評斷。儘管這位歷經兩次大戰、跨世紀的女性,她的一生已有歷史公斷,然而她早把所行的一切交帳於上帝之手,即如她的信仰裡所形容的:一粒麥子死了,會結出許許多多的麥子。但看華興、振興……這些曾受恩於她的後世,不可不謂結實纍纍!



  若要問華興人,在過往的歲月裡,什麼事最令他印象深刻?百分之百的回答是──聖誕節,因為在那天他們過得和平常的日子不一樣。蔣夫人曾寫過不少信件給華興的師生們,其中有一封信曾提到,她無法一一照顧每個院童,所以她把信仰留給他們。僅就從她每年和院童一起度過聖誕節這件事來看,不難看出她已讓院童把聖誕節的歡愉和信仰連接在一塊兒了。   遠居美國的呈華,在德州辦了一所小學,全校有一千多位師生。他曾請示夫人,可不可以把他那所小學取名叫「華興」?夫人回答他:「很好呀,你要全世界的小學都叫華興也可以呀!」於是,呈華的那所小學就叫「華興小學」。



  每年的聖誕節,蔣夫人一定會到華興和院童一起過節,她來校的日子雖不一定是在二十五日當天,但也是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

  聖誕節來臨時,上午便會看到一位安全人員牽著一隻大型德國狼犬在禮堂裡搜索,那狼犬東嗅西嗅的,嗅完長椅子、再嗅鋼琴……,這時學生便知道這天夫人準會來學校,甚至會有國家元首級重要人士來訪。那位安全人員和狼犬是在做事前的安檢工作。

  表演活動多半在下午三、四點開始,夫人和一堆中外賓客坐在台下觀賞節目,台上表演的學生甚至能聞到從台下傳來的一堆香水味兒。……

  值得考據的是,華興舞台上呈現過不少中國民族舞蹈,諸如:苗女弄杯、連響舞、彩帶舞、梅花三弄、宮廷舞,甚至還有麻姑獻壽、西遊記……等舞碼,似乎可約略窺出蔣夫人對傳統舞蹈的喜愛,和該校發揚傳統文化的熱忱。至於合唱團演唱的曲目中,除了宗教詩歌外,從「抗敵歌」、「長城謠」……等常見曲目,也能窺知這所學校的愛國情操是多麼的可貴。



  一年聖誕節,不少校友回母校過節,或許看到舊日同窗要回憶的過往太多,有些校友看節目時低聲聊著。當時孔二小姐也在席上。

  「你看那是孔二小姐!」幾個校友竊竊私語。「他是男的?女的?」

  孔二小姐的裝扮常被人議論,這回被校友的八卦給掃到了,當時沒人料到會有事兒發生,據聞夫人知道此事後很生氣。第二天,該班校友全收到學校寄來的限時專送,被通知要回母校。

  「不是聖誕節才回學校的嗎?現在又要上山?有沒有弄錯?」

  待班上同學彼此確定真要回學校之後,便上山了。進了校門,這批校友便被老師叫到感恩堂。推了門,魚貫走進去,夫人坐在那兒,面色沉凝的把這班校友好好的「告誡」了一頓。同時,夫人還寫了一封信。這信是給校友,也是給全體「在校生」的,內容主要針對這件事情,之後老師還要求在校的學弟妹全體背熟、默考。

對華興中學畢業就讀高中大專學生訓詞

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感恩堂

  你們自幼稚園起,受到我艱苦創辦的華興的教育同訓練,十幾年來,已經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的。

  前天我在本院的聖誕晚會中,看到大多數男生穿的服裝不整潔,聽到有些坐在後面的不靜看台上的表演,而在交談,得悉全體唱詩歌時,有些亦未參加。在節目結束前,有些將得到的糖果立即吃食,一點秩序也不守,一點規矩也沒有,使我很不滿意,所以今天叫你們來,告誡你們。

  我相信你們在受各級教育時期中,你們的老師除了教你們書以外,一定教過你們:

  愛國家、尊長者、護老幼、有禮貌、負責任、守紀律、愛整潔、有公德心、服務社會、摒除自私。

  你們應該知道,受教育不是單單讀書本。教育是除書本外,訓誨你們懂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真諦,也就是教導你們做人與處世接物、對國家、對社會、對尊長,要忠貞孝悌,這樣才不負授予你們的恩惠,如果連這些做人治事的基本道理都不懂,那麼我真是感到痛心和失望。

  這些少數學生,在回母校歡度耶誕的數小時內,尚且不守秩序和沒有禮貌,可知他們日常在校外是如何?他們應自問這樣是否對得起學校?對得起我和教導你們的師長?並且這種榜樣給在他們住院的小弟弟小妹妹們看了是怎樣?

  你們到華興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但入院時都是因為家庭情況窘困,才能入院受得教養,我竭盡心力,自幼稚園、小學、初中撫養教育你們,而目前仍然供給你們在高中或大專就讀,所耗費的心血,以及籌劃基金及經費,為每年能供你們膳、宿、服裝、撫養、學雜諸費,為數可觀,實非易事。你們都是高中甚至大專學生,這些年在院中所受的恩惠,應當自知。反之,如果你們沒有進華興,是否有今日?目前就以台北一地而言,像你們同樣家庭的兒童們,不計其數。

  你們能夠進入華興是幸運者,切望你們能把握機遇好自為之。我們民間有兩句諺語:「飲水思源」、「吃飯不要忘記種田人」,希望你們牢記于心。

  今天我特別叮嚀你們,以後不論在任何場合,一定要保持華興的優良傳統精神。你們對于母校及替代你們家長給予溫暖和教導的師長們,不能報答,我相信他們亦決無此要求,他們祇盼望你們能為國、為母校增光。希望你們不要使我以及你們的師長再有所失望。

蔣宋美齡

(轉載自「華興三十年」/華興校友會出版/七十七年五月八日)
  外界都知道蔣夫人常戴著一雙白手套,在諸多史蹟照片裡,不難看到白手套出現的畫面。對於外界如何解讀,是美觀、是禮儀……姑且不論,華興的師生都知道蔣夫人的這雙白手套另有用途。

  華興的校園很美,學生每天吃完早餐便打掃校園,每人都有自己負責打掃的區域,校園和教室總維持著整潔。不過,夫人來校時,她會注意一些不起眼的細微處,用她那雙白手套做為偵測環境的標準,偶爾伸出手沿著窗邊一抹,然後低頭瞧瞧白手套,什麼話也不說。若是白手套沾了灰,成了黑色的,那麼一旁跟著她的院長和老師可就難堪了。



  一次,在蔣夫人誕辰的紀念禮拜上,周聯華牧師上台證道說:「抗戰時候,蔣夫人和一些婦女同胞結合在一起做了不少事,這些婦女的先生,多半是領導人,這些人在南京附近蓋了一間房子,做為禮拜堂之用,抗戰勝利後,這間禮拜堂就叫做凱歌堂。當年,夫人常在這間禮拜堂裡禱告,那是個認罪的禱告,因為中國大陸失去了!」所以,「凱歌堂」這一名詞可追溯到當年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



  來主日崇拜的老總統,比起華興大禮堂掛著的總統玉照,顯然小了許多。眼前的老總統,該用和藹的長者來形容較為合適,他每次進到禮拜堂裡,若是冬天,就把毛帽脫下,要侍衛把暖氣關掉。那暖氣有一股味兒,正放在離他不遠的前方。禮拜堂的第一排,只有他和夫人坐著。

  電風琴聲一直未曾間斷過,它的聲音類似巴洛克時期大鍵琴的聲音,穩重而琴音連續,不似鋼琴的敲擊聲,不知是不是它特有的琴性,當時的凱歌堂一直沿用較古式的電風琴。當所有人坐定後,周聯華牧師往台上一站,所有主日崇拜的程序便正式開始。

  說實話,詩班學生沒幾個仔細聽周聯華牧師的證道,儘管詩班的座位離牧師最近。女生們最愛看蔣夫人,她那長及腳踝的旗袍、旗袍蓋住了高跟鞋……,聽同學說夫人的高跟鞋可能有三吋半高,也有人說可能有五吋,她永遠是雍容華貴的,正如見過她的人都如此描述。老總統和夫人一如往昔,全神貫注的看著台上的周牧師,專心聽道。記憶中,老總統似乎從未扭過頭看其他的方向。



  快近中午,禮拜結束了,若是詩班的學生看到夫人和侍衛低聲講話,他們便知道待會兒將被留下來和夫人一起吃午餐。

  一次,主日崇拜結束,夫人和詩班學生一起進餐,餐桌上有雞腿,夫人問:「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刀叉?」

  詩班學生回答:「不會。」

  「我們一起用手好不好?」夫人親切的說道。於是,孩子們快快樂樂的用手抓著雞腿吃了起來。



  在凱歌堂裡,張學良、杜夫人都屬於「個體戶」教友,郭老師說像老總統和夫人這種一家人都是基督徒,是很蒙福的。郭老師還說,在所有詩歌裡,夫人最愛的一首便是「為國祈禱歌」,這首詩歌的歌詞是:

……懇求引導,
懇求振發中華,
常使中華,
得蒙恩澤無涯。
願主聖諭,
永為中華法度,
願主平安,
普遍中華國土。
(部分摘自「為國祈禱歌」)


  坐落在舊日官邸裡的凱歌堂,只因建築所在而身分不同,那曾被綠色樹叢遮掩了半世紀的神祕面紗,終因時代改變而揭開,取而代之的是朵朵在豔陽下嬌放的玫瑰。人們在走訪士林官邸園藝所的同時,除了探頭一窺這禮拜堂目前的面貌外,也為昔日講道台下的張張椅子,它們見證著其中不少教友,變成了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而不勝唏噓……。



  山上的孩子們雖無法得知報上娛樂版的電影訊息,但回顧以往,很明顯可以發現,當年在華興禮堂放映的電影,全是台北市的首輪電影,甚至有少部分電影是尚未上映,先來華興「試片」的,因為這個山上的大戲院是有被「加持」的,它是緊接著官邸放映之後的第二站。

  來華興放映電影的,多為山下情報局的人,有時候力克會跟著教官「老龜」到情報局辦公室,把放映用的機器扛回來。偶爾在看電影前,老師會告訴學生:「這部『尋母三十年』是夫人最愛的電影喔!」於是學生們在看此片時,便格外專注於劇情的發展,想看看到底夫人為什麼會特別喜歡這部電影。



  當時外界都知道圓山飯店的總經理孔二小姐是蔣夫人的親外甥女,她和夫人的關係極好,外界只對孔二小姐的穿著有話題,殊不知她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孔二小姐似乎把蔣夫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看待,由於華興和振興這兩所學校和圓山飯店都在北區,因著地緣之便,孔二小姐常上了車,便要司機先開到華興,到了華興巡視完校園後,接著便到振興巡視,待這兩所學校都巡視過了,她這才回圓山。後來孔二小姐過世,夫人甚至遠從紐約趕回台灣,足見她倆情感深厚!



  有一回,大年初四吧,正逢是個週日,老師把留在學校的同學全帶到士林凱歌堂做禮拜,做完禮拜後,夫人把這些孩子全留了下來,一起在官邸吃飯,那次是小光最近的距離看到夫人。

  到了開學時,小光很得意的告訴班上的俊明、荷法,他和夫人一起在官邸吃飯,這事竟惹得同學們好生羨慕,然而私底下,小光卻也羨慕同學們能返家過寒假。   民國四、五十年,台灣百業待興,正逢四十四、四十五年小兒麻痺大流行,有回國軍將領賴將軍的夫人調查國軍袍澤的家眷中,竟有一萬四千多位小孩罹患小兒麻痺,為了軍中安貧,希望蔣夫人能安置這些孩童,夫人批准了,交代下來,當時有簽呈、也有名冊,待部屬調查確是如此,便想辦一所醫院幫助這些患有小兒麻痺的孩子。

  籌備初期,該單位名為「振興育幼院籌備會」,服務對象以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孩童為主,後來該單位稱「振興復健醫院」,初時也是為找地建醫院費了番工夫,當時夫人看到一些來看診的孩童均是殘障,便問:「他們這樣醫治,要多久時間?」

  「先裝上義肢,接著還要訓練他們,起碼要一、兩年。」

  夫人回答:「若是這樣,孩子上課不是都被擔誤了?」無論如何,這些孩童仍有受教權,要接受教育,於是夫人指示要有老師前往振興教課。

  偶爾蔣夫人會到振興看望這些孩童,她會告訴孩子們:「你們愈是行動不方便,愈是要專心讀書。」儘管這些孩子行動不便,但這所學校早晚的升、降旗,仍要求孩子們整齊的排隊參加,因為蔣夫人曾告誡他們:有了國,才會有家!



  最早進華興的棒球隊伍是「金龍少棒隊」,當年金龍隊在美國威廉波特奪得世界少棒冠軍,我國棒球隊首次揚名國際,舉國沸騰。在民國五十八年九月四日,該隊十四名球員奉蔣夫人之命,全體進入華興就讀,這對華興師生而言是件大事,因為這些棒球隊員是世界級的英雄。



  棒球國手郭源治在華興畢業後保送輔大,在開學前他告知母校,他需要錢繳學費。朱老師知道了,就問當時的游祕書:「你若有機會的話,可不可以幫個忙,向夫人報告一下這事兒?」後來游祕書打電話來表示,郭源治是原住民,這個忙更應該幫,夫人同意此事了。

  但游祕書同時有個要求:這是夫人給的獎學金,一定要郭好好的唸書,並且每學期的成績單都要送到游祕書手上,他要轉交給夫人看。郭源治的成績單,夫人都很滿意,他在輔大畢業後,寫了封感謝信給夫人,夫人也回了信,鼓勵他好好上進。

  後來郭源治因打棒球之故,需加入日本國籍,為此他特別請示夫人,夫人沒阻止這事,只對他表示:你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國人,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行了!



  說起軍職,那又是該校校友的另一特徵。早年小學第二屆的友法,在校唸完初中後,班上共計六名男孩一起從軍報國,夫人很驕傲的說:「我的學生要以身作則!」這六名大男孩在入伍離校前夕,女同學們哭得稀里嘩啦,大夥還出錢買了幾套內衣褲相送,就是要這些好男兒記得彼此同是吃華興白米長大的。

  六位男孩受訓一年後,掛了少尉階回來,被夫人請到官邸吃飯。

  「這下可好,我們有大餐吃了!」友法得意極了,他這一輩子從沒進過官邸吃飯。

  席上,老總統和夫人都在,眾人坐定後,端上桌的是家鄉麵──酸菜肉絲麵,每人一碗。這一碗對正值當兵的少年郎怎夠吃飽?於是夫人又叫人再多添了幾碗。這時,老總統吃畢要先離席,夫人招招手,對老總統說:「請你等一等走,我的學生還沒吃完飯呢!」的確,家鄉麵和大餐相差甚遠!



  自華興改制,學校體制改走「貴族學校」經營後,畢業的校友們和母校之間像蒙上了一層新的關係。

  一回,辜媽媽請華興校友吃飯,那次餐會上,許多校友都是第一次見到辜媽媽。辜媽媽長得很漂亮,嬌小的身材,端莊而穩重。開始用餐前,有校友大聲提議:「我們是不是要唱華興的院歌?」全部人都表贊同,大夥扯開喉嚨,高聲唱著:

在日月光輝下
院是溫暖的家
在春風化雨中
開放智慧的花
學海無涯
光陰無價
努力啊 努力啊
我們要一天天壯大
一天天壯大
做棟樑 支大廈
復興我中華
復興我中華
(摘自「華興」院歌/戴粹倫作曲/趙友培作詞)

  「開動!」不知道是誰喊了這麼一句,大夥有默契的大笑。

  力行先拿著酒杯,走到辜媽媽面前,對她說:「我們在華興長大的孩子,從小便沒有爸爸媽媽,當年蔣夫人就是我們的媽媽。蔣夫人過世了,我們也長大了,現在我已經當了父母,但是我一直沒有爸爸媽媽。我想有個請求,我們能叫您一聲『辜媽媽』嗎?」

  辜媽媽笑著,沒有拒絕,隨後校友們全體舉杯,大聲叫著:「辜──媽──媽──好!」有些年長的校友,眼中竟泛著淚光。



  辜媽媽生日那天,幾個華興校友到會場給辜媽媽慶生,會場上還有振興的師生,早年振興和華興育幼院是「姊妹學校」,華興專收軍人遺孤,振興則專門收身體需要復健的孩子。

  就當一片漆黑中,有人點亮燭光、推出一個大蛋糕時,辜媽媽進了會場。她看到有人為她慶生,愉快中語帶哽咽的說:「當年,蔣夫人創辦了婦聯總會,為的是在抗戰時,我們婦女同胞能為國家、社會做些事。現在這個棒子交到我手上,我好希望我們婦女同胞也為國家社會做些事,讓這組織發揚光大,好像當年蔣夫人領導時一樣。」



  一個三月初春,暖陽照在臉上,竟有些發燙。秀芳、小文和俊明,就連曉岫都來了,曉岫比俊明小了十五屆。這些華興校友,是參加蔣夫人誕辰紀念禮拜,禮堂前端掛著一條好長的布幔,上面寫著:創會主任委員 蔣夫人壹百壹拾參誕辰紀念禮拜。台上掛著一幅蔣夫人的彩色照片。照片裡的她,穿著旗袍,笑著,在那笑裡,浮出太多的熟悉。

  校友們遠遠地望著那張照片,一份親切與暖意全迴盪在腦海裡……每一年聖誕節,蔣夫人到華興看聖誕節目、和院童一起歡度聖誕,她那時的模樣,就是這張照片裡的這份親切……壹百壹拾參誕辰紀念?她離開華興這些校友多久了?這張照片裡的身影,不就像昨兒個的事嗎?

  會場的台上,辜媽媽站在一旁,詩班在一旁唱詩,那旋律輕輕地從台上傳來,旋律化作看不見的悅音,從台上開始往台下竄著,從那幅彩色的照片開始往下竄著……悅音流暢地貫穿著,它輕易的從蔣夫人在世的年歲開始貫穿起……直到這個時代,人們口稱的壹百壹拾參,又再次從這數字往後來的日子開始貫穿。因為在這期間,總是透過一些有心人士──有著愛心的人士,她們願將前人的那份愛,持續傳遞下去……

作者資料

嚴守珍

小學至高中均在華興就讀。世新廣播電視科畢業後,曾做過十年的影視記者,看過不少試片、訪問過不少藝人。基督徒,家庭主婦,育有二女,先生是老師,喜歡看電影、打桌球和爬山。目前從事小朋友作文指導,曾寫過兩本工具書,以及福音劇本《麥田裡的火雞》(校園書房)。

基本資料

作者:嚴守珍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映像紀實系列 出版日期:2011-10-03 ISBN:9789862720462 城邦書號:BU5016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2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