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提到創意和創新,我們的腦海裡難免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名科學家獨自守在實驗室裡,弓著背,扶著顯微鏡,意外獲得重大的新發現。然而事實是,那些獨自經歷的「靈光閃現」的時刻,其實很罕見。作者從近代創新史中,分析了跨領域的諸多例子,揭示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
1 比鄰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更多工具,以探索更多邊界
2 液態網絡──點子喜歡能流動、碰撞、彼此連結的環境
3 緩慢的預感──點子需要養分和時間,才能完整成形
4 機緣巧合──結合幸運與智慧,發現原本沒有特別探究的事物
5 生成性錯誤──從錯誤中汲取養分,雜訊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6 功能變異──借助其他領域的點子,產生意料之外的新用途
7 堆疊平台──其他使用者能在前人建立的結構性基礎上,創造新作品
藉由作者提出的「長變焦」觀察法──即以不同的尺度來觀察,優點是能發現只用單一尺度觀察時容易忽略或低估的模式──可以了解,資源共享、多人共同協做的環境,最有利於創意和創新。不論您從事什麼行業、擔任何種職位,只要掌握本書的七大模式,不僅能提昇自己的創意能力,更能創造出可促成更多好點子的優勢環境。
本書特色
《經濟學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由「數位未來十大思想家」傳授
一堂非懂不可的凡人創意學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大家都認得出好點子。三次方程式、印刷機、鉛筆、沖水馬桶、電池、Google——這些都是絕妙的點子。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以及有論據證實的答案。他以深具感染力、包羅萬象的風格悠遊於多重領域,從神經生物學、都市研究到網際網路文化,找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深入創新的自然史,找尋它們的蹤跡。作者檢視了特定情境如何加速創新過程、實體環境如何使眾人與點子齊聚一堂而造就出偉大的點子。從達爾文到蘋果(Apple),作者審究了近代的創新樞紐,汲取出適用法則以及出現在創新過程的共通特點。他的發現不但引領我們重新認識創新的根源,也提供了許多有用的策略,以培養突破性的創意。
作者資料
史蒂文.強森(Steven Johnson)
史蒂芬.強森為科普作家與媒體研究者,被譽為「科技界的達爾文」。他也是數個極富影響力的網站創辦人之一,包含:知名趨勢網站FEED、榮獲「網路界奧斯卡」威比獎(Webby Awards)的Plastic.com網站等。強森曾獲《Prospect》雜誌選為「數位未來的十大思想家之一」;《華爾街日報》也譽其為「協同創新的關鍵人物」;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更讚譽其為「傑出的科普作家」。 強森的其他著作包括獲選為《經濟學人》年度選書的《創意從何而來》,以及《娛樂週刊》年度選書《死亡地圖》等作品。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