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極樂淨土祈願文」由十七世紀噶瑪恰美仁波切所撰寫,包含完整的修持步驟,憑藉的是阿彌陀佛殊勝的願力,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快樂成佛的捷徑。直到現在,此祈願文依然是藏傳佛教非常重要的修持儀軌。
卓千拉貢仁波切慈悲的翻譯這篇祈願文,並逐句給予開示,文句簡潔易懂、措辭謹慎,句句直指法要,明示祈願文之本意。對於個人的佛法修持,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堅實基礎和助益。
人身難得而易逝,此生逝去,還有來生,哪一個教法可以幫助我們超脫於輪迴之外,永遠安樂,直至成佛?
無數劫前,法藏比丘許下大願,要為眾生打造一個無瑕的樂土,終於他成功了,也成佛了,在這個名為極樂世界的樂土裡開示說法。
十七世紀,恰美仁波切寫下一篇極樂淨土祈願文,文中描述此一樂土的萬般美好,以及阿彌陀佛和兩大佛子的莊嚴相貌。恰美仁波切說,在這個樂土裡可以永遠安樂,直至成佛。
這本書告訴我們極樂祈願文說了些什麼?怎樣能夠往生到阿彌陀佛的世界?究竟是哪四個「因」讓我們如願以償?不論是大乘信徒、金剛乘弟子、富可敵國的企業家、還是日日奔波的上班族,無論您已經白髮蒼蒼,抑或滿頭青絲、前途一片光明,都需要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在今生的盡頭直達淨土,一世成佛!
目錄
◎【推薦序】 雪謙冉江仁波切
◎【自 序】 卓千拉貢仁波切
◎【譯者序】 趙曉鳳
◎【導 讀】 趙曉鳳
◎第一章 聞法要訣
‧清淨發心
‧三勝行
‧菩提心
‧聞法態度
‧聞器三過
‧對治過失
‧聞法的必須性
‧聞法利益
‧鴿子轉世
‧鴨子聽法
◎第二章 修行的必要
‧人身難得
‧世間無常
‧死緣眾多
‧萬般無常
‧情器世界的變易
‧臨終的苦
‧唯一依怙
‧六道皆苦 ‧業力因果
‧祈願法要
◎第三章 決定往生的四因
‧真心希求
‧往生四因
‧佛陀開示
◎第四章 四因之一:明觀資糧田
‧實修利益
‧觀想剎土
‧觀想主尊
‧觀想兩大菩薩
‧觀想其餘眷屬
‧至心憶念
‧札堆老人
‧如來親至
‧一心不亂
‧依因的重要
◎第五章 四因之二:積資淨障
‧七支
‧頂禮支
‧供養支
‧懺悔支
‧隨喜支
‧請轉法輪支
‧請佛住世支
‧迴向支
‧珍惜人身
◎第六章 四因之三:生起菩提心
‧助因
‧修行與利他
‧不捨眾生的迴向發心
◎第七章 四因之四:清淨發願
‧祈請接引
‧斷執出離
‧願生淨土
‧思惟淨土功德
‧思惟淨土莊嚴
◎【附 錄】 智成就者惹嘎阿瑟之極樂淨土祈願文
◎【自 序】 卓千拉貢仁波切
◎【譯者序】 趙曉鳳
◎【導 讀】 趙曉鳳
◎第一章 聞法要訣
‧清淨發心
‧三勝行
‧菩提心
‧聞法態度
‧聞器三過
‧對治過失
‧聞法的必須性
‧聞法利益
‧鴿子轉世
‧鴨子聽法
◎第二章 修行的必要
‧人身難得
‧世間無常
‧死緣眾多
‧萬般無常
‧情器世界的變易
‧臨終的苦
‧唯一依怙
‧六道皆苦 ‧業力因果
‧祈願法要
◎第三章 決定往生的四因
‧真心希求
‧往生四因
‧佛陀開示
◎第四章 四因之一:明觀資糧田
‧實修利益
‧觀想剎土
‧觀想主尊
‧觀想兩大菩薩
‧觀想其餘眷屬
‧至心憶念
‧札堆老人
‧如來親至
‧一心不亂
‧依因的重要
◎第五章 四因之二:積資淨障
‧七支
‧頂禮支
‧供養支
‧懺悔支
‧隨喜支
‧請轉法輪支
‧請佛住世支
‧迴向支
‧珍惜人身
◎第六章 四因之三:生起菩提心
‧助因
‧修行與利他
‧不捨眾生的迴向發心
◎第七章 四因之四:清淨發願
‧祈請接引
‧斷執出離
‧願生淨土
‧思惟淨土功德
‧思惟淨土莊嚴
◎【附 錄】 智成就者惹嘎阿瑟之極樂淨土祈願文
導讀
導讀
◎文/趙曉鳳
誕生於十七世紀的噶瑪恰美仁波切是一位極具加持力的聖者,所撰的「極樂淨土祈願文」優美動人、文意清楚,凡讀者莫不印象深刻。祈願文中圓滿包含了觀想資糧田、供養、懺悔、祈請、迴向、發願等支分,內容完整,可以單獨誦持,是恰美仁波切智慧與慈悲的偉大展現。
到了十九世紀,智慧如海、被尊稱為寂天菩薩化身的巴楚仁波切,將此誦編撰為藏式修持儀軌,更依祈願文的內容提出「四因」的說法,寫下願文釋義,令願文文旨更加突顯、清晰,從此,「淨土祈願文」成為各大教派爭相持誦的重要經文,一心修持而順利往生的例子不計其數。藏傳上師為了利益眾多嚮往淨土的弟子,更年年舉辦盛大的極樂法會,以授課、立論等方式來傳揚此一珍貴的願文,期盼後人能從中得到真切的利益。
本書以恰美仁波切所撰極樂淨土祈願文為主論,恭請大圓滿上師卓千拉貢祖古親賜釋文,開示內容與歷代偉大的傳承上師一般無二,文句簡潔易懂、措辭謹慎,卻句句直指法要,明示願文本意。法友大德們閱讀時宜深思熟記,進而為個人的佛法修持扎下堅實的基礎。
所有藏傳佛法的開示,首重聞法態度與發菩提心,無論著書立論或法會開示皆然,這是學佛弟子必要的功課,聆聽之際更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認真檢視,自身的言行與意念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因此本書第一、二章是學習一切法要的基礎,就像馬拉松的長跑選手,在起跑前要先把自己的心思調整好,學習佛法更是如此,唯有仔細觀察自己的念頭,用正念之繩拴住那顆習慣四處亂竄的心,自心作意才能更加慈悲專注。
第三章明確指出「往生四因」後正式進入願文的詮釋與說明,釋文開示依「四因」的順序進行。首先是「依因」明觀資糧田,「依」有依靠、仰賴的意思,資糧田即所有修行與救贖的依止對境,至心憶念佛菩薩的功德,心中充滿敬信,「依因」便已具足。
其次是「成因」積資淨障,祈願文中透過「七支」來圓滿資糧。「成」的本意為「因」,即因果之意,而業因是成就善果善緣的種子,罪障懺淨、資糧圓滿,往生善果始得成熟,因此譯為「成因」。「七支」裡有關懺悔支戒律違犯的部分,書中或繁或簡皆有說明,唯因戒條支分極多,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內容盡述不易,應請教各自的上師,以上師的開示為主。
若是一般弟子或讀者可於心中思惟:「無論是過去世或今世,我在有意無意間造作的一切惡業與破戒,都在此刻真心懺悔改進,以後絕不再犯!」特別是十不善業、無間罪、捨法罪、無義罪及無解脫罪等是一般人可以小心避免的,也有能力發露懺悔、持戒立誓,若有違犯宜盡速悔悟懺淨。
第三項「助因」生起菩提心,雖然主要可見於「七支」的迴向支裡,然而就如同開示中所說,從第一章的加行殊勝起就要有清淨的發心,直至最末願文結束時,祈願自己究竟成佛後能救護有情、成為一切有情的依怙。至此,菩提心皆不曾或失,因為它是助伴,沒有它就無法抵達成就之岸。
「願因」清淨發願的部分詳述了淨土的勝妙美好,若誦持者能對現世生起厭離心,不再貪戀猶疑,命終之際必能像射出去的箭般一心一意,不再受到惡緣與妄念的羈絆。這「四因」是真正修行的開端,也是渴望來世能化生淨土的眾生不能沒有的行囊,除了信心與我們往昔積聚的善根外,臨終時連一根針、一縷髮絲也帶不走。
在釋文開示過程中引述的一切經典,皆來自於佛陀本人或偉大聖者的偈言。為使讀者立即掌握到佛語的精華,凡顯教已有譯本的中文佛經皆引用原文,主要引用的有淨土五經一論,如《佛說阿彌陀經》、《佛說大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等,其餘尚有許多顯密常見的經論,數量繁多。
這些中文經典均是中國古代高僧大德自印度、西藏等地翻譯而來,字句精準善巧,亦多是大乘淨土法門日常誦念的功課,熟悉又容易理解。如同恰美仁波切在祈願文中開宗明義的指出:「因屬大乘經教故,未得口傳亦可持。」大乘經典包含了菩薩六度萬行的重要教法,若讀者因本書的開示而對佛經感到法喜,進而具信閱讀、如法誦持的話,所產生的功德與利益必然無窮無盡。
最後,對於本書從整理、譯錄至成書、出版過程中所有過失與違犯,譯者願在諸佛聖眾前深自懺悔,並真心祈請無量光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賜予加持,願所有和本書有緣的讀者都能從這無與倫比的教法中獲得利益,也願將一切功德迴向予六道有情眾生,祈願他們能迅速得到解脫,永不受苦。
序跋
自序
◎文/卓千拉貢仁波切
世人都在努力追求快樂,減少痛苦,卻忘了苦本來就是輪迴的自性,六道中沒有真正、永遠的安樂;然而即使如此,只要走對路、用對方法,我們依然可以快樂,可以開心的大笑,不用擔心今生或來世的苦惱與障礙。
佛陀留下的教誨浩瀚如海,八萬四千法門都對,但沒有辦法全部都學;歷代偉大的上師、聖者們依照弟子的根器與習性,給予他們最適合的法門,這才是快速獲得安樂的方法。在這些法門中,修持、祈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剎土,不僅對我們的來世有益,可以一生補處成佛;亦對我們的今生有利,透過這個修法迅速累積資糧、淨除罪障。若您善於衡量比較的話,會發現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再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聖者們都修這個法門、都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並且再三叮嚀弟子也如是修持的話,我們何不追隨他們的腳步呢?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多年來認識與接觸的人無數,有的人對佛法有興趣,卻無暇修行;有的人學佛多年,期望找到更適合、更有加持力的法門;有的人已經病痛纏身,多少對生命失去了信心,諸如此類,似乎整個南瞻部洲的眾生都需要一個特別為他們量身訂做的法門。我曾經多次將這個修法傳給學生,他們也在誦持以後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利益。恰美仁波切所寫的極樂淨土祈願文有完整的修持步驟,憑藉的是阿彌陀佛殊勝的願力,的確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快速成佛的捷徑。
為了讓世人更能掌握這篇祈願文的內容與意義,將它逐句解釋、翻譯是必須的,這樣不僅方便誦持憶念,也更適合我們那顆想要追根究底的腦袋,進而生起深刻的信心。我從上師頂果欽哲仁波切處得到了這個修法的傳承與開示,亦經常加以實修,今天再將這些開示傳給有緣的人,願更多人與剎土結緣,並能在來世順利轉生到這殊勝而安樂的國土中。
開示的內容清楚明白,讀者可以一目了然,但別忘了它們精簡而意深,請您務必細心琢磨字句背後的深意,而不是看完了就束之高閣。這個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精髓,您不必念完整部大藏經、修完堆積如山的儀軌,而可以單靠這篇祈願文得到成就。無論誦念、閱讀、禪修,或是將它擺放在佛桌上,只要對阿彌陀佛深具敬信,就能獲得相應的加持;即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弟子或不熟悉觀想次第的讀者,若能恭敬的向阿彌陀佛祈請、相信阿彌陀佛的大願,也不會被佛菩薩遺忘。
這本書的翻譯、出版與發行是極具功德的事情,發願往生淨土也是顯密共同稱頌修持的重要法門,祈願所有接觸到的人都能因它而安心快樂、行善利他。小小的善念與付出,將成長為一株無法撼動的大樹,讓我們離淨土更近一步。
作者資料
卓千拉貢仁波切
卓千拉貢仁波切自幼修持佛法,曾在當代知名成就上師座前領受顯密法要精髓,及完整的大圓滿法教甚深心要。 仁波切來台後致力於法本印行與佛法教授,所出版的法本有《大悲觀世音修誦利生遍虛空》、《藏密常用日修軌~寧瑪派卷》、《龍欽寧體˙依金剛薩埵之上師供養儀軌具利他事業˙大樂善道》等多部,亦於佛國不丹興建「尊勝法林」閉關中心與佛學院,悲心無盡,持戒清淨,以弘揚佛法為畢生志業。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