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目錄
序跋
內文試閱
真正的野蠻,是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傲慢
布農青年的歌聲
花蓮萬榮鄉馬遠部落
「看著你的腳步你踩過的泥土,這崎嶇的山路走得好辛苦,你說過的話我何時才能領悟,再用心去感受土地的溫度……dan na ngaus as zakuan mudadan, dis uni zaku pisihal nalahaiban……」
在政大金弦獎上,第一次聽到這首勇奪三項大獎的歌曲《腳印》,結合布農族語的創作,令人深深迷戀上這種從「土地長出來」的族群文化。
創作人馬詠恩是一名原住民獨立音樂人,他透過音樂、帶人走入部落,同時分享自己的族群與家鄉的故事,讓更多人藉由不同的方式認識布農族。他用他最擅長的方式,讓別人看見了他的族群和故鄉。
而我真的看見了。
就因為這樣,我跟著詠恩走入花蓮萬榮鄉的馬遠部落。
抵達馬遠部落的那個晚上,布農族獵人帶領我們,搭乘小貨車,行駛在崎嶇到讓人無法想像的山路,引擎聲低沉地嘶吼著,爬得有些吃力的小貨車不時因坡度太陡熄火,還數度朝車後方的懸崖倒退,驚險萬分,但獵人們面不改色,重新發動後的小貨車依舊賣力地爬著坡。
空氣中充斥著每道呼吸都不能懈怠的緊張感。
約莫一個鐘頭後,在海拔六百公尺處飄起了雨,我們的視線逐漸被大霧所遮蔽,伸手不見五指。「下車吧,從這裡開始我們得用走的,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告訴祖靈,我們來了。」獵人們開始準備獵前需要的用具。
米酒、獵槍、彈藥,一群布農族青年肩靠著肩,全部圍在置於木頭上的獵槍前,開始唱起了「獵前祭槍歌」。
布農青年的歌聲與自然的聲音毫無違和地融為一體,如協奏曲般悠揚共鳴,一股敬畏之心油然升起,所有人似不自覺放輕了呼吸,可以感受到氣氛愈發肅穆、神聖,我們的神情也凝重了起來,深怕一不小心就觸犯了布農族人獵前的禁忌。
「我們是要祈求山神與祖靈們保護我們得以平安、豐盛,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賜予的,要抱著感恩的心,絕對不能開玩笑。」詠恩告訴我眼前所進行的一切儀式最重要的核心意義。
儀式結束後,我們繼續朝山林深處走,耳邊傳來許多動物的聲音,「你聽到牠們的叫聲就不用去找了,因為那是牠們聞到氣味,相互警戒的方式,」獵人們沿途依據各類植物、地形、動物糞便、水源位置,繼續追蹤動物可能出現的地方。
在海拔一千多公尺處,已經沒有所謂「正常的路」可以行走,只能跟著獵人曾經踏過的泥土,確保你的下一步安然無恙,「很多人都以為我們人類佔了優勢,其實動物也在引誘你掉入陷阱,一失足將跌落山谷,沒有誰才高人一等,只有誰更瞭解這塊土地。所有保護自己的技能都是老獵人們代代相傳下來的智慧,一切的東西都在他們腦海中,你不去挖,以後就全都消失了。」
遠處忽然閃現兩顆圓球狀的淡黃色反光,正當我想看清楚那是什麼東西時,「砰!」只見獵人已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開槍射擊。
獵人們趨步向前,手起刀落,迅捷地割掉了動物的左耳,留在旁邊的草叢裡,同時用母語對祖靈說:「這是獻給祢們的,一切都是祢們的賜予。」
年紀較輕的我,幫忙背起獵物返回獵寮聽獵人說著這片山林的故事,「上山最重要的是安全,獵不獵得到是運氣,絕不能強求。肉,本來就不是一個應該容易取得的東西。」獵人跟我們分享他們數百年來與自然共生的謙卑。
此時太陽已悄悄地升起,我們與晨光伸出的手一同肢解獵物,內心並不感到害怕,反而異常平靜,全身上下、發自內心充滿感恩之情。獵人拿起碗,將動物體內殘留的血液舀起,倒進米酒瓶中混合,「喝吧,一點一滴都沒有浪費的理由」,我接過酒瓶大口喝下,那是對牠賜予我們飽足得以延續生命致上的最高敬意。
多數人一邊吃著美味的雞、豬、牛、魚等各式生命,同時批判著狩獵的「野蠻」與「殘忍」。似乎是認為,我們食用的一切,「本來」就是飼養來成為肉品的生命,「理所當然」要成為我們的食物,而狩獵那些不在我們食用設定分類下的生命,才是人們眼中的野蠻。
然而,真正的野蠻,不就是這種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傲慢嗎?
被需要的愛,才是愛
孩子的願望
台十一線海岸公路
那天在台東碰上了調皮的孩子,它的名字叫太陽,在無拘無束的藍天裡玩著捉迷藏;沿著台十一線前進,溫柔的海洋濺起浪花,金黃色的暖陽與白浪在擋風玻璃上盡情玩耍。
天空與梯田連成一線,從梯田裡的水看著天上的鳥,如顛倒世界一般,我們被海天包覆著。
世界緊緊地用土地環繞著我們,擁抱,很真實。
在這被稱作台灣最美的海岸,我們碰上了推動有機農業的孫大姐,吃著她自製的白吐司,聊起了關於海岸線上的故事。
「很多人為了展現他們關懷偏鄉地區孩童的處境,提供了非常多的物資。為什麼?因為『給物資』是最簡單又快速的方式。然後,孩子們養成了伸手就可以獲得的習慣,這些愛心物資,改變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創造力與想像……。」孫大姐無奈地說著。
「其實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孫大姐又遞上了一片白吐司,「這樣好了,我跟你說一個例子。某大企業,為了彰顯他們的豪氣與關懷,來到我們這裡,讓孩子們拿出紙跟筆,寫下他們想要的物品;孩子們開心地寫下許多願望,例如和人一樣大的絨毛玩偶、知名品牌摺疊腳踏車、以及各式各類的玩具……,當然,企業主說到做到,讓所有的孩子心想事成。禮物送來那天,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拿著禮物說:『沒想到真的會送給我們耶,早知道我就寫貴一點的,如果是寫電腦、車子……更高級的東西就好了,下次一定要聰明一點。』聽了我當下心都涼了一半,漸漸地,孩子不再到田地裡玩耍,不再徜徉在美麗的大自然……。以前的孩子,就算只是簡單的竹片,甚至在小樹林都能夠玩上一整天,這是一種透過想像和創造,玩出屬於自己童年的遊戲,不像現在,孩子們天天和那些『愛心物資』膩在一塊。」
我瞪大眼睛反覆思考孫大姐這段話,繼續咬著我的白土司。
再跟你說一個例子。「企業因為所謂的愛心,贊助某幾間小學每天的三餐,孩子們都在學校用餐,不過說真的,也許有些家庭很需要,但其實就我瞭解部落的現況,其實食物是很充裕的,儘管粗茶淡飯了些,但營養還是足夠的;更重要的是,這邊隔代教養居多,上上一代與孫子間的互動時間已經不多,吃飯是最棒的相處時光,連這麼一個小小的幸福,都被企業以『不一定真正需要的』供餐所剝奪了。同時,孩子的胃口被愈養愈大,早餐不是某知名速食連鎖的早餐不吃(因為某企業說從部落到知名連鎖速食店開車要兩小時,能吃到很難得)。這樣,真的是幫助嗎?」
「孫大姐,究竟這裡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我們這個鄉鎮,一座游泳池都沒有,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這裡幾乎都是阿美族的孩子,阿美族的海是冰箱,他們得靠海生存。但如同剛剛提到的,隔代教養!青壯年都到外地討生活,阿公阿嬤沒有體力帶孩子到海邊玩耍,更別說是教孩子游泳了,可以想像嗎?沿海的國小學童竟然超過九成是旱鴨子,這已經不是不會游泳這麼簡單,而是文化、某種生活方式無法被傳承的重要警訊!」
「教育始終是我們最缺乏的,而且不是一次性的活動,需要的是長期的人力資源。如果資源能夠提供給有心回到部落的青年,長期耕耘,才是真正對當地有所幫助,原住民的問題需要原住民自己才能解決。」
強勢的愛心,是愛嗎?
我不禁開始思考,究竟我們給予的,是他們真正需要的,還是我們「以為」他們真正需要的呢?從我們對朋友、對長輩、另一半、對家人……,以至我們和環境,以至人類和萬物之間。
如果沒有花時間瞭解當地或者某族群的需求,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地伸出「援手」,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只是一次次的資源浪費。
被需要的愛,才是愛。
延伸內容
作者資料
歐北來
二○一二年二月二日創立,歐北來團隊成員包括10(陳亦琳)、阿達(蔡昇達)、大羊(王瀚陞)、魚羊(黃于洋),這四名七年級的青年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設計、文字、行銷企劃、音樂創作,和普通的年輕人一樣,他們滿腔熱血、形塑夢想、對世界充滿憧憬。 他們也有一個環遊世界的夢。一位外國朋友說:「即使世界末日,台灣也一定不會消失,因為這是一座用愛組成的島嶼。」於是,他們決定將夢想付諸實行,「在走出台灣前,如果連自己都不認識這塊土地,要如何向外面的世界介紹台灣?」因為這句話,這個信念,他們從最熟悉的土地出發,為那些被我們所遺忘的美好行動。 二○一二年,歐北來團隊成立。兩年來,他們出發環島,用力踏向這片土地,創作、建立一個拉近人與人間的交流平台;今年,他們決定將夢想之路集結成書出版,分享給更多讀者;二○一五年,他們將從巴西出發,踏上環遊世界的夢想旅程;向旅途上遇見的朋友介紹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 得獎紀錄: ‧2013/天下雜誌【發現美麗台灣】影片競賽-銀獎 ‧2013/Shopping Design台灣Best 100設計-在地文化推廣貢獻獎 ‧2012/Flying V 群眾募資網站第一個不到24小時即募資成功的案件 ‧2012/青輔會【青年旅行家創業競賽】-前十強入圍 ‧2012/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的地圖】-前十強入圍 歐北來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obltaiwan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