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什麼是「蘋果橘子思考術」?
我們倆合寫《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與《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兩本書之後,讀者開始問我們各式各樣的問題,像是「上大學是否依舊『值得』?」──長話短說的答案是「是的」;長一點的答案「也是是的」。「把家族事業交給下一代是件好事嗎?」──當然是,如果你的目標是毀掉那間企業的話;數據顯示,一般來說,最好引進外頭的管理者。「很多人得到『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也就是俗稱的『滑鼠手』,然後呢?」──記者如果不再深入了解就會停止報導,但是這個問題依舊存在,特別是在藍領工人之間。
讀者問的某些問題,還挺「存在主義」的:「什麼令人真正快樂?」「收入不平等真的很危險嗎?」「富含omega-3的飲食,會帶來世界和平嗎?」
大眾想知道每件事的優缺點:無人駕駛的汽車、餵母乳、化療、遺產稅、開採天然氣的水力壓裂法(fracking)、彩券、「有療效」的祈禱、網路交友、專利法改革、犀牛盜獵、高爾夫鐵桿發球、虛擬貨幣……。我們上一分鐘才收到要我們「解決流行性肥胖」的電子郵件;五分鐘後,又會收到催促我們「現在就掃除饑荒!」的請求。
讀者似乎認為世上沒有過於難解的謎題,也沒有太過艱澀的問題,萬事萬物都能找出辦法解決,就好像我們擁有某種獨門工具。大家可能想像我們有一把「蘋果橘子鑷子」,只要小心探進國家人群之中,就能拔出某些深藏的智慧。
天下有這等好事就好了!
事實上,解決問題並不容易,如果某個問題目前依舊存在,你可以打賭許多人早已努力過,但還是找不出解決之道。簡單的問題會消失,困難的問題則會一直存在。除此之外,即使只是好好解決一個小問題,都得花上許多時間追蹤、整理與分析資料。
因此,與其冒著很高的失敗率,試圖回答大家要求我們解決的每個問題,我們兩個開始想,是否比較好的做法,其實是寫一本書教大家如何施展「蘋果橘子思考術」?
這個點子聽起來如何?
足球罰球時,踢哪個方位最可能進球?
想像一下你是足球員,一位非常優秀的足球員,你帶領國家隊即將奪得世界盃(World Cup)冠軍,只要你現在能夠踢進一顆罰球。機率站在你這邊:頂尖足球員的罰球成功率,大約是75%。
你把球放在白色罰球線上,觀眾正在吶喊。球門就在12碼外,那個寬8碼、高8尺的地方。
守門員凝視著你。一旦球從你腳下飛出去,將以時速80英里前進。以那樣的速度,守門員不能好整以暇待在原地,等著看你從哪個角度進球。他必須猜一個方向,讓自己的身體撲向那裡。如果他猜錯,你成功的機率將提高到90%左右。
最好的進球,是球以充足力道被踢進球門角落。如果是那個位置,守門員即使猜對,也無法救下那一球。然而,那樣的進球容許不了多少失誤範圍,只要稍微踢歪一點,球就會完全落不到球門。所以,你可能不想挑壓力那麼大的位置,改而瞄準稍微偏離角落的位置;雖然那樣一來,如果守門員猜對,他攔下球的機率比較高。
此外,你也必須選擇要踢左邊的角落,還是要踢右邊的角落。如果你和大部分的球員一樣慣用右腳,那麼左邊是你的「強邊」,選擇踢那邊的話,你會更有力、更準確。不過,守門員當然也知道這點,那就是為什麼57%的時間,守門員會撲到踢球者的左邊,只有41%的時間會撲到右邊的原因。
所以,你站在那裡,觀眾聲嘶力竭,你心跳過速,準備踢進改變一生的一球。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你的身上,你的國家正在祈禱。如果罰球進了,你的名字將青史流芳。如果你失敗了,嗯,最好還是不要去想那件事。
選項在你的腦海裡打轉──強邊,還是弱邊?要強行踢角落,還是採取安全策略?以前罰球時,你是否碰過這個守門員?如果碰過,之前你瞄準哪裡?他往哪裡撲?你想著這些事的時候,也在想守門員正在想什麼,甚至可能在想守門員在猜你正在想什麼。
你知道成為英雄的機率,大約是75%──還滿不錯的比率。但如果可以提高那個數字,不是很好嗎?會不會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思考這個問題?要是你可以智取敵手,想出一個超越常規的選項?你知道守門員正在思考「右邊,還是左邊?左邊,還是右邊?」但如果……如果……如果你不踢右邊,也不踢左邊呢?如果你做全世界最愚蠢的事,把球踢向球門正中央?
是的,那就是守門員現在站的地方,但你很確定你大腳一踢,他就會離開那個位置。不要忘了數據是怎麼說的:57%的時間,守門員會撲到左邊;41%的時間會撲到右邊。也就是說,在100次裡,他們只有2次會待在中間。一個已經跳起來的守門員,當然還是可能守住瞄準中間的球,但那樣的機率有多高?要是知道所有踢向球門中央的罰球進球率就好了!
好吧,我們剛好有那個數據:踢向中間的罰球,雖然實際上就像聽起來那樣冒險,相較於瞄準球門角落的罰球,成功機率多了7個百分點。
你願意冒這個險嗎?
假設你願意。你小碎步跑向球,左腳立好,右腳預備,球飛了出去。你立刻被震天價響的「進──了──!」聲響包圍。你被蜂擁而上的高興隊友壓住,群眾欣喜若狂,那一刻將永遠流傳。你這輩子剩下的人生,都會是一場歡樂的盛大派對;你的孩子將成為強壯、成功、仁慈的人。恭喜!
不過,瞄準球門中央的罰球,成功機率遠遠高出許多,卻只有17%的踢球瞄準那裡。為什麼這麼少?
一個原因是乍看之下,瞄準中間似乎是很糟糕的點子。直接把球踢向守門員?好像不合常理嘛!明顯有悖常識,但靠著注射病菌讓人們免疫的點子,聽起來也是如此。
此外,罰球者還擁有的一項優勢是「捉摸不定」:守門員不知道他會瞄準哪裡。如果踢球的人每次都做一樣的事,成功率將直線下降;如果他們開始更常瞄準中間,守門員也會跟著改變策略。
踢球者通常不會瞄準中間,特別是像世界盃這種高賭注的球賽。原因除了前述兩點以外,還牽涉到第三個重要的理由;不過,沒有一個心智正常的球員會承認這點:他們害怕丟臉。
再次想像一下,你是那個即將罰球的足球員。在這個最千鈞一髮的時刻,你真正的行為誘因是什麼?答案似乎很明顯:你想得分,想替你的隊伍贏得比賽。如果真是那樣,那麼統計數據明白指出,你應該把球踢向球門正中央。然而,贏得比賽是你最真實的誘因嗎?
假設你現在站在球的前面,心裡頭剛決定要瞄準中間,但等一下:萬一守門員「沒有」往旁邊撲怎麼辦?萬一為了某種原因,他待在原地,而你直接把球踢到他的肚子上,他連動都不用動,就救了他的國家!你看起來會有多可悲?這下好了,換成守門員變成英雄,你則必須全家搬到國外,以免被暗殺。
所以,你重新考慮了一下。
你想:還是採取傳統策略好了!還是踢角落吧。如果守門員猜對了、攔下球,嗯,雖然你還有「更勇敢」的做法,但踢角落已經是很英勇的努力。不,你不會成為英雄,但也不用逃到國外。
如果你遵從這個自私的誘因,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不做可能會變成蠢事的舉動,你比較可能選擇踢角落。如果你遵從為全體利益考量的誘因,也就是試著替國家贏得這場比賽,雖然得冒著讓自己看起來很愚蠢的風險,你會選擇踢往球門中間。
有時,選擇正中央,是人生最勇敢的舉動。
歡迎進入怪咖世界!
在某些私益對抗公益的情境當中,當我們被問及會怎麼做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承認想選擇對自己有好處的做法。然而,歷史清楚顯示,無論是天性或後天養成,大部分的人一般會將私益置於他人利益之前。那並不會令他們淪為壞人,只顯示出他們是人。
然而,如果你的志向不只是個人的小成就──這種自私自利的事,真是令人感覺沮喪。也許你想遏止貧窮,或者你想讓政府運作得更好,可能你想說服公司不要製造那麼多污染,也可能你只是想叫孩子們不要再打架了。如果每個人的優先要務,都是為自己著想,要如何讓每個人都朝著同一方向努力?
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那樣的問題。我們發現,近年來出現一種看法:大家覺得解決特定問題時,有「正確」的思考方式,也有「錯誤」的思考方式。不可避免,這導致了許多爭論與叫囂,並且可悲地留下許多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情況有可能改善嗎?我們希望可以。
我們希望終結所謂「世界上有『正確』與『錯誤』的方式,有『聰明』與『愚蠢』的方式,有『A派』與『B派』的方式」。現代世界要求我們以更具生產力、更有創意、更理性的方式思考,我們得從不同角度、不同施力點、不同期待來看世界。我們不能帶著恐懼,也不能帶著偏好來思考事情。我們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整天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我們得──清喉嚨──運用「蘋果橘子思考術」。
我們的前兩本書,主要是依據一套簡單的概念:
◎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了解誘因(通常是破解它們),是了解問題、找出解決之道的關鍵。
◎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數字是強大的東西,可以剝去層層困惑與矛盾,尤其是會讓人情緒化、高度敏感的主題。
◎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不假思索便接受傳統看法,可能導致馬虎、浪費,甚至是危險的結果。
◎「相關」不等同「因果關係」。當兩件事並行時,我們很容易假設A導致B,例如證據顯示已婚人士比單身者快樂,這表示婚姻使人快樂嗎?不一定。數據顯示,快樂的人原本就比較可能結婚,如同一位研究人員令人印象深刻的解釋:「如果你每天心情都很差,到底有誰想跟你結婚?」
本書也依據這套基本的概念,不過有一點不同。我們前兩本書很少建議方向,主要是利用數據,告訴大家我們覺得很有趣的故事,讓這個通常帶了些許陰暗的社會照進一點陽光。這本書則要跨出陰影,試圖提供一些或許偶爾會有用的建議──無論你是對生活小智慧有興趣,或是關心重大的全球改革。
不過,要澄清一下,這不是一本傳統定義的自助書。老實說,我們大概不是你一般會想求助的對象,而且我們有的建議通常使人陷入麻煩,不是解決麻煩。
我們的思考方式,源自所謂的經濟學方式;不過,那並不代表我們專注於「經濟」,差遠了!經濟學的方式比那更廣,也更簡單。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轉、認識誘因如何導致成敗、了解資源如何分配、明白什麼障礙使人無法取得資源,無論是具體資源(如食物與交通),或是較為理念式的資源(如教育與愛),經濟學的方式倚賴數據,而非直覺或意識型態。
這樣的思考方式,沒什麼神奇之處,通常顯而易見,高度重視常識。所以,壞消息來了!如果你被這本書吸引,希望找到透露獨門絕技的魔術師,不好意思,你大概會大失所望。不過,也是有好消息的!運用「蘋果橘子思考術」是件很簡單的事,每個人都做得到。只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麼少人這麼做?
為什麼會那樣?
一個理由是,我們很容易讓自己的偏見,如政黨偏見、自以為聰明的偏見等,扭曲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會尋求證據證實他們原本的看法,而不是尋求讓他們更了解真相的新資訊。
此外,從眾也是一件很誘人的事。即便是今日最重要的議題,我們也通常會採取朋友、家人、同事的看法──第6章將進一步討論這件事。從某方面來說,這很合乎邏輯:和親朋好友站在同一陣線,會比找到新家人和新朋友容易!然而,從眾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容易擁抱現況,改變看法的速度不夠快,樂意把思考的工作交給別人。
另外,大多數人太忙,忙到無法重新思考他們的思考方式,甚至根本不會花太多時間思考。上次你坐下來好好思考一個小時、完全不做其他事,是什麼時候?如果你和多數人一樣,那大概有好一陣子。難道說,我們的高速年代就是這樣?大概不是。天才洋溢的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是世界級作家,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的共同創辦人。非常多年以前,他就注意到人們思慮不足的情況,據說他曾經說過:「很少人一年思考超過兩、三次,我則靠著一週思考一、兩次而享譽國際。」有鑑於此,我們倆也試著一週思考一、兩次──當然我們沒蕭伯納那麼聰明,我們鼓勵大家也這麼做。
這並不是說,你自然就會想要運用「蘋果橘子思考術」,因為它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缺點。比方說,你可能發現自己離潮流離得非常遠,有時還可能說出令旁人坐立難安的話。也許,你碰到一對帶著三個孩子的認真、親切夫妻,然後脫口說出車上的兒童安全座椅,不但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至少撞擊測試的數據是這麼說的。也或者,你和新女友的家人共進佳節晚餐時,你會在那邊胡說八道什麼,支持在地食材運動其實可能破壞環境等,然後發現對方的父親是死忠的在地食材運動支持者,桌上每樣東西都來自方圓50英里內──唉呀!
你將必須習慣人們叫你怪咖,或是準備好面對別人氣急敗壞,甚至起身離開的場面。關於這些,我們倆都有第一手經驗。
與英倫首相的短暫會晤
在我們的前著《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出版後不久,我們前往英國宣傳,受邀和當時即將成為英國首相的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會面。
雖然他那樣的人士,尋求我們這種人的意見,並非什麼不尋常的事,但那次邀請嚇了我們一跳。因為在《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的開場白,我們已經開誠布公表示,自己對總體經濟因子知之甚微,像是通貨膨脹、失業率等,也就是政治人物試著左右調整、硬是想控制的東西。
此外,政治人物通常迴避爭議,而我們的書已經在英國引發不少波瀾。我們因為其中一章的內容,在全國性電視被拷問過。那一章描述我們與一間英國銀行合作,運用演算法找出可能的恐怖分子。電視主持人問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揭曉祕訣,幫助恐怖分子避開偵查?我們在現場無法回答那個問題,但本書的第7章將有解答。提示:那次揭露不是一場意外。
我們也因為提出打擊全球暖化的標準做法不會有用而飽受抨擊;事實上,卡麥隆派羅翰‧席爾瓦(Rohan Silva)到警衛室接我們時,這名銳利的年輕政策顧問告訴我們,他家附近的書店拒售《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因為老闆太討厭我們全球暖化那一章。
席爾瓦帶我們到會議室,那裡大約等著兩打卡麥隆的顧問。他們的老闆尚未抵達,大部分的人是20、30多歲的年紀,其中一位紳士(過去及未來的內閣大臣)的年齡,比其他人大上許多。這位資深紳士代表發言,告訴我們卡麥隆政府上台後,將竭盡所能打擊全球暖化。他說,要是由他決定,英國人將一夕之間成為零碳社會。他表示:「這是最高的道德義務。」
這讓我們豎起耳朵,因為我們學到的一件事是,當人們(尤其是政治人物)開始依據道德羅盤的讀數做決定,第一個被犧牲的通常是事實。我們問大臣,他說的「道德義務」是什麼意思?
他解釋:「要不是英國,這個世界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他的手不停揮舞,他說的「這一切」,指的是這間會議室、這棟建築、倫敦市,以及所有文明。
我們想必看來一頭霧水,因為他繼續解釋。他說,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帶著世界其他地方走向污染、環境惡化與全球暖化的道路,所以帶頭解決這個傷害,也是英國的責任。
就在此時,卡麥隆先生闖了進來。「好了,」他以宏亮的聲音說道:「聰明人士在哪?」
他穿著乾淨俐落的白襯衫、繫著招牌紫領帶,身上散發一股源源不絕的樂觀氣息。我們聊天時,他被預測為下任首相的原因頓時豁然開朗。他渾身散發著幹練與自信,看來就像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監第一次見到新生時,心中想像男孩長大後將成為的那種人。
卡麥隆表示,當上首相後,他將接手的最大問題,就是病入膏肓的經濟。英國及全球其他地方,依舊處於嚴重經濟衰退的魔掌之中。無論是領退休金的人,或是學生、產業龍頭,大家都悶悶不樂。英國國債數目龐大,而且依舊在上升。卡麥隆告訴我們,他上任後必須大幅刪減預算。
然而他又說,有幾項珍貴、不能割捨的權益,他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像是什麼?我們問。
「嗯,健保。」他的眼睛閃爍著驕傲光芒。那很合理,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提供每位英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健康照護,大多可免費使用。在同類型的照護體系中,英國擁有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健保,那是這個國家文化的一部分,就像足球還有英國人最愛吃的乾果布丁(spotted dick)一樣。一位前財政大臣,稱健保為「英國最接近宗教的東西」。這句話耐人尋味,因為英國的確有真正的宗教。
只有一個問題:英國的健康照護成本,在過去10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預期還會繼續攀升。
雖然我們在當下並不知情,但卡麥隆如此投入英國健保,其實是因為切身經歷。他的長子伊凡(Ivan Cameron)出生時,即罹患罕見的神經性失調「大田原綜合症」(Ohtahara syndrome),特徵是不斷劇烈癲癇。卡麥隆一家人因此非常熟悉健保體系的護士、醫生、救護車與醫院。他曾在保守黨的年會上說過:「當你的家人一刻都離不開健保,日復一日,夜復一夜,你真的會知道那有多珍貴。」伊凡在2009年初告別人世,距離他7歲生日還有幾個月。
所以,即使卡麥隆是擁抱財政撙節措施的政黨領袖,也認為英國國家健康服務神聖不可侵犯,就不令人訝異了。即使身處經濟危機,要是敢動這個體系,在政治上來說,就好像一腳把女王的柯基犬當球給踢出去一樣。
不過,那並不代表「實務上」可行。自由、不受限、終生的健康照護,是值得歌頌的目標,但其中牽涉的經濟問題十分棘手。我們以最大的敬意,向當時即將成為英國首相的卡麥隆指出這點。
由於健保牽涉太多情緒議題,人們基本上很難用看待其他經濟層面的方式,來同等看待健保問題。然而,依據英國這類醫療照護體系的設定,健保實際上可說是整個經濟體制中,唯一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取得自己所需的幾乎任何服務,而且幾乎不必付錢──無論實際的治療成本是100美元,還是10萬美元。問題在哪?當人們不必支付某事物的真正成本時,通常會用無效率的方式來使用那樣東西。
回想一下,你上次坐在吃到飽餐廳,吃得比平常多的機率是多少?當健康照護的資源用類似方式分配時,就會發生同樣的事:相較於單盤計價,大家通常會多吃一點。這表示「沒病找大夫」(worried-well)的大眾,排擠了真正生病的人,導致每個人的候診時間都拉長。此外,有很高的成本比率,都花費在年長病患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通常實質醫療效益不大。
如果健康照護只占經濟的一小部分,這類過度消耗還能被輕易容忍。然而,健康照護成本占了英國GDP近10%,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認真重新思考健康照護的提供方式,以及人們要支付的錢。
當時,我們試著利用思考實驗來申明重點。我們建議卡麥隆先生思考不同領域的類似政策,比方說,如果每個英國人都可以免費、無限次、終生得到交通供給?也就是說,要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跑到車商那兒,挑選任何最新車款,然後免費把車子開回家,那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期待卡麥隆先生會靈光一閃,然後說:「嗯,沒錯,那太荒謬了!這樣就沒有必要留著舊車,每個人的誘因都會被扭曲。我懂你們說的,我們正在發放免費的健康照護!」
但他沒有說這些話,一語不發,臉上依舊保持著笑容,但眼裡不再有笑意。或許,我們的故事沒有發揮我們想要的效用;也或者有,而那正是問題所在。無論究竟有沒有,卡麥隆很快跟我們握了一下手,匆匆走開,去和沒那麼荒謬的別組人馬見面。
你無法怪他。要處理失控的健康照護成本這麼巨大的問題,比思考如何處理罰球等問題困難千百倍──那就是我們為什麼在第5章提到,你應該盡量專注在小問題上。此外,要是我們當時已經和現在一樣,知道如何說服不想被說服的人,我們會提出更有力的建言──第8章將討論這個主題。
儘管如此,我們熱情相信重新訓練腦袋思考大大小小的問題,將會帶來莫大好處。我們將在本書分享過去幾年學到的事,其中一些帶來的結果,好過我們與元首的短暫相會。
你願意嘗試嗎?太好了!第一步就是,不要為了你還有多少不知道的事而感到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