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
仰望 從臺灣飛向世界,串連文化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鳥之宇宙
-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
數學大觀念:全面理解從數字到微積分的12大觀念
-
命定: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
-
為什麼吃飽就打瞌睡?洗澡時唱歌超好聽?掃地機器人怎麼知道往哪走?BBC專家為你解讀生活小細節
-
一分鐘大科學:從疫苗、黑洞、氣候變遷到量子力學,圖解160個最關鍵理論、重要發現與科技應用
-
AI底層真相:如何避免數位滲透的陰影
-
行為:人類最好和最糟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全新修訂本,全一冊)
-
凝態物理:從半導體、磁浮列車到量子電腦,看穿隱藏在現代科技背後的混沌、秩序與魔法
內容簡介
第一隻鳥是怎麼出現的?始祖鳥與翼手龍有什麼關連?羽毛與翅膀為何能讓鳥類脫離地面生活,翱翔天際?飛行對人類的意義究竟為何?
1861年,也就是達爾文的《物種原始》一書出版不過數年之後,一位叫做馮邁耶(Hermann von Meyer)的科學家提出一項驚人發現。埋藏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一具化石骨骼出土,這副化石骨骸保存得相當完美,牠的翅膀、羽毛,以及近似爬行動物的上下頷與尾部,細微處清晰可見。這隻轉型期生物,便成為支持達爾文演化論的紮實證據。
此後至今將近一百四十年間,始祖鳥始終是科學界的激辯議題。現存的鳥類真的是活生生的恐龍?化石記錄透露了哪些事實真相?飛行最初是從「地面起飛」還是從「樹梢飄降」?人類學與演化學家希普曼追溯人類自古以來想要高飛與想要了解歷史的兩大渴望,在本書中破解這個古生物學界革命性的複雜問題,她不僅完整記錄了有關鳥類起源的種種爭議論述,更始終將始祖鳥視為一個更深層疑點的象徵:能夠飛行,具有何種意義?
本書真實呈現出古生物學家與比較生物學家的工作方式,既是詳實的科學研究記錄,也是精彩的科學探險故事,讓我們深入了解鳥類、恐龍與演化,以及科學研究的辛勞與動人之處。
◆古生物學專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主任程延年博士審訂、推薦。
◆美國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書評五顆星。
作者資料
派特.希普曼(Pat Shipman)
派特.希普曼(Pat Shipman),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人類學教授。早期為化石生成學家,近年的研究則集中於人類學史與演化史。她在這方面的數本著作,在一般讀者與專業界間均獲好評,包括《種族主義之演化》(The Evolution of Racism, 1994);1997年與沃克(Alan Walker)合著的《骨中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nes)獲頒宏-布朗科學書獎(Rhone-Poulenc Science Book Prize)。此外並以演化與人類學為題,撰寫大量論文,發表於《發現》(Discover)、《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與《焦點》(Focus)等科學雜誌。
基本資料
作者:派特.希普曼(Pat Shipman)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01-10-17
ISBN:9789574696840
城邦書號:YK1204
規格:41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