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游泳/防寒衣
冬季下水最溫暖的裝備!
低溫也不怕,游泳必備防寒衣
即使「鐵人三項」被封為現代「挑戰自我極限運動」的代名詞之一,但寒冷的氣候和冰冷的水溫,卻是多數鐵人選手的罩門。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或初春的清晨,在面對鐵人三項的第一關——挑戰開放性水域的長距離游泳,即便是最優秀的長距離運動員,身體也很難招架得住,增加了挑戰的困難度。
「防寒衣」的誕生,無非是長年的歷史發展與等待中,鐵人三項參賽者或水上運動愛好者的一大福音。因為它不僅能夠讓身體的絕大部位,在運動時擁有足夠的保暖功能,並且不會侷限住各個關節的活動,還能夠提供浮力使身體在水裡多一份支撐,最有利於進行開放性水域的長距離游泳活動。
需求不同,材質及設計也不同
其實,防寒衣並非鐵人三項選手的專利產品,凡是水上運動如衝浪、浮潛、潛水或競速輕艇等,都會使用防寒衣來維持體溫。因此,因應不同的水中、水上運動,也讓防寒衣的剪裁設計及材質有所不同。
以衝浪為例,為了長時間在海面上等待浪潮升起的最佳時機,其防寒衣的功能集中在提供「保暖」及「防曬效果」,因此它的剪裁設計並不適合大範圍或激烈的四肢活動,關節活動容易受到限制。
相較之下,鐵人三項的防寒衣設計,則是為了提供參賽者良好的活動力與保暖效果,並且要求穿脫方便,因此會選用表面較為光滑的材質,以提升速度、整體包覆性較高,且大多為後拉式拉鍊,適合強度高的游泳項目, Blueseventy、 Orca、Rocket science、Profile Design等,是市面上較知名的防寒衣品牌。
如何選擇適合的防寒衣?
但在挑選防寒衣時,建議最好親自到店家現場試穿。因為購買防寒衣時,最擔心挑選到不合適的尺寸,導致在賽事進行時,行動被限制住或是產生不舒適感。最忌諱在網路上訂購防寒衣,畢竟適合自己比價格昂貴來得實際且重要。
選購防寒衣時,價格也是因素之一,「需求方向」、「使用頻率」則會影響價格。如果常參與需用防寒衣的比賽、希望增進游泳項目的表現,建議購買價格較高、性能較好的防寒衣;如果只是為了參加一場比賽,避寒功能需求較高,則可選購性能較一般的防寒衣,價格也比較負擔得起。
在店家試穿時,有幾點建議也要多注意:
1.穿上後請先確認臀部與胯下是否貼合。
2.活動肩膀,檢查是否因尺寸不合而使活動範圍受限。
3.最後確認是否會因為過度緊繃,而讓呼吸不順暢。
4.如果需要穿防寒衣比賽,在賽前至少要穿三次以上的試游,每次試游都至少要與你的游泳項目耗時相同,以確保防寒衣在長時間運動下不會過度摩擦。
科技提升,防寒衣不只防寒還能提速
鐵人專用的防寒衣並非使用同一厚度、同一材質的布料一體成型,主要考量到肩關節必須要有很好的活動範圍,大部份高階的防寒衣在肩膀及手臂部位,都會使用低於2mm厚度的布料,以提升舒適性。為了增加保暖效果,在胸骨以下至膝蓋以上的部位,會使用4~5mm的厚度包覆,同時也能增加浮力。
以Blueseventy高階防寒衣為例,上肢防寒衣使用不同厚度的布料來製造,除了提升運動的活動度,並能更準確快速地完成穿脫。
除了特殊剪裁外,防寒衣表面的特殊處理,也是提升效能的關鍵。從增加腰部、腳部的材質表面光滑度,以提升游泳速度,還增加了手部材質以提升划水效率,例如Orca S5防寒衣,腰部及腳部的光滑材質,提升了使用者的游行速度,在手部特殊的粗糙處理,可增加前手划水時的效率。這些微妙的設計都是高科技的展現,把防寒衣帶到不只保暖,還能提升競賽成績的層級。
防寒衣正確穿法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在使用防寒衣獲得舒適度並成績提升前,要先學會如何正確穿上防寒衣,因為光是穿防寒衣都稍有困難度呢。
建議在不易流汗的環境下穿著防寒衣,因為身上的汗水容易增加防寒衣與身體的阻力。如果無法避免流汗,穿著時,可以先在手上套上與前臂同長的「塑膠袋」,因為塑膠袋不會與防寒衣的材質沾黏。套上手臂後,再如一般步驟穿上防寒衣,穿好後由手指方向把塑膠袋拉出,雙手雙腳都可以用相同這種方式穿上。穿上後確定胯下部位是否貼齊,肩膀活動不受阻礙即可。
Tips:達人這樣做!
防寒衣的保養小撇步
穿著防寒衣在開放水域中游泳,泥沙容易進入防寒衣中,使用過後如果未以清水沖洗防寒衣而直接晾乾,下次使用時,殘留的泥沙會與身體摩擦產生不適感。
在泳池中使用防寒衣之後沒有清洗,游泳池中的氯也會破壞防寒衣的材質,使防寒衣彈性變差,容易產生破洞。而且無論是哪一種防寒衣,因為厚度較薄,容易因不小心的拉扯而產生破洞,增加保養照顧上的困難。
在此提供達然的使用經驗談,告訴你防寒衣的保養小撇步:
1.使用完畢後,先用清水沖掉泥沙或泳池的水。
2.平放晾乾防寒衣。晾乾的地點也很重要,請選擇陽光照射不到且通風的地方。
3.風乾一天後,確認防寒衣所有部分都已晾乾,才能收起來。建議先在防寒衣上撒些痱子粉,再裝入密封的塑膠袋中;或是在塑膠袋放入防潮包,保持防寒衣乾燥。
2-5自行車/踏板、卡鞋
卡式踏板、卡鞋的選購指南!
御風競賽,上不上卡差很大
買了自行車後,馬上就會遇到要不要換上自行車卡鞋及專用卡式踏板,也就是俗稱「上卡」。許多入門車友剛開始騎車時穿的是一般跑鞋,隨著騎乘路線愈長、坡度愈陡,跟騎車隊愈來愈專業,多數會產生「上卡」的需求。尤其在分秒必爭的鐵人賽事中,「上卡」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討論如何選購之前,我們先來對對自行車卡鞋有些正確的認識,以消除一些疑慮或恐懼。
卡鞋2 大特色,高速騎乘更安全
「一定要上卡嗎?」「上卡真的會比較快嗎?」「穿跑鞋在轉換時不是更方便又安全嗎?」這是許多入門鐵人的疑問。大部分初入門者都認為卡鞋是困難而危險的,若不是為了追求速度根本就不需要上卡。但事實非完全如此,很多車友一旦上了卡鞋後便大呼「回不去了」。這是因為當身體熟悉了卡鞋的優勢後,不僅踩踏效率可以提高,高速騎乘時更安全。
特色1/能大大提高踩踏效率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卡鞋和一般運動鞋在結構上的不同與特點。整個上卡的動作,是透過,「踏板主體」、「鞋底板」和「車鞋」搭配,把鞋底板鎖在車鞋鞋底上,鞋底板則可以扣在踏板上,達到固定的效果,大家通常會把這個動作,稱為「上卡」。
穿著卡鞋騎乘,方式與一般運動鞋不同,是用卡鞋拉提踏板形成一個圓形往前踩踏前進,就如同「車鞋與卡踏在行進中的運作模式」所示。過去我們穿一般球鞋、跑鞋騎車時,只能運用到下踩踏板的力量,同時一般鞋種鞋底較軟,產生變形反而吸收了腳踩的力量;卡鞋則可以幫助雙腳肌群在上拉時也參與,騎車時的肌肉運用會更全面,除了有機會騎得更快,也更不費力,騎得更遠。
特色2/能在高速迴轉速中確保踏板的穩定性
許多朋友擔心「上卡」的危險性。事實上,在自行車高速迴轉中,未上卡反而會更危險。一般車手在騎乘時,必須靠手、屁股、腳三個點保持平衡,才能騎得穩定,而在高速迴轉中,腳容易脫離踏板失去平衡,如果這時候遇上路面顛簸或是下坡路段,不小心三個支點失去一個,這非常危險甚至會發生「雷殘」(摔車)的情況。相較之下,「上卡」可以讓腳牢牢固定在踏板上,不管是高速迴轉或在危險路段,都能保持踏板的穩定,提高安全性。
剛接觸卡踏的車友,也常會擔心下不了車所造成的危險,只要經過正確的練習,都可以輕鬆掌握上卡的技巧。
選購卡鞋 3要1指導,騎車效能一把罩
知道卡鞋與一般跑鞋對自行車的優勢後,接下來就是教你如何挑選「適合」的卡鞋及卡式踏板。
要點1/挑選玻璃纖維或碳纖維材質的鞋底
卡鞋大多使用質地較硬的材料製成,像是玻璃纖維或碳纖維,鞋底較硬不會彎折,非常不適合走路。若穿柔軟的鞋底騎車時會變形,就像鐵鎚中間隔了一層海綿,會吸收掉大部分的力量。卡鞋鞋底材質較硬就不會讓力量流失了。所以購買車鞋(即卡鞋)時,考慮的是騎車的「功能性」,並非走路時的舒適性。
同一品牌的卡鞋,鞋底愈硬踩踏效率愈好,價格也愈高。市面上主要的卡鞋鞋底材質,硬度分別是碳纖維>玻璃纖維>塑鋼。
要點2/寬版卡鞋適合台灣人腳形
「很硬的卡鞋只適合專業選手用嗎?」「鞋底太硬穿起來會不會不舒服?」這是入門愛好者心裡的小小疑問。鞋底硬度對舒適性其實沒有太大影響,影響較大的反而是鞋子的大小和寬度。台灣人的腳形普遍較寬,可以考慮寬版的樣式,像是SHIMANO、Specialized或是Bont都有寬版的卡鞋。
Tips:達人這樣做!
製作一雙專屬你的卡鞋 ——客製化鞋款
除了市售的款式,也有廠商推出了客製化的服務,像是Bont的車鞋,從鞋身配色到足弓、鞋身寬度等,都可以依照消費者需求訂製,雖然價位比一般車鞋高,但光是「獨一無二」就相當吸引人了!
要點3/挑選專業三鐵車鞋,穿脫方便
同樣是車鞋但還是有功能的區分,例如「公路車鞋」以及「三鐵車鞋」。這兩者有何不同?這兩種車鞋在鞋底構造沒有太大差異,主要不同在於鞋面的設計。
公路車鞋主要用於公路競賽,由於時常有突然的加速,或是要面對終點高強度的衝刺,為了應付這樣的賽事節奏,公路車鞋在設計上注重足部包覆性,除了魔鬼氈之外,較高級的款式可能會用專利的快扣結構,方便車手在騎乘中微調。
而三鐵自行車項目較少劇烈加速,反而會希望在穿脫上更快速,便利不同項目間的轉換,所以在鞋面上大多只靠1~2條魔鬼氈固定。沒有鞋舌的設計,讓選手更快穿上卡鞋。
另外,眼尖的讀者會發現,三鐵車鞋的鞋跟有一個拉環,這個拉環除了方便套上車鞋套上,也可以將車鞋水平固定於車上。利用橡皮筋將已經上卡的車鞋水平固定在車上,游泳上岸後,可以馬上跳上車,不必再低頭穿鞋,減少轉換時間。
指導1/專業指導及適應訓練不能少
卡式踏板和車鞋已經屬於專門的競賽器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訓練,因此建議入門卡式踏板前,絕對要經過專業的車店或教練指導。卡式踏板不危險,危險的是在不會使用的狀況下貿然上路。
你用哪一種卡式踏板系統?
上卡的騎士常會被問到「你用的是什麼系統的踏板?」卡式踏板有不同的系統,不同系統之間不能交替使用,必須使用各自專用的踏板和鞋底板。目前有三大系統LOOK系統、SPD系統和Speedplay,三種系統各有特色,也有各自的愛用者,用下表來分析各系統的差異之處(比較表請見本書內頁)。
3-1跑步/馬拉松鞋、鐵人鞋
微笑跑過終點線的秘訣!
挑雙好跑鞋,鐵人比賽不鐵腿
歷經游泳及自由車項目後,身體勢必非常疲勞,在路跑通過終點線時,挑人們的的表情是笑容滿面或痛苦不已,是否有一雙功能性佳的跑鞋陪伴,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有些新手認為可以一雙跑鞋跑遍天下,雖然慢跑、馬拉松或鐵人三項的跑步,聽起來都是路跑活動,但這三項運動實對身體的核心運動及雙腿的運用都不太一樣,無法用一雙跑鞋來滿足所有需求。再加上目前台灣路跑運動盛行,為因應龐大的需求,跑鞋種類從純速度需求的馬拉松跑鞋,到以舒適為主的慢跑鞋,還有為鐵人選手專門設計的跑鞋都有。跑鞋產品琳琅滿目,因此如何挑選一雙適合在鐵人三項練習或比賽穿的鞋子,成了鐵人選手們的必備能力。
跑步賽程適用鞋型,功能發揮百分百
走進運動用品店,最多項目的產品就是運動鞋,但並非所有跑鞋都適合拿來從事鐵人三項運動。有一種說法是這樣:馬拉松比賽就穿馬拉松鞋、鐵人三項比賽就穿著鐵人鞋。這聽起來相當合理,但挑選時千萬不要被鞋子的名稱所侷限,一雙符合賽事的好跑鞋,還要視其跑步強度及距離來判別。例如,在準備參加奧運標準的51.5公里鐵人三項賽事之前,這三款跑鞋都會用到,並非只有鐵人鞋;且依據訓練的程度及參加賽事的長短,跑鞋也有不同的選擇。
路跑鞋,適合路跑及鐵人初入門
路跑鞋鞋底厚實,雖然力量傳導不像馬拉松鞋一樣直接,會因質地柔軟而分散力量,而跑得較為費力。但路跑鞋的優點在於吸震效果非常好,能提供肌肉與關節相當的緩衝,讓使用者減輕腿部負擔。因此建議剛開始接觸鐵人三項、長距離訓練但強度弱、為了因應長時間路跑訓練的選手們使用。市面上較知名的品牌有NIKE、ADISDA、Asics、Mizuno、Brooks,價格也較平民約1,500~3,000元不等。
馬拉松鞋,適合路跑選手
馬拉松鞋與一般跑鞋或鐵人鞋最大差別,在於鞋底的厚度。馬拉松鞋的鞋底非常輕薄,能將向地面的作用力全部傳導到地面,使自己更快速地前進。也因為鞋底輕薄,鞋子無法提供避震效果,肌肉與關節必須承受較大的負擔。同時,馬拉松鞋對地面的耐磨係數也不好,若需要一次跑步超過42公里以上,不建議穿馬拉松鞋,改換跑鞋為佳。
另外,馬拉松跑鞋的鞋底以DSP顆粒材質為主,小顆粒獨立的分布於鞋底以增加抓地力,如同田徑賽場上的釘鞋一般。缺點是容易磨損而消耗,再加上馬拉松跑鞋單價較高,甚至有:「馬拉松跑鞋的單一左腳價格,都可以買兩雙路跑鞋」一說。因其價格較高的緣故,馬拉松鞋普遍都用於比賽,只有比賽前幾次的訓練才會穿來作為賽前的適應。
話說回來,馬拉松鞋因為輕薄而非常輕盈,對於腿部的提拉動作幫助很大,的確非常適合用於馬拉松比賽。但如果訓練量不足,還是可能會有腳部不適的情況發生,因此最好仍視自己的體能情況而定。
NIKE、ADISDA、Asics、Mizuno每年都會推出馬拉松新款鞋,也適合一般消費者,價位大約在5,000~8,000元左右。
在113公里鐵人賽事中,跑步占21公里;超鐵226公里中,跑步占42公里。當鐵進入跑步賽程前,已經經歷了3~8小時的自由車騎乘,雙腿狀況比僅跑馬拉松賽程更加疲勞且脆弱,如果還是穿馬拉松鞋跑鐵人,容易造成腿部的運動傷害。至於51.5公里,跑步才10公里,所以可以穿馬拉松鞋一跑到底,但還是要視個人體能情況而定,並非一體適用。
鐵人鞋,所有鐵人三項賽程都適用
鐵人鞋加強穿脫的方便性和排水設計。許多鐵人鞋的鞋面採用彈性的布質,讓鞋面有張力,容易套入拖除,以因應選手快速轉換;鐵人比賽時不會穿著襪子跑步,因此在鞋子底部設計排水功能,讓腳不會悶熱不適。因此鐵人鞋不但適合用在鐵人比賽,也可穿於一般路跑比賽。建議品牌有Zoot、Newton、Saucony等等,價位約在3,000~5,000元。
相較於馬拉松鞋的DSP鞋底顆粒材質,鐵人鞋和路跑鞋的鞋底主要材質是橡膠,並加強耐磨功能,其好用耐操性非常受鐵人選手的青睞。不過,若是平時訓練的話,還是建議穿一般跑鞋較合適。
Tips:達人這樣做!
穿不穿襪子學問大
「鐵人路跑賽段是否要穿襪子?」一直是入門選手的疑問。穿襪子會多花時間,不穿襪子又怕起水泡,該怎麼辦?
(X)51.5公里距離以下建議不用穿襪子。
因為51.5公里距離以下的鐵人賽,路跑距離為10公里以下,耗時較短,會以轉換快速為主要考量。但在平常練習中,至少要經過三次不穿襪子跑步的練習,每次至少跑40分鐘以上,確定鞋子和腳不會摩擦出水泡才行。
(V)113公里距離以上建議穿襪子。
因為長距離的113公里、226公里中,跑步至少會超過90分鐘以上,所以裝備選擇以舒適為主,讓跑步賽段能更順利完成。甚至可以在自由車項目就穿上襪子,自由車賽段結束後再換另一雙乾淨的襪子,讓跑步賽段更加舒適。
為因應於運動的需求,襪子材質以排汗佳為首要考量。棉質容易悶汗故不選用棉質。目前有許多廠牌推出運動的壓力襪,不僅強調排汗排水功能,並注入加壓功能,讓運動中的肌肉更具穩定性,是許多長距離賽的鐵人選擇。市面上現有的品牌如Comperssports、Titan、Atlas等等,價格約在台幣1,000~2,000元之間。
挑選跑鞋3原則
接下來就是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在這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腳是什麼足型,才能進入怎麼挑選的問題。
原則1/依足型選擇
每個人的足型不同,跑鞋的設計也因此有所差異。一般常見的足型主要為:扁平足弓、正常足弓、高足弓、寬楦頭及窄楦頭。
如想準確地辨別自己足型,可至具有精密測量足型儀器的跑鞋販賣門市接受測量。因為經過測量後的數據來挑選鞋子,比較能讓鐵人們在比賽中經過長時間騎乘自行車而腫脹的腳,有個舒適的空間來發揮路跑項目。如果在尺寸和足型的挑選上有了錯誤的判斷,會讓最後的路跑賽程寸步難移。
原則2/一定要親穿測試
雖然網路購物發達,但選購鞋子時,建議親自至店家試穿最保險。因為涉及個人腳長及足型的不同,挑選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可以先從書上或是各種媒體資訊了解跑鞋的特性後,實際穿上並簡單的跑走適應後,再決定是否購買。這個步驟能確保買到合適的鞋子,減少練習和比賽中跑鞋不合腳的問題。
原則3/比賽與練習穿不同鞋款
因為比賽及練習強度跟距離都不一樣,對雙腿的負擔也不同,因此建議能穿不同種的鞋子。不過,練習時的模擬也是必要的,在練完車後換穿跑步的鞋子,以了解這雙鞋是否適合於比賽中使用。能力較好、經驗較佳的選手,可挑選有助於提升成績的馬拉松鞋;初次挑戰長距離或鐵人新手,則建議挑選有較多支撐力的鐵人鞋和路跑鞋,來減緩負擔為佳。
Tips:達人這麼做!
跑鞋清洗及保養不能馬虎
雖然跑鞋設計越來越實用和方便,但跑鞋的保養絕不能馬虎。在以下分享跑鞋的清洗和保養的方法。
1.清洗:結束一場鐵人賽後,可先換拖鞋或備用鞋,將比賽穿的跑鞋拿至水龍頭下沖洗,甩乾,裝進塑膠袋帶回家。
2.脫水:回家裡用脫水機脫水。請將鞋子放在脫水機滾筒內壁兩側,脫水機一運轉,鞋子就能因離心力而貼於滾筒壁上,減少碰撞。脫水時間約1分鐘,切過長以免鞋子變形扭曲。
3.乾燥:脫水後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通風處放置晾乾。雖然跑鞋的鞋面屬於布質,但跑鞋鞋底與鞋面有黏著劑,因此不要用烘衣機和吹風機乾燥,高溫會讓跑鞋鞋底脫離。所以若萬不得已一定要快速烘乾,建議吹風機要設定為涼風,加速排乾附著在跑鞋上的水分。如果沒有脫水機,可以塞報紙在鞋子內,利用報紙吸水的效果,幫助鞋子恢復乾燥。
Tips:達人這樣做!
只有一般運動鞋,可以善用3項法寶
對於第一次參賽,來不及購買鐵人三項專屬跑鞋的初鐵朋友們,只要使用這3個法寶——彈性鞋帶、鞋舌、凡士林,在跑鞋上做點改變,也能在轉換區爭取到一點時間。
法寶1/彈性鞋帶:一般跑鞋幾乎都是以尼龍為主要材質,好處是不容易斷裂,缺點是穿入時容易卡住腳背上端,使穿鞋時間拉長。將鞋帶改成彈性鞋帶,不但穿鞋方便快速,且彈性鞋帶包覆性佳,讓腳跟鞋子感覺更密合。
法寶2/鞋舌外翻:穿鞋時常因為動作急促,鞋舌被踩在腳下穿不進去,因此賽前於轉換區準備時,可先將鞋舌外翻,讓鞋子的口徑變大,不但避免踩到鞋舌卡住,鞋舌外翻也更好施力。
法寶3/凡士林:進入路跑賽段時,容易因為流汗造成腳踝及腳掌濕滑,尤其是從自由車卡鞋轉換到跑步鞋時,泥沙會沾黏在腳上,在跑步過程中,會摩擦而出水泡和破皮。建議在賽前準備時,在鞋子內側塗上些許凡士林增加潤滑度,以減少摩擦產生的不適感。
4-4體能訓練VS.科技輔助/鐵人表
不只精準和效率,功能全備一表搞定!
善用鐵人表,賽程、訓練全記錄
鐵人三項表,又稱為「鐵人表」,在入手運動型專業手表前,一定會想問:所有賽程及記錄都可以用手機APP儲存,為什麼還要買鐵人表呢?這是由於它可以詳實的記錄數據,以及輕薄短小的特性,讓我們一次搞定游泳、自行車、跑步三項運動,不用換來換去。
鐵人表,非買不可的3要素
尤其以鐵人三項來說,即便是最短的51.5公里,從開始下水游泳到最後的跑步過終點線,最起碼都要花兩小時以上才能完結。因此,防水、流線型、續航力、重量等,都是挑選鐵人表時重要的依據。
要素1/輕薄短小+防水+續航力,略勝手機
雖然手機搭配APP,使用面看起來似乎比鐵人表要廣泛——可以記錄運動數據,又可以測量心率等等。但是以市面上著名的防水手機Sony Ericsson Xperia為例,雖可以陪著選手下水游泳,但是面對難以預測的開放性水域及幾千公尺游泳距離,如何固定在身上而不會中途遺失,就是個難題了。
即便解決了游泳的問題,進入跑步賽程時,即便是輕薄的手機,其重量及體積反而會成為選手的負荷。因此,一般想要長期參與鐵人三項比賽的人,建議買一支具有基本功能,且價格能接受的鐵人表。
要素2/數據詳實,清楚解析體能極限
另外,鐵人表能記錄每次訓練的數據,像是公里、時間、心率還有卡路里等等,這對初學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數據,不但能清楚知道體能狀況的走向及優缺點外,更可不時提出修正及調整,讓訓練強度及步調能有效的達到目標,又不會造成身體傷害。同時,透過貼身工具所產生的數據交叉比對,監督鐵人初學者或是老手們,達到該有的訓練水準,而不是憑感覺衡量訓練的效果。這,才是對身體最有幫助的「科學化訓練」。
簡單來說,擁有一支鐵人表,就像擁有航海時不能少的指南針。一旦少了它,即便你有雄心壯志,也未必能有效率地完成目標。
要素3/一表搞定,不用換來換去
鐵人三項包括游泳、自行車、跑步,一支鐵人表可同時適用於記錄這三項運動,不必換運動項目就要換記錄工具,相較於其他科技設備來得簡易許多。
如何挑選一款適合的鐵人表?
只不過,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GPS系列表,每個品牌都標榜不同特色與功能,在鐵人市場能見度較高的如Garmin、Bryton、Suunto,最近則有一隻新加入戰場的Oregon Scientific。各項產品各以多元的功能、時尚的設計、堅強的性能,打著不同的需求,試圖吸引鐵人們的青睞。以下挑出幾個在台灣較有代表性,同時目標族群區隔明確的幾款表,做個選購上的比較。
基本上,鐵人表的挑選不外乎以下幾點:外型、預算、操作介面模式、運動習慣、使用頻率以及是否有支援其他運動功能等六大項。
挑選要點1/外型是否帥氣?
外型,是買表第一個且最直覺的考量,無論喜歡方方正正還是渾圓有勁,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審美觀。鐵人表的造型其實都有相當的水準,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向來被視為戶外運動表貴族的芬蘭表Suunto Ambi3 Sport系列,最近剛獲得知名設計獎Good Desig PERSONAL 2014獎項。Oregon的造型也頗受矚目,這是由英國設計師Michael Young所設計,更在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獲得好評,因此剛引進台灣就吸引眾人目光。
挑選要點2/先考量預算有多少?
不管商品吸不吸引人,我們還是要先考慮荷包厚度或口袋深度。鐵人表因為功能用途廣泛且多元,價位通常都有一點門檻,再者,如果要備齊心率表、踏頻器以及自行車固定器,往往就不只是一隻表的價格,甚至有直追智慧型手機的趨勢,如Garmin920XT及Suunto Ambit3 Sport。近來而Bryton S630E和Oregon各推出一款萬元有找的完整套裝組,包含心率帶、踏頻器和自行車固定器,大大降低入門者的負擔。
挑選要點3/操作介面是否簡便?
操作簡不簡單是很重要的選項,運動時遇到操作麻煩的工具,將被迫中斷訓練。介面是否中文化也是挑選的重要依據,目前Garmin、Bryton有中文化介面,Suunto今年也會有中文化更新,Oregon則是全英文的介面設定。
基本上,Garmin、Suunto、Bryton、Oregon都算是容易上手的鐵人表,介面設計上也各有特色。像是Garmin920XT和Bryton用分割畫面,讓訊息出現在同一頁面一目了然, Suunto和Oregon頁面設計較為清爽,但有人不習慣要按按鍵轉下一頁看其他資訊,但整體操作使用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習慣的模式。
@小標:挑選要點4/運動習慣是什麼?
若論戴起來輕薄無負擔,Suunto、Bryton或Oregon都是不錯的選擇。強調游泳訓練功能的,可以選Garmin、Suunto或Oregon;希望自行車訓練時有功率計算或是功能較齊全的,可以選Garmin、Suunto;希望跑步訓練時能有間歇記錄、自動偵測起跑模式的,可選Garmin、Suunto;喜歡有套裝課程設計,能幫助自己盡快進入專業訓練狀態的,可以選擇Bryton。Bryton的功能設計,是參喬弗瑞所著《鐵人三項聖經》中的訓練概念,可以說是完全從鐵人三項運動為出發點的鐵人表。
挑選要點5/希望訓練以外的時間也可以戴嗎?
鐵人表一支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元,所以除了訓練使用以外,希望也能作為平日或休閒的一般表來戴的話,時尚外表就相當重要,四款表中以Suunto和Oregon較符合這樣的期望。特別是Oregon,雖然使用三軸加速器取代GPS計算步伐和速度,但有持久的電池續航力以及溫度、高度、壓力、距離的偵測功能,頗具都市休閒風格。
挑選要點6/有登山等其他戶外運動功能嗎?
多功能,往往也是鐵人們採購考量之一。以Garmin920XT來說,大部分功能用於健走運動較普遍。Suunto Ambit3 Sport除了鐵人三項表外,日間監控、指南針與導航功能、水平儀和羅盤皆具,即使在GPS不易偵測到之處也能使用。而Bryton S630E除了鐵人三項記錄外,還支援跑步、騎車及其他綜合運動。Oregon在此算功能強大,因為它除了鐵人三項各單項外,還可以用於登山、健身、釣魚及其他日常動態活動。
鐵人三項表的功能及使用
考量了外觀及價格等因素後,還別急著採購你心目中的鐵人表,因此在此之前,你還必須弄懂這支表是否能陪著你渡過漫長的鐵人三項各個訓練,把你要的數據都能記錄起來。因此,以下再針對游泳、自行車、跑步再做詳細的解析。
鐵人表在游泳項目評比
鐵人三項表在游泳功能上,挑選時必須考量三個重點:
1.是開放水域或室內游泳使用,決定這支表的用途範圍,是訓練用還是訓練和比賽都可以用。
2.是否能測量室內游泳圈數、划頻,這可以幫助自己知道平常訓練的狀況。
3.是否有定位導航,這可以幫助選手在比賽時了解目標方位,不至於多游許多距離。
鐵人表在自行車的功能評比
騎車時,最基本的是知道進行的里程數、速度,和回轉數,這四支表都已具備這種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回轉數的記錄,目的是幫助鐵人們能妥善分配騎行時的踩踏頻率,做體能和肌肉的調整和支配。
其他的進階功能,可以注意是否能偵測Power Meter功率計的數計分析,知道自己肌肉能負荷的阻力標準,還有可使用的範圍,幫助自己在比賽上做發揮,或是訓練時能監督自己的質量。
鐵人表在跑步的功能評比
跑步時,基本的功能是知道時間、配速、心跳,以及距離,基本上這些功能已經足夠。但在進階款的鐵人三項表,則是需要知道跑姿上的動態分析數據,像是步頻、垂直振幅等,生理上,則需要知道最大攝氧量,和有氧閾值,幫助自己在訓練時監測質量,在比賽上則是可以幫助做體能上的分配和運用。
而Garmin和Suunto比較特別的是會針對訓練或是比賽後,分析數據建議鐵人們需要多長的時間做身體恢復,是不是很貼心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