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孩子,你還會愛我嗎?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孩子,你還會愛我嗎?

  • 作者:劉北元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5-15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折 19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9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198元,贈紅利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88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有名有利就一定會開心嗎?有權有勢就一定會開心嗎?」 「當時爸爸什麼都有了,但還是不開心……」 一個因為殺人而坐牢的爸爸,最想對孩子說出口的真心話。 一個名利雙收的律師,因為嫉妒心與占有慾而一時衝動,竟當街殺害了欲分手的情人,成了轟動當時臺灣社會的新聞事件。雖以高額賠償金與被害人家屬和解,但除了律師執照被取消外,仍得面對十二年的徒刑。入獄後的他,心已有如槁木死灰,甚至多次有過尋死的念頭,直到某個契機之下讓他回首前塵往事,重新發現生命中快樂滿足的真諦…… 這本書是劉北元在獄中等待假釋期間,寫給他孩子卻寄不出去的40封信,不是因為獄方不准他寄,而是他不知道他的孩子究竟會怎麼看待他,因為這40封信的內容,句句都來自他心中最深沉也最黑暗的角落。 【名家推薦】 ◎呂秋遠(知名律師、作家)  「於是,這本書裡的叮嚀、感受及勸勉成了祕笈。它能給兒子帶來祝福,也能提供給現在一些不常思考,只愛玩3C產品的年輕人,做個參考,指點迷津。 很高興作者出獄後找到合適的工作,也善盡人子的孝道。盼這本書提醒每個為人子女的,多去體會父母的心腸肺腑。另一方面,也盼望為人父母的,多花點時間陪伴、溝通、了解、關心成長中的兒女。這樣,家就能營造出幸福和樂的氣氛。有了愛,家就永不失敗,下一代,也會輩出人才。」 ——黃明鎮(基督教更生團契臺灣分會總幹事)  「我仍時常想起十七歲時,北元拿著吉他,一起唱《大海邊》和《木棉道》的單純快樂,那心靈的桃花源,好像又回來了。這本書中的每一封信,都像那年青春單純的聲音,像是那年在文藻語專的教室裡,和邰肇玫傳紙條的施碧梧,寫下《闊別》的最後兩句歌詞——『青春已消逝,成了過眼雲煙,曾許下的狂言,是否都已實現?』會實現的,北元,如果我們能強大到敢奔向地獄去救人,青春就算是雲煙過眼,也容許我們用雙手實現狂言!」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作家) 

目錄

推薦序 有愛,永不失敗 推薦序 闊別 自序 6/5 6/10 6/11 6/3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8/2 8/3 8/4 8/5 8/6 8/10 8/11 8/12 8/14 8/15 8/19 8/20 8/21 8/22 8/24 8/25 8/29 8/31 9/1 9/6

序跋

自序
  終於返鄉了。   從九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被收押到臺中看守所起,歷經將近八年的監禁,終於在一○三年的歲末獲得國家的恩典,從臺東武陵外役監獲釋返鄉,所餘四年的刑期,國家讓我在得嘗自由的甘美中,自我反省、自我管理。   我珍惜著人生剩下的每一天,心存感恩。   由於外役監有放假的福利制度,早在一○二年八月,我便有了首次的返鄉探親之旅。三天假期,扣除來回各一天的交通時間,實際上與家人相處不過一日。除了母親、兄長全家,我還見到了個頭已經比我高的兒子,我入獄時,他才小四呢。生疏中,帶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我們擁抱、再擁抱。相較於我出事前的優異在校表現,聽說這孩子這些年的功課不挺好,我總是感到自責,如今他反倒來安慰我,自個兒攬起一切,說功課不好沒我的事,這就讓我的愧疚更深了。在未見到他之前,我不停地猜測,這八年來他到底承受些什麼,想著如果我是他,心裡頭會有多怨恨,但,他勇敢與體貼的話語,化解了我的憂慮,只是不曉得他心中會不會太壓抑?我好不捨。   一○四年四月,我取得假釋申報資格,首度提出申請,結果也正如預期——該員仍有必要繼續教化,假釋所請宜暫緩。依照法務部的假釋作業規定,取得申報假釋資格的受刑人,在申請被駁回後,必須間隔四個月,才能再次提出申請,於是,從那時開始,我掉進了以四個月為一個周期的心情輪迴,從期待申請、提出申請、等候結果、晴天霹靂、到萬念俱灰後的重新出發,這其中的煎熬和磨難,真是一言難盡啊!尤其是送別人回家時,口中那句代替再見的「順風」,說的時候心就像初春的青梅,說有多酸澀,就有多酸澀。從一開始服刑,我就曾聽回鍋的過來人說:申報假釋期間是服刑過程最痛苦的一段日子。   當時我心想:能申報假釋是多麼幸福的事,怎麼會煎熬呢?如今輪到自己站上火線,才知當年老人所言不虛。更糟糕的是,在這段人生至要的關鍵期間,竟然什麼都不能做,除了等,還是等,人都等出病來了。   身體一旦出狀況,人便會陷入一種焦慮狀態,思東想西的,最後開始惦念起:萬一沒命回家鄉,還有什麼事沒去做的?我想起了那如我一般聰明的孩子。他已經長大了,即將展開人生的精華階段,許多生命的體驗,我這老爸得告訴他,以免他也如我一般,在人生的順境坦途中跌倒。然而,眼下回不回得去,都還是未定之數,如果這時有個萬一,來不及對他說,這該怎麼辦才好呢?寫信嘛,我又不知道他的地址,縱使寫了信,也寄不出去。   就這樣猶猶豫豫地拖延多時,最終我告訴自己:「再不寫一定會後悔。」下定決心後,便拿起正在使用的讀書筆記,在多餘的空白頁上,開始寫信給孩子,至於如何能交給他,就讓主耶穌來煩惱吧。就這樣,我開始撰寫書信,反芻自己慘痛度過的人生經歷,用文字真實地記錄下來,如此,縱使有一天我不在了,孩子碰見過不去的人生關卡,翻開筆記本,也許可以找到我留下的建議,宛如我依舊在他身旁一般。   一○三年十二月,也就是第三次申報假釋時,我很幸運地獲得國家的恩典,准許我帶著給孩子的書信返鄉。由於他正面臨著隔年二月大學指考的壓力,我除了電話連絡,並不敢打擾太多,一直到考完試之後的農曆年假期中,我與孩子才見上返鄉後的第一面。   那一天,我與他約定早上十點,由我開車去接他,然而九點鐘不到,我已按捺不住期待的分秒煎熬,早早出門到相約的地點等候,幾乎提早了五十分鐘到達。當天天氣晴朗,我的心情也如藍天一般柔亮。等,成了一種親情的撫慰,一種付出的開始。我坐在人行道旁的矮牆上,認真地看著來往經過的年輕人,希望孩子看見我的第一眼,我沒有錯過,正笑著向他揮手。結果,老爸永遠是笨的,我猜錯他可能出現的方向,他雖然早到十五分鐘,卻是快走到眼前,我才發現,他不知從何處突然冒了出來。   「拿掉了印象中的黑膠眼鏡,頭髮似乎有些修剪,鼻梁好挺,眼睛好深情,皮膚好白……」我在心中打量著眼前這個年輕的生命,看他有哪幾分像我,哪幾分像母親。說實在話,這麼多年過去,我錯失了他的成長,對他的輪廓並不熟悉,他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帥。在車上和他閒聊幾句,我不願說太多,畢竟我不熟悉他的內心世界,他對我也是如此的感覺吧。   到了大哥家,他一進門就和實際上不挺熟的奶奶擁抱,這孩子對親情的珍惜,讓我霎時有些想哭,他好像已經懂得選擇,選擇自己多承受一點什麼,多付出一點什麼,讓別人可以好過一些,安慰一些。不過,也許他真的還不適應有父親在身邊的感覺,在客廳聊沒幾分鐘,我們竟漸漸沉默下來,感覺到空氣中有些許漫漫的涼意。大哥或許是察覺到這分尷尬,主動開口約我和孩子打撲克牌大老二,這是我在入獄以前,全家最常玩的遊戲了。才坐好位置玩沒幾把,氣氛變熱絡了,尷尬也沒了,牌局帶領我和孩子回到過去,三個人的笑聲此起彼落,在樓梯間不停地迴響著。   是的,孩子的笑聲迴響著,從白天迴響到黃昏,又從黃昏迴響到夜晚,他說要回舅舅家的時間也跟著一延,再延。   終究,這只是一場聚會。   八年前,我弄垮了自己的家,大家都無家可歸,如今,孩子和他媽媽有自己的家;何況,相見不過是催促著離別的笙蕭,哪有分親疏遠近唄,人世間再歡愉的相聚,早晚一定都會散場。趁著夜未太深,我又開著車,循白天的路程,送他回去舅舅家。由於小孩大學想念法律系,在回程的路途上,他開始跟我討論起申請學校的想法,還有未來法律前途的規劃。我們聊著,聊著,車到了舅舅家巷口,我們在車上繼續聊,繼續聊……繼續聊。   終究,這只是一場聚會。   他還是下了車,我趕緊拿出大哥準備好的禮盒,交到他手上,「你大伯要送給舅舅的,祝他新年快樂。」我們邊走邊說話。   「你到舅舅家坐一下,好不好?」孩子誠心地邀請我。   我心裡一時間沒有準備,愣了一下,停住腳步,拍拍他的肩膀說:「夜深了,改天吧!」其實我是心虛,害怕面對前妻的家人。   孩子沒有回應我,也沒等待我跟上,提著禮盒繼續往前走,我想叫住他,嘴巴卻好像被沁涼的寒氣凍僵了,怎麼就打不開,直到他快走遠了,我才好不容易勉強擠出一句話:「保重喔!收到成績單告訴我。」他還是沒有停下來,只是緩一緩腳步,頓了一下,讓我知道他聽見了,然後轉個彎,身形沒入黑暗的巷子裡。   孩子的笑聲迴響著,在我的耳畔迴盪。   在返回大哥家的車上,我不住地為孩子禱告,希望神能憐憫他這些年的痛苦與熬煉,將原本為我準備的恩典,都傾洩在孩子身上;將原本屬於我的福分,都讓孩子來領受。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還能為他做些什麼?他大了,真的長大了。   終究,這將是一場人生的聚會。   我不知道,今生和孩子的緣分能走到什麼境界,但是,我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那天,孩子在夜色中離去的背影——瘦高、堅強、成熟、體貼……   知名作家蔡淇華老師,是我的高中死黨,八年來他與我的許多好友一樣,經常到監獄探望我,然而,他有一點與其他人不同,那就是淇華幾乎每週四都到我孩子就讀的高中,和他一起打籃球,為我看顧著他。所以,我撰寫給孩子的書信,淇華是第一個知道的人,他還鼓勵我說,這些信不但給自己的孩子看,更可以給許許多多的孩子看。因此,當我返鄉後,便將這些書信影印交給淇華,他看完後,毫不猶豫地將我推薦給時報出版公司的總編輯李采洪,促成了本書的出版。   給孩子的信,其實我寫了許多,大約從一○三年五月開始,利用中午與晚上的休息時間,寫到同年九月初,幾乎是每日一封信,直到自己的右手因為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無法再提筆寫字為止。本書所收錄的書信,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所有孩子們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到的情況,我願意公開自己與孩子的私語,和這個社會的未來希望,一起分享生命的經驗。   我因犯下殺人罪,律師資格早已被剝奪,所幸專業仍在,目前在友人開立的保險公證公司任職,設法養活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負擔。不過,賺錢對我而言,已不是人生第一要務,我還有好多事該去做,除了陪伴我的家人,加入牧養我獄中八年的更生團契,成為監獄福音的志工,再回到監獄裡去搶救迷失的生命,我無可推諉,是主耶穌讓我入獄接受熬煉的目的,也是上帝賜給我的人生戰場、生命祝福,與未來勳章。   我要在此謝謝所有協助本書出版的朋友,以及時報出版公司所有參與出版工作的人員,更要感謝過去八年來照顧我無微不至的家人與朋友們,特別是母親、大哥,以及在高雄執業的摯友葉銘進律師,沒有他們,沒有今日的我。   感恩是我重生的開始,就帶著這樣簡單的行李,上路吧!

內文試閱

6/5
  孩子:      去年五月壹週刊賀照縈阿姨來採訪爸爸時,曾問到:為何會情緒失控殺人?這個問題絕對是我在獄中檢討思想最深的課題,因此,爸爸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賀阿姨:是嫉妒。      嫉妒大致上可以分成二種:一個是發生於同類之間爭競的嫉妒,是一個人比自己更好的自卑心態所造成的嫉妒;另一個則是根源於扭曲的愛,因為自己心愛的東西被他人占有,原來的愛因痛苦而扭曲變形,轉化成滿腔怨恨。我的狀況很明顯是後者,因失去愛人,自己的愛扭曲成怨恨,最終難以扼制憤恨而殺人。      有位德國神學家說:「嫉妒是一種激情,它急迫地追求,最後導致經受巨大的痛苦。」是的,這些年來爸爸在獄中細細回想自己與被害人交往的經過,尤其是犯下殺人暴行之前的幾個月,發現那一段時間,嫉妒早已在心中長成一隻巨獸,日夜不分地啃咬吞噬著我的理性,逼迫著爸爸不停地以自殘的方式傷害自己,也用言語或行為傷害別人。      然而這樣的情緒宣洩並不會減緩嫉妒的仇恨心,它反而變本加厲地催逼我去做出更大的傷害,直到一方毀滅,甚至雙方都毀滅,嫉妒才肯罷手。簡單言之,當時的爸爸完全被嫉妒所操控,體內任何理性的聲音都被它漸漸地蓋過,只留下怒火,只想要報復。      大約三年多前,臺北來的友人送給我一本精美的英文版莎士比亞作品簡介,銅版紙彩色印刷,厚達七、八百頁,我花了不少時間慢慢品味莎翁傳世的不朽名劇,竟驚覺到幾部最受推崇的劇作皆是悲劇,都與人類的嫉妒脫不了關係,如《哈姆雷特》、《馬克白》及《奧賽羅》。特別是《奧賽羅》中那位百戰沙場的名將奧賽羅,再強大的敵人都無法擊敗他,卻死於自己內心的嫉妒。      因為嫉妒,奧賽羅像是一桶裝滿汽油的容器,等待著星星之火的點燃,然後手刃愛妻,毀滅自己。這下我才明白,原來人類早已飽受嫉妒的荼毒,莎翁看到了,讓它成為筆下劇作中真正的主角;而我實在無知,殺人之後數年才弄懂自己內心是被嫉妒控制著。      社會心理學家凱薩琳.安東尼(Catherine Anthony)認為,人在一生中經歷一次或數次嫉妒引起的衝突是正常的,如果深陷嫉妒的泥潭,始終無法自拔就該警惕了。在極端的狀況下,有可能發展成妄想狂,更有甚者會導致謀殺或自殺。爸爸若能早先一步認識了解自己內心的這項惡劣心性,也許悲劇便不會降臨在我身上,你也不會吃那麼多苦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依靠著神的愛,試著馴服嫉妒這頭在我體內自生自長的怪獸,學習完全付出的愛的模式,於最需要被愛的監獄中,勇敢放手,操練著祝福別人的功課,在神的慈愛陪伴下克服分手的恐慌和傷痛。更重要的,對多情的我來說,最大的折磨並不是分手,是經常性的情不自禁。這是過去情感糾葛的根源,也會是未來重返社會的一大挑戰。幸好有長期的監禁,使我在獨處中充分地觀察認識到自我,如今已懂得怎樣的距離是與異性相處的恰當分際,不至於在自己心中無端地掀起漣漪。      寶貝,寫下這一切對我而言實在既難過又難堪,可是我總擔心你會不會也遺傳到我的情緒困擾。雖然曾請教過精神科醫師,確信我的狀況是個人成長環境和遭遇所形成的心理問題,可以被治癒,可以被改變,但肯定不會遺傳,我仍放心不下地告訴你自己的狀況和改善狀況的努力方向。總之,盼望你能及早開始練習自我觀察與認識本性,為自己平安喜樂的人生鋪出一條坦途。      不停地寫寄不出去的信令人心酸,但想著你未來會孤單一人活在世界上,無論如何老爸都得撐下去,讓我的愛可以伴你永生。愛你唷。     

延伸內容

推薦序:有愛,永不失敗
◎文/黃明鎮〈基督教更生團契臺灣分會總幹事〉   按照美國人的統計,坐牢的人,他們的孩子,未來去坐牢的比率,有一般人的二十倍。臺灣的情形也許不同,但應是相去不遠。   作者為了彌補對家人的虧欠,希望鼓勵兒子長進,將來大有可為,才會在獄中花那麼多心思,寫那麼多「寄不出去的信」。   我認識作者是在台中看守所,那時案發不久,他自責甚深,心中難過,常睡不著覺。所以,有人邀我去為他禱告。我禱告,求神赦免他的過犯,除去他罪惡的重擔,賜給他一顆平靜、清潔的心,讓他的人生有新的開始。因《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那一次的禱告,據他稱,信仰帶給他力量,他就睡得好些,抗憂鬱症的藥,也慢慢不用了,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安然自在。不久,他在獄中受洗,成為基督徒,性情、思想大有轉變。他在獄中認真讀《聖經》,團契寄給他的神學書籍,他也仔細學習。因此,靈性進步很快,期盼一生為主所用,回饋社會,補償對家人的虧欠以及被害人的損失。   移監到臺東的武陵戒治所外役隊後,我去探望他幾次,每次他都會提及母親、兒子等家人,盼望修復親子關係,重溫天倫之樂。   他出獄後,母親接納他,讓他住在一起,兒子也見了面,吃了飯,家人團圓了;但他心𥚃的掛念仍是兒子的成長及未來。因他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思想雖然精進,仍需長者給他們的一些智慧之言。   於是,這本書裡的叮嚀、感受及勸勉成了祕笈。它能給兒子帶來祝福,也能提供給現在一些不常思考,只愛玩3C產品的年輕人,做個參考,指點迷津。   很高興作者出獄後找到合適的工作,也善盡人子的孝道。盼這本書提醒每個為人子女的,多去體會父母的心腸肺腑。另一方面,也盼望為人父母的,多花點時間陪伴、溝通、了解、關心成長中的兒女。這樣,家就能營造出幸福和樂的氣氛。有了愛,家就永不失敗,下一代,也會輩出人才。   二○一五年四月三日
推薦序:闊別
◎文/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作家〉   彷彿只在昨天 才和你說再見   怎麼這樣眨一眼 已經過了許多年   你的一切都改變 再也不像從前   那帶笑的嘴邊 皺紋已呈現   —民歌《闊別》   在民歌四十年的伊始,以前彈吉他,一起唱民歌的高中死黨石頭(北元高中時的綽號),經過獄中八年後,出來了。他從一個月入百萬的律師,變成一個重新出發的更生人。   北元對於今日監獄的生態尚心有餘悸,對剛發生的高雄大劫獄,他懂:「我沒想到自己能夠活著出來。上這一堂課,好貴呵!」   「能用一句話形容你這一堂課學到的東西嗎?」聚會時我很好奇。   「搞懂人生的優先順序!」北元斬釘截鐵:「人生追逐的首位,絕對不是金錢或權力。」   「那是什麼?」我們其他三位死黨異口同聲。   「是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事前塵積壓在北元的喉頭,他的聲音降了幾個key:「我失去了婚姻,還錯過了兒子最寶貴的成長時光,現在他高三了。」   於是北元將對兒子說不出的愛,化為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這些信,藉由出版,也寄給北元摯愛的年輕人。   就像那天,他急著打電話給我:「兄弟,我們到地獄救人去!」   「救誰?」   「救正被這個世界慢慢往地獄推的年輕人。」   我知道北元在講甚麼了。才出來兩個月,聚會時,石頭不斷重複他在獄中的見聞:「四年前在監獄工廠,吸毒犯不到三分之一,但一年前已增加到二分之一強,現在臺灣的監獄都被煙毒犯塞爆了,難道你不知道現在毒品滲透到校園有多嚴重嗎?」   我知道,因為一位當「大哥」的親人在過年時也跟我聊過毒品:「我答應你絕對不碰毒,但我底下的小弟和小姐很少不碰毒的。現在的兄弟和以前不一樣了,有錢才是老大,而搞錢最快的方式就是賣毒品。要賣得多,就是找下線,下線哪裡找?當然是校園。兄弟會先吸收國中以上的學生,先讓他們吸上癮,等到零用錢不夠買毒了,只好『下海』賣毒給同學,很快一個學校就淪陷了。」   「很多年輕的愛滋病患者,幾乎都是走水路(指毒品靜脈注射)共用針頭傳染的。一碰毒品,幾乎就救不回來了。」另一個死黨,當警官的會傑曾半開玩笑說:「十個煙毒犯有九個會回籠,另一個是死在外面。」   出獄後,北元去找在獄中幫助他最多、更生團契的黃明鎮牧師,一起協助輔導年輕的更生人,發覺毒品、幫派、破碎家庭、教育制度……等沉�說A正帶著下一代迷路。「審判長期待我『出獄後為國家和社會多做點事,來彌補所犯的錯』。」北元覺得幫助這群誤入歧途的年輕人走回正軌,是他現在責無旁貸的天命。   其實這幾年當局不是沒看到這些問題,也不是不想做點事,教官室的「紫錐花」實施有年,各校驗尿、反毒慢跑、反霸凌熱舞,也從來沒停過,但吸毒和幫派人口數就是在這幾年直往上飆。一位國中的畢業生曾告訴我:「我們學校整個淪陷了,學生都知道誰在吸毒,誰在混幫派,只有老師不知道。吸毒的男同學上高中後,容易被幫派吸收,女生則容易走上特種營業,或被特種營業用毒品控制,一輩子翻不了身。」   學者但昭偉曾說過,品格教育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品格教育推動者大多不夠好,也不夠壞。」但曾經「壞過」的北元,懂得靈魂「變壞」的過程,他在書中用一個個故事現身說法,充滿了巨大的感染力。   所以,既然做了那麼多年的慢跑、海報、熱舞、球賽都遏止不了下一代失速墜落,我們真的需要北元這本書,來告訴徬徨的現代人(或驚嚇他們、制約他們),下地獄的代價,遠非他們可以承受。   面對毒品、幫派、到整個世代的道德沉淪,整個國家像正打敗仗的軍隊,我們除了沿用過去那些失敗的戰術外,有沒有可能讓北元這類的「浮士德書寫」,也成為教導思辯的武器。   我在前兩本書中,用「石頭」當北元的化名,因為我知道,曾經撞過地底的石頭,其實是強度最夠,最能引導年輕人的拳頭!有信仰的北元,現在那雙手,不僅化為可擊碎暗黑的拳頭,也是撩撥鋼弦的手。相隔三十年,北元又拿起吉他了。   我仍時常想起十七歲時,北元拿著吉他,一起唱《大海邊》和《木棉道》的單純快樂,那心靈的桃花源,好像又回來了。這本書中的每一封信,都像那年青春單純的聲音,像是那年在文藻語專的教室裡,和邰肇玫傳紙條的施碧梧,寫下《闊別》的最後兩句歌詞——「青春已消逝,成了過眼雲煙,曾許下的狂言,是否都已實現?」   會實現的,北元,如果我們能強大到敢奔向地獄去救人,青春就算是雲煙過眼,也容許我們用雙手實現狂言!

作者資料

劉北元

出生在雲林縣西螺小鎮,後隨父親工作定居南投山城埔里。台中一中畢業,進入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當年應屆考取律師資格,同時進入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攻讀保險法。取得碩士學位入伍服役,退伍後開始14年的律師執業生涯,成為國內保險界的知名律師。2004年因感情因素失心瘋犯下殺人罪,判刑12年,入獄期間在獄中練習寫作,表現良好,於2014年12月獲得假釋出獄。目前在保險業界任職,並加入基督教更生團契志工的行列,從事監獄福音的傳播。

基本資料

作者:劉北元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VIEW 出版日期:2015-05-15 ISBN:9789571362731 城邦書號:A220110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