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明鏡週刊小說類NO.1,長踞七十八週
◆德國《世界報》盛讚:當代最細膩、優雅的生命之歌
不平靜的憂傷世紀,不詩意的寂靜歲月,沉默認命的人生,
而「每個人都只能以自己的方式蹣跚獨行」,他這麼說。
回想起這一生,他已經比自己所想像的堅持得更久,且心滿意足。他從孩提時代、一場戰爭及一場雪崩中活了過來。他努力工作,從未沉溺於這個世界的誘惑,也曾經愛過,了解這份愛可以通往何處。縱使早已記不起自己從哪裡來,更不知將往哪裡去,卻能帶著笑聲,沒有遺憾地回顧這段生命長河……
書中,人們沉默而質樸,敬畏而宿命,因為冰女「隨時都會到來,把你帶走」。這就是人生。作者謝塔勒以簡短的篇幅,描寫了一生如寄,一個貧乏但知足的人,以及他身邊一個個先他一步走的人。
這部作品可說是相對於全球化的反小說。小說裡沒有全球流動的年輕人或中年人。而是一個在山間,在熟悉的村子度過一生的人。山裡開始建造纜車,象徵著現代化的來到,而後戰事開始,主角艾格輾轉流離後重回故鄉。透過這部小說,可看見現代主義的縮影。謝塔勒捨棄華麗情節的鋪陳,專注寫著單純質樸的艾格,在寂靜的山間,宿命而不怨天尤人的人生。簡單的對話,處處反映了人類存在的深度。
【深刻推薦】
伊恩.麥克尤恩(布克獎得獎作家)
陳思宏(旅德作家)
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各界讚譽】
「本書如同一場美好的思索,思索著遠離塵囂的山谷中一段孤獨的生命,以及現代世界如何緩緩地來到。」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於《Sunday Times》(布克獎得主)
「這本書以一種美麗的語言,安靜地、聚精會神地、不激情地敘述一個人所能夠承受的事。這是一位多麼令人激賞的作者,以一本令人無法忘懷的書如此深刻地感動人心。」
——Elke Heidenreich 於《法蘭克福匯報》(F.A.Z.)
「羅伯特.謝塔勒的《一生如寄》在幾個獨樹一格的場景中,勾畫了超過七十載的永恆生命,像一杯苦甜交織的日落雞尾酒,帶著一點媚俗」
——Thomas Andre 於《明鏡週刊》(der Spiegel)
「可惜、可惜實在太短了,比放假日還短。」
——Stephan Hebel 於《法蘭克福評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
「愛、生命和死亡,最小的格局裡最偉大的演繹。」
——德國女性雜誌《Brigitte》
「留下萬千驚奇的一本書……,羅伯特.謝塔勒 不需要太多文字,也完全不需要喧囂的筆觸。不管他如何下筆和寫了些什麼,帶來了多少寂靜和沉默,都是擲地有聲。誰想要為靈魂帶來喜悅,就讀這本書!」
——Christine Westermann 於 西德廣播電台(WDR 5)
「這本書從第一句就緊緊抓住了我,因為羅伯特.謝塔勒完全沒有冗言贅字。……這個生命是如此粗糙、土生土長、簡單平實。羅伯特.謝塔勒卻總能不斷找出美好、充滿詩意的措辭。一本呼吸的書;在閱讀時大腦和心臟都得到足夠的新鮮山區空氣……。」
——Stefan Keim 於 西德廣播電台(WDR4)
「這本美麗、令人印象深刻的書,將工人、樵夫和纜車建造人的生活寫入二十世紀這個大時代中。謝塔勒成功地用一本多層次、高超技巧的書寫下一個質樸的人。」
——Denis Scheck 於 德國廣播電台(ARD)
「我閱讀、我驚奇不已、我享受每一個句子,羅伯特.謝塔勒簡潔又盡責地寫下了一個小人物的巨大情緒,關於其命運和死亡……一百五十頁寫下一個完整的人生,每一頁都極具吸引力,本書最困難之處在於,包括死亡,都以憂鬱的輕鬆筆觸來完成。」
——Wolfgang Herles 於 德國電視二台(ZDF)
「羅伯特.謝塔勒的字裡行間散發出特殊的尊嚴和力量。……沒有怨恨、沒有怒火,活過的人生是如此艱困,卻依然扎根深厚,用不可思議的失重和優雅來書寫。」
——Annemarie Stoltenberg 於 北德廣播電台文化頻道 (NDR Kultur)
「羅伯特.謝塔勒的書非常成功,如此扣人心弦、震撼人心,讓人有一段時間無法繼續閱讀……謝塔勒的語言寧靜致遠,生動、感性地勾畫出了一個世界。」
——Christoph Schröder 於《日報》(taz)
「每個舉措、每個文字、每個句子——無一不讓人細細凝聽。……細緻、優雅的完整生命之歌。人整個沉靜下來、不能自己、帶有一點肅然起敬、悲傷突然止息、撕心裂肺的大笑和巨大的驚愕。」
——Elmar Krekeler 於《世界報》(Die Welt)
「羅伯特.謝塔勒以一種有著不可思議的輕鬆且靈活優雅的語言,敘述一顆簡樸心靈的故事。」
——Ursula März 於 德國文化廣播電台(Deutschlandradio Kultur)
「用令人回味無窮的敘述形式來書寫不知時空的Andreas Egger的故事。……這本書的力量如此偉大、沉靜。……謝塔勒沒有勾勒出一個偏僻的地理區域,而是勾勒出靈魂的境域,我們無一不承載這樣的靈魂,所以我們對所有都如此熟悉。」
——Holger Heimann 於 德意志電台(Deutschlandfunk)
「人可以一再復述故事,這個故事也是,但沒人能讓這個故事變得更好。復述是其他故事做的事情,《一生如寄》只是拿來閱讀的。謝塔勒深刻進入了其人物和其外境,用其眼光書寫。氛圍稠密、語調和諧、所有的文字塵埃落定」
——Eva Schobel 於 德意志電台(Deutschlandfunk)
「在無人的高山牧場,用一個長日讀進這冷靜的敘述,是如此宜人的一件事。」
——Cathrin Kahlweit 於《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一本非常富有詩意的書,既粗暴又溫柔。一本充滿尊嚴與讓人關注小人物之書。在讀了剛開始的那幾頁後,會捨不得將它放到一邊,這證明文學並非依賴引起轟動的題材。當今人們必須記得這件事。」
——Thomas E. Schmidt 於《時代週報》(Zeit Literatur)
「彷彿從時代中掉落出來一般,這本美麗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書關心的是一位活在二十世紀的雇工、伐木工人、以及纜車建造工人的一生。謝塔勒的技巧讓他成功地寫出一本關於一位簡樸者之多彩多姿。」
——Denis Scheck 於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
「因為羅伯特.謝塔勒,奧地利當代文學額外贏得了一種人們再也不想放棄的聲音。」
——Wolfgang Popp,奧地利第一廣播電台
內文試閱
那天,艾格坐在一座樹墩上,觀察一團黃色的煙霧如何遮蔽了山谷的入口,後面緊接著的是造成這團煙霧的畢特曼與兒子建築公司隊伍,由兩百六十位工人、十二位機械師、四位工程師、七位義大利廚娘、以及一些無法更進一步命名的助手所組成,他們正在慢慢地接近村子。從遠處這整個隊伍看起來就像一個龐大的畜牲群,用緊閉著的眼睛,只能認出有些地方有高舉的手或者放在肩上的鶴嘴鋤,這個隊伍僅只是滿載機器、工具、鋼鐵支架、水泥以及其他建築材料的馬車與卡車工作隊伍的先鋒。
整個隊伍在不堅固的路面上移動著,這是頭一遭在山谷中迴盪著柴油引擎低沉的噠噠聲。當地居民沉默地站在街道邊緣,直到老馬伕約瑟夫.馬利策突然將他的氈帽從頭上摘下,隨著一聲歡呼將它丟到空中,其他人也跟著開始歡呼、狂叫與呼喊。自從幾週以來,大家就期待春天以及建築團隊的到來。他們要蓋纜車,用直流電運轉的空中纜車,淺藍色的木頭車廂將人們往上擺盪至山上,享受俯瞰整個山谷全景。這是一個浩大的企圖,將近兩千公尺長,二十五毫米厚的金屬纜線會穿過天際,就像極了北蝰交配時交互纏繞在一起一般。必須克服一千三百公尺的高度差異,深谷要搭起橋樑,岩石突出要爆破。因為纜車的緣故,也要把電力引進山谷。在嗡嗡作響的電纜上面,傳送著電力,街道、房間以及獸棚在晚上也會閃耀著溫暖的燈火。當人們丟高帽子、歡呼響徹清澈的空氣中時,同時也想像著這些以及其他更多的遠景。
艾格也很想一起歡呼,卻因為某種原因還是繼續坐在他的樹墩上。不知道為什麼,他覺得沮喪。或許是跟引擎的噠噠聲響有關,因為這突然充滿整個山谷,卻不知何時會消失,或者可能永遠再也不會消失的噪音。艾格這樣坐了好一會兒,卻再也忍不住了。他跳起來,跑下去加入其他人站在街道邊緣,盡其所能地大聲喊叫與歡呼。
***
孩提時,艾格從未喊叫過或歡呼過,直到他上學的第一年為止,他一次都沒有真正地講過話。他費盡努力才蒐集了少量的字彙,在少數的時刻可以用隨意的順序說出。說話意謂獲得關注,另一方面也預示了沒有什麼好事。在一九○二年那個夏天,他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被抬起放到馬車上,帶著他從山的另一邊一座很遠的城市來到這裡之後,他就只是沉默地站在那,用大眼睛驚奇地網上呆望著那閃耀的山峰。他那時應該是四歲大,也或者是小一點或大一點。沒有人真的知道,也沒有人真的知道得那麼詳細,也沒有人有興趣知道。但至少富農胡伯特.克蘭茲史多克關心,他不情願地接受了艾格,並且給送他來的馬車塞了兩個格羅森硬幣以及硬掉的麵包頭當作微薄的小費。這小男孩是他幾個小姨子其中之一的遺孤,他這位小姨子過著輕浮的生活,因此沒多久就被親愛的上帝用肺癆所懲罰,一命歸天。艾格脖子上掛著的皮囊中有一些紙鈔,這對克蘭茲史多克已經構成足夠的理由,沒讓他下地獄或者將他遺棄在教堂的大門前,根據他的想法,這兩件事大約是同樣的意思。不論如何,艾格就站在那裡了,驚嘆地望著那些山脈,這成為他早期童年時光的唯一景象,然後一輩子都跟隨著他。對於在那之前的記憶根本不存在,之後的那幾年也一樣,他在克蘭茲史多克農場的前幾年就在過往的迷霧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他的下一段記憶中,他看到自己約莫八歲,光著瘦弱的身子,被吊在牛軛上,他的腿跟頭幾乎要碰到有著馬糞臭味的地上,來回晃動,他的白色小屁股裸露在冬天的空氣中,承受著克蘭茲史多克用榛果樹枝的鞭打。一如往常,農夫將去葉的樹枝浸在水裡,好讓它們變得有彈性。在鞭子伴隨呻吟聲落在艾格的屁股上之前,正在空中發出短促而清亮的嘶嘶聲。
艾格從來不大聲尖叫,因為這樣只會刺激克蘭茲史多克鞭打地更兇狠。這個男人是為了讓大地以及在地面上生活的所有萬物都能臣服於他,由上帝之手所塑造與鍛鍊。這個男人完成上帝的旨意,他也說著上帝的話語。這個男人藉由他腰部的力量創造生命,也用他手臂的力量奪取生命。這個男人有血有肉,他是土地,他是個農夫,他叫做胡伯特.克蘭茲史多克。他高興的時候,就翻弄他的耕地,把一隻成熟的豬隻扛到肩膀上,生個小孩,或是把另一個小孩吊到牛軛上,因為他是上帝所創造的男人、話語以及行為。
「上帝寬恕我!」克蘭茲史多克一邊說一邊嗡嗡地揮打著鞭子。「上帝寬恕我!」
有足夠的理由讓艾格受到這些嚴厲的處罰:灑出來的牛奶、發霉的麵包、一頭走失的牛隻或是結巴的晚禱。有一次不知道是農夫把樹枝削得太粗、或是他忘了把它用水泡軟、還是因為比平常還用力地鞭打,沒人可以確切斷定。反正他就是使勁地打,在那弱小的身體某處聽到斷裂的聲音,然後小男孩一動也不動。「上帝寬恕我!」克蘭茲史多克說著,並驚訝地放下手臂。
小艾格被抬進屋子裡,放在稻草堆上,農夫的太太用一桶水還有一杯熱牛奶,救回他的小命。他的右腿有些不對勁,但是到醫院檢查太過昂貴,所以就從鄰莊請來了整骨師艾羅伊斯.克拉莫若。他是個友善的人,而且有著出奇地小而粉紅色的手掌,但是其力量跟熟巧度卻是在伐木工與鐵匠學徒之間有著傳奇性的名聲。幾年前有一次他被請到希爾茲富農的農莊,富農有個長得像熊一樣壯、像怪物般的成年兒子,因為喝得爛醉,從獸棚屋頂下跌下來骨折,從幾個小時前就因痛楚在雞屎堆中打滾,口齒不清地大聲喊叫,並且還用草耙成功地防衛每一個想要接近他的人。艾羅伊斯.克拉莫若帶著不在意的微笑靠近他,機敏地閃躲過每次的草耙戳刺,兩隻手指準確地插進男孩的鼻孔,用一個簡單動作踢他的膝蓋制服他,先是讓他的頑固腦袋,接著馬上又讓他脫臼的骨頭回歸原位。
整骨師艾羅伊斯.克拉莫若也把小艾格的大腿骨再次推回原位,接著用一些狹長的木頭夾住他的腳,塗上藥草做的藥膏,用很厚的繃帶纏繞包紮。接下來的六個星期,艾格必須在屋頂閣樓的一張草墊上面度過,躺著完成在一個舊碗裡攪拌製造奶油的工作。即使多年之後,他已經早就是個成年男人,有足夠的力氣把瀕死的牧羊人背下山,安德烈亞斯.艾格還是會回想起那些躺在混雜著藥草、老鼠屎,以及自己排泄物臭味閣樓裡的那些夜晚。他可以從樓板感覺到,位在下面房間裡的熱氣往上爬升;他聽到農夫小孩睡夢中輕微的呻吟聲;克蘭茲史多克隆隆的打鼾聲;還有農夫太太所發出不知原因的聲響。動物們的雜音從獸棚裡滲透上來,牠們的窸窣聲、呼吸聲、大口咀嚼聲、還有喘息聲。假如月亮出現在頂樓窗,他在這樣明亮的夜裡無法入睡,他就會嘗試盡可能地起身坐直,為了可以更加接近月亮。月光友善而柔美,而且如果他在月光中觀察他的腳趾頭,看起來就會很像小小圓圓的乳酪塊。
六個星期之後,終於可以請整骨師過來解開繃帶時,艾格的腳就瘦得跟雞骨頭一樣。除此之外,它也從臀部歪斜地突出,整個看起來有些彎曲與歪折。「就像所有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一樣,自己會長出來。」克拉莫若說道,他一邊把手浸泡到一碗剛擠好的新鮮牛奶裡。小艾格強忍住痛楚,爬下床舖,步履艱難地走出屋子,還繼續走了一段到那一大片養雞的草地上,在那上面已經開滿了報春花與多榔菊。他褪去了他的睡衣,把手臂往後伸直讓身體跌落到草地上。太陽照耀到他臉上,從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想起他的母親,他已經很想不起她的樣子了。她到底曾經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她最後躺在那裡時是什麼樣子呢?非常瘦小又蒼白嗎?在額頭上有一處太陽所照耀而晃動的光影嗎?
艾格再度恢復了元氣。他的腿鐵定直不了,今後必須一輩子都瘸著腳行動。也就是他的右腳彷彿總是比身體其它部位需要多那一瞬間的時間;彷彿在踏出每ㄧ步之前,必須先思考那樣的使力費勁到底是否值得。
(待續)
作者資料
羅伯特.謝塔勒(Robert Seethaler)
一九六六年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多次得獎的作家與劇作家,同時是演員與劇作家。處女作《碧內和庫爾特》Die Biene und der Kurt 在二○○七年獲得以諾貝爾作家湯瑪斯曼同名作品成立的「布登布洛克之屋」新人獎。除此,寫作生涯中也獲得許多文學基金會贊助。根據他的劇本《第二個女人》Die zweite Frau拍成的電影同樣獲得多項德國獎項肯定。讓他在德語區一舉成名的作品是《菸草商》Der Trafikant,最新作品《一生如寄》自二○一四年出版後即長踞暢銷排行榜。 謝塔勒目前生活於維也納與柏林。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