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植物
爬樹的女人:在樹冠實現夢想的田野生物學家 【經典好書全新譯本】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爬樹的女人:在樹冠實現夢想的田野生物學家 【經典好書全新譯本】

  • 作者:瑪格麗特.羅曼(Margaret D . Lowman)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6-03-15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圖書館學刊》年度十大好書、紐約公立圖書館青少年書籍推薦 ◆作者因本書榮獲三角洲卡帕伽瑪國際協會頒發的教育家獎 田野調查界的珍.古德,樹冠生態界的拓荒者 瑪格麗特.羅曼用無比的熱情,探索森林世界,也改寫生命篇章。 這是一個奇女子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做瑪格麗特.羅曼。 在八〇年代,羅曼懷抱對科學研究的滿腔熱情,在田野調查界打拼,不但開啟女性研究熱帶樹冠層的新里程,更被譽為樹冠生態學的拓荒者。同時,她也獨力撫養兩個孩子,努力在家庭與事業間兼顧。 隨著本書,我們可以一窺作者三十多年來投身樹冠研究的有趣經歷:在澳洲爬樹時用繩索搖搖欲墜地垂吊好幾個小時,懷孕時仍挺著大肚子登上起重機一探尤加利樹頂研究枯梢病,在非洲乘熱氣球進行勘測,到美國麻州、貝里斯等世界各地搭建空中步道,還有和四十九位清一色的男性科學家一起在非洲森林裡面紮營生活,是什麼樣的經驗等等。 誠如羅曼所說:「生活中的許多問號和難題,促使我成為科學家,也激發我研究樹木的熱情。學習擁抱生命中的美好,而非只是一味抱怨,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一課。」在田野中歷經孤軍奮戰的數千個小時,以及在不同文化裡要活出不同的女性形象等種種經歷,都為她的人生加諸更多要努力跨越的障礙,但也讓她能堅定地做出生命中各種選擇,並在向來只有男性主宰的樹冠生態界繼續堅持。 【來自樹頂的迴響,好評不斷】 人類受到視覺的制約,對於地球上最富生產力與複雜結構的樹冠層的認識與關注,就如同對埋藏於地底的樹根一般地貧乏。透過本書生動的文字敘寫,讓我們得以探向充滿冒險與研究挑戰、並存在著多樣生命形式的樹頂世界。 ——陳貞蓉(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作者不但是樹冠層研究的佼佼者,從小更是科展中、動物系中、甚至研究團隊中唯一的女生。她的研究主題是雨林的樹冠層,研究手段從單條繩索、平台、起重機、熱氣球等等。她跟夥伴們帶我們走進樹冠層,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雨林的生物及生態。這本書不論是對看門道、或是看熱鬧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很棒的床頭書、入門書、參考書。 ——張東君(科普作家) 不在實驗室、不在教室、不在辦公室……這是一場在田野間舉行的生物學饗宴。任何希望走上科學這條路的女性,無疑都會獲得羅曼博士的許多啟發,普羅大眾也會非常喜歡這本書。 ——《柯克斯書評》 透過閱讀,讀者可以同理羅曼在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掙扎。但讓他們愛不釋卷的,是她過人的研究精神和在叢林中充滿歡笑的冒險。 ——《出版人週刊》 羅曼的故事,不但與科學有關,也與人生有關。她告訴讀者,澳洲樹葉如何生長、喀麥隆樹冠層裡的食植行為、在巴拿馬往樹頂攀爬的藤蔓,還有貝里斯植物與昆蟲間的緊密關係。她也告訴讀者身為母親、妻子的她,如何努力兼顧家庭和工作。 ——《科學人》

目錄

推薦序 雪霸國家公園樹冠研究的推手 陳貞蓉 推薦序 女兒當自強 張東君 推薦序 從深海到樹冠,永遠守護地球 羅伯特.巴拉德 作者序 生命真美好 前 言 像我這樣一個爬樹的女子 第一章 探索澳洲的熱帶雨林樹冠 從紐約飛往雪梨,展開雨林的冒險/澳洲生態變化萬千/上千片的樹葉採樣/立志成為爬樹達人/征服螫人樹/在「湯姆小屋」的克難生活/孤獨的力量/UFO的逆襲/以母校命名的新種甲蟲/爬樹的工具/鳥糞雨與卡樹驚魂/差點被海關查扣的禮物/史上第一條樹冠步道 第二章 我在澳洲內陸的生活 桉樹枯梢病的嚴重肆虐/尋找啃食樹葉的兇手/從樹上摔落而跌入婚姻/我的新婚生活/百萬隻六月金龜的嚴重蟲害/吉邦賽馬日的社交盛事/令人難忘的剪毛秀/枯梢病與婚姻生活,都是無解的難題 第三章 珊瑚島尋奇 珊瑚島的探險/與海蛇的近距離接觸/慘遭蛇吻,劫後餘生/遺世獨立的島礁生活/如偵探般破解生態之謎 第四章 研究生涯與初為人母 三十六小時無止痛劑分娩/在大自然的育兒生活/小孩幸運逃過毒蛇劫/我的新事業經營民宿/成為新手作家/澳洲是適合養育小孩的環境嗎? 第五章 世上最棒的樂透 過五關得大獎的種子之旅/長成大樹的奇蹟/三十五年的種苗觀察記錄/飛越半個地球的親情支持/不到百分之十的發芽機率/等待成長的契機 第六章 通往天堂的高速公路 獲教職而重返家園/在破屋展開新生活/詹姆士成為小英雄/名作家激發寫作夢/聯手打造天梯/樹冠研究更上層樓/持續擴增中的樹冠步道網絡 第七章 乘熱氣球飛上世界屋頂 十二天喀麥隆之旅的行前準備/慈愛雙親一路相挺/充滿魔幻氛圍的國度/克難卻有趣的營區生活/高空之旅,出發!/戰力強大的螞蟻兵團/在樹冠層滑行/地球村民的共同責任 第八章 登上樹冠起重機 巴拿馬,我來了!/高聳直入天際的綠海世界/深草食性動物的世界/藤蔓和樹木的爭戰/陰錯陽差的植物園之行/巴拿馬運河的壯觀奇景 第九章 貝里斯的樹屋 教育、研究、保育三合一的傑森教育計畫/沒電沒床的藍溪旅館/我的孩子登上二十三公尺高的樹頂/彈弓蜘蛛讓人大開眼界/英國親王駕到/Show Time!現場直播登場/補蟲工具大觀/睡樹冠,探洞穴 第十章 由下往上研究樹冠 巴拿馬的觀測樣區/從地面觀察樹冠,脖子要夠強壯/三百多種樹的探奇/仰望看不見的世界 第十一章 在樹頂孤軍奮戰 我選擇較少人走的那條路/落葉,是新生的開始 【附錄】 田野學家在雨林的好幫手 名詞解釋

內文試閱

探索澳洲的熱帶雨林樹冠
  從紐約飛往雪梨,展開雨林的冒險   在一九七〇年代,熱帶雨林仍然被視為生物學上的黑盒子,換句話說,就是個充滿未知現象的黑暗領域。在這些紛繁的森林裡,有多少生物生活在其中?是什麼複雜的結構,讓這麼多生物得以共處在同一個空間?在雨林被破壞殆盡以前,我們是否來得及了解雨林動物和植物錯綜複雜的關係?身為植物學的學生,我非常嚮往熱帶。我能忍受爛泥、水蛭和拿著溼答答的筆記,只想要解開這一個個深究鮮為人知的生態系統之謎。   我的童年和大學時期都是在紐約州北部受的教育,那裡的森林樣貌是我比較熟悉的。四季更迭,秋天落葉、春天冒新芽,周而復始的模式令人感到安心。在溫帶地區長大的我,和許多田野生物學家一樣犯了一個典型的毛病,那就是:具有溫帶本位主義。我對大自然的認知,常常建立在我對溫帶生態的理解之上,這種狹隘的眼光不時阻礙我理解熱帶森林複雜的系統。在熱帶森林中,你能看見常綠葉、長年開花、冬季候鳥和十二月落葉等型態,與北方溫帶楓樹林冬夏對比的簡單模式相比,有時令我難以理解。我的碩士求學旅程,帶我飛越半個地球,進入南半球未知的森林形貌。我希望經由這場冒險,可以對熱帶雨林這個充滿謎題的黑盒子,有更多、更深刻的了解。   一九七八年,我拿到了蘇格蘭亞伯丁大學的生態學碩士學位,論文題目是「高地樺樹的季節週期」。還記得當時因為經濟拮据,我曾在沒暖氣、沒熱水的學生旅社裡,窩在電毯底下取暖,也常常在課後到路邊找兔肉做燉肉,以「路殺」裹腹溫飽。正如許多研究所的學生,我忍受這些艱苦的生活條件,就是為了能換取到另外一片土地上研究動植物、研究新觀念的機會。   想到能夠告別蘇格蘭高地的嚴寒,讓自己有機會暖和一下,再加上我一直都想要一窺雨林的面貌,我毅然決然地接受雪梨大學植物學系提供的獎學金。但我實在是太天真了,居然不知道雪梨這個城市離熱帶有一千多公里遠。一九七八年十月,我飛往南半球,開始了我的植物學美夢。   立志成為爬樹達人   我原本沒想過把爬樹當成職業,事實上,我曾經無所不用其極,尋找不需要爬樹的替代方案。像是訓練猴子,想辦法把大型長焦相機固定在滑輪上;或是冒著摔下山谷的風險,趴在懸崖上觀察與我視線同高的雨林樹冠。但是這些方法對於收集有效研究資料來說,都太不切實際了,所以我決定成為一個爬樹高手!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第一次爬樹的經驗,那是一九七九年三月四號,剛好是我媽媽的生日,我爬的是一棵角瓣木。這種樹在雪梨南方的皇家國家公園裡,可以長超過三十公尺高。即便城市的範圍不斷擴張,澳洲東南部沿海所幸還有幾處維護良好的暖溫帶雨林,我那時候打算利用這一帶,來收集光合作用的相關數據,也因為地點臨近雪梨大學,我希望可以善用資源,順便進行其他的研究工作。角瓣木是我研究的五個樹種之一,經濟效益也很高,它厚實的蠟質表面,看起來就很難被昆蟲啃咬。   我很幸運地被當地一個洞穴探勘俱樂部「收留」,他們教我如何使用攀爬的工具和繩索,不過他們的技術主要是拿來探勘地底洞穴。他們看我一點經驗都沒有,肯定覺得我很好笑吧。因為那時候澳洲都還沒有登山用品店跟戶外活動的產品型錄,我只好拿汽車的安全帶,聽從我的老師茱莉亞.詹姆斯和艾爾.瓦里亞德的指導,一針一線縫製自己的第一個安全扣帶。   我先在雪梨大學植物學系系館旁邊的一棵樹實際練習,然後就直接攀爬角瓣木了,我也在那裡學會用彈弓在樹木上固定繩索以及繞繩下降。就像大多數的初學者,我努力想要改變身體的重心,好讓自己不要再晃來晃去,但我還是晃得一塌糊塗、東倒西歪的,雖然隔天我全身痠痛到不行,但是爬樹真的很好玩!   從那天起,我就再也沒往回看……或是往下看了!有了更進一步的指導,我想澳洲雨林裡面任何一棵健壯的樹,我都有辦法攀爬到最頂端,帶著我的裝備:七十公尺的「藍水二代」攀登動力繩索、我自製的安全坐帶、兩個上升器、一個鯨魚尾環扣、一個自製的彈弓、一堆鉛墜和田野筆記本,我已經準備好研究樹頂上的各種生命了。   我在澳洲研究的那幾年,開了好幾十萬公里的路,為的是每個月到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雨林定期觀測樹冠層的樹葉變化,我也列了一個實用的田野研究裝備清單(見附錄)。這些野外旅程也讓我有機會看看澳洲內陸的生活,接觸這座島上的文化。   我也遇到好多和藹可親的人,他們的人情味豐富了我在田野的經驗,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在濕溽的樹林裡待了好多天時,好心的牧人給我蘇格蘭威士忌;多瑞格一個木雕師傅把籬笆木柱刻成美麗的碗,還教我怎麼辨識我最喜歡的樹的樹材;我的技術助理希金斯,他敏銳的雙眼和沉穩的雙手,在瞄準樹枝做固定點時幾乎沒有失手過;還有許多陪我一起到處採樣、忍受水蛭和高樹的朋友們。   此外,這些旅程中也不乏形形色色的其他人物:到國家公園偷雪杉的一群盜木者;那些被我渾身泥土、腰上掛把開山刀嚇到的奶吧(Milk Bar,即咖啡店)老闆們,嚇歸嚇,他們奶昔還是搖得超好喝的;一群反文化的澳洲人,醉心迷幻藥,總是在雨林裡收集果實和種子,處理後吸食;還有那個「蛾人」,只要當地酒吧的燈一亮,他就會準時報到;另外還有一位總是踩著高跟鞋的旅客,她偶爾會來國家公園,才走幾步路就尖叫道:「水蛭!!!」,然後便慌張踉蹌地跑回車上揚長而去。   在「湯姆小屋」的克難生活   我第二個長期觀測的野生地點,是位在新南威爾斯洲的新英格蘭國家公園、海拔一千七百公尺的一處寒溫帶雨林(或稱高山雨林)。澳洲這一帶以前被戲稱為新英格蘭,因為這邊有落葉樹種(櫟樹、楓樹),秋天一到,整片森林紅通通的,就像我的家鄉紐約州一樣。我在新英格蘭國家公園裡的野外駐紮地,是個叫做「湯姆小屋」的木屋(聽當地人說這名字是源自國家公園裡最早的一位管理員,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出自斯托的著作《湯姆叔叔的小屋》)。   小屋的位置介於雨林和濕硬葉林的交界(過度帶),坐落在我要研究的第三種樹群南極山毛櫸之中。湯姆小屋似乎永遠都不見天日,這裡充滿濃霧、苔蘚、菌類,總是被雲霧壟罩、不時還有毛毛細雨,冷風不斷從海岸線吹送到這個向東的山壁。寒風常常演變成暴風雨,吱嘎作響的樹枝和樹木倒塌、撕裂的劈啪聲,成了我瑟縮在小屋裡記錄葉面積和細數昆蟲種類的背景音樂。   小屋裡沒有電,但卻有個吃瓦斯的大型淋浴間,大到可以容納一隻牛(這是管理員說的)。爬完一整天的樹後總是又濕又筋疲力盡的,這時候回到小屋,如果瓦斯筒是滿的,便可以好好洗個熱水澡,那真是一大享受。要是瓦斯筒是空的,真的會讓人很崩潰,但這種事常發生,次數多到我已經不想數了。   湯姆小屋裡有油燈、火柴、糧食補給和筆記本,它成了我征服寒溫帶雨林樹冠的陸上基地。我還被一隻當地的斑尾袋鼬「接納」了,牠後來溫馴到敢溜進小木屋裡,明目張膽吃掉我烤架上的肉排。雖然可惜了那塊肉,但是能夠近距離親眼看到這種稀少的有袋動物,實屬難得。   孤獨的力量   像我這樣一個女人,獨自在野外工作好幾個禮拜,卻幾乎沒有碰上什麼讓我擔心害怕的事情,算是很幸運。只有幾次當地人從酒吧回家後,走錯了路,跑到木屋門口狂亂敲門,其他時間我幾乎都是一個人待在湯姆小屋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沒有我的世界還是照常運作。   大多數的澳洲男人可能都覺得我是異類吧,我就曾被我公公揶揄說我的Rockport登山靴是他看過最醜的女鞋,另外我也根本不會用熨斗(在澳洲郊區,這可是找老公的必備技能之一)。絕大多數的澳洲男人,聽到我獨自跋涉一萬哩,到偏遠的地區研究樹冠層,不只覺得我荒謬,也認為我動機可疑。更別提開了一百哩路的車,只是為了追求廚房和臥房裡用不到的知識和想法,說出來大概會讓很多住在郊區的澳洲人,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都覺得我很可笑吧。   在野外的時間多半是孤獨的,田野調查就是這樣,必須長時間觀察、收集資料,然後還要撰寫研究成果。但是這種孤寂卻讓我更堅強,因為孤寂讓我學會陪有自信。   爬樹的工具   在夜間觀測地面、樹葉與食植行為並不算太難,但要在樹頂上進行這些研究,簡直是難如登天。我多半是以單索技術(SRT)進行田野工作,以便垂直攀上單棵樹株,這個技術也可讓我輕鬆地在樹株之間移動。雖然把爬樹當工作,聽起來好像是小孩子的夢想成真,但在繁茂的森林裡爬樹,的確充滿挑戰性。   首先,要在樹枝上找到套索固定點,以進入更高的樹冠層,我們需要有熟練的彈弓運用技巧。但是彈弓被列管為非法武器,所以我第一個彈弓就是拿金屬棒,拗成Y字型自製的。我們想方設法,要把魚線射到高到根本碰不到的樹冠樹枝上。這種技巧需要兩個人合力完成,一個人拿彈弓想辦法把圓形的鉛錘射到樹枝上,另外一個人則拿著綁在鉛錘上的魚線。我們之間的對話也很好笑,比如怎麼找到合適的樹杈啦(crotch,也有胯下之意)、要怎樣才能讓鉛錘上的球(ball,也有睪丸之意)更瞄準樹枝一類的,而且常常邊弄邊罵,因為要瞄準樹枝真的是件很累人的事情。   再者,樹枝通常都比看起來更高;藤蔓也好像會自己伸出魔爪,抓住魚線,然後死死地纏住解也解不開;有時候鉛錘發射出去後,就自己很開心地脫線往外飛到不知到哪裡去;有時候魚線還會垂掛在樹枝的頂端,怎樣就是不肯滑到樹杈裡。   一旦魚線穩穩地環繞在強壯的樹幹上,卡在樹杈裡,我就會再以一條尼龍線固定住,作為日後拋擲攀樹繩索的參考點。我從來不會把攀樹的繩索放在外面過夜,因為喜歡東啃西啃的齧齒類動物、什麼都吃的螞蟻跟白蟻,以及陽光和雨水的侵蝕力,可都是破壞繩索的高手。我的生命可說是完全繫在攀樹繩索的強度上呢。   獵槍也可以採集到樹冠樣本,但是這樣的取樣數量不但有限,還相當具有破壞性,對我的研究也沒有太大幫助。有時候需要樹冠層最頂端的花朵樣本時,我就會利用獵槍把樹枝打下來,但是我的肩膀卻會因槍的後座力而嚴重瘀青。   鳥糞雨與卡樹驚魂   獨自一人在雨林樹冠中工作的缺點很多,我就只有這麼一雙手和一對眼睛,我永遠沒辦法觀察到所有的草食性動物,也沒辦法單憑一己之力就在短時間內收集到所有重要的樹葉樣本。這些年來,樹冠層的研究除了有我的努力以外,還有一群志工的熱心幫忙。他們全是來自一個相當創新的組織:守望地球組織。該組織招募志工,幫助科學家在田野間進行工作,藉此提倡研究的重要性。   一九八〇年,第一批來支援的守望地球組織志工加入我的研究工作;接下來的十年,更有超過兩百五十位志工成為我在雨林樹冠研究的生力軍,給我靈感、豐富我的研究成果。因為這些志工的協助,讓我得以收集更多樹葉和昆蟲的樣本。團隊合作的精神除了讓田野研究變得新鮮有趣以外,更讓人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回憶。   說到我和守望地球組織在澳洲的第一次探險,有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是我們在森林裡採樣的第一個晚上,我請十一位隊友在一棵巨大檫樹下和我碰頭,我們要在那裡設置多個誘蟲燈,以比較高低樹冠之間蛾的數量有何不同(檫樹為常綠樹,樹葉表面有蠟質粉,這種樹在澳洲各種森林裡都可以看到,也是我研究的第四個樹種)。   到了又濕又黑的集合地點後,我開始向新手志工解釋怎麼架設誘蟲燈、今天我們誘捕的昆蟲是什麼。突然間我們頭上出現雷鳴一般的聲響,整棵檫樹好像飛起來一樣,原來剛剛大概有二十五隻叢塚雉棲息在樹上,我們的手電筒和噪音肯定是打擾到牠們了。但最慘的還是我們,因為叢塚雉被驚嚇時會大量排泄,就這樣,羽毛和鳥大便如大雨般落下。大家都傻掉了,驚嚇之餘還超臭。   隊員們一個個默默回到房間沖澡,留下我兀自擔心這場大便雨可能永遠澆熄他們對科學的熱忱。但是隔天晚上他們全都出現了,每個人身上不是披了浴巾,就是穿上了斗篷雨衣,得意地把頭跟肩膀包得緊緊的。   那次命運乖舛的探險還不只這樣。一位志工在爬樹練習時慌了手腳。那時候妮琪剛好懸掛在檫樹的最頂端,有條繩索卻卡住上升器,怎麼樣都打不開。我們不斷祈禱,並把一把瑞士刀以繩索送上去,我想這絕對是我人生中最心急如焚的時刻之一,我滿腦子不斷想著:她會不會割錯繩子?我的技術助理希金斯真的太神了,他一步一步告訴妮琪該怎麼做,成功地用口頭指導的方式讓妮琪自己脫困。直到現在,妮琪還會寫信告訴我,那天真的是她人生中最刺激的一天,甚至比她擔任空軍噴氣式飛機的駕駛工作還要刺激。   守望地球組織的志工一直付出許多時間與精力,協助我在澳洲以及其他地方的研究。我現在則是該組織的專家顧問。我很榮幸加入如此傑出的組織,一同擔負環境保護的神聖使命。   我也找了雪梨大學的學生協助我的研究工作,那時候有好幾位學生在偏遠地區進行田野調查,所以我們常常彼此輪流陪伴,一同進行研究。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大堡礁那裡的孤樹島待了好幾個禮拜,那斷食間非常有趣。我協助學生研究珊瑚礁灌叢的呼吸系統、蝴蝶魚在塊礁區的族群動力學,以及海洋水柱的浮游生物。我還自告奮勇到大堡礁較偏遠的礁區,下海幫忙抓海蛇做記號,據說那可是世界上最毒的爬蟲類。但是我得承認,海蛇研究的確拓展了我對認知科學的定義。後來這群學生也協助我架設攀樹的繩索和設備、紀錄樹葉狀態、勘查場地,或是開車載我往返於路途甚遠的各個雨林間。   差點被海關查扣的禮物   有位來自田納西州的守望地球組織志工,因為在昆士蘭讓他體會到我自製的彈弓有多難用,他回去之後很好心,寄了一把超棒的美式彈弓給我(在草叢裡找到一把槍,要比發現彈弓容易多了)。後來這個意外的禮物卡在雪梨的海關,我接到警方打來的電話,說因為裡面有違法物品,所以他們已經沒收了我的包裹。我花了好幾個月申請許可證、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說明這個武器真的是我科學研究需要的,才終於收到包裹。   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淪為海關人員的笑柄,因為包裹裡面不是只有彈弓,居然還有一套迷彩內衣跟一瓶香水,這位可愛的志工忍不住要把最潮的叢林內衣寄給我(與我共事的守望地球組織志工都會開玩笑說我的穿著永遠不變,因為我再怎麼穿都是卡其色,也有人開玩笑說我的內衣肯定也是迷彩的)。我的技術指導希金斯,在進行這次野外研究之前剛好訂婚,所以那位可愛的志工也送他未婚妻一瓶香水。至今我都還懷疑,我的名字是不是在雪梨海關的黑名單上,還附註:怪怪的科學家,在森林裡從事不明活動。   新彈弓不只讓我能更準確地套索,也吸引很多男同事主動說要陪我去野外研究,但他們根本就只是想要用用看這個超酷的「男生玩具」。我得承認,沒有半個女同事對我這個特別的研究工具感興趣,但是有很多澳洲農夫都很羨慕我有美式彈弓,還常常跟我借去解決他們農場裡惱人的兔子跟狐狸。

作者資料

瑪格麗特.羅曼(Margaret D . Lowman)

1953年生,美國紐約人,以爬樹為畢生職業的女性科學家。曾於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市瑪麗‧賽爾比植物園擔任研究和保育中心主任,以及傑西‧考克斯熱帶植物講座教授。現為加州科學院植物保育中心主任與永續科學研究之首席科學家。 羅曼為全球樹冠研究界的先驅與權威,足跡遍及澳洲內陸與大堡礁、非洲與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以及北美洲的溫帶林。除了在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之外,也熱心投入全球的保育工作,並曾於2014年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來台參與樹冠層的保育研究與推廣。

基本資料

作者:瑪格麗特.羅曼(Margaret D . Lowman) 譯者:林憶珊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人與土地 出版日期:2016-03-15 ISBN:9789571365541 城邦書號:A2201472 規格:平裝 / 單色 / 3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