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
-
迪士尼夢想之書【中英雙語,典藏語錄書】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3 歷史主宰
內容簡介
在過去,我們都以為,中國只以儒家意識形態治國,而不知道中國許多王朝不僅曾以佛教意識形態治國,同時也有以道教意識形態治國的。中國王朝使用佛教意識形態治國的活動延續很久,自後漢桓帝在第二世紀中葉之後開其端緒,直至乾隆皇帝用其統治清朝的時間,共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中間,因有許多非漢族統治者都使用佛教意識形態治國之故,因此學者或會認為,中國使用佛教意識形態治國的帝王,基本上是非漢族的統治者。但是我們不能因非漢族帝王使用此傳統的比例較高,因此認為,佛教治國意識形態的發展與漢族政治文化的發展無關,從而忽視佛教意識形態在中國歷史存在的重要性。我們不要忘記,中國的歷史及文化是由漢族及非漢族的歷史及文化共同寫成,如果我們只以漢族文化作中心去瞭解中國文化,的確無法全面認識及瞭解中國文化。在過去,中國學者常為了凸顯中國儒學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不清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性質及狀況下,作了許多對佛教影響性的負面報導,從而影響我們對中國文化及歷史的真實瞭解。中國佛教治國意識形態的發展,自二世紀之後便成為中國的主流政治文化,過去都沒有正視這個領域及課目的研究,致使我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有偏差的看法。這是我們在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及宗教等課目之際,必須即刻從事的補救工作。本書作者,新加坡大學中文系古正美教授,以其宏觀的史識勾沉索隱,完成這部氣度恢弘的佛教史研究著作。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