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疾病醫學
談死亡:知性的,理性的,感性的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我們的潛意識拒絕承認自己會死 每一次哪怕再無足輕重的死亡,都代表著一個獨一無二的鮮活人生就此終結; 即便一生都活得卑微,這樣的生命同樣值得珍惜。 為逝者落淚,珍視他們留下的回憶,是人性最崇高的表現。 那麼,面對自己的死亡呢?人人都怕死,由此引發的焦慮,是一種毒害生命的沉重負擔。事實上,死亡所引發的恐懼中,最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面對自己死亡的畏懼,不管我們是否相信死後生命仍可存續,我們其實都知道一個躲不掉的事實:死亡是事物的常態,也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獨自面對的終極試煉。 當死亡以千百種面貌示人,讓我們防不勝防又莫可奈何時,我們的最佳回應之道,就是直視它、談論它、了解它,然後跟它和解。因為,最終我們都會明白:唯有…… 了解死亡,才能活得健康,死得痛快。 關於生與死的二三事: ◎自從20萬年前「智人」現身地球以來,人類這個物種,已經失去了10億多條的性命。 不管你承認與否,死亡都是人類能夠持續演化的大功臣。 ◎我們的細胞不時在更新,腸道細胞只能活5天、視網膜細胞10天更新一次…… ◎人類最致命的一個弱點是:對氧氣的極度依賴性。缺氧,是所有死亡的根本原因。 ◎關於「族內食人」這種嗜吃同類的習俗,為的是吸收死者的能量。事實上,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葬儀就是吃掉死者的身體。 ◎吸血鬼、狼人等活死人的戲碼,極可能跟罕見疾病有關。 ◎海地「盛產」僵屍,看他們的巫師如何把活人調製成僵屍,甚至驚動政府明令禁止? ◎河豚美味卻有劇毒,河豚中毒之所以可怕,因為你是有意識的看著自己的身體一點一點麻痹。 ◎什麼是薩丁島式的冷笑?中毒而死的人,臉上為何會出現這種像小丑的詭異笑容? ◎海洛因、古柯鹼、安非他命……,同樣都是毒品,為什麼海洛因的危害特別大? ◎氰化物和砒霜為什麼是殺人工具第一名?因為它們都會介入ATP的生成過程。 ◎長壽的祕密之鑰、延遲老化的青春泉源,都是端粒酶,它是什麼東西?如何作用? ◎腦中風、癌症、心肌梗塞、阿茲海默症是如何發生的?要如何預防或延緩? ◎健康活到122歲的現代百歲人瑞是怎麼做到的?除了基因,還有什麼是你也能做的? ◎SARS、MERS、H1N1、禽流感……病毒威力為什麼強大,動不動就造成人心惶惶的疫情? 人們之所以會害怕死亡,是因為面對未知的不確定感。所以,多了解死亡幾分,就能免除恐懼幾分。因為不管你有多健康,活得再久,都必須面對身體一天天衰老,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不可逆旅途。因為人生不可重來,我們對人世如此眷戀,所以死亡被看作人生中終極的悲劇事件,就因為死亡無可迴避,我們有必要透過認識死亡所涵蓋的種種神祕機理進行解密,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在當今社會仍被視為忌諱的這個議題。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馴服死亡,才能無所畏懼 對於死亡的恐懼,也帶領著人類朝向延長生命的道路不斷前進,並且在醫藥學上經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進展,成功地把人類的壽命從「七十古來稀」變成一種尋常現象。的確,人類有十足的可能在非常健康的狀態下老去,最終自然地溘然而逝,不會錯過很多美麗的年華,也無需忍受慢性病帶來的長久折磨。除了先天的基因條件,除了正常老化,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主動做些什麼、調整些什麼,來消除干擾或妨礙我們健康活著的那些威脅。 「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活要活得出彩,死要死得痛快;而理解走向死亡的全過程,有助於更理性地評估活著的意義,以及在生死之舞中,我們要如何適切地轉換角色及心境。在人生這條獨一無二的單行道上,我們有時需要踽踽獨行,但從來不徬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物質的靈魂 第二章 死: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第三章 生:在恐懼與希望之間 第四章 歲月的刀戈 第五章 一天死去一點 第六章 疫病感染 第七章 毒藥:魅力與危險 第八章 無妄暴亡 第九章 不尋常的戲劇性死亡 第十章 死後發生的那些事 第十一章 名人名句:笑看死亡 結語 活得精彩,戰勝死亡的恐懼──致我的良師益友 參考書目及資料 圖片提供及出處

序跋

前言
  生命,是豐富多彩又激動人心的一段歷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擴展視野和認知領域的一次機會,即便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被痛苦和悲傷占據,但凌駕於這所有一切的,是迎接重重挑戰,以及實現情感、事業或物質方面的種種夢想和目標。   現代醫學的長足進步,將人類壽命和生存品質都提升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水準,我們非常幸運能夠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在此基礎之上,就像我們在前面幾本書中談到的,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多種致人失能的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充分享受加長版人生帶給我們的豐盈體驗。所有這些預防手段,加上現代醫藥強大的修復功能,不僅延長了我們的壽命、提高生命品質,還讓我們得以更深刻地感受生命中的每個時刻,見證並親身參與我們生存於其中的這個社會的每一步演變。   人類是生物界中唯一一個不會滿足於生存及繁衍等基本需求的物種,這種純粹對於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於追求成功和進步的理想性,都使得「死亡」這個無可避免的字眼顯得格外地難以接受。特別是在我們這個過度消費的時代,把成功跟物質、權力牢牢地綁在一起,漠視生命脆弱的本質,把死亡看成是人生中的終極悲劇,而普遍被簡單粗暴地忽視、逃避,甚至否認。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關於死亡的書?身為癌症研究人員,我們總是不斷地在跟死亡正面對壘。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種治療手段,可以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同時又能避免耗損健康的細胞。為了增進對生命的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了解死亡,以及日夜不息地巡航於生死之間那條細細的分界線之上。我們在神經外科和腫瘤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讓我們能夠去研發治療腦腫瘤的藥物,腦腫瘤是最可怕的癌症之一,因為它所攻擊的是界定人類物種特徵的核心器官,這個器官也是我們用來界定「獨立人格」的根源。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忍受病痛的重症患者——比起我們每日擦肩而過的人,更能引發我們對於死亡最深刻的反思。不管是他們面對死亡時那有如深淵般的絕望,或是平靜沉著視死如歸的態度,都讓我們對生命的意義及其脆弱的本質有了一探究竟的動機。這本書就是從我們的醫學研究以及這些令人深思的訪談中,所綜合出來的結果。   死亡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透過認識維持生命運作的那套機制,來降低對死亡的恐懼,明白生命自有其不確定的本質。一如既往的,科學方法仍是理解世界各種現象的最重要手段,在對死亡所涵蓋的各種神祕機理進行解密時,科學也帶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在當今社會仍然被視為忌諱的這個議題。能夠放開心去談論死亡,才能了解我們面對的嚴峻考驗是什麼,才能理解死亡為何無可迴避,從而更享受這個珍貴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理解死亡、用心生活,正是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

內文試閱

第9章. 不尋常的戲劇性死亡 (節錄)
  壯士兮,手持刀鞘經年忍受;鴻毛遺兮,所謂此世也罷人也罷。 先散之者,櫻花憑風入夜。——三島由紀夫(1925-1970)   榮譽,還是死亡?   上面這首詩,是1970年日本知名作家在切腹自殺前一刻所留下的,展現出東西方在看待死亡的態度上有著多麼大的差異。西方人總是一廂情願地強調死亡的悲劇性,甚至是死亡的不公正性,但以日本傳統的眼光來看,更加看重的則是生命的無常。在三島由紀夫的眼中,死亡就只是如櫻花飄落般的尋常罷了。   從歷史上來看,切腹自殺是超脫生死的一種典型表現,被視為一種有尊嚴的死法,是武士道標準下蒙受侮辱的武士們要採取的一種儀式性自殺。從字面意義來看,武士道指的是「武士遵循的路」,也就是所有戰士無論是在戰場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這種透過武士家族代代相傳的不成文準則,立基於佛教的基本理念,包括對他者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對命運的信賴,以及對世間無常的安然面對,其他還包括勇氣、正義感,以及對主人的絕對忠誠。   只要有其中一個原則被打破,武士寧願死去也不肯苟活於世。切腹自殺有一定的程序,通常在一場禪坐之後,寫下絕筆詩(辭世詩),身穿白色和服武士,會用刀刃上纏好白布的「脇差」(編按:日本武士佩帶於腰間的備用武器,刀刃長度30至60公分,平常不使用),猛然將刀子從左肋下與肚臍位置齊平之處刺入腹部,然後一直劃開直至腹部的另一端。   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切腹自殺者還有可能從下到上再垂直補上一刀,導致內臟露出,並切斷腸繫膜動脈或腹主動脈等主要血管。無疑的,這種痛苦是非常人能夠忍受的,因此這種形式的自殺需要有一個助手(介錯人)在旁。此人通常是切腹者的好友,他會在此時刻用其長刀迅速俐落地一刀砍下頭部(斬首),讓切腹者更快死亡,以便終結其痛苦。老實說,西方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自殺方式,但是在封建時期的日本,切腹是無畏精神的表現,讓那些因為決鬥失敗、背叛、重傷不治等自覺榮譽受損的武士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終結生命,從而保住榮譽。   雷神的震怒   如果還能看見閃電或聽到雷聲,那就證明你還沒有被雷劈到。—老普林尼《博物志》(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雷電是最普通也最猛烈的自然現象之一,每一秒鐘都有2000場大雷雨襲擊地球。平均每秒鐘會出現45次閃電,也就是說每年總共有15億次。在所有的文明中,雷電都被看成是天神對於人類惡行的震怒,而且還有專門掌管的雷電之神:古希臘的宙斯、古巴比倫的阿達德(Adad)、印度的因陀羅、日本的雷樣,以及中國的雷師(雷神),所有這些神都可以決定哪時要轟隆轟隆打雷。   由於對雷電現象缺乏理解又心存畏懼,幾個世紀以來無計可施的人們,甚至發展出一些適得其反的危險行動。比如說,有些人相信在雷雨之夜敲響教堂鐘聲可以中止暴風雨並驅趕雷電,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送出訊息祈求神靈息怒,寬恕人類的罪過。顯然這種做法完全沒有效果,因為很多時候,被雷電劈中的就是鐘樓裡的那口大鐘。   根據德國在18世紀所進行的實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到三十年內,被雷電劈中的教堂鐘樓多達386起,其中還造成121人死亡或重傷。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可憐的敲鐘人出現在了打雷閃電時最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尖塔是大地與電電雲之間一個非常理想的交會點。   雷擊致死   人體內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可觀電流,這種電流由神經產生,對於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十分重要。萬一被雷電擊中是非常危險的事,強大的電流會通過人體而干擾正常的神經衝動傳導,引發高溫、神經麻痹、暫時性休克,甚至直接死亡。被雷電擊中而引發的死亡,與各種形式的觸電死亡很類似,死因一般是那些對於神經訊號依賴極深的功能停擺的結果,最常見的是心肺功能喪失。除了對器官造成傷害之外,這種雷擊意外還會出現各種內外部特徵。   儘管雷擊意外通常每次只會造成一人傷亡,但雷擊仍然是自然現象中致死率最高的,每年平均的致死人數,甚至超過龍捲風和颶風。被雷電擊中的人中,大約有10%會死亡,70%會長期患有嚴重的後遺症,最典型的就是喪失記憶和個性轉變。有些倒楣的人一生中會多次被雷劈中,比如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公園管理員羅伊.蘇利文(Roy Sullivan),人稱「人體避雷針」,他在1942至1977年間被雷擊中七次,這個紀錄至今還未有人能打破。他在每次電擊之後都僥倖存活了下來,只損失了一片腳趾甲和一對眉毛,以及臂上、腿上、胸部及腹部的多處創傷。   直接雷擊:這種情況下,雷電所打中的是被害人所在的地面,一般都發生在開闊無遮蔽物之處。電流從最高點(頭部,或雨傘等高於頭部位置的手持器物)開始導入,一路往下流經雙腳傳遞到地面。當釋放的電荷在身體內通過時,強度在數微秒之間就能達到峰值1000安培左右。頭部和腳部的電勢差超過30萬伏特,幸運的是人體的電阻值非常高,絕大多數的電流會取道電阻值相對較低的路徑(閃絡),而僅在身體外部表面流過。但是隨著強電壓而來的高溫會使身體的汗液迅速蒸發,衣物(包括鞋子)也會燃燒殆盡,身上若有金屬製品則會留下烙痕(比如皮帶釦等)。但無論如何,由於電流「繞道而行」,使得在10至20毫秒的時間內通過身體的電流強度平均在3安培左右,雖然這個強度仍然會對身體造成很多不良影響,但可以保住性命。由於絕大多數的電流都從體表通過,且電流停留在體內的時 間一般都很短,這兩個現象都達到了防護作用,使得心室纖維顫動或內臟被電流灼傷的風險可以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然而,閃電流經身體的電流強度之大通常會帶來嚴重的病理後果,並有可能最終還是會造成死亡。   間接雷擊:透過周遭物體為媒介,也有可能以間接方式被雷擊中。比如說,如果碰觸一個遭雷電擊中的電導體(管道、洞穴的內壁),那麼強大的電流也可能流經身體而造成嚴重的傷害。切勿在樹下躲雨,這是相當危險的做法,因為樹木所含的汁液不是良好的電導體,所以電流會尋求一個電阻較少的通道,站在樹旁的人就成為首當其衝的對象,此時就有可能產生一道旁生閃電,流經人體而到達地面。這種旁生閃電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電流。因此,萬一在雷雨交加時身處在開闊空間,必須要有意識地保持一定的身體距離,以避免出現「集體遭雷擊」的不幸事件。   最後,雷電造成的跨步電勢差(閃電擊到地面後,電流會向各個方向散布而造成電勢差),也可以將電流傳導到離電擊不遠處的人身上,但不會導致嚴重傷害。然而,如果換成是羊群和牛群,往往會迅速集體死亡,因為電流在這些動物體內的傳播路徑是由前腳掌傳到後腳掌(或相反),期間必然會通過胸部和心臟。

作者資料

理查.貝利沃(Richard Béliveau)

加拿大癌症預防及治療專家,魁北克大學分子醫學實驗室主任,加拿大聖母堂醫院神經外科研究員,麥基爾大學癌症預防中心研究員,蒙特婁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和外科學教授。

丹尼斯.金格拉斯(Denis Gingras)

加拿大腫瘤學專家,魁北克大學分子醫學實驗室研究員。

基本資料

作者:理查.貝利沃(Richard Béliveau)丹尼斯.金格拉斯(Denis Gingras) 譯者:白紫陽 出版社:橡實出版 書系:One 出版日期:2016-08-11 ISBN:9789865623555 城邦書號:A9700206 規格:平裝 / 全彩 / 256頁 / 21.3cm×21.6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