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詩經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詩經

  • 作者:朱熹洪子良陳名珉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6-11-10
  • 定價:900元
  • 優惠價:79折 71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711元,贈紅利3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67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流轉三千年時光,與最美的文字相遇! 一本結合中國文學中至美與純粹等元素而成的詩篇總集, 對於美的感受、體悟與理解,就從讀《詩》開始。 《詩經》為中國五經之首,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讀詩,無以言」,然而三○五篇詩中,沒有一句教忠教孝、大談做人處世的堂皇道理,卻為什麼深受孔子與千百年來乃至近代大儒學者們的推崇與敬重?為什麼有人說「最美不過詩經」? 這不僅是一本只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愛情詩集,其中更包含著深刻的生命情感與,涉及人生的各種感情。 其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父母對子女的深厚之愛, 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夫妻恩愛之情, 也有「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慕, 更有「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捲也」為愛堅定的意志, 有「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的兄弟之情, 也有「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棄婦之怨, 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對貪官的憤恨, 也有「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軍士或行役者遠離家園思鄉無限的苦痛……感情真摯,言為心生。 本書以民國初年洪子良先生所撰的《新註詩經白話解》為底本,輔以淺顯易懂、活潑生動的白話譯文,力求讓讀者理解感受《詩經》原文的含意,並收錄南宋大儒朱熹所撰的《詩集傳》原文,同時摘錄與自漢以來乃至民國、今世學者在讀詩之餘所寫下的箋註評析內容,俾令讀者能夠透過不同朝代、各家學者們對《詩經》的解讀與感觸,更深入、更多面向的感受詩文中潛藏的深邃和奧妙。

導讀

《詩經》——一部和中國人息息相關的經典
◎文/呂珍玉(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有整理祖先遺物的經驗,面對自己的先人走了,他所留下來的東西,哪些該留?哪些不該留?確實是很掙扎。若是幾件髒破衣褲,大概會不假思索隨手丟棄;也有一些用品,一時無法決定去留,收藏起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不知不覺就消失不見了。能夠被後代子孫珍藏千年,而且隨時拿出來觀看、把玩的,那一定是意義重大,具有相當價值的東西。《詩經》就是三千年前周代祖先留給我們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經過漢、唐、宋、明、清以來,歷代先人不斷的詮釋注解,在它上面又賦予各種不同的面貌,積累著厚重的《詩經》解釋學,使得今天我們要瞭解《詩經》變得有些沉重。不過那是專家的事,一般人也可以放下那些厚重的知識,脫下層層的禮服,穿著輕便優游其中,純從文字上玩味詩意,揣摩先人寶典中的密碼。      《詩經》位居五經的第一部,除了時代最早之外,應是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普遍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文學表現、生命形態,是一部和中國人關係最為密切的經典。早在孔子時代,他就經常勉勵弟子要多讀《詩》,因為讀《詩》可以使人應對進退得宜,性情溫柔敦厚,增長對大自然萬物的認識。他的話至今仍然有效,因為《詩經》是一部永遠不會過時的經典,歷久彌新,每次讀它都會有不同感受,而且不論任何人都可以從中攫取有用的東西,沉浸在它無窮的魅力中而受到感動。      《詩經》分為風、雅、頌,共三○五篇。產生時代自紀元前一一○○年至六○○年,前後約五百年之久。其跨越地理位置包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安徽、湖北北部等廣大的黃河流域。作者有平民、貴族,最後由太師蒐集整理,加以配樂編訂而成。其內容相當豐富,全面反映周族歷史政治、宗廟祭祀、農業生產、征戍行役、愛情婚姻、生離死別、憂患不安等生活現實。詩人以賦、比、興及多樣的修辭技巧寫作,開啟我國文學比興抒情傳統,後代文學多從中汲取語言和情感抒發方式。就像是基因一樣,慢慢積澱在所有中國人的血液中,經過幾千年不斷踵事增華,提供文學寫作豐厚養分。      今日生活步調快速,各種新知識、新訊息每天蜂湧而來,人們消耗許多精力,疲於應付這些大量又瞬息萬變的資訊,心靈浮躁不安,找不到可以依託的普世價值標準。此時不妨放慢腳步,品味思考經典的現代意義。譬如說你一直追求理想,但總是遙不可及,〈秦風.蒹葭〉的詩人彷彿知道你的心事,早就為你寫下: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伊人誰都想追求,先是逆著水流,受盡艱辛去找,沒找著;然後又順著水流去找,很幸運的看見了她,可是仍隔著道河水,無法接近她。這就是人生追求各種理想的寫照,上窮碧落下黃泉,雖九死其猶未悔,只有尋覓、追求才能更接近它,〈蒹葭〉詩人或許在暗喻普世存在的意義。      又譬如你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不妨讀一下〈小雅.無將大車〉: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無思百憂,祇自疷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無將大車,維塵雝兮。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力量不夠的人,不要推動大車,推動大車只會揚起灰塵,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遇到事情,也千萬不要憂慮,過於憂慮只會使人病倒。看,這詩寫得多實在,不正是聖嚴法師說的「面對它、接受他、處理它、放下它」嗎?中國人精神上偏於憂患深思,詩人在這裡也不忘提醒豁達放下的必要。      還有,你應該有和人相約的經驗吧?如果等了又等仍不見人影,你會怎麼做?〈陳風.東門之楊〉就是寫這種情景: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說好傍晚在東門外那棵大楊樹下見面的,但是到了星星出來還不見人影,他到底是怎樣了?我要不要等下去?萬籟俱寂的夜晚,望著滿天星斗,涼風徐徐吹來,樹葉在月色中舞動。詩人沒有多作任何細節書寫,也沒有交代最後結局,留下很多情感空間讓讀者去填補。或許候人不至的焦躁,在轉換心情後,展現各種不同的結局。      還有你是否不喜歡政客的虛假嘴臉,期望有一位反躬自省的領導人?〈周頌.敬之〉詩人為我們塑造一位典範國君: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貴為周天子尚且謙虛自己不聰明、能力不夠,希望透過不斷學習來彌補不足,尊敬天命,行事順天應人,這樣敬謹謙懷的態度,是今日政治家在權力迷惑下,最為缺乏的內省。      上述這些還不是《詩經》最了不起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詩經》在寫作上開創興法。「興」簡單來說就是物感,將大自然萬物視為與人同體,於是在書寫人的感情時,藝術外化為大自然萬物,婉轉的透過對物的感覺,來曲折傳達自己的情感。於是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外在景物的興衰和人的悲喜合一。由物及人,景情交融。試看〈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姑娘未必是春天出嫁,但詩人也可以拿春天桃樹茂盛繁花燦爛,來比喻她正值花樣年華,用結實累累來祝福她未來多子多孫,以開枝散葉來祝福她能興旺夫家。不直接寫出嫁女子,而是拿桃樹開花、結果、長葉的生命歷程來取譬她,人的生命歷程和樹木同體而觀。      這樣的思維形式根深蒂固影響著我們,感覺萬物和人一樣有情有德。中國人出生年都有所屬生肖動物,每個人通常不自覺取那動物優長為自己的性格特點,這種認知方式,也是由《詩經》開啟的。      以上只是隨手拈來例子,可見《詩經》和我們的思維、情感密不可分。如果你讀過它,詩中印象會使你感到無比親切,累積內化為你為人處世的風格、性情展現的狀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脫口而出一些成語,像是「鳩佔鵲巢」、「瓜瓞綿綿」、「兄弟鬩牆」、「愛莫助之」、「不忮不求」等等,這些蘊意豐富的成語全都出自《詩經》。又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在《詩經》中,幾乎都有相關的敘寫,像〈甘棠〉寫政治人物;〈皇皇者華〉寫使臣;〈東山〉、〈采薇〉寫軍人;〈斯干〉寫建築;〈大田〉、〈無羊〉寫農牧;〈叔于田〉、〈大叔于田〉寫田獵;〈君子偕老〉寫服飾;〈簡兮〉寫舞人;〈伐檀〉、〈碩鼠〉寫稅收……其涉及層面廣闊,可說當時百姓的生活實錄,很容易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然而今日的讀者,首先就被詩中艱澀的語言打敗,認為它是一本看不懂的「有字天書」。其實面對古典文獻語言,可以藉助註解、翻譯去理解。商周出版社這本《詩經》中有白話語譯、疑難字詞註釋和歷代註家學者的評析、眉批,包羅內容豐富,已替不同需要讀者搭好便橋,引領大家進入《詩經》的璀燦園地,任憑個人喜好採摘花果。經典原本就是鼓勵開放思考,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內文試閱

周南   周,國名。后稷十三代的孫,名為古公亶父的,起初所居的地方,在禺貢雍州岐山的南面。後來武王得了天下,把這個地方分給他的兄弟周公旦做了采邑。但此時的周,卻是周初的地名,與旦毫不相干的。在這時候所採的歌謠,是從周地得來的,統稱為「周」。   但是十五國的歌謠。都叫做「風」,何以獨稱周為南呢?古序說:「化由北而南。」章自潢又以為是樂的名字。他所採的證據,有以雅以南的詩,和舜帝的《薰風歌》,又說八力以南為正,八風以南為和,所以詩的正風,就是稱為南。又有的說,周南就是周國以南的地方。大略所採的詩篇,總是周南的居多,故此稱為周南。 ◎關雎 【原文】 關關1雎鳩2,在河之洲3。 窈窕4淑女5,君子6好逑7。 【今譯】 發出「關關」聲啼鳴應和的水鳥,停在水中央的小洲上。 幽靜而美麗的女子,是青年男子追求的對象。 【註釋】 興也。睢,音疽,《國語》、《史記》均音「雖」。窈,音「杳」。窕,徒了反。 1關關,是雌雄之鳥相和的鳴聲。2睢鳩是水鳥,同「凫鷖」一樣的。3河洲,是水邊的淺地。4窈窕是幽閒的樣子。5淑女,是未嫁的好女子。6君子,是指求配偶的人。7逑,是配偶。 【章旨】 這章詩,是詩人先說別種的物事,引起詠託的辭意。說是鳴聲相和的水鳥,同在河洲上面,那幽嫻的好女子,該君子是所求的佳偶了。 【集傳】 興也。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鷖。今江淮閒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為,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嫻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傳》之「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嫻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後凡言興者,其文意皆放此云。漢匡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化之端也,可謂善說詩矣。 【箋註】 牛震玉曰:先聲後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鳩,其鳴關關,意味便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平對,錯綜得妙,若作淑女窈窕,君子好逑,便直致無味。 方玉潤曰:此詩佳處,全在首四句,多少和平中正之音,細味自見。取冠三百,真絕唱也。 程俊英曰:按鳩在國風中見過四次,都是比喻女性的,相傳這種鳥雌雄情意專一,和常鳥不同。 【原文】 參差1荇2菜,左右流之3。 窈窕淑女,寤寐4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5。 悠哉悠哉6,輾轉7反側8。 【今譯】 水裡生長著的或長或短的荇菜,或左或右的順水流動著。 幽靜而美麗的女子,無論是醒是睡都想追求她。 想追求她但追不上,無論是醒是睡都在思念著她。 想念她啊想念她,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註解】 興也。參,初金反。差,初宜反。荇,音「杏」。輾,音「展」。 1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2荇是水草,根生水底,它的莖和釵股差不多,上青下白,葉子是紫赤的顏色,有一寸多寬的直徑,浮在水面。3左右流之,是或左或右的流動,不易得著的意思。4寤是醒了,寐是睡著了。5服是中懷想著。6悠哉悠哉,是長久載繫念著。7輾是轉了一半;轉,是全都轉了。8反是覆過去,側是斜過半邊。 【章旨】 這章詩是說長短不齊的水草,在那裡左右的流動,不易得著的樣子。那幽嫻的好女子,我在睡著了或未睡著的時候,纔想去求他的。若是求她不得,未免令我常常的繫念,翻來覆去,長久的懷想。 【集傳】 興也。參差,長短不齊之貌。荇,接餘也,根生水底,莖如釵股,上青下白,葉紫赤,圓莖寸餘,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無方也。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或寤或寐,言無時也。服,猶懷也。悠,長也。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反者,輾之過;側者,轉之留,皆臥不安席之意。○此章本其未得而言。彼參差之荇菜,則當左右無方以流之矣,此窈窕之淑女,則當寤寐不忘以求之矣。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則無以配君子,而成其內治之美。故其憂患之深,不能自已至於如此也。 【箋註】 李時珍曰:葉徑一二吋,有一缺口而形圓如馬蹄者,蓴也;葉似蓴而稍瑞長者,荇也。 竹添光鴻曰:無「求之不得」四句,則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忽於窈窕淑女前後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 方玉潤曰:跟上求字,忽生出不得一層,文心乃曲。忽轉繁絃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後皆平沓矣。 【原文】 參差荇菜,左右采1之。 窈窕淑女,琴瑟2友3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4之。 窈窕淑女。鐘鼓5樂之。 【今譯】 水裡生長著的或長或短的荇菜,順著水流左採右採。 求得幽靜而美麗的女子,以琴瑟調和之音親近她。 水裡生長著的或長或短的荇菜,順著水流左摘右摘。 求得幽靜而美麗的女子,以鐘鼓之音令她感覺歡喜。 【註釋】 興也。采,此禮反,讀「再」。友,羽已反,讀「已」。芼,音「帽」。 1采是採取的意思。2琴有五弦的,有七弦的;瑟有二十五弦的,亦有五十弦,皆是絲類。3友是友愛。4芼,是拿來煮熟了,做享荐的物品。5鐘鼓是樂器的名字,鐘是金類,鼓是革類,是樂器大的一類。 【章旨】 這章詩是比較上章更進一層說。上章是說水草左右的流動,尚未得著,所以那幽嫻的好女,雖是寤寐中去求她,總未得著,因有輾轉的反側和長久的思念。這章是說水草若已經得著了,淑女已經求得了,好像琴瑟一般的調和。這水草應該煮熟了,做享薦的物品;要那幽嫻的好女,享受琴瑟的友愛和鐘鼓的樂趣了。 【集傳】 興也。采,取而擇之也。芼,熟而薦之也。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絲屬,樂之小者也。友者,親愛之意也。鐘,金屬;鼓,革屬,樂之大者也。樂,則和平之極也。○此章據今始得而言。彼參差之荇菜既得之,則當采擇而烹芼之矣。此窈窕之淑女,既得之,則當親愛而娛樂之矣。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幸而得之,則有以配君子而成內治,故其喜樂尊奉之意,不能自已,又如此云。 【箋註】 孔穎達曰:以琴瑟相和,似人情志,故以友言之;鐘鼓鏗宏,非情志可比,故以樂言之。 方玉潤曰:友字樂字,一層深一層,快足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也。 【原文】 關睢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集傳】 孔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子謂:「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蓋德如睢鳩摯而有別,則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見其一端矣。至於寤寐反側、琴瑟鐘鼓,極其哀樂,而皆不過其則焉。則詩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見其全體也。獨其聲氣之和有不可得而聞者,雖若可恨,然學者姑即其辭而玩其理以養心焉,則亦可以得學季之本矣。匡衡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睢為始,言君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自上世以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理此者也。」 【箋註】 牛運震曰: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二語已盡此詩之妙。不傷者,舒而不迫;不淫者,淡而不濃。細讀之,別有優柔中平之旨,潔淨希夷之神。 崔述曰:常女易得,賢女難求。深居幽邃之女,尤不易知。故有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之思。惟其求之也難,則其得之也喜。故有琴瑟之友,鐘鼓之樂,所謂陰陽和則萬物生,夫婦和則家道成者也。 聞一多曰:〈關雎〉,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 屈萬里曰:此祝賀新婚之詩。 高亨曰:這首詩歌唱一個貴族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最後和她結了婚。 程俊英曰:這是一個青年熱戀採集荇菜女子的詩……全詩集中描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在想像中和她親近、結婚。 馬持盈曰:這首詩,完全是愛情結合的詩。由追求、而戀愛而結合,感情的發展過程很明顯。這首詩明明是男子追求女子,求之不得,所以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漢儒偏要把它牽扯到后妃之德上,怪不得七拉八扯,總是合不攏呢。 ◎葛蕈 【原文】 葛1之覃2兮,施3于中谷4, 維葉萋萋5。 黃鳥6于飛,集于灌木7, 其鳴喈喈8。 【今譯】 葛藤生長得那麼長,蔓延到山谷的中央, 葉子長得如此茂盛。 黃鸝飛舞,在矮樹叢上群集, 嘰嘰喳喳的鳴叫著。 【註釋】 賦也。施,音「異」。喈,之奚反。 1葛是蔓生的草,可以織布的。2覃是蔓延的意思。3施,就是移。4中谷,是山谷之中。5萋萋是茂盛的樣子。6黃鳥,是黃鸝。7灌木是叢木。8喈喈,是和聲從遠處聽來的。 【章旨】 這章詩是賦體。直說葛的蔓延,移滿了山谷之中,它的葉子茂盛極了;還有黃島飛集在灌木的上面,鳴聲從遠處聽來,很是和悅的。 【集傳】 賦也。葛,草名,蔓生可為絺綌者。覃,延。施,移也。中谷,谷中也。萋萋,盛貌。黃鳥,鸝也。灌木,叢木也。喈喈,和聲之遠聞也。○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蓋后妃既成絺綌而賦其事,追敘初夏之時,葛葉方盛,而有黃鳥鳴於其上也。後凡言賦者,放此。 【箋註】 蘇轍曰:葛者,婦人之所有事也。詠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聞見也。 牛運震曰:首三句寫葛幽蔚在目,後三句娟媚充悅。飛、集、鳴三項,略一點逗,物色節候宛然如畫。 方玉潤曰:追敘葛之初生,二句為一截,唐人多有此體。 高葆光曰:好一幅春深山野圖! 馬瑞辰曰:詩以葛之生此而延彼,興女之自母家而適夫家。 【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維葉莫莫1。 是刈是濩2,為絺為綌3, 服之無斁4。 【今譯】 葛藤生長得那麼長,蔓延到山谷的中央, 葉子長得如此茂盛。 將它割下,蒸煮它,分別織成粗葛布與細葛布, 穿在身上不覺得厭惡。 【註釋】 賦也。濩,音「鑊」。絺,音「癡」。綌,音「隙」。斁,音「亦」。 1莫莫,是茂盛的樣子。2刈是斬割;濩就是煮。3葛布可以做夏天的衣服,精的名「絺」,粗的名「綌」。4斁,是厭惡的意思。服之無斁,是穿了總不厭惡。 【章旨】 這章詩是說到了葛已長成的時候,就把它割了來、煮好了,織成粗細的葛布做成衣服,著在身上。雖是經久垢弊,終沒有絲毫的厭棄心。 【集傳】 賦也。莫莫,茂密貌。刈,斬;濩,煮也。精曰絺;粗曰綌。斁,厭也。 此言盛夏之時,葛既成矣。於是治以為布,而服之無厭。蓋親執其勞,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誠愛之,雖極垢弊,而不忍厭棄也。 【箋註】 陳鵬飛曰:以為衣服,而服之無厭斁之心,女功之勤者,身親嘗之,所以能儉。 陳傅良曰:知稼穡之勤者,飲食則念農功;知絲麻之勤者,衣服則思女功。親執其勞,所以心誠愛而不忍棄也。 朱善曰:刈而後濩,濩而後績,績而後成布,成布而後為衣。其為之也有序,其服之也不厭,此所以為勤且儉也。 牛運震曰:正寫治葛,只「是刈」二句。末句樸厚恬雅,一語中多少意思。 方玉潤曰:治葛既成以至服之無斁,起下汙澣。 【原文】 言1告2師氏3,言告言歸。 薄4汙5我私6,薄澣7我衣8。 害9澣害否,歸寧10父母。 【今譯】 告訴我的保母,我要返回娘家。 清洗我的褻衣,清洗我的禮服。 看哪一件要洗哪一件不洗,我將返回娘家探望爹娘。 【註釋】 賦也。澣,音「緩」。害,音「曷」。否,如字。 1言是言辭。2告是稟告。3師氏是女師。4薄是少的意思。5汙是衣上的汙穢。6私是小衣。7澣就是洗濯。8衣是禮服。9害當「何」字解。10寧是安寧,就是問安的意思。 【章旨】 上章是說把葛織成了粗、細的衣服。這章是說要稟告女師,使她告訴君子,將要歸甯的意思。並且把褻衣和禮衣,稍加洗滌。那一件要洗、那一件不用洗,我將穿了回家,問父母的安寧。 【集傳】 賦也。言,辭也。師,女師也。薄,猶少也。汙,煩撋之,以去其汙,猶治亂而曰亂也。澣,則濯之而已。私,燕服也。衣,禮服也。害,何也。寧,安也,謂問安也。○上章既成絺綌之服矣,此章遂告其師氏,使告於君子,以將歸寧之意。且曰:「盍治其私服之汙,而浣其禮服之衣乎。何者當浣?而何者可以未浣乎?我將服之以歸寧於父母矣。」 【箋註】 輔廣曰:薄汙薄澣者,不為甚飾之辭。害澣害否者,又見其不苟之意。 朱善曰:師氏,導我者也,則必每事而詢訪,見其不敢專也。父母,生我者也,則必及時而問安,見其不敢忘也。君子,宗主我者也,則必因師以致告,見其不敢褻也。 姚際恆曰:此言「汙」「澣」與上絺綌之服又不必相涉,然而映帶生情,在有意無意間。此風人之妙致也。此詩不重末章,而餘波若聯若斷,一篇精神生動處則在末章也。 牛運震曰:借澣衣歸寧作結,正為治葛點染生色,餘波迴照,有不即不離之妙。歸寧大禮,寫來極風韻,極興頭。津津妮妮,活是嬌女戀母情致。 方玉潤曰:三章歸寧正面。三言字,兩薄字,兩害字,說得何等從容不迫,的是大家閨範賢媛口吻。 聞一多曰:姆,即師氏論其性質,直今傭婦之事耳。 【原文】 葛覃三章,章六句。 【集傳】 此詩后妃所自作,故無贊美之解,然於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於師傅,已嫁而孝不衰於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小序以為后妃之本,庶幾近之。 【箋註】 輔廣曰:勤儉孝敬,固婦人之懿德,又能不以勢之貴富,時之久遠,而有所變遷焉,則尤見其德厚有常,而人所難及也。 朱善曰:即為絺為綌,而知其能勤;即澣濯無斁,而知其能儉;因其言告師氏,而知其能敬;因其歸寧父母,而知其能孝。〈關雎〉之所謂淑,指其德之全的言也。此所謂勤儉孝敬,又各就其一事言也。 牛運震曰:黃鳥鳴木,不必目睹其景,正好借作治葛以前襯托。澣衣歸寧,不必實有其事,恰好借作治葛以後烘染。即此可悟古人作詩參活不呆板處。 崔述曰:詩之體,多重末章,而前特為原起。此篇本為歸寧而作,然不遽言歸寧,先言葛葉之生,時鳥之變,感物思親,此其時矣。而仍不遽歸也,乃藉師氏以請於夫,而云害澣害否,猶為不敢必之詞焉。其敬事而不敢顧其私,尊夫而不敢擅自主,為何如哉?歸寧父母,孝也,人子之至情也,猶不敢專如此,況其他乎? 高葆光曰:在平淡的情況下,添人田野的美景,文情倍極幽倩,令人覺得絕不可枯燥。 程俊英曰:這是一首描寫女子準備回家探望爹娘的詩。詩人敘述在採葛製衣的時候,看見黃雀聚鳴,引起了她和父母團聚的希望。她得到公婆、丈夫的應允,就告訴了家裡的保姆,開始洗衣、整理行裝,準備回娘家。 屈萬里曰:此婦人自詠歸寧之詩。由「言告師氏」之語證之,此婦似非平民。 高亨曰:這首詩反應了貴族家中的女奴們給貴族割葛、煮葛、織布及告假洗衣回家等一段生活情況。 馬持盈曰:這是女子婚後回家省親之詩。

作者資料

朱熹

朱熹(1130-1200),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教育家、理學家,宋代理學思想集大成者,後世尊稱朱子。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遯翁,又稱為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號「文」,累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後改徽國公,從祀孔子廟,因此又稱朱文公。 朱熹家境窮困,自幼聰穎,弱冠及第,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歷高孝光寧四朝。一生致力於著述和講學。朱熹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因此也稱考亭先生。修復嶽麓書院,並曾在嶽麓書院講學,創辦白鹿洞書院,並且邀請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講學,制訂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後世教育的規範。 承襲北宋周敦頤與程顥、程頤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一生著述繁多,其中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近思錄》、《小學》和《四書章句集注》。朱熹將《論語》、《孟子》,以及《禮記》裡的《大學》、《中庸》,合訂為一部書,定名為《四書》,自此四書成為中國文化思想的精髓,《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南宋以後科舉考試的標準讀本。

洪子良

清末民初學者,安徽人。一九二六年於上海中原書局出版《詩經白話解》。其義新穎,解說一貫,義主通俗,不強執古訓。

陳名珉

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基本資料

作者:朱熹洪子良陳名珉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中文可以更好 出版日期:2016-11-10 ISBN:9789864770595 城邦書號:BK6036C 規格:精裝 / 單色 / 118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