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日本亞馬遜總榜第一名!★★★
為什麼銀行理專不存定存、不買股票、不碰基金,
錢還是不斷增加?
日本資深銀行員長岐隆弘,
首度公開銀行理專的賺錢祕密!
銀行理專有著一般人沒有的「金錢嗅覺」,因而產生確切的價值觀。那些的想法與價值觀,隱藏著只有銀行理專能夠悄悄生財的理由。只要理解那些想法與價值觀,任誰都能立刻實行,你的錢自然也會不斷增加。
前言:
你對銀行員的印象是什麼?
「好像很認真。」
「頭腦好、高學歷。」
「薪水高。」
「借錢給我的人。」
或是——
「經常調職。」
「感覺業績壓力很大。」
「很少說真話。」
「對人有差別待遇。」
「沒個性。」
是這些印象嗎?
感覺似乎很籠統。
事實上,我們通常是為了買房子去辦房貸,才有機會接觸銀行員,有這些印象也很正常。
我曾經是某大銀行的行員。
實際成為銀行員後,因為連一塊錢的誤差都不能有,每天必須認真處理客戶的存款,再將客戶的存款借給企業或個人。
工作的內容,大致上就像各位所想的那樣。
不過,我也了解到各位絕對看不到的那一面。
銀行員不只處理存款、借款,也要販賣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各種金融商品。
為了銷售那些商品,每到週末他們會努力唸書,以考取需要的證照。
這就是重點!透過學習,銀行員對所有金融商品的特性瞭若指掌,所以他們很清楚哪種金融商品「對買方(顧客)有利?」、「對賣方(銀行)有利?」。
因此,他們不會把對買方有利的金融商品推薦給顧客,卻會自己私底下悄悄購買,讓自己的錢變多。
銀行員是「生財」高手。
其實,我還是銀行員的時候,也曾利用那些技巧,成功獲得薪水以外「每個月增加一百萬以上的生財計畫」。
多虧那個「生財計畫」,現在的我能夠做到以下這些事:
.不用每天去擠客滿的電車;
.不必向討厭的上司低聲下氣;
.不用對奧客鞠躬哈腰做生意;
.不必再無薪加班,可以準時回家;
.不用為了賺錢,工作到身心俱疲;
.陪伴女兒的時間變多了;
.每兩個月一次,可以在平日的時候出國旅遊。
「可是,銀行員本來就很聰明、薪水又高,難道做不了那些事嗎?像我這樣的普通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才沒辦法吧……」
如果你那麼想,那可就大錯特錯!這些技巧,是我仔細觀察平時身處封閉世界的大銀行行員才得到的發現。一般人很難察覺,可說是集結了銀行員獨特的「金錢價值觀」、「對錢的嗅覺」、「省錢術」之大成。
這就好比所謂的「訣竅」,和現在的職業、收入、學歷或聰不聰明無關,任何人都能簡單實行。只要了解這些,你的人生就能如你所願改頭換面。
目錄
PART 1為什麼你的錢都不會增加?
1.就是因為這樣,你的錢才「沒增加」
2.揮別「一般的金錢常識」!
3.以前很好賺,現在很困難的股票投資
4.錢不增反減的金融商品是什麼?
5.分散投資無法讓錢變多?
6.銀行員悄悄進行的「生財方法」是這個!
PART 2銀行員「拉攏錢靠近」的10種心態
1.你能夠正確說出「自己的存款金額」嗎?
2.無論如何,就是先「謀利」,錢增加有其意義
3.為「重要」的事、「無謂」的事排定優先順序
4.因為「安定」,所以安心,盡力避開「風險」
5.「實質價值」最重要,別被「感情價值」左右
6.總而言之,「外表」占九成
7.「人性本惡」
8.絕不「樹敵」
9.「組織的力量」能用就用
10.不單是賺錢,社會意義的「表面工夫」很重要
PART 3銀行員「吸金」的10種技巧
1.出色的「情報收集能力」,只有掌控情報的人才會贏得勝利
2.調查、調查、調查!工作的90%就是調查!
3.「計算」得比誰都快
4.看懂「決算書」
5.無法自我管理的人,無法理財
6.一定要遵守「約定」,借錢等於是「給予信用」
7.任何事都堅持到底,擁有「爬蟲類般的固執」
8.時間就是「生命」
9.為了獲得金融的知識或證照,別吝惜「自我投資」
10.珍惜生財的源頭——「其他業界的一流人脈」
PART 4向銀行員學習絕對賺錢的「生財術」
銀行員的「生財」行動分為四個階段
準備篇
1.消費者信貸的融資、分期付款要馬上還
2.丟掉手邊所有的集點卡
3.只留一張信用卡,其餘的通通剪掉
4.使用「三個錢包」
5.每天查看存摺
存錢篇
1.創造「金流」,幫助自己輕鬆存錢
2.擁有「三個銀行帳戶」
3.將「收入的10%以上」轉作儲蓄
4.房、車方面的固定開銷,控制在收入的40%以下
5.重新檢視保險公司的「保險」
6.精算支出
生財計畫篇
1.開設海外帳戶,當作儲蓄帳戶
2.整理手上現有的金融商品
3.製作自己的P/L與B/S
4.思考自己的人生規畫
生財投資法篇
1.銀行員式「財產三分法」
2.你知道「平均成本法」嗎?
3.銀行員私下進行的「海外投資」
4.銀行員必做的「副業」是什麼?
5.不動產投資的優點
6.不動產投資的缺點
7.檢視投資用不動產的三大重點
8.賣也好、留也好,銀行員最愛的金融商品是什麼?
PART 5成為「守」富的要點
「錢」是什麼?
雖然重要卻沒人知道的金錢習性
成為百萬富翁的能耐
守不住錢的人,「忽略」的三件事
你知道其實錢本身沒有價值嗎?
讓錢去「賺」錢
時間買得到,你知道嗎?
你已經做好20年後的計畫了嗎?
內文試閱
Part 4向銀行員學習絕對賺錢的「生財術」
1銀行員的「生財」行動分為四個階段
本章將針對核心部分的「生財行動」進行說明。
這個行動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
2.存錢
3擬訂生財計畫;
4投資。
接下來為各位依序說明,銀行員根據第2章、第 3章的心態與技巧,實踐的「生財行動」。
全部都是銀行員有採取的具體行動。
準備篇
1.消費者信貸的融資、分期付款要馬上還
銀行員每天都在處理金錢的借貸,接觸過的借款人不計其數。不管手邊的錢多或少,即便是有錢人,因為鉅額的借款走投無路的人其實不少。有人為了還錢拚命工作,也有人為了還錢又去借錢,在那樣的惡性循環下自毀人生。
借款分為「良性」及「惡性」,銀行員絕對不會使用惡性借款的融資、分期貸款、信用卡般有循環利息的分期付款。
因為他們知道,為了買想要的東西借錢、被感情價值左右,或是為了「虛榮心」借錢都是「惡性借款」。
那麼,什麼是「良性借款」呢?
「借錢哪有分什麼良性、惡性?」應該很多人都這麼想。
不少人認為借錢本來就不是好事,可是,「良性借款」確實是存在的。
「良性借款」是指,為了得到還款利息以上的回饋而借的錢。
後文將為各位仔細說明,具體的「良性借款」方法。
因為消費者信貸有融資或借錢的人,請先專注在歸還惡性借款這件事上。若手 邊有未還完的惡性借款,絕對無法讓錢增加。
2丟掉手邊所有的集點卡
現在各式各樣的店家都有集點卡,但銀行員一張都不會辦。
因為,他們知道集點卡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消費者而是店家。
近來受到通膨的影響,供過於求的市場充斥著「俗擱大碗」的東西,現代的
日本面臨「東西賣不好」、「很難賣」的狀況。
這個問題使零售業煩惱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出現了一個解決方法,就是「集點卡」。
集點卡除了能獲得顧客的個資,打著「來店消費、儲存點數就有好康喔!」的誘因,又能招攬顧客。
如今,各家企業「想賣東西或服務」時,幾乎都把希望寄託在集點卡。
當然,集點卡對消費者也有好處。儲存的點數可以享有折扣,而且各店家也經常舉辦集點卡優惠特賣之類的活動,確實給人很划算的感覺。
「現在趕快辦,今天買的東西就能儲存點數。」
結帳時一被推銷就馬上辦,於是錢包裡塞滿集點卡,這樣的人應該很多。
不過,請等一等!稍微冷靜想一想。
集點卡只能在那家店使用,就算不只一家,能用的店還是有限。
為了儲存點數,必須到那家店消費才行。
這麼一來,買東西就失去了選擇的自由,不是嗎?
購買真正需要的東西、儲存點數,那倒無妨。
可是,多數的情況都不是這樣。
例如:
「再兩百塊,點數就會增加,再買點什麼吧!」
「今天是點數三倍日,多買一點比較划算!」
「雖然有點繞路,還是去可以用點數的店吧!」
「既然都來到附近了,順便去買點東西好了……」
通常會變成這樣。
完全就是第2章提過的「機會損失」。各位還有印象嗎?
這兒所說的機會損失是指,行動被集點卡控制住,無法做其他選擇的損失。
銀行員會徹底排除這種無形中產生花費的「機會損失」,因此,他們不會辦極有可能造成機會損失的集點卡。
其實一點都不難。
如果被問到:「您要不要辦集點卡?」只要笑著回答:「不用,謝謝!」就好了。
現在,請打開錢包,只留下真的是每天常會用到的卡,其他的全部丟進垃圾桶。
「可是已經存了不少點數……」
這種想法是「沉沒成本」,第2章也有提過對吧!
「累積到現在的點數」這個沉沒成本,不能當作判斷依據!請別忘了這點。
3只留一張信用卡,其餘的通通剪掉
基本上,銀行員不會辦信用卡。
對他們而言,信用卡是商品之一。
也就是說,信用卡的定義是「推銷給顧客的商品」。
顧客辦了信用卡,
「就算沒帶現金,刷卡也能購物,所以消費額度會增加。」
「高利息的融資使用額度也會增加。」
所以對信用卡公司來說,這是「好處多多」的商品。
因此,即便要付高額的介紹費,信用卡公司仍會委託銀行幫忙推銷。
對銀行來說,信用卡零風險又能賺手續費,是「有賺頭」的金融商品之一。
可是,有信用卡真的很方便。
銀行員為什麼不辦呢?
理由就在於便利性。
他們注意到,方便的背後隱藏著「陷阱」。
而且,還是三個。
(1).不清楚每個月究竟花了多少錢?
刷卡消費,錢包的錢不會減少。
卡費到了下個月才支付。
於是,買東西經常買到刷卡上限額度。收到帳單後,付不出卡費只好借錢
……像這樣陷入惡性循環。
(2.)每筆刷卡的消費記錄會被資料化,儲存為情報。
何時、在哪裡、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
在哪家店吃了什麼?
掌握許多情報的信用卡公司,會根據這些情報展開促銷活動。
經常外食的人,會收到新開幕的餐廳宣傳。
在百貨公司買化妝品的人,會收到彩妝展示會的DM。
買過葡萄酒的人,會收到薄酒萊新酒的預購通知。
你的行動被企業做了市調,所以會收到各種有吸引力的邀請函DM或簡訊、電話。看到那些內容,讓你忍不住一買再買,形成一連串的消費。
買的是真正想要或需要的東西倒還好,被DM吸引而衝動購物的話,完全是
被信用卡公司牽著鼻子走。
想存錢、想讓錢變多的人,絕對要避免這樣的消費行為。
(3)不自覺的借款
借錢不是件小事,請各位務必謹慎以待。
信用卡的借款利息,和消費者信貸一樣都很高。到超商或ATM就能借到錢,
很多人會利用這種方式預借現金,但千萬別忘記,這是「高利息的借款」。
「就算借十萬,每個月只要還一萬就可以……」
別被這樣的話給騙了。
帳單分期通常要付手續費,利息也很高,就算每個月還款,減少的只有利息的部分。
還完總額之前,必須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還款。
雖稱不上是萬惡的根源,不過信用卡真的很危險。
所以,只留一張常用的卡就好,其他的通通剪掉吧!只留一張信用卡,點數也能集中儲存,花了多少錢,每個月只要一張明細就能管理
「每家百貨公司都有不同的折扣,沒卡就不能享受優惠。」
也許有人會這麼想,可是比起有卡的風險,這點好處算不上什麼。
看到這兒,各位有何想法?
是不是能夠認同銀行員不辦信用卡的理由了?
4使用「三個錢包」
關於錢包的傳聞很多。
我想各位應該也覺得,錢包具有某種力量。
「鈔票不能摺,所以要用長皮夾。」
「黃色錢包會招財。」
「鈔票要朝相同的方向擺,上下顛倒放,錢不容易花掉。」
諸如此類的傳聞,各位至少聽過一個吧!
但,這類的迷信,銀行員一概不信。
那麼,銀行員是用怎樣的錢包呢?
總共有三個:
「紙鈔用」、
「零錢用」、
「收據、發票用」。
他們用這三個錢包理財。
「用三個?太麻煩了吧!」
也許你會這麼想,不過他們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前文中有提到,少了一塊錢在銀行裡是相當嚴重的事,大家會翻箱倒櫃就連垃圾桶也不放過,仔細尋找。
反之,多出一塊錢也是大事,為了查明那一塊錢是哪兒來的,必須確認所有的交易記錄,找出原因。
身處那樣的職場,哪怕只是零錢,把自己的錢擺在辦公桌上,或是放進口袋走在辦公室裡都非常危險。
假如讓自己的錢和銀行的錢混在一起,考績會被大扣分,甚至得寫悔過書。
在那種工作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除了鈔票,就連零錢也要仔細收好,這已成為銀行員的習慣。
把錢收好,經常確認錢包裡的金額,鈔票和零錢分開放比較方便。
至於收據、發票用的錢包,任何款式都可以。
主要目的是用來保管收據和發票。
因為要和錢包一起隨身攜帶,把用過的舊錢包或卡片夾(裡面已經沒有卡片)
重新拿來用也無妨。
每次付錢時就確認一下:
「已經用了幾張鈔票?(還剩幾張?)」
「用了多少零錢?(還剩多少?)」
然後,「把發票收好,當天做記錄。」
如此一來,三個錢包隨時都能處於整齊的狀態,進而達到支出的控管。
錢包裡掏出的錢有三種用途:「投資」、「消費」、「浪費」。
浪費就是亂花錢,不如轉為投資。
儘管消費是購買生活必需品,還是努力一下,拿一些去做投資。
為了實踐這樣的控管,請開始使用三個錢包。
5每天查看存摺
「每天!有必要那麼誇張嗎?」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這是控管金錢的重點之一。
銀行員因為工作的關係,刷存摺很方便,每天早上進銀行馬上刷存摺,確認餘額的人非常多。
有些人甚至會說:「我超愛存摺!」而且還不少。
如今,網路銀行相當普及。
使用起來也不難,只要上網就能每天確認收支及餘額記錄。
這種「做記錄」的習慣是很棒的存錢祕訣。
幾年前引發大流行的記錄減重法,《別為多出來的體重抓狂 ─絕不復胖!筆記瘦身法》的作者岡田斗司夫,靠著這個方法成功減掉五十公斤。
「每天記錄體重」是記錄減重法不可或缺的事。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只要每天記錄就能減重的瘦身方法。
同樣的,想達成某種數字的目標時,「做記錄」很重要。
例如,馬拉松跑者每天記錄跑了多少距離或心跳數,再將那些數據活用在讓自己跑得更快的戰略上。數字會激勵人心,也會帶來新發現。
存錢也是如此。
開始存錢後,哪怕只增加一點點,也會覺得很開心。
開始變瘦的人會期許自己「我要變得更瘦」,並且把那樣的期望轉化為行動。
錢也是這樣,開始變多就想增加更多,使日常生活的行動往「生財」的方向改變。而且,每天查看存摺就會知道用了多少錢,應該省多少錢,有具體的數字概念。
還能發現自己每周、每月、每年的用錢模式。
「每到星期五就會花很多錢。」
「月底的聚餐花費很大。」
「比起其他月份,十二月花的錢多了將近一倍。」
從存摺中了解諸如此類的事。
所以,請各位試著開始每天查看存摺。
存錢篇
1創造「金流」,幫助自己輕鬆存錢
「來存錢吧!」,即便有這樣的想法,要持之以恆並不容易。
減重也是如此,老是說「從明天開始」,如果沒什麼成果就會想「還是算了」,
萌生放棄的念頭。
我要存很多錢,突然間立下太高的目標,很快就會遭遇瓶頸,這和減重一樣。
減重時經常遇到的「復胖」如果出現在存錢的情況,這可就糟了。
所以,剛開始還是一點一點慢慢存,別勉強自己。
想要輕鬆存錢,創造自動存錢的金流很重要。
舉個常用的例子,用水桶裝水時,如果水桶有洞,就算水龍頭一直有水流出來,
水桶裡的水永遠也裝不滿。
換作存錢的情況,水龍頭的水是收入,水桶的洞是花費(支出),就算收入增加,支出很多還是存不了錢。
假如「花錢如流水」,不管過了多久,錢絕對不會增加。
以下是銀行員實際擬訂的「存錢計畫」。內容是:
1.一有收入,先將固定的金額轉到別的銀行帳戶;
2.不動用那個帳戶的錢,逐漸累積存款;
3.存到一定程度的金額,再用那筆錢做為獲得新收入的資金。
其中「一有收入,先將固定的金額轉到別的銀行帳戶」,這點很重要。
後文會有詳細的說明。
2擁有「三個銀行帳戶」
「我存不了錢」,常有人為了這樣的問題來找我諮詢,我問對方有幾個帳戶,
各自的目的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答不出來。
在相同的銀行有好幾本存摺的人倒是不少。
你是否也這樣?
銀行員不會隨便開沒必要的帳戶。
他們只會依照目的開三個帳戶。
分別是
1.薪資帳戶
2.付款帳戶
3.儲蓄帳戶。
是的,只有這三個。
這兒的重點在於,薪資帳戶與付款帳戶要分開。
基本上,銀行員不但會把這兩個帳戶分開,甚至連開戶的銀行都不一樣。
因為如果都在同一家銀行,一切的收支會被任職的銀行掌握。銀行員以外的人,不必連銀行都分開,但帳戶還是分開比較好。
銀行員會用這三個帳戶創造「金流」。
首先,當每個月的薪水匯入薪資帳戶,「當天」就會把固定的金額轉到儲蓄帳戶。
「自動存錢的計畫」中,最重要就是創造「金流」。市面上關於省錢術的書,
也經常用河川或浴缸的比喻來說明金流。
把金流比喻為河川,上流的水越多,河川就會變得大。
不過,就算河川變大,流掉的水量越多,河裡的水還是留不住。
反之,如果上流的水很少,流掉的水量也多,河川就會乾涸。
所以,想留住河裡的水,另外製造水流很重要。
存錢也是如此,將獲得的收入一部分「立刻」轉為儲蓄是重點。因此,需要分立帳戶做管理。
儲蓄帳戶其實不需要另外開戶,用財形儲蓄(註)也可以。財形的利息多半比普通存款來得好,請務必多多活用。
許多銀行員把存錢當興趣,除了把錢存在儲蓄帳戶,有些人還會使用從薪水提撥的財形預備金等。
我還是銀行員的時候,遇過這樣的事。
某位女性行員入行後,一直將近六成的薪水轉作財形預備金與存款。她和父母(註)財形儲蓄:財形=「財產形成」。為促進勞動階級存錢購屋,公司每月從員工薪水直接扣掉一定比率的錢存進銀行,或是在資金市場投資。在日本,中大型的公司都採取「財形儲蓄」制度,幫員工存買房子的費用,或是存到退休後做養老金的補助。
同住且通勤,所以不太需要花生活費。
後來她結了婚,為了生產向銀行請產假,但產假結束後她沒有再請育嬰假,隨即回到銀行上班。
因為多數的女性行員都會盡量請久一點的育嬰假,我好奇的問她這麼做的理由。她說,休產假時的薪水還可以繼續存錢,休育嬰假的薪水就沒辦法了。
她的回答令我無言以對。不過,那位女性行員竟然存了三千萬以上的存款,真是太驚人了!
至於自營業者或是想更有效率建立資產的人,請參考後面介紹的海外帳戶。
3將「收入的10%以上」轉作儲蓄
有收入,先儲蓄。
如果可以,最好設定成每個月自動轉帳。
自己去銀行提款再轉存,每個月都這樣會很累,假如有其他的事要處理,或是工作忙走不開,就會覺得很麻煩,於是半途而廢。
有些銀行可以自動轉帳,若是網路銀行,設定起來更方便。
儲蓄的最低金額設定為收入的10 %。
假設薪水是三十萬日圓,撥出三萬以上轉作儲蓄。
起初幹勁十足,常會想要存多一點,但金額過高反而會讓自己吃不消,導致失敗的結果。
所以,請從 10%開始就好。
「這樣應該OK吧?」用那樣的金額,持之以恆存下去是成功的訣竅。作者資料
長岐隆弘
曾為日本資深銀行理財專員,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質,投入不動產投資產業,並開設了「ASSET LIFE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現為不動產估價師、財務戰略企劃、ASSET LIFE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理事。 以銀行理專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透過不動產投資等資產運用,創造月入百萬日圓以上的生財計畫,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目標。現以日本少數精通金融、稅務的不動產估價師身分,每年在日本各地舉辦演講,參與人數超過千人,是相當活躍的財務戰略顧問。 著有《便宜買下「超優良物件」的不動產投資法》、《聰明留住你的錢!房東的節稅對策》(以上皆為PAL出版)。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