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基督教/天主教
基督的憂傷:湯瑪斯.摩爾的最後靈修手記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基督的憂傷:湯瑪斯.摩爾的最後靈修手記

  • 作者:湯瑪斯・摩爾(St. Thomas More)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17-03-09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折 21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10元,贈紅利1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99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實現所有願望5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16世紀英國重量級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 對信仰與人生的最後省思 摩爾被囚倫敦塔,即將走向生命終點之際, 全心默想基督的受難,寫下這本敬虔的靈修筆記。 耶穌基督在橄欖園的憂愁、疲憊與恐懼, 給了他面對抉擇與死亡時的信心與勇氣。 本書是英國重量級人物湯瑪斯.摩爾眾多著作中的最後一部。1533年,摩爾不支持英王亨利八世與元配離婚而情婦結婚;次年,摩爾拒絕宣誓承認議院通過的《繼承法》,也不認同亨利八世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領,種種因素而被亨利八世關進倫敦塔監獄,1535年殉道。 本書是他被囚禁的這段日子裡所寫的靈修筆記。他自1534年被關進倫敦塔,就知道自己絕對不可能重獲自由,於是下定決心善用時間為死亡預作準備。他誠摯地表示,自己能夠得到這一段寧靜與默想禱告和研究的寶貴時間,深感知足,於是入獄不久即開始提筆寫作,直至被砍頭處死。 在書中,他綜合了福音書裡有關基督受難的段落,從耶穌與門徒在最後晚餐後,前往格責馬尼(客西馬尼)園祈禱開始,省思耶穌一言一行的內在意涵。他將耶穌描繪為面對苦難與迫害的美德典範,深刻動人地剖析耶穌被捉住之前的憂愁、疲憊、恐懼、祈禱,以及捉拿耶穌與門徒離棄的過程中值得探討與深思之處。 這本立論扎實又敬虔的生命之書,是追求靈性者的一生必讀之作。 【專家推薦】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興大歷史系教授 周樑楷 輔大宗教學系教授 陳德光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灣神學院教授 鄭仰恩 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劉振忠 ——鄭重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各方好評】 整本手記雖是中世紀的作品,讀起來感覺又好像是一位現代心理治療師,在耶穌和弟子間的互動和對談中,抽絲剝繭地探究不同狀況下的憂傷、恐懼、鬆懈、懶散等情緒。既沒有邏輯的強辯也沒有膚淺的濫情,是理性、感性兼具的親切教導和與神的對話。 ——李純娟,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逐頁閱讀本書內容的時候,逐步具體地深入摩爾的情思。當摩爾被囚禁、等待服刑前,他將心比心,選擇「耶穌受難史」這段情節,綜合新約的四篇福音,從「最後晚餐」之後開始省思耶穌一言一行的內在意涵。 ——周樑楷,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作者湯瑪斯.摩爾的默想顯露出他在上帝面前的真誠與虔敬,也是追求靈性成長者的指引。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這本靈修手記,是湯瑪斯.摩爾留給世人的最後一份禮物,翻開書頁,你將會發現箇中的寶貴之處,願他持守真理、追求公義的堅強、勇敢與忍耐,成為世人的典範。 ——劉振忠總主教,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延伸內容

對信仰和人生的最後省思
◎文/李純娟(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記得二十年前有一部電影《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就是關於湯瑪斯.摩爾(1478-1533)的生平故事。電影中描述他協助英國帝王的國政,深受帝王的依賴。湯瑪斯.摩爾擁有整合的人格和多元的生活領域,學有專精,集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於一身。尤其在政治上他更是帝王的愛臣,然而弔詭的是,這也成了他的致命傷。      這是一本非常不平凡的書,是一個身陷監獄中等待死亡的人,對信仰和人生最後的省思。本書的另一特色是,這是一本尚未完成且無法完成的作品,如書中最後所述:「湯瑪斯 . 摩爾爵士沒有繼續寫下去,因為走筆至此,他遭到嚴密看管,所有書籍、筆、墨與紙張都被沒收,不久之後他就遭到處決。」      讀者在翻閱本書之前,請先輕輕地閉上眼睛,深呼吸,花一點時間與自己自然的呼吸相處。然後,想像自己就是身陷監獄中的人,或是困在安寧病房中等待死亡來臨的患者。再然後,帶著這樣的心境和持續維持這樣的意識和覺悟,開始讀這本書,直到念完。如此你將浸在一個高尚人格、聖潔靈魂的磁場內並汲取其中的能量,獲得湯瑪斯 . 摩爾的祝福和加持(empowerment)。      湯瑪斯.摩爾由於自身那整合的人格特質和多元的生活領域,使他的作品字裡行間流露著合情合理的自然氣息,既沒有邏輯的強辯也沒有膚淺的濫情,是理性、感性兼具的親切教導和與神的對話。      面對自己的死亡,冷靜地與自己的恐懼相處,他之所以能如此處理「等待」的「煎熬」,是因為他把「等待」的時間用在與一位比自己更高超偉大的靈魂——耶穌——對話。如此一來,雖然時、空上是一種「等待」,但他卻沒有受到「煎熬」的侵襲。他能夠仔仔細細地默思咀嚼耶穌所經歷的被出賣、憂傷,和在橄欖山祈禱時,對跟隨在身邊的親信弟子們的無法感同身受而深感無奈。      在這本手記中,處處可嗅到一股在膽怯中不逃避的志節骨氣。聽到一陣陣閑觀靜悟的輕風。耶穌教導他,面對生死關頭,恐懼、焦慮、憂傷等情緒是人類自然之常情。他認為恐懼死亡與折磨 並不是「恥辱」,不該指責或自責,不去否定,「指責」是一種自鳴清高的傲慢,「否定」只會導致臨陣逃脫的喪失志節骨氣。      關於祈禱,他要求自己操練調身、治心和養性的功夫,他細緻地說,「外在的行為與樣貌就是內心的明鏡或形象,眼睛、臉頰、眼臉、眉毛、雙手、雙腳乃至整個身體的儀態,都能反出內心的狂野荒誕。」又說,「在祈禱之前先要以敬虔的默想為心靈作準備,以敬畏的姿態為身體作準備。」      整本手記雖是中世紀的作品,讀起來感覺又好像是一位現代心理治療師,在耶穌和弟子間的互動和對談中,抽絲剝繭地探究不同狀況下的憂傷、恐懼、鬆懈、懶散等情緒。針對不同情緒的色澤質地有相當細膩的鑑定。      作者對聖經文學的認知深厚,尤其對〈若望福音〉有深叡的默觀,〈若望福音〉18章1節記載,耶穌先經過「克德龍溪」到對岸的一個園子「革則瑪尼」。他認為若望特別提出「克德龍溪」這條溪名必有其意涵。他點出希伯來文「克德龍」的意思是「憂愁或悲痛」,「革則瑪尼」則是「肥沃富饒」的山谷,他認為這兩個地名「隱藏著極深的秘密」。讀者可跟著湯瑪斯.摩爾進入更寬廣深邃的認知和境界。

作者資料

湯瑪斯・摩爾(St. Thomas More)

英國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作家,也是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學者領袖、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性人物。出身法學世家,畢業於牛津大學,一生仕途順遂,曾任律師、國會議員、財政大臣、下議院長,更受到英王亨利八世倚重,任命為宰相與首席大法官。 然而,在他事業、聲望正值巔峰時,他選擇忠於信仰,不支持亨利八世離婚另娶情婦,亦不支持英王兼任教會最高領袖,觸怒亨利八世而被控以叛國罪,遭囚禁於倫敦塔,最終以身殉教,於1535年喪命斷頭台。在他去世四百年後,教宗庇護十一世冊封他為聖人,他的生平也數度被拍成電影,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曾獲奧斯卡金像獎六項大獎。 摩爾一生兼治文史政治,著作等身,他於1516年寫成的《烏托邦》(Utopia)一書,對以後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並名列大英百科全書《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之一。

基本資料

作者:湯瑪斯・摩爾(St. Thomas More) 譯者:顧華德 出版社:啟示 書系:Soul 出版日期:2017-03-09 ISBN:9789869312554 城邦書號:1MA051 規格:平裝 / 單色 / 2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