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 作者:幸佳慧李佳燕
  • 出版社:尖端
  • 出版日期:2017-04-07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我過動,我會讓世界更閃亮 10位過動兒真實心聲,用好故事突破親子教養迷思。 大人的陪伴與理解,永遠是孩子最有效的成長良藥。 幫助孩子了解更多與自己不同的孩子,建立同理心。 【動人故事結合專家建議,親子關係不緊張】 親愛大人,我有話要說! 親愛的老師,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當你一直說「再努力一點」,我覺得好難過。 親愛的老師,我身體動來動去,不代表我耳朵沒聽你說話,我喜歡一邊動一邊學習。 親愛的老師,當你說不要動來動去,我只能把所有心思用在做這件事,就不能專心聽你講課了親愛的老師,雖然我的腦袋跟你的不大一樣,但它是個會讓世界閃亮發光的腦袋。 親愛的老師,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一個小孩子。 親愛的老師,我不想被一堆功課壓扁,我想要被喜歡的東西圍繞。 親愛的老師,我的腦袋應該要裝進去的是一些彩色的、好玩的、冒險的夢。 親愛的老師,謝謝你說我是班上的小不點,要大家多多照顧我一點。 親愛的媽媽,為什麼學東西一定要在教室內,而且一定要坐好?小朋友,不是只有睡覺跟玩「一二三木頭人」時,才不需要動嗎? 親愛的媽媽,如果這世界的小孩都變成沒有自己的機器人,那該怎麼辦? 親愛的媽媽,無論是小天使還是小惡魔,那都是我的一部分。 親愛的媽媽,妳生氣的樣子好可怕,如果妳先聽我說,也許氣會消掉一大半。 親愛的爸爸,我知道你每天工作很辛苦,希望你能和媽媽和平相處。 親愛的爸爸,當我一直學不會的時候,希望你能一直陪我練習。我可以再當回你懷裡的超級好球嗎? 親愛的醫生,大人發明了一種悲傷的藥,是為了不讓小孩子快樂嗎? 親愛的醫生,我雖然比較調皮跟愛玩,但我很健康也很快樂。 【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過動兒,做個懂得體貼孩子的大人】 本書由台灣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老師,以及家庭醫學科李佳燕醫生共同合著,兩位作者長期關注過動症議題,從台灣整體人文社會及當代醫療用藥等層面,不斷反思台灣環境與過動症的因果關聯。並且進一步將所接觸到的實例個案,以第一人稱、孩子的觀點拓展敘事,描繪10位過動兒的真實心聲,期盼用好故事突破台灣典型親子教養迷思,引導家長、師長、醫生等讀者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過動兒,做個懂得體貼孩子的大人。 當孩子未達大人期待,並非全是先天生理缺陷或差異使然,更多是後天環境使孩子陷入比較的優劣衡量。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依賴藥物換得的讚美,而是看見自己的特質、相信自己的信念,以及感受逐步實踐的能力。大人透過聆聽、陪伴和對話來了解身旁的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動關係,唯有共同朝此方向努力,修正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才能真正向孩子伸出援手。 【讓更多人聽見孩子的心聲——幸佳慧】 我從英國回台灣不久的2012年,因緣際會參與「還孩子做自己聯盟」發起人的首次聚會,就此接觸了台灣過動症的問題。作為一個以文學藝術介入兒童文化的研究者而言,我非常驚訝地發現,自己鑽研的學科所讚頌推崇的兒童特質,在台灣還來不及出頭天,竟然已被貼上病態的標籤。 聯盟成員來自教育、媒體、社會、醫療等學科的學者專家,我透過他們的分析先理解台灣環境與過動症的因果關聯,而後聯盟在各地籌辦幾次大型的研討座談中,我從中接觸到更多實例個案。本是聽聞的想像,在我眼前逐漸化為一張張悲傷焦慮的臉龐,大大小小的臉上血淚斑斑,至今歷歷在目。 因為我對兒童閱讀的研究也觸及心智發展,於是我開始充實國外資訊,這時我才驚覺台灣社會對此病症的認識,接收訊息內容極為單一、有限,不同意見的辯論與相關專業的討論與合作,可說是相當缺乏。 當我們聽到越來越多家長因為聽到「你是要讓孩子課業落後、被同儕排擠、不容社會、進監牢去?還是要他們乖乖吃藥變聰明、變好學生?」這樣的訊息感到極為無助恐懼,而不得不選擇用那樣的方法愛孩子時;我們同時也聽到許多家長或老師願意改變環境的條件後,孩子就沒病的實例。 因此,我們更確信這不是傳統醫學對某個病毒細胞存在與否的驗證,應該是一場屬於集體大眾對社會文化的探究省思。我們想從各面向了解導致此病「流行」的原因,並試圖減少社會性病因。這是聯盟成立以來,廣納科學、教養、教育、心理、社工、特教、復健等見解來關心未來世代的基本立場。 涉及心智發展或光譜特質的「兒童病症」本充滿爭議與不定性,最佳例子是美國對兒童自閉症的認定與修正歷程,這當中讓人看到少數專家獨斷的危險。初期被判為自閉的兒童等同被迫放棄一般生活權利,必須轉進特定組織。而今的專家反而主張應以連續性多元特質看待孩子,甚至從這些人造就許多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角度,呼籲大眾珍惜他們展現的神經多樣性。這段七、八十年的暗黑史,漫長得足以毀掉一群本該燦爛的生命,而反過來看,短短數十年卻有如此大的轉變,人們豈能不對醫學發展與物種發展,同時存有謹慎與敬畏的心態? 美國當前幾位重要精神醫學學者或醫師,如被稱為過動症之父的凱斯.康納(Keith Conners)、上遍媒體宣傳過動症的奈.哈絡維(Ned Hallowell),與主持《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編修的艾倫.法蘭西斯(Allen Frances)等人都於近年表達自身曾參與構成這股不可收拾風潮的懊悔、檢討與重度批判。他們對美國「錯誤診斷與氾濫用藥」現況的反省,是我們必須引以為戒的借鏡,不該視而不見。 我跟佳燕寫下的這些故事,來自這幾年我們時常親見或親聽的典型代表,每一則背後都濃縮了更多孩子的身影。我們深慨,在我們發起這件事的檢討後一直都只有大人為了誰有權力處置孩子而爭論,卻忽略從孩子的觀點去感受問題。事實上,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深切體會這病籤的複雜性。這就是我們寫下《親愛的大人》的動機。 2016年初,我和佳燕認識了插畫家迷路與他的母親米米,我們喜出望外,因為他們不但早已實踐我們共同的理念多年,且每一小步所累積的成果:充滿哲學家思考與藝術家創意的迷路,亮眼的令我們既安慰又雀躍。很榮幸我們可以共同策劃完成這個作品,同時也感謝尖端出版社對此計畫的支持,讓更多人聽見這些孩子的心聲,看見壯闊星海中每一顆微眇卻閃爍的星斗。 但願,我們能還給孩子那一片浩瀚晶瑩的夜空。 【看見孩子閃亮發光的特質——李佳燕】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一位家庭醫師,為什麼特別關注過動兒?」這必須感謝我的兒子,是他教我看待孩子要接近孩子的想像。 我們為兒子選擇一個快樂似天堂的幼兒園。沒有寫字,沒有背書,更沒有功課,只有在綠草坪上奔跑玩遊戲,在教室角落演戲、捏黏土。上了小學後,他卻遇到始料未及的挫折,兒子坐在老師特別關照的特別座。在兒子每天一貫「我不要上學!我為什麼要上學?」的質問聲中,我得以有機會重新審視教育現場對孩子的影響,當然包括負面的傷害;也開始質疑校園傳之已久加諸在孩子身上的種種規範與評價,其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然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帶來我的診間。他們有的是我從出生就認識的孩子,卻在上小學後被老師標籤為過動兒,要求父母帶去醫院做鑑定,因為我是他們的家庭醫師,便希望先聽聽我的意見;也有熟識的朋友寫信給我,細數孩子從老師要求帶去看醫生,到看病診斷給藥的過程,讓朋友覺得既驚訝又荒謬的點點滴滴。我倏然想起,當年若非我和先生都是醫生,兒子是否也可能遭逢同樣的命運? 幾年前一則補習班濫給孩子服用過動兒藥物的新聞,轟動社會,我因此投書報社,呼籲社會關注孩子的現實狀況,一味要求坐好安靜聽課的超時學校生活,再加上缺乏運動,狹窄的居家環境,會造成孩子被誤以為是過動兒,這是更廣泛的兒童問題。這篇文章,讓早已注意到此現象的人本教育基金會與我連上線。後來,一位在英國讀書的朋友特別介紹我和佳慧認識,說我們兩人一定會相見恨晚!果然,我們倆一見如故,彷彿已結了好幾輩子的緣般,談到孩子,談到兒童人權,簡直無縫結合。我們開始聯手,糾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舉行了一場又一場的環島研討會,面對數不清的家長和老師。 我們接觸了越來越多被認定為過動兒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我又沒有什麼問題,難道每一個人都要考第一名嗎?」、「我寧可大人罵我調皮搗蛋,也不要他們說我生病要吃藥!」、「你們只會說我有病,有誰關心過我在家裡是怎麼過的?」孩子的吶喊,聲聲敲得我們心碎。 「有錢的,就把小孩帶出國,我們沒錢,只好留在台灣吃藥!」、「只要我的孩子跟人起衝突,老師總是認定是我孩子的錯,誰叫他是過動兒!」、「是我的遺傳不好,才把孩子生成這樣,都是我的錯!」父母淚流不止地自責與忿忿難平。 「我們只是把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家長,以免家長又怪罪我們沒有告知。」、「提醒父母孩子可能是過動兒,絕無惡意,是擔心錯過了孩子最好的治療時機。」、「那孩子這樣干擾上課,其他家長也會要求他們孩子的受教權啊!」老師必須面對全班數十位學生與家長,也是百般無奈。 顯然,過動兒已經不是孩子有沒有生病、生什麼病的問題,而是各方交錯互相糾葛的社會議題。而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不同角色的大人,一起看到這些糾結成團,解不開理還亂,一層裹一層的結呢?才能讓各自捍衛自己領域的大人,願意正視裹在結最裡層,那個身心蜷曲的孩子呢? 去年,我們與米米和迷路相遇,這位瀟灑帥氣的注意力不足加過動兒的母親,讓我大開眼界,見識到一位創意無限自己也過動的母親,如何放牛吃草,日子裡沒有悲傷點綴,只有驚喜與讚嘆。 我們可以一起為過動兒開創什麼新的可能嗎?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讓他們不再被貼上生病的標籤,而是一種閃亮發光的特質。這是我們獻給過動兒與各種大人的一種可能。 【熱烈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小野(作家) 史英(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田秋堇(立法委員) 米米(親子部落客) 呂明蓁(台灣好漾兒青協會理事長) 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骨科特聘教授)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陳培瑜(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祕書長) 番紅花(親子作家) 馮喬蘭(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佳燕曾說「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佳慧帶著我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他們一路以愛引領,讓我學會用正確的角度陪伴孩子。 ——親子部落客 米米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多元的學習方法,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比現在更喜歡學習、表達自已停不下來的想法。希望這本書能為這樣的孩子帶來更多機會、為跟他們不一樣的我們帶來不同的視野。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陳培瑜 親愛的大人!多聽聽我們的孩子,也多挺挺我們的孩子,更重要的,多挺挺那些挺著孩子的大人們,像是佳燕跟佳慧。那麼,我們也將可能撐出一個更自由更自在的世界。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馮喬蘭

目錄

Letter 1 快樂的童年  文/幸佳慧 Letter 2 我也想當一個好學生 文/幸佳慧   Letter 3 好多好多的作業跟考卷 文/幸佳慧 Letter 4 我說我不想吃藥 文/幸佳慧 Letter 5 身體變得好奇怪 文/幸佳慧 Letter 6 我是班上的小不點 文/幸佳慧 Letter 7 無論是小天使還是小惡魔,都是我的一部分 文/李佳燕 Letter 8 我一直跟上天祈禱,拜託爸爸給我一張笑笑臉 文/李佳燕 Letter 9 媽媽,如果妳先聽我說,也許氣會消掉一大半 文/李佳燕 Letter 10 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一個小孩 文/李佳燕 親愛的大人,我有話要說 後記 讓更多人聽見孩子的心聲 看見孩子閃亮發光的特質 附錄 過動症重要研究、教學作法、行為療法、爭議論點及相關資訊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網站 http://www.letchildrenbe.org/

作者資料

幸佳慧

金鼎獎特殊貢獻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家與研究者,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長期投入兒童文學翻譯、創作、評論與研究,以及閱讀推廣和推動兒童權益。她的創作廣泛,不因以兒童為對象而自我設限,涉及多元文化、轉型正義、性別平等、土地認同、兒童權益等。出版作品多元,且關懷社會與人權議題,繪本有《家有125》、《親愛的》、《哇比與莎比》、《希望小提琴》、《小寶貝與小動物唱遊繪本》、《大鬼小鬼圖書館》、《透明的小孩》、《臺南孔廟好好玩》、《天堂小孩》、《親愛的大人》、《蝴蝶朵朵》等;少年小說有:《我就是這樣》、《金賢與寧兒》、《靈魂裡的火把》,成人書有《掉進兔子洞》、《走進魔衣櫥》、《走進長襪皮皮的世界》、《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親子共熬一鍋故事湯》等;曾獲金鼎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創作等。

李佳燕

現任高雄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教育部性侵害與性騷擾調查專家庫專家、高雄市雄工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人權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政府研考會委員。成立「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全國第一個「婦女友善醫療倫理委員會」。 擅長以醫師身份討論「過動症」所為何來,分享自醫療上接觸「過動兒」的專業經驗,並鼓勵放手育兒養兒的觀念。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高雄縣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曾經與一群朋友開設南臺灣第一間女性主義主題親子書店「好書店」,擔任第一任董事長,四處舉辦「借用繪本做兒伴」的講座,在校園推廣繪本親子共讀活動。在診所亦陳列許多繪本供父母孩子閱讀,還可借回家。個人亦收藏了數百本繪本,至今仍繼續閱讀與收集。 她認為教養她唯一的孩子,至今是她生命中最具挑戰性也獲益最多的成就。

基本資料

作者:幸佳慧李佳燕 繪者:迷路 出版社:尖端 書系:親子生活 出版日期:2017-04-07 ISBN:9789571072845 城邦書號:SPB2J000040 規格:平裝 / 全彩 / 12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購買尖端、小光點出版品,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