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精選23張萬用好圖表,
讓客戶、老闆、家人、朋友,一眼秒懂你的深思考。
事情老是做不完,時間管理怎麼辦?
提案總是被打槍,上台簡報就腦殘,
荷包每月都見底,存錢怎麼那麼難!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業獲利、讀書有效學習,
一張好圖表用手帶動腦思考,實踐夢想就靠這張圖!
觀念說明引導,步驟化詳解, 實用圖表秒連 (https://lnk.pics/4KW54)完全下載:
興趣/專長發掘評估圖→即戰力換到好工作
九宮格→系統化深度思考,激發提案好創意
甘特圖→第一次當老闆,也能控好預算進度
決策矩陣→遇到事情更果斷,讓工時省一半
心智圖→考公職一試就中,高效讀書筆記術
路線與費用規畫表→既省荷包又免走冤枉路
現金流量表→揪出財務漏洞,不再月底光光
理財明細表→按目標計畫存錢,搞定購屋金
一週時數管理表→限時補進度,英文變更強
☑轉職順利 ☑工作決策 ☑專案管理 ☑企畫簡報
☑語言進修 ☑家庭理財 ☑旅遊規畫 ☑實現夢想
只要動手畫寫做,人生不必斷捨離!
【本書特色】
★隨書附QR code (https://lnk.pics/4KW54)
23張萬用好圖表免費下載,可依個人需求自由運用★
【名人推薦】
Ada林珮玲/筆記女王
王友龍/簡報圖表書作者、圖表設計師
林俊廷/台灣企劃塾執行長
林稚蓉/商業簡報企業講師
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幸福行動家創始人
薛良凱/普拉爵文創 創辦人
在坊間出版的一堆解決問題的商業類書籍中,這本書具有以下三大特色:一、從生活化的實務經驗入手;二、架構清晰,邏輯清楚;三、以視覺化的圖表解決問題。本書能幫讀者認清問題本質,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也是出版界少有的嘗試,因此,本人樂於為之推薦。
——王友龍/簡報圖表書作者、圖表設計師
想法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將想法做有效的擷取與整理,就會淪為空想,不僅無法幫助我們獲得解答,甚至會越想越慌,迷失方向。《一張圖表秒思考》就如同一本思緒的指引地圖,沒有艱深的理論,而是整理許多實用的思考工具,透過實務案例與步驟性的引導,幫助你將想法「具體化」倒進圖表中,再進一步整理、歸納與釐清,最後在想法中找到出路。
——林稚蓉/商業簡報企業講師
人類的圖像思考比文字思考快,但是一般人不容易一下子從文字思考,跳躍到全圖像式思考,在過渡時期,圖表就是很好的工具。善用一張圖表思考,讓我們能從不同圖表中檢視自己,一定可以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張永錫/時間管理講師、幸福行動家創始人
手機文化的影響,讓讀者對長文章越來越不耐煩;但如果我們不是讀者,而是要讓對方看懂的作者,問題就會比較棘手。現代人光靠講的可能不夠,學會圖表思考法,只要一張圖,用得好就能夠畫龍點睛,一棒把對方(或自己)敲醒,而且也是一項文化性投資喔!
——薛良凱/普拉爵文創 創辦人
目錄
【推薦序】解決問題,靠好工具就事半功倍/王友龍
【推薦序】Why?為什麼要用圖表幫助思考/張永錫
【推薦序】一張圖表讓人「秒懂」/薛良凱
一、職涯篇:找對自己的成功路徑
1 解析職能核心,找出最適合的產業與職務
——「興趣/專長發掘評估圖」找到最適合的產業與部門
2 盤點個人職能優劣勢,從此魯蛇變溫拿
——「KSAs 需求分析表」盤點工作技能不足之處
3 了解自己為何而戰,全力衝刺就成功r
——「MIS 自我評量分析圖」設定明確的學習策略
4 找出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解決問題計畫表」有效制定個人成長藍圖
5 做好學習紀錄與時間管理
——「一週時數管理表」攤開檢視每週的投入時數
6 工作總是做不完?列出優先處理的3 件事
——「艾森豪矩陣」以重要、緊急判斷現在該做什麼
二、決策篇:釐清思緒化解困難習題
7 重大決策前,簡單評估利弊得失
——「PMI 列舉表」讓猶豫事項變清晰
8 自我引導找出決策關鍵
——「CAF 思考表」將考量點明確排出優先順序
9 面對兩難時,找出最佳解方
——「決策矩陣」專治選擇困難症
10 跨入新領域,評估成功機率
——「SWOT 分析表」整體掌握內外優劣勢
11 盤點待執行的具體事項
——「樹狀圖」既深且廣的決策分析
三、專案管理篇:發想、進度、細節,統統一把抓
12 拼湊出複雜事項的全貌
——「九宮格」了解人事物的本質與影響
13 發散再收斂,更能刺激想像力
——「心智圖」整理思路好用有趣又好記
14 突破困境,抓出問題根源
——「魚骨圖」由巨而細深入挖掘痛點
15 循序漸進完成前置作業
——「流程圖」讓事情一件件有條理完成
16 掌握整體進度正常運作
——「甘特圖」管好專案時程不延誤
17 更快完成工作,獲得更多時間
——「效率優化管理表」有效掌握每週重點任務
18 驗收成果的檢查核對一覽表
——「檢核表」確認必要事項一點都不少
四、理財篇:小資男女無痛存錢利器
19 記帳盤點現金流,每年多存一倍錢
——「現金流量表」記錄月度、年度各項收支與占比
20 從負債比掌握投資績效
——「資產負債表」揭露個人的財務健全狀況
21 做好理財計畫,目標有效達陣
——「理財明細表」藉由數字化管理合理促成達標
五、旅遊篇:自助旅行也井井有條好安心
22 彙整想去的景點,以利安排行程
——「景點分級表」評定期待程度就好安排順位
23 排定行程與花費,出遊最安心
——「路線與費用規畫表」既省荷包又免走冤枉路
內文試閱
第一篇:CH6 工作總是做不完?列出優先處理的3 件事
✦「艾森豪矩陣」以重要、緊急判斷現在該做什麼✦
弘慈醫療集團執行長簡聖哲,不僅是年營收數千萬的集團執行長,身兼超跑俱樂部會長,幾年前還邊工作邊完成碩士學位。工作、進修和興趣三者兼顧,看似令人稱羨,其實簡聖哲並非一開始就有這等本事。
1999年,簡聖哲從一間3人小診所變成一間30人醫院的管理者,管理幅度大了10倍,前8個月,「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他形容,護士、醫生所有大小事都向他報告,還要處理1,000萬元的醫院債務。有時下午看診,護士會衝進來問他,要買哪家呼吸器,他還要自己比較蒐集資料,才能決定。那時,就連護士工作分配不均、醫生要求加薪等事,都往他身上堆積。
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9點,簡聖哲除了看診,就在應付這些不斷湧進來的緊急事件,連中午都不能好好吃個飯。此外,他當初成立跑車網站,是希望能跟同好交流資訊,但網站運作初期,卻因參加成員太雜,下班後還得處理會員糾紛到半夜。
▶醫院院長不再瞎忙,多出3成時間
簡聖哲檢討發現,雖然他身為執行長,但一天花6個半小時看診,卻只用5個小時管理醫院,且這5小時大多花在應付緊急事件;急事解決了,卻沒有產生後續效益。所以,救火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為了從源頭解決問題,他下定決心縮短看診時間,並將找中階主管和建立人事制度列為第一要務。在行程表裡放入這兩顆重要的大石頭,再填入其他不重要的小石頭或砂石,像是管理網站和蒐集醫療資料。
因為在「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上投注許多時間後,慢慢的,「重要且緊迫」的事情就會減少。而對於「緊迫卻不重要」這種效益不高的事情,他盡量減低;至於「不緊迫且不重要」的眾多生活瑣事,他則完全排除在工作時間之外。
隨著他將管理醫院的工作列出輕重緩急,緊急救火的事就越來越少,於是他也將此方法套用在管理跑車俱樂部上。但將工作重新排序後,現在,他只花兩成時間看病、五成時間管理醫院,還有三成時間,就用在進修、改車和賞車的興趣上,週末則可以優閒地舉辦紅酒、理財和房地產座談會,增進車友感情。
(本篇文章節錄自《商業周刊》第1065 期)
【觀念說明】
越忙,越要先做好重要但不急的事
整理會議紀錄、準備簡報資料、完成老闆交辦事項,還有原先預定的今日進度……,在工作之外,家人突然來電溝通家務事、傳訊息提醒家庭聚餐要安排,還有日用品用完了該買也不能忘記……,當事情又多又急又雜亂時,你是否也會不知該先做哪一樣,很想兩手一攤?
要從容且專注地完成每一項任務,不必記掛其他待辦事項,並非不可能。只要充分運用醫學上強調的「預防勝於治療」觀念,從源頭分類問題、優先解決重要事務,就能徹底擺脫被緊急的瑣事牽著跑的困擾,讓時間發揮出最大效益。
利用「艾森豪矩陣」,即可幫助你將各種大小事項依據重要、緊急程度,安排出處理的優先順序,讓你不再總是被事情追著跑,忙得團團轉。
▶將事情確實分類,排出優先順序
「艾森豪矩陣」(Eisenhower Matrix) 是一種與時間管理有關的思考工具,又稱為「艾森豪原則」或「優先矩陣」(Prioritization Matrix),據說其由來與美國第34 任總統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有關。
艾森豪總統有一套一絲不茍、強力貫徹的處理事情優先順序原則,在他的觀念中,「永遠」要優先處理最重要與最急迫的軍事任務,其他都可以暫時擱著,等待後續處理;後來有人將他這個概念延伸,創造了一種依事情的重要性(important)與急迫性(urgent)加以分類的3×3 表格,並以「艾森豪」來命名。
在一般應用,則多利用X、Y 軸的概念,轉換成4 象限的模式,更簡便直接。
艾森豪矩陣屬於工作分類的概念,相當方便上手,在還沒有處理事情前,先將事情依重要性與急迫性的程度分為4 類:
.A:具重要性又很緊急的案子
.B:重要但不是很迫切的任務
.C:雖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件
.D:既不重要也不急迫的工作
運用的方法,是在畫出表格後,將手上的工作事項依輕重緩急,一一填入相對應的方格或象限中。事情是否緊急,要看你所處的時間(所剩時間)而定,即在這個期限內,它是否必須完成;如果能及早準備,就能把緊急變成不緊急(因為已經先準備好了)。至於事情重要與否,是與其他各項比較的相對結果。
▶這樣判斷事情,全都清清楚楚
在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時,也可以參考下列分類原則:
1. 工作依時間軸可區分為「想做」(準備做)與「固定要做」(常態性)兩類:前者是目前不必進行,但未來須撥出一段時間處理,後者是當下正在進行或即將處理的工作。
2. 有些事情屬於可一次解決的「單點式」工作,有些則屬於要分不同階段才能完成的「延續性」工作:前者如「到ATM匯款」,後者如「籌備婚宴事宜」等。
整理時,建議將以上4 類工作(想做/固定要做/單點式/延續性)的性質區分清楚,並以不同記號或螢光筆標示。這樣一來,在看這張表單時會更有靈感與想法,進而懂得如何調度、分配資源,也更有效率。
對於這4類工作,也應採取不同的應對態度,處理原則是:
要優先處理的A 組應占少數,但這些事項對整體工作安排影響重大,如果不立即進行,而先處理B、C、D 組的事情,不僅沒有幫助,A 組的工作也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你,牽制住你對整體的布局與決策思考能力。因此,處理A 組的事項就是處理「關鍵少數」的工作藝術。此外,在填入表格時,請注意下面幾點:
1. 描述工作項目的文字盡量簡潔。例如上下班時接送小孩、今天需到銀行辦理房貸等。
2. 填好後,再次檢視是否分類確實,或有沒有遺漏的項目。
3. 請確實做好分類,以反映對工作順序的優先判斷。許多人填好後會發現,全部或大部分的工作,都集中在很重要又很緊急的A組,其他方格(B、C、D 組)幾乎都空白,如此就失去填表的意義與價值。
依據上列注意要點來描述工作、進行分類,能有效讓表單更一目瞭然而便於應用。
▶動態調度事項分類,彈性處理工作
在知道運用艾森豪矩陣的方法後,也要知道突然有重大又急迫的工作安插進來時,該如何調度資源,進行應變。
舉例來說,方小姐本來下班後要去接小孩回家,這是她每天固定在做的「重要又緊急」的事情(A組),有一天她臨時要加班無法接小孩,這時,她可以採取變通的做法:請媽媽或妹妹等親人去接小孩,再照顧到她下班回家為止,或是告知安親班,因臨時有事而須讓小孩待晚一點。
此外,優先處理「重要又急迫的工作」(A組)是一個原則,但對於「重要但不急迫的工作」(B組),是否就可以一直放著,等到A 組都完成後再執行?其實,工作的執行過程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當你在執行A 組的某些工作時,通常還是有一些空檔時間,可用來思考B 組的工作,最常見的是屬於「規畫性」的工作。例如:2 年內要全面提升公司的營運績效,這種規畫性的工作需要時間與縝密規畫,也具有某種程度的急迫性。
因此,比較周延的做法是:思考並調和A、B 兩組工作的進行與時間分配。
同時,現在所列出的艾森豪矩陣中,4 大類別的事項也不是一成不變,可能在隔天或是隔週就要重新調整一次。因為有些重要又急迫的工作會臨時插進來,有些事項已完成即可刪除,也有些工作會從B 組(重要但不緊急)提升到A 組(重要又緊急)的等級,因此,這是一張時時在變動的表單。
▶動手畫「艾森豪矩陣」
填寫說明:
步驟1-先依據重要、緊急與否畫出3x3 表格,或以X、Y 軸表示事情重要與急迫性的程度,得到A(緊急/重要)、B(不緊急/重要)、C(緊急/不重要)、D(不緊急/不重要)4 個象限,如圖。
步驟2-將所有待辦事項依必須完成的期限所剩時間,分為緊急或不緊急,並將各項進行互相比較,判斷其重要或不重要。
步驟3-將分為4 類的工作事項填入表中。
步驟4-隨著時間與事情的變化,或是臨時插進來的突發事件,機動調整4 個類別中的事項。
【延伸知識】80 / 20 法則與ABC 分類法
艾森豪矩陣的由來,與19世紀末、於1897年由義大利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帕列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所發現的「80/20法則」有關。
帕列托研究19世紀英國社會財富與收益的模式,發現約20%的富人擁有社會80%的財富,形成一種極不平衡的現象;同時,他也進一步發現,在社會其他層面,80%的付出只能帶來20%的結果,例如: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間,也普遍存在這種分配不均的現象,代表關鍵少數(20%)占有多數資源或重大影響(80%),這就是80/20法則的意義。
80/20法則一般常引用在時間管理上,提醒我們要找出究竟是哪20%的關鍵,能夠帶來80%的收穫,然後致力其中,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此外,與艾森豪矩陣、80/20法則概念相近的,還有物料庫存管理上的「ABC 分類法」,也稱為「重點分類管理法」。這是將存貨依照「項目/數量」與「價值」高低分為A、B、C三個等級來控管;A級品的價值最高,需要充分管理,時時掌握其庫存狀態,C級品價值最低,有必要時再盤點即可,如下圖。
ABC分類法也是80/20法則概念的延伸,重點在於將存貨分類後,充分掌握A級品的庫存狀態與動向。將之應用在時間管理上,則能以工作的重要性來分A、B、C級,作為優先處理或不同應對方式的依據。
(本篇文章節錄自《商業周刊特刊》第58期)
【應用範例】
抓出3件要事,再忙也不怕
蕭小姐正處在人生巔峰期,職涯發展和個人生活都相當活躍,去年還考上在職專班研究所。她一向是個完美主義者,也很盡責,所有事情都想盡全力做到最好。雖然還在讀碩士,但她已經做好規畫,想轉換跑道到公職;因為還單身,家人和朋友對她而言仍是生活重心。
然而,她最近發現,自己越來越忙,想做的事也越來越多,開始有點分身乏術了。她想,這樣下去,恐怕生活只會越來越忙亂,也許自己應該擬好優先順序,一件一件來,才不會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於是她把自己想做、必須做和準備做的事寫下來,以當月為期限,運用艾森豪矩陣整理出下表。列出來後,蕭小姐發現自己當月要優先做的事,就很清楚了。
她先集中火力,把「緊急/重要」的3 件事辦完,然後利用空檔去做「緊急/不重要」的事,並有規律及計畫的進行「不緊急/重要」的事。
重要性與否,對蕭小姐而言,包括考量是否有替代方案,像是「送朋友生日禮物」這件事,她在盤點的過程中,想到也許可以透過網路購物送貨到家的服務,再補上一封e-mail,不僅可以給朋友驚喜,也能簡單而迅速地表達自己的心意。
最後「不緊急/不重要」的事,蕭小姐發現,也許可以考慮根本不用去做。例如:買錄音筆,也許可以請比較懂3C 的弟弟幫忙買;鬧鐘壞了,改用手機的鬧鈴功能也可以,習慣就好,還不必花錢;整理日本旅行照片,其實也沒那麼急,放到期中考完再動手吧!
蕭小姐發現,原來這樣整理下來,自己的生活就變得從容有序,還能順便思考該進一步規畫的事,以及透過委託別人幫忙、彈性方案,輕鬆解決一些事,根本不必一直掛記在心上。
(本篇文章節錄自《商業周刊特刊》第58期)作者資料
商業周刊
創立於1987年,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以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事蹟與全球產業趨勢,傳遞給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