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自我提升
你值得更好的工作: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5千萬人都按讚的工作新指南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繆思創辦人入選《富比世雜誌》「30位30歲以下菁英」、《企業雜誌》「科技界15位值得注目女性」 數位時代聰明求職、轉職、創業勝經 最好的職場GPS!瞄準最適合你的好工作,盡情發揮專業和熱情 美國求職網站「繆思」成功幫助5千萬人找到理想工作,精心彙整一套真人實證求職必勝法,精準定位下一個職涯,夢幻工作就是你的! 不再迷惘!職場新鮮人必看: .3階段,找出夢寐以求的工作 .4步驟,寫出老闆無法擋的最吸睛履歷表 .15必考題,避開陷阱,面試穩操勝算 不再焦慮!職場進階、轉換跑道者必看: .專家級談判術,順利爭取理想薪資和福利 .6行動,大方跟主管要求升職 .5方法,工作再忙也能提升專業力 不再觀望!創業者必看: .5範本,輕鬆寫出完美的社群網站個人簡介 .7要訣,人脈經營與忙碌行程兼顧 .5步驟,創意打響個人品牌 【本書特色】 一、5千萬人親身實證的求職勝典,新鮮人、轉職者、創業者統統適用! 2011年創辦的求職網站「繆思」,成立兩年後迅速突破百萬使用者,目前已協助5千萬人找到理想工作。網站創辦人提供一整套經過用戶實證的方法,包括:有效策略+實用工具+檢查表+成功案例,助你釐清職能和適合產業→深入了解產業和工作實況→寫出令雇主眼睛一亮的超完美履歷→面試過關斬將,職涯每一步都順利達陣。 二、工作,就是要為你量身訂做! 專業人士每幾年就換工作已成常態,現今以2〜5年為期規畫職涯才實際。要在變化快速、資訊繁雜的職場,不漏接機會並擴大事業選項,書中提供更好的方法,例如:聰明利用線上工具,做為打造強力個人品牌的利器,連結到對的人脈。找工作化被動為主動,像是實際訪談有興趣的公司,包括寫信、選擇訪談對象、列出問題清單等,讓你規畫最符合專業優勢和興趣的職涯。 【專業推薦】 米卡(金融求職專家) 何啟聖(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 洪雪珍(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徐健麟(銘傳大學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助理教授) 楊士漢(奧雅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 【國際重量級人士推薦】 「在數位時代,要找尋職缺及各種職缺的相關資料,可說輕而易舉,難就難在如何解讀。繆思創辦人凱瑟琳.閔舒與艾莉珊卓.卡佛拉柯斯,在本書提供多項工具給我們,對於想暢行於現代求職之路,以及讓職涯切合個人真正價值觀與熱愛的人,實屬不可或缺。」 ——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暢銷書《從容的力量》(Thrive)與《愈睡愈成功》(The Sleep Revolution)作者 「從前,你照著寫好的劇本走,就有可能成功:培養技能,努力工作,建立人脈,只要照著做就好,但如今已經行不通了。在不斷變動的工作世界裡,繆思網站已成為職涯諮詢的必訪資源。兩位創辦人在本書中,集結了繆思多年來的最佳建議精華。想找到理想工作並在職涯上表現優異,本書正是方便又實用的指南。」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2 》(Originals)及《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作者 「工作所需的技能總是不斷改變,職涯變化球也總是令人措手不及,在這樣的世界裡,當今的職涯道路與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相比,已截然不同。本書迎向這個新現實,告訴讀者,持續追求新經驗、技能和人脈網絡,如何有助於增進自己在職場的價值,擴大職涯選項,並在改變成了新常態的世界裡取得成功。」 ——莎莉.柯洛切克(Sallie Krawcheck),專為女性服務的投資金融平台Ellevest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勇於擁有》(Own It)作者 「書中高明闡述今日職場變化多端的精神,也告訴我們通往成功的旅程,需要自我多思考,而不是遵循既定的道路。」 ——艾瑞克.萊斯(Eric Ries),暢銷書《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 「繆思的創辦人為你職涯的每個階段寫下新藍圖。這些工作的新規則不只是尋找工作,也是發現工作,我因此投資這兩位女士,也大力推薦各位閱讀此書。快為自己或需要找到職涯道路的人買一本。」 ——社群網站Reddit共同創辦人亞利西斯.歐漢尼恩(Alexis Ohanian) 「要在當前不斷改變的工作環境中成功,你可以遵從根本不認識你的職涯專家提供的可疑建議,浪費時間把自己累垮,搞得團團轉。也可以購買本書,為自己省下好幾年的掙扎時間,從本書開始著手。」 ——克里斯.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暨播客外快學園(Side Hustle School)主持人

目錄

前言 Part 1 我想要什麼工作? 第1章 反思:了解自己 先做2〜5年的短期規畫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 第2章 研究:列出可能選項 用「繆思法」整理思緒和選項 4步驟,輕鬆建立「繆思表格」 工具1:沈浸於線上 工具2:到現場挖寶 把選項從7個縮減成3個 第3章 精進:選擇並測試 測試潛在工作的可行性 列出你的夢幻公司 務實檢視每個必要步驟 慶祝自己的進展 Part 2 新職場,新行動 第4章 打造個人品牌 經營個人品牌是基本要務 5步驟,成功打造個人品牌 5範本,輕鬆寫出完美的LinkedIn摘要 第5章 線上和線下都要有人脈 認識新朋友,要有聰明策略 做好事前準備,就能氣定神閒 別用「你常來參加這種活動嗎?」當開場白 優雅結束交談 挪出時間來維繫人脈 第6章 善用資源尋找機會與職缺 策略1:密切關注你的夢幻公司 策略2:讓親朋好友知道你在找工作 策略3:優化搜尋工作的線上工具 策略4:關注社群媒體 職缺追蹤工作表 第7章 應徵時脫穎而出 4步驟,寫出最吸睛的履歷表 針對不同職位準備應徵文件 發揮創意,讓別人記住你 寄出履歷表後,要持續追蹤後續 第8章 面試時穩操勝算 面試前要做這些功課 面試常見的15個問題 與面試官打交道 面試前如何保持鎮定? 問對問題,面試官立刻刮目相看 寫一封得體的謝函 沒被錄取時,應該如何應對? 第9章 順利談成雇用條件 5步驟,評估聘用提案 決定婉拒時,也要有禮貌 Part 3 新職場必備的軟實力 第10章 溝通力 溝通的5大基本原則 開會時的溝通技巧 公開演講時的表達技巧 電子郵件高效處理法 聰明使用聊天軟體 善用電話來溝通 第11章 社交力 掌握交談的藝術 做個稱職的合作者 學習辨別「影響力人物」及「連結者」 尋找導師,並成為導師 處理職場衝突的技巧 領導從學習「授權」開始 向上管理 第12章 生產力 從管理待辦事項清單做起 工作過勞或提不起勁時,如何保持生產力? 像專家一樣管理收件匣 避免因科技而分心 第13章 專業力 主導自己的專業發展 行動像領導者,而不只是員工 要求期待已久的晉升 一直當個學習者 結語 參考資源 致謝

序跋

前言
     我們相信你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也相信你應該為工作感到雀躍,不只是雀躍,更要因工作而獲得滿足。      我們相信你可以找到帶來人生目標的職涯,能讓你施展引以為傲的技能,享受帶來意義且天天樂此不疲的工作。我們相信,你之所以為你、你重視的價值、你希望未來世界如何演變,你的工作都可以是(也應該是)其中的一環。      我們確實相信——你,沒錯,就是你,可以達成這一切。      數十年前,以上這些想法很顛覆,甚至很荒謬。那時候,對絕大多數的上班族而言,工作頂多是賺取薪水的工具,最差的狀況是令人苦不堪言。那時候,工作是為了支付我們的「真實人生」,即朝九晚五以外生活的花費:興趣嗜好、養家與交誼、週末與假日。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才是寄託自我之處,工作本身從來不是獲得滿足的來源。      如今你可能仍然非常有同感,但是你應該知道還有另一條路。      最先提出這種看法的不是我們,然而工作的世界仍持續以各種深遠的方式在改變。過去20年裡,工作對我們的意義和對我們的要求,都出現巨大的變化。智慧型手機使你我每週7天、每天24小時都保持聯繫。除非在同一個房間,或是坐在有固網電話的辦公桌前,否則客戶或上司就聯絡不到你,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回了。現在你不但可以把工作帶回家,也經常被預期要不斷保持聯繫,全天候待命。      如此劇烈的變化:這種可以永遠可以聯繫的能力,「上班」和「下班」之間變得界線模糊,正因為這樣,使得工作應該鼓舞你、滿足你,變得這麼重要。幸好,同樣拜這些變化之賜,在獲得個人滿足和謀生之道之間,你有更多機會找到完美的配對。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下午6點過後很久,你仍擺脫不了工作的網際網路,同樣促成了接近資訊和別人的管道更加民主化,也就是探索與追求新職涯機會、學得新技能,以及連結到不斷擴大遍及全球的人脈網絡等,現在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想掌控自己的未來,想要為改變鋪路,目前是最好的時機。      不只如此,過去的人都是在年輕時選定職涯道路,而且可選擇的項目通常很有限,之後終其一生,他們的機會越來越少。21歲時決定學醫或讀法律的人,後來成為醫生或律師,就這樣一直工作到退休。雖然總有人突破阻礙,或是經歷中年事業第二春,可是中途改行的重重障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難克服。      然而,親愛的讀者,你擁有父母那一輩從來無法夢想的選擇空間。傳統的道路:進醫學院,當醫生;進法學院,當律師,目前正讓位給日益寬廣的選擇範圍: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獲得新經驗、新技能,建立新人脈,你的選項清單會擴展。舉例來說,今日的醫學院畢業生,可能會考慮自己開業、在醫療業擔任顧問、在醫療新創公司擔任醫療長,或是提供醫院人員有關安全及減少醫療失誤諮詢的職位,未來這個人也可能針對全國醫療議題寫書或公開演講,甚至競選公職。      我們的工作選單像這樣擴大,大部分是由於十年前還不存在的新工作與新領域爆增了。目前有無數工作是近期內才成為可走的職涯道路:社群媒體經理人、網路安全分析師、使用者經驗(UX, user experience)設計師,以上只是其中幾個例子。      過去的模式是,你上大學,選定領域,在穩定的公司找個好工作,在任職的部門向上爬,取得退休金,然後退休。你在單一產業中工作,有時只待一家公司,從不問下一步是什麼。      不同於過去的世代,現在大多數專業人士每幾年都會換工作,甚至換行業。他們一生中可能在多家公司擔任多種職務,有些人甚至會自行創業。這代表你在整個職涯中,或許會改造自己許多次,而我們的父母輩從未享受過這種驚人的自由。      隨著選單擴大而來的是,有機會找到不只是「表面看起來好」的工作,而是完全適合你的工作。現在你不但能就工作本身來衡量你的選擇(雖然這也很重要),但是你可以考慮更多影響日常工作滿意度不亞於工作本身的其他因素。例如你可以(也應該),納入一家公司的文化和使命等因素,看看是否與你的優先順序及價值觀相吻合。你可以(也應該)考慮辦公室文化、工時彈性及學習機會。由於你有自己的夢想、需求和動機,找出適合的工作或職涯道路,不僅讓你每天早上更樂於起床去上班,也有助於你在公司有更好的表現。      換個方式來說,請想像在地圖上,A點是你此刻所在的位置,Z點是你長時期工作後退休的位置。20年前,連接這兩點之間的或許是數量相當確定的直線,如今卻像是一盞紫外線燈打開後,散發出數十條原本隱而不現的線路,向眾多方向分叉與交錯。在這個迷宮裡,可能讓你感到深深滿足的路徑不知有多少。      這並不代表,你會愛你的每個工作,或是天天都愛你的工作。其實很多熱愛眼前工作的人,也是熬過上司難搞、工時太長或工作沒有成就感的艱困時期後,才做到今天的職位。就算是我們這些喜愛自己工作的人,時不時仍會碰到不順遂的日子!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工具和視角,你可以找得到適合的工作,能讓你有意義、有目標的好日子多過壞日子,並引領你向有共鳴且充實的目標前進。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針對怎樣尋找、贏得完美工作並力爭上游,你必須拋開所有老舊傳統的建議,舊規則如今已不適用。相反的,你需要新規則:幫助你暢行於不斷變化的工作場域,以及你會建立的獨特職涯道路上,而不是隨波逐流。      工作的世界變化多端,你根本無法再用以前行得通的方法與作為,去規畫你的職涯。你的未來不是一階一階爬上既定的階梯,而是行走於一路有好多曲折、彎道和岔路的旅程。因此新規則需要很大的心態改變,包含把個人職涯看成一連串以二到五年為期的步驟,而非早早就做出的單一抉擇。      正如不能用老套的方式規畫職涯,找工作也不能因循舊方法。這是好事,因為老實說,舊方法也沒那麼了不起。大多數人都有這種經驗,上了求職網站後,迎面而來是一個大大的搜尋空格。它瞪著你,問道:你想找什麼工作?即便你自己也不太確定,還是得填些東西進去,因為不這麼做不行。只是你填了資料以後,搜尋出來的結果可能極為廣泛,也可能極為狹隘,而且大部分恐怕一點也不吸引你。這種情況見怪不怪:多數人期待的職涯不會與搜尋欄位的條件完全吻合。      傳統搜尋欄位的問題在於:假設你確定自己想做哪種工作。如果你百分之百清楚,你想當證券分析師、小兒心臟科醫生,或治療珍禽異獸的獸醫,如果你是少數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的幸運兒,那沒問題,就在搜尋欄位中輸入關鍵字,替自己找到很棒的工作機會。相反的,要是你不確定接下來想做什麼(大部分人都屬於這一類!),那個大空格對你完全沒有幫助。      在工作新世界裡,許多人需要的並非「搜尋」工作的工具,而是「發現」工作的工具:協助你釐清,身為獨特的個體,你真正想要什麼。你需要幫助你了解自身專業優勢、技能與價值觀的工具。你需要探索可供你選擇無數不同選項的工具。你需要研究職位及公司的資源:不只告訴你某家公司有多少員工,或每年的營運預算是多少,還能告訴你,公司文化是否適合你的做事風格、工作空間是否能激勵你、員工是否感到快樂滿足,以及員工是否是你願意共事的類型等。你需要進行職涯實驗的方法,就是有能力試做幾種工作,看看自己何時走對路或走錯路。我們講這些話之際,有好多規則正在改寫中,意味著我們對於5至7年內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未來職場,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出貢獻。我們對這個想法備感興奮,希望你也有同感。      這正是我們創設繆思網站(TheMuse.com)的初衷。是的,我們要提供各位找工作的工具,前提是你已做好準備。不過,我們也會提供發現的工具:閱讀其他專業人士如何找到職涯道路的故事,觀看把你帶進各種不同公司內部的影片,看看他們怎麼營運,並根據你特有的價值觀、技能和興趣,去探索工作機會。      繆思是不同型態的求職網站,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經驗。我們針對特定公司進行了解,再提供經過整理篩選的建議,協助你不僅認識某個職位在某公司環境下的狀況,也明白自己對工作有何期待。我們會引領你走過這個過程,而不是把你指向幾百個職缺便了事。簡單來說,我們會為你示範,如何依照新規則來玩你的個人職涯遊戲。      你手上拿的這本書,不只是這個理念的延伸,也是一本在工作新世界暢行無阻的實用秘笈,裡面匯整了我們協助成千上萬人找到完美工作的集體經驗。我們會帶領各位一一走過,從如何建立與縮小可能的工作選單,到如何踏入夢想公司的大門,為你的職涯旅程設定下一階段的目標,然後達成目標。我們也會示範如何遵循新規則完成這一切。      無論你目前身在何處,職涯面臨什麼狀況,我們相信總有再前進的方法,也必然有適合你的目的地。無論你剛畢業或是應屆畢業生,不知道「當你長大時」要做什麼;或者你已走到職涯中途,工作和薪資都不錯,卻覺得乏味或有志難伸,不曉得外面有沒有別的可能性;或者你為了養兒育女暫時中斷職涯,十年後要重返職場,卻發現就業市場的情況,跟你記憶中完全不同;或者你已接近退休年齡,卻全然沒退休的打算,你只是在已做了30年的工作上「被年齡三振」(被年輕人取代),對於怎麼「找工作」已經記憶模糊——本書都幫得上忙。我們要告訴各位:不管你當前的障礙是什麼,你都能面對。要是你感覺受限、幻滅或疲累,你唯一不該做的便是無所作為。我們相信,永遠都有可走的下一步、可嘗試的策略、可培養的新技能,你我可以一起努力。      希望從工作上獲得更多並沒有錯。不論你由哪裡起步,請徹底放棄以下想法: 每週上班40小時以上,只要換得薪水,對職涯道路來說就值得了。不,你可以選擇一種工作,有薪水也能獲得教導,有薪水也能學習新技能,有薪水也能走在通往最終職涯目的地的快速道路上,有薪水也能有傑出的同事或額外津貼或生活方式的彈性(你可能也猜到了,不只會有一種好處)。最要緊的是對擺在眼前的許多機會保持好奇,以開放態度去探索,這才是所謂的興致勃勃!    找出你的夢幻工作      Part 1屬於思索階段,要找出什麼會帶給你動力,以及你有哪些關鍵技能和特質,能提供給你的夢想雇主。你會學到怎樣辨別、篩選並縮減你的選項,以便邁向下一步,不論是找新工作、改行或在原本的職位上做大變化或小更動。即使你覺得多年前選定的職涯道路如今不再合適,卻不易擺脫,只得認命待下去。但許多人不知道,你絕對有辦法脫身,並且從多元化的擴大選單裡,重新規畫職涯,此外,大多數人並不了解,這種經驗有多麼棒!我們認為,不管你正處在職涯的哪個階段,要重新來過,第一步就是多了解自己。從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處於什麼位置、你的經歷來著手,未來的旅程會走得更遠、更輕鬆。      Part 1的三章,會帶著各位走過我們稱為三R的步驟:反思(Reflect)、研究(Research)、精進(Refine):這一系列的步驟可讓你通過準備階段。我們會協助你回答一些能事半功倍的大哉問:我真正熱愛的是什麼?有什麼會讓我早上樂於起床?我究竟想從工作上得到什麼?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於你縮減選項,明白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準備好採取行動。      有人也許對如何踏出職涯的第一步感到迷惑(也有點懼怕),有人可能在職場上地位穩固,卻感到失落,想尋求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個人抉擇。我們的主張是:找工作的方法類似科學研究:先就你的職涯需求提出假說,再採取步驟證明或反證,看你走的方向是否正確——對你而言正不正確。換句話說,你不必「把一切都想清楚」才採取下一步,但你確實需要扎實的立足點,這一篇會協助你這麼做。      一旦你切實了解自己的夢幻工作或職涯是何種樣貌,Part 2將說明如何著手應對爭取工作的具體細節。首先我們會解說,如何傳達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可以貢獻哪些專長,你的經驗為何這麼有價值。在舊規則下,假如你是小學老師,你會到小學去謀職,律師到律師事務所就業,英特爾的工程師會在英特爾內部尋求更高職位……或者跳槽到戴爾電腦。這代表你具備相關工作所需的預期技能和學經歷,所以你無須大費周章解釋,你擁有哪些技能和經驗,也不必推銷你自己、你的才華,以及這些才華對雇主有什麼用。      但是,若照新規則來玩,情況便大為不同。隨著職涯選項清單擴大,技能選項也增加了,你如果無法妥善傳達,說清楚你的工作經驗代表的真正意義,不論你目前在哪個領域,你的選擇只會限於這個領域現有的工作。      你要是了解新規則,就能決定自己的行進路線。你可以設計不同以往的履歷表,不會只有你做過什麼工作的流水帳,而是有技巧地說明,你的技能產生過什麼影響,而且明顯能轉移至你想爭取的工作上。Part 2會告訴你實際該怎麼做,使你追求那些職業選項有如探囊取物。      再來我們會告訴各位,如何重質不重量,精心製作令人難以拒絕的應徵資料,並在每個面試過程,包括一進門直到論及待遇時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每一步完美達陣。      最後別忘了,新規則不只適用於為爭取工作而表現自我,也適用於獲得錄取後,像是適應新工作環境,在新工作力求表現,然後搞清楚自己下一步想做什麼。Part 3會教大家如何掌控自己的命運。等你找到一直在尋覓的工作,Part 3要討論,不論做哪一行,或當前處於職涯的哪個階段,盡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所需的核心「軟實力」。第一印象、溝通、向團體報告,這些都是你必須知道的事,我們會教你技巧和訣竅,以增加你在職場上的價值,並讓上司或雇主更清楚看見,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層級,你已準備好更上一層樓。你會學到怎樣建立自信和品牌,在其他應徵者、員工、經理人和領導者中脫穎而出,在你夢想的工作上大展長才。      在本書裡,你會看到來自「繆思人」(我們對繆思忠實用戶的稱呼),還有筆者本身職涯的各種故事。你也會看到很多練習,主要在引導讀者去探索自己的優點、想從工作上得到什麼,以及協助你有條理地完成各步驟,所以別遲疑,快把這幾頁做上記號,或拿一本專屬筆記本,或是記在手機或電腦上,當作你的繆思筆記本,並放在方便取用之處,一邊讀書,一邊記下重點。      沒錯,你要做功課,可是你寧願現在就深入了解和投資自己,也明白這些努力與功課日後會帶來紅利,不是嗎?這本書想讓你明白及相信,你的職涯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不是別人用絲線操弄的傀儡。你不是被動的員工,躺著等候萬中選一的主管,突然發現你和你深藏不露的才華。你有力量、知識及動力,去創造想要的人生。你可以選擇你真心喜愛的工作,而且做得很成功。      歡迎來到你未來人生的第一天。你選上本書令我們興奮不已:這是你決心主宰職涯及前途的第一個徵兆。此舉顯示你跟大多數繆思人一樣,是主動出擊者、參與者、追求成就者,而不只是旁觀者,看著世界從身邊飄過。你希望工作成為人生有意義的一部分,希望樂在工作,希望工作帶給你自主性,希望發揮影響力。      是的,我們在此做了許多假設,不過那些假設都有我們背書。希望你在這段冒險旅程的起點認知到:你將經歷的過程不僅有助於找工作,更能培養一輩子能讓你左右逢源的重要技能。

內文試閱

第6章 善用資源尋找機會和職缺
  舊規則:你仔細瀏覽網路上的大型求職布告欄(更久以前是看報紙的分類廣告),尋找與你想做的工作扯得上關係的任何職缺。如果找到一個,你便整理履歷表,把應徵信的公司名稱換掉,然後寄出全套資料,接下來只剩下祈禱!找不到就得等待,明天繼續試。      新規則:人們依舊是透過大型求職布告欄找工作,可是成功率越來越低。如今你擁有比過去還多的資源,可幫你找到最合適的職位!然而盲目在網上胡亂搜尋你能應徵的職缺,絕非找工作的上策。    你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你的繆思表格已經完成,職業選項也縮減了,這些將決定你要找什麼職位。你有一張經過研究而且熟悉的夢想公司清單(也與在那裡上班的人有所接觸)。你正在進行自己做得到的步驟,以取得提升競爭力必需的訓練或經驗,與此同時,你擬好個人品牌宣言,也懂得如何定位自己。到這裡,你已相當清楚想要發展的方向(即便你尚未鎖定單一目標),當然也開始建立能助你打開職涯大門的人脈。      基本上要找到符合你條件的職缺,可採取4種策略:      1.密切關注你的夢想公司     2.請你的人脈幫忙介紹推薦     3.在線上搜尋     4.運用社群媒體找出職缺      這些建議或許看似沒什麼新意(像是你已懂得用LinkedIn來找職缺!)可是大多數人並未意識到,必須策略性結合以上途徑,才能最充分掌握已存在的就業機會。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對於沒興趣的工作,別不分青紅皂白都去應徵。同樣的,求職致勝的關鍵建立在網路上亂丟履歷表,已成為過去式。今日找工作不再「以量取勝」,而是仔細挑選你真正想瞄準的幾個職位,然後竭盡所能量身訂做應徵資料,想辦法引起招募主管注意。如同人脈網絡,這裡講求的是質而非量!      說起量身訂做應徵資料,也就是履歷表和應徵信,下一章會詳加討論。現在先解說找到適當職缺的4個策略。      策略1:密切關注你的夢幻公司      你持續追蹤某家公司,還有那家公司的領導者、帶動者、開創者。你已熟悉那裡的文化、優秀人才的發言、可能出缺的工作類型。你相當確定這是適合你、會令你樂在工作的地方。某個早晨,當你上那家公司的官網,瀏覽職缺網頁時,赫然看到他們需要一位主辦會計(或是業務員、資料經理、設計師)!這天是你的幸運日!      你該怎麼做?當然要寄履歷過去!目前幾乎所有職缺都必須線上應徵,只是在當前的求職世界裡,盲目應徵信已令招募主管應接不暇,所以投履歷只是第一步。是的,你該這麼做(同樣的,等一下會詳細介紹,如何製作令人驚艷的履歷表和應徵信),職場新規則同樣要求在細節上略做調整並講究時效性,而效果也會強很多的作法。      請先回去檢視你的人脈,你是否認識該公司的人?想想你建立繆思表格時主動接觸過的人、發展人脈時遇過的人,以及過去的同事、同學,這些是你的「一級連結」。如果你有認識的人,主動直接聯絡對方,讓他知道你對那個職缺有興趣,若方便,也要表達你盼望他能給招募主管一封推薦信或介紹信。要是你完全不認識那個公司的人,也別放棄希望,只要去LinkedIn,看看有沒有二級連結(你認識的某人與那家公司的人有聯絡)。有的話就聯繫對方,詢問他是否願意居中介紹。有個朋友最近要找編輯工作時便採用這個方法,在一天內就被介紹給在《浮華世界》(Vanity Fair)及《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任職的二級聯絡人!      假設你已找到夢想公司,也努力查看職缺公告好幾個禮拜或幾個月,可是他們好像不會招募符合你技能專長的職位,那怎麼辦?當然你可以再等等,看看會不會有新發展,不過我們建議你主動出擊。若是你認識那家公司的人,把履歷寄過去,請對方幫你留意將來可能會有的職缺。誰知道,也許人資部正要貼出那個你夢寐以求的位子!即使不是,至少一旦有這種職缺,他們手上已有你的履歷。再來,對你最有利的選項是:他們也許特別欣賞你的背景,而專門為你設一個職位。      我們在繆思其實不只一次這麼做過。像是2012年,我們尚未打算聘用行銷主管。有一天,凱瑟琳在LinkedIn上收到最近聽過她演講的某人傳來的訊息。這個人說,他被凱瑟琳、她的團隊,更重要的是被她的公司給震撼住了,渴望加入。然後以簡短的電梯推銷詞,說明他在新創公司的行銷背景和經驗,希望給他機會說明,他的技能可以如何協助繆思達到及超越目前的成長目標。      幾個月後,這則訊息的作者艾略特.貝爾(Elliot Bell)獲得聘用,他在繆思工作了四年,為我們建立行銷團隊。      不過,不是每次都是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我們談的是職涯發展,不是童話故事),但有時主動出擊的確會以得到工作為收尾,特別是在較小或發展快速的公司。為了增加這麼做的成功率,你得寫出殺手級應徵信或自薦電郵,充分展現你的能耐,以及你對某公司真正仰慕的地方(很快就會談到這一點!)。你的自我推銷要簡潔、聰明、深思熟慮。你也以可請求做資訊式面談,以了解你感興趣的部門內部運作的情形,但相對於搜尋階段安排的資訊式面談,你此時的目標不在認識公司,而在於要進到公司門內,以便告訴他們,你為何是理想的人選和資產。      策略2:讓親朋好友知道你在找工作      人脈網絡是你獲得夢想工作或職位,最寶貴的資產之一。這裡要講的是,怎樣讓大夥兒知道,你正在找工作。我們明白,有求於人可能會令你感到不自在,可是不妨這麼看:你只是請別人提供他可能知道的職缺,不是要請別人雇用你。這兩者的差別很大。      每天提醒自己,你是有價值的資產,而大多數人都願意幫你;畢竟如果某人推薦你到他的公司任職,最後賓主盡歡,他也很有面子!何況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經歷,很清楚你的感覺。有時你人脈圈的人本身也在徵人,因此把消息放出去對雙方都有好處。艾莉珊卓的弟弟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與大學學長聯絡後找到的,他原本根本不曉得學長正在找他這種專長的人。      請人幫忙的關鍵,不論是找工作或其他事,在於讓對方越容易進行越好。那麼該怎麼做呢?以下是行動計畫及電郵範本,取自繆思創立以來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可使別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幫你,並讓你取得最佳成效。    寫「幫我找工作」電郵      儘管你很想在主旨欄寫下:「急件:請幫我找工作!」並把履歷表寄給所有認識的人,但當你要請人幫忙時,這樣做百分之百不是上策。什麼才是呢?撰寫詳細(但簡短)的訊息傳給大家,說明你想找某某新職位(要明確),請他們幫忙。      首先你可用密件(bcc),廣發給眾多熟識的人(包括社交及專業上),可是也得撰寫個人化的訊息,傳給對你很熟悉的人、在你的夢想公司任職者,或可在特定方面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無論哪種情況,你的電郵應該易於瀏覽,並清楚表達你的需求。除了提出請求以外,還應附上最新履歷,主文內用項目符號簡短說明,你目前擔任什麼工作,想換成什麼工作(尤其是大部分人脈並不熟悉你的專業領域時)。另外,即便你附上履歷,也要假設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打開來看,所以你要在電郵主文中提醒收件者,你目前的公司、職位和任職多久時間。就算你的朋友非常了解你,他們還是有可能把這封電郵轉給對你一無所知的人。      寄給特定對象的電郵與一般通用稿的主要差別,在於你會多花點心思,變得比較個人化,包括打招呼(像是稱讚德魯最近的部落格文章)及特別拜託(此處是特別請德魯介紹他可能認識的愛德曼人員)。有些也許不適合向所有人提出的請求,就可以用這種電郵,這也是投資一點時間維繫少數特定關係的機會。      一旦按下傳送鍵,你可能會想像自己的收件匣立即湧入大量職缺線索,但請記得,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若有人未回應,並不代表他刪了你的電郵,忘得一乾二淨;比較有可能的是,他無法立即幫上忙,即使如此也請放心,他的心中仍然有你,一旦他聽到任何消息,就會與你聯絡。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人們通常都樂於幫忙,但你必須對別人出的力表達感激。感謝每個回覆你或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就算沒有結果也一樣)。一點點謝意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畢竟你永遠不知道,將來會在哪裡或以何種方式遇到對方。      策略3:優化搜尋工作的線上工具      凱瑟琳談起當初為何創辦繆思時,常說到這個故事。她大學一畢業便進入顧問公司,但那個工作令她備感挫折,於是她開始瀏覽各大求職網站,想找紐約的商業策略相關職位。有一天在某網站搜尋時,最上面的是7-11便利商店的一個職缺(其他也是與她的經驗和專長無關的工作),地點在遙遠的另一州!正在此時,凱瑟琳體認到,大多數人所用的線上求職工具已經到了該升級的時候。      不幸的是,有太多求職者都有類似經驗。線上搜尋引擎是數據大怪獸,會為你吐出數以千計的可能職缺,但除非你確切知道自己要找哪種工作或職業,否則搜尋結果很少是真正吸引你的工作。因此,在線上搜尋不應該是求職策略的主力。      儘管如此,今天仍有許多工作機會公布在網上,因此我們並不建議完全放棄這一塊。可是你對各求職網站不該一視同仁,關鍵在於學習如何判別及善用符合你特殊需求的網站。第一點是確定,網站提供的職缺涵蓋你所在的地區(除非你不介意搬家)。再來要看網站能提供什麼具有特色的資訊(以繆思為例,我們有對雇主的深度介紹,是透過照片影片呈現在每家公司工作會是什麼狀況,讓你在應徵前先體會一下那裡的文化),還有網站的搜尋功能/介面(好的搜尋引擎,包括繆思,可讓你把喜歡的公司儲存在個人專屬檔案中,以便經常查看那些公司是否有相關職位出缺)。      一旦你決定採用哪些求職網站,以下是充分利用的一些小秘訣:    做進階搜尋      許多求職網站可讓你不僅按照職銜和地點搜尋,也可根據經驗多寡、希望薪資、學歷要求等等條件來搜尋。若你對以上各項都有既定期待,就要善用這些過濾條件,使你只會看到符合你背景的職缺。    設定自動通知      有些網站可讓你根據你的條件設定搜尋通知(如「人資統籌專員」及「芝加哥」),一旦有新的相關職缺公布,就會自動以電郵通知。記得,少花時間做一般瀏覽,多花時間研究可能讓你如願以償的機會。      策略4:關注社群媒體      你可能經常從早到晚瀏覽臉書、推特和Instagram,看看朋友及認識的人在做什麼。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社群媒體也是找工作的好資源。      我們明白,你針對最常造訪的那些網站,已修整好個人簡介,以反映你的個人品牌。想當然耳,要走這個管道之前,你該再三確認,務必使社群媒體簡介變得精雕細琢且合乎專業。(我們曾因公開分享逾越專業界線的推文及影像,而拒絕不只一個應徵者。)完成這些工作後,有幾個方式可讓你透過瀏覽留言及近況,也就是你本來就會做的事,來發掘工作機會。    追蹤喜愛的公司      在臉書、Instagram或推特上,對幾家你的夢想公司按「讚」或追蹤,有雙重好處,一來你會更了解那些公司的文化、傳統和工作模式。再者,社群媒體往往是公司率先公布最新職缺之處,因此追蹤者會比在其他網站更快得知內幕消息。有些雇主甚至有徵人的推特專戶,如@NPRJobs或@PepsiCoJOBS,使你更易於注意其職缺!    追蹤在那家公司上班的人      除了公司本身,也別怕追蹤那裡的員工。能夠得知某公司執行長在上班日何時進出或許很酷,但關注從事你想要職位的人可能更有成效。你對其工作內容會有更清楚的認識,而他們也比高階主管更可能在推特或LinkedIn上貼出公司職缺。    注意重要主題標籤      真心想要把職缺廣為宣傳的公司,常使用相關主題標籤(hashtag)推文,而你可善加利用。嘗試以職位(#撰稿人、#銷售人員)或地點(#紐約市、#芝加哥)來搜尋,再結合「#求職」或「#招募」等主題標籤,效果最好。    加入臉書群組      要找職缺公告時,大概不會把臉書群組放在優先位置,但許多繆思人表示,曾發現成員非常投入的社群,會在社交網路上分享自己聽到的職缺(像我們的編輯團隊就很喜歡Dreamers//Doers、NYC Tech Ladies及Binders Full of Digital Journalists等群組)。不管你的領域或興趣為何,搜尋一兩個群組,看看會找出什麼。你可檢視成員發文的頻率、其他人會不會評論並參與,以及分享的內容屬於哪一類,來判定這個群組對你有沒有幫助。    瀏覽特定產業的社群網站      除了臉書和LinkedIn這種大型網站外,還有不少更偏向特定產業的社群網站:如程式開發者的GitHub、撰稿人及部落客的Medium、給設計師及藝術家的Behance等等,都可能是資訊及機會的挖寶地。

延伸內容

【推薦文一】找對方法,從「在工作」進化為「會工作」
◎文/何啟聖(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      台灣失業人口停留在40萬之譜;每一年從大學畢業逾20萬名學士,有三分之一找不到工作;大學畢業一年,有轉換工作經驗的人,將近30%!這是台灣求職市場的近況!因此,怎麼找工作——更應該說——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變得至關重要,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陷入找工作的無限輪迴之中!      找工作既然如此重要,但偏偏台灣的大學當中,除了每學期安排幾場求職的講座之外,鮮少規畫有系統的求職課程,讓即將步出校門的大學生,對求職有基本的概念。相信從事HR工作的朋友,對於看到令人搖頭的履歷表,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如何在工作中,有效落實工作目標,順利完成交辦的任務,又是另外一門高深的課題。所以,上班容易嗎?一點都不!那有沒有方法,可以教會上班族如何把班上好呢?      即使求職相關的書籍汗牛充棟,但《你值得更好的工作》這本書,與時俱進地提供了求職者及上班族一套全新的職場心法——繆思法則,從反思、研究到精進,完整提供讀者從職場規畫、求職面試到順利工作的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對照個人過去的工作經驗,看完全書,並依循照做,對於成為職場贏家,就會充滿希望。      為什麼我說「充滿希望」?因為很多失敗的案例,是工作欠缺方法,全憑自己的想像在工作,失敗成為一種不難預料的必然。那為什麼照著做,卻還只能是「充滿希望」呢?那是因為除非你保證能堅持、持續執行,且有足夠的工作能力、條件去執行,才能如願達標。中國有一句老話「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職場上比比皆是、履試不爽!      凡是在職場上成功的人士,都是憑藉著比同儕加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所換來的!但是,工作講求的是方法,方法不對,既便你用了千百倍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所以,書中的繆思法則,先反思,觀照所有狀況,才能對全般狀況有所瞭解,不至盲目出手;之後著手進行研究,毛澤東說「有調查,始有發言權」,率爾從事都是失敗的開始;最後精進一切作為,馬雲說「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就是這個道理。      時代變化得太快,有人預料,最快五年,世上50%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這讓很多人感到恐慌與憂慮,但是,透過這本書,彰顯「人」在工作中的存在價值,讓我們從「在工作」進化為「會工作」,相信「上班族4.0版」的你,必然成為職場的贏家!   
【推薦文二】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你的工作
◎文/米卡(金融求職專家)      接觸職涯輔導的領域後,我常至各大學演講、提供求職諮詢,有無數的機會見證年輕人追逐夢想的片刻。在我所回應的詢問中,經常來自兩種族群:第一類是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往往大膽地將目標訂在頂尖外商,儘管競爭激烈亦無所懼,但迫切地想知道哪裡的發展最好。另一類是在險惡社會簡單走闖過、也失望過的年輕人,有人經歷求職挫折、卻不理解問題出在哪裡,也有人只想要「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卻不得其門而入。在有限的時間與交流下,我總是心餘力絀,因為這些問題其實都需要很明確、卻可能很漫長的「自我理解」過程——感謝《你值得更好的工作》一書問世,針對這樣普遍的求職現象,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書建立在一個人人皆應認知的前提下——職場是「動態」的,求職管道、工作型態、產業領域界線等,都在急遽轉變。然而在資訊爆炸卻不對稱的年代,求職者卻更迷惘了:求職網站職缺琳瑯滿目、一鍵就能寄出履歷「輕鬆求職」、人資費心打造雇主品牌形象、論壇卻不時充斥著離職員工的控訴……。而作者艾莉珊卓和凱瑟琳系統化地指導求職者,如何因應趨勢而調整己身的思維及行為模式——從釐清目標、新式求職手法,乃至職場軟實力提升等,透過本書,你能更了解訊息有效的連結及利用方式、更多的選擇空間意味著需要更聰明的決策法,以及精緻而不冰冷的網路求職技巧。      做為求職顧問,我始終相信:沒有所謂「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你」的工作。本書承繼了艾莉珊卓、凱瑟琳創辦求職網站「繆思」的理念,關注每個求職者都是獨立個體,從各環節強化「你」的成分,包括瞭解、選擇、銷售自己。這也是我特別推崇的另一點,能突破台灣求職者習慣偏向弱勢的盲點,學習突顯自己,書中更進一步教導讀者打造個人品牌。      其中我最讚賞的,即作者應用麥肯錫顧問經驗,將心理層面解析、抽象概念轉化為明確的方法,以簡單而可行性高的階段及步驟管理,讓求職者都能更有效地審視及執行;譬如書中介紹諸多表格工具的運用,引領讀者做圖像式思考,逐步填寫調整,直到你找到個人的最佳解答。      簡而言之,我認為此書有三大特點:掌握趨勢、個人化、作法明確。跟坊間許多高高在上的求職教戰手冊不同,作者的筆觸平易近人,並提供諸多實例,經營繆思之成功經驗及豐富的視野展現於字裡行間,使讀者能夠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相信本書適合在不同階段、停下腳步思考的你,不論是新鮮人、轉職者或創業者,都能找到為你量身訂做的職涯選項。   
【推薦文三】打造個人品牌,成為職場常勝軍
◎文/徐健麟(銘傳大學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助理教授、內政部移民署公關及新聞科科長)      在求職過程裡,如何在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進入夢想的行業,得到真心喜愛的工作?      筆者在大學廣銷系任教,在「公關行銷」這門課程,我經常向學生強調:「成功行銷自己,是實踐行銷策略的第一步!」      《你值得更好的工作》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運用行銷學的知識和技巧,傳授讀者「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成為職場中的常勝軍。以往,品牌只用於與商品連結,而職場人如果能夠善用品牌行銷的原理,打造個人品牌,則可以在學歷、經歷等「硬實力」之外,擁有超越他人的「軟實力」。打造出優異的個人品牌,可以簡潔、便利、強力地向外界傳遞,你與他人的差異和優勢,讓你能從眾多競爭者中嶄露鋒芒。「個人品牌」對開展職場生涯起點高度,以及找到最佳工作機會,具有很大的影響。      本書不僅給予策略性的分析建議,同時也給予具體操作方法。只需要五個步驟,就可以建立個人品牌:      1. 確定品牌特點:把最能呈現你個人優勢、與眾不同的特點找出來,再用幾句有力、好記的句子描述出來。      2. 草擬品牌宣言:根據上一步你選定的特點,再用一、兩個句子,貼切描述出,你希望傳遞給外人的整體形象和觀感。      3. 修整個人簡介:此時,你應該同步更新社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以反映剛擬好的個人品牌宣言。這是為了使你的簡介與外界可搜尋的線上形象一致。      4. 架設個人網站:你可能認為沒必要成立自己的網站,可是為了打造個人品牌,人人應該與眾不同。網站是展示個人作品、與他人聯繫,以及表現自己是所屬領域專家的最佳工具。      5. 啟動個人品牌:最後這一步是結合個人品牌的每個元素,在求職、工作、轉換跑道的過程中,向所有人展現自己的品牌形象。      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會經營強有力的個人品牌,可助你與競爭者之間產生區隔,建立優勢地位,也讓招募主管、雇主、老闆洞悉你的個性和潛能,提供你贏得夢想職位所需的額外優勢。      打造出亮眼的個人品牌,一定能讓你成為職場的常勝軍。

作者資料

艾莉珊卓.卡佛拉柯斯

耶魯大學畢業,曾任麥肯錫公司管理顧問,目前是求職網站「繆思」創辦人及營運長。

凱瑟琳.閔舒

曾服務於柯林頓健康倡議計畫(隸屬柯林頓基金會,宗旨為協助開發中世界對抗愛滋病),也曾擔任麥肯錫公司顧問,目前是求職網站「繆思」創辦人及執行長。

基本資料

作者:艾莉珊卓.卡佛拉柯斯凱瑟琳.閔舒 譯者:顧淑馨 出版社:商業周刊 書系:藍學堂 出版日期:2018-01-04 ISBN:9789867778048 城邦書號:5BWB024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1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