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歷史的軌跡往往是許多偶然與必然的串連,
對於國家與個人而言,有幸也有不幸!
一個家族史,獨一無二的故事。
深情的字裡行間,訴說著父母輩在他們那個年代,如何將生命與國運相繫;並詳實記錄與見證在所投身的外交領域,台灣如何在困境中,走出自己的路!
與這個苦難的國家相伴,一起走過半世紀!
我的父親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我的母親著名教育家、散文家葉霞翟,母親與父親在憂患中以生死相許的愛情,在戰亂中結婚,但並未從此過幸福快樂的日子,甚且必須論及生死。
母親寫給父親的眾多書信。書信內容極為豐富,而且往往一寫好幾頁,把她的思念、真摯的感情滿溢於字裡行間,為的都是讓父親能夠在嚴肅的軍旅中,有愛情、家庭感情溶入其間。
母親與父親在憂患中以生死相許的愛情,母親跟我談起父親,眼神裡總是閃耀著光輝,她把父親愛國家、愛民族、對領袖忠貞之情向我傾訴,並且要我也效法父親,忠黨愛國。
父母親輩那一代人,在二十世紀親身經歷中華民國的創建與苦難,追隨過國父孫中山先生,更長期在蔣中正先生的領導下,為國家為民族貢獻一己之力,成為參與協助中華民族站穩世界的一員。
我於中華民國外交逐漸失利之際,走入外交報國之途,看盡只講利益、不顧道義的各國與我方斷交,其中長久以來與中華民國併肩作戰的美國,更令我遺憾。
如今中華民國內外挑戰依然不斷,唯有深入了解我們的國史,與上一輩曾經走過的苦難年代,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家國,和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
專文推薦
前行政院長 郝柏村
中研院院士 許倬雲
目錄
序一 前行政院長 郝柏村
序二 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倬雲
楔子 一次穿越國運與生涯的旅行
第一部 與父親相處歲月
第一章 父親與我的人生交會
第二章 中秋夜長嘯
第二部 邁入外交領域
第三章 母親的帶領與我的抉擇
第四章 指南山下
第五章 喬治城
第六章 在沈昌煥部長身邊
第七章 中美斷交
第八章 南非邦誼
第九章 來去美國
第十章 忍耐一生永不屈服的母親
第十一章 禮賓任務
第三部 國安與臺灣方向
第十二章 李登輝總統的本土新方向
第十三章 文人參與國安領域
第十四章 父親的光輝
第十五章 斯慧的畢業禮物
第十六章 國安會與兩國論危機
第十七章 陳水扁政府
第十八章 拓展對德外交
第十九章 意外的變局
第二十章 盡心盡力出使新加坡
第二十一章 以白色恐怖之名
第四部 民族與民國
第二十二章 進入馬團隊
第二十三章 兩岸關係與國安
第二十四章 馬政府的遺憾
第二十五章 母親的生死勸諫
第二十六章 期許:我內心裡的中華之愛
後記
序跋
序
那場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戰爭,在我稚齡之時已然停歇,身處戰火核心的父親,從來不提究竟經歷了什麼事,雲淡風清地彷彿一切未曾發生。
我安然地在臺灣成長和接受教育,逐漸意識到臺海對面和中華民國是敵對的。金門八二三砲戰讓我十分激動,因為戰事爆發,臺灣會不會有什麼出人意表的發展?中共會不會轟炸臺灣?當年身處這座島嶼的軍民包括我母親也會擔憂,她還想到要躲到哪個防空洞。我才十歲出頭,每天聽廣播看新聞,即使不很懂,還是希望知道最新的戰情。
父親是將領,我也想效法他從軍,父親卻藹然地引導我考慮其他行業,以成就「大丈夫」之志——除了軍人以外。他沒把自己持守一輩子的身份列為兒子的未來,母親該是知道許多事的,但她也不講,她就是全職的母親、家庭主婦,只關心如何讓我們全家飽暖,直到父親突然去世,她才以留美博士身份重新出來工作,進入學術界。她協助創辦了中國文化學院,又成為臺北師專校長。
也是直到父親逝世,我才知道父親至深的、恨自己為何未能獻出生命給國家的傷痛,當年以生命保國的激情往事逐漸印入我的腦海,母親跟我談起父親,眼神裡總是閃耀著光輝,她把父親愛國家、愛民族、對領袖忠貞之情向我傾訴,並且要我也效法父親,忠黨愛國。
中華民國在上世紀建國,即以力求為中華民族對內求統一、對外爭平等自由與尊嚴為目標,歷經千辛萬苦,雖然目標逐漸達成,卻因戰火始終不能停歇,人民國家無法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最終竟然失去整個大陸。
父親參與了所有的戰事,他不畏危險地指揮作戰、衝鋒陷陣,抗戰時並曾確保中國大西北不被日軍侵占,抗戰勝利後在國共內戰時攻陷中共大本營延安,這是國軍重要的勝利;然而整體作戰逐漸失利,他到最後關頭之時飛入大陸最後的據點西昌,以求為中華民國在大陸保存那最後的希望,但終究形勢比人強,還是無法守住。
母親與父親在憂患中以生死相許的愛情,我也是在父親辭世後,才有機會從母親談話和她撰寫的書裡得知。父母親在一九三七年於杭州相識、互許終身,卻因對日抗戰和接續的國共內戰使得婚約一拖十年;他們終於在戰亂中結婚,但並未從此過幸福快樂的日子,甚且必須論及生死。國共戰役失敗致使大陸山河變色,使得父親在最後關頭一度準備以身殉國,小他十九歲的母親設法以親情、愛情呼喚他珍惜生命,我最近這幾年才得知讓父親續命的關鍵。
政府遷來臺灣之後,逐漸站穩腳跟,戰火並未波及這座島嶼,在兩蔣的治理下,臺灣終能豐衣足食;但外交又成中華民國必須面對的戰場,父親已遠,我參與了這場長期鬥爭。
我於中華民國外交逐漸失利之際,走入外交報國之途,看盡只講利益、不顧道義的各國與我方斷交,其中長久以來與中華民國併肩作戰的美國,更令我遺憾。但美國終究是民主法治國家,我還是有許多關係以及朋友在此。
二〇一七年七月,我應美國加州洛杉磯鄰近的聖瑪利諾市(San Marino)華裔市長孫國泰之邀,到市政廳贈書。我把近年來出版關於父親的四本書、父親的圖文傳《百戰忠魂》及母親所寫的《天地悠悠》贈送給市立圖書館,然後以英文演講,市政廳擠得爆滿。
我介紹了所贈送的書,由此講了父母親的生平和際遇。能夠在美國、在這個時刻講述父母親於亂世中,所散發生命光輝與持守,令我感到欣慰。
隔了兩天,我又到洛城的奧尼昂塔會眾教堂 (Oneonta Congregational Church),參觀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南加的行誼。
一九一〇年,孫中山先生為了救國大業,曾來到洛杉磯募款,在南帕薩迪納市市長查理士畢(Charles Beach Boothe)的宅邸暫居,並獲得友人和華僑對革命的贊助,以後這處住宅改建為教堂,這教堂裡其實另有個小教堂,是市長住宅原來就有的,孫中山先生在裡面祈禱過。孫中山在駐留的三個禮拜期間,親手種下兩棵樹,一棵木蓮樹命名為「推翻滿清」,一棵楓樹命名為「中國共和」。不同於中華民國多災多難的國運,這兩棵樹在沒有侵擾的環境下,現在都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使我立即想到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把國父的心志和事蹟教育民族的下一代。
百年後,奧尼昂塔教堂公開這段國父史跡,引來各地華僑蜂擁而至,可以見得孫中山先生依然具有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號召。我參觀了古蹟,並在木蓮樹的綠蔭下享受片刻蔭涼,內心裡感慨不已,我向導覽的女士敘述了國父的基督信仰,以及倫敦蒙難時祈禱悔改因而獲救的見證。
此刻,以臺獨為信念的民主進步黨在臺完全執政已一年,主要措施之一是要清算由國父創建的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以強調「白色恐怖」為角度,把蔣中正前總統汙名化,試圖掩蓋他以及國民黨執政時對臺灣的貢獻。而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而赴美募款,如今受到中華民族的景仰,他這兩棵親手植下的「推翻滿清」、「中國共和」百年老樹現正欣欣向榮!我感慨之際,期待同逾百歲的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也與兩樹一樣,面對帶有政治目的、不公義的扭曲歷史,展現堅韌的生命力。
我離開公職的這幾年,除了整理父親的各書之外,並展讀了母親寫給父親的眾多書信。母親書信內容極為豐富,而且往往一寫好幾頁,把她的思念、真摯的感情滿溢於字裡行間,為的都是讓父親能夠在嚴肅的軍旅中,有愛情、家庭感情溶入其間。
從深情的字裡行間,正可見證父母在他們那個年代,如何把生命與國運相繫。我思考後,公開她寫給父親的四信及寫給我舅舅一信,母親從未想過她的私信有朝一日會被兒子公諸於世,但我情願讓這些真情文字,親自訴說我們的國史與那個苦難年代,進而珍惜中華民國,和臺灣當前的生活與歲月。
父親生於十九世紀末,在二十世紀親身經歷中華民國的創建與苦難,他追隨過國父孫中山先生,更長期在蔣中正先生的領導下,為國家為民族貢獻一己之力,他成為參與協助中華民族站穩世界的一員。如今中華民國內外挑戰依然不斷,歷史的軌跡往往是許多偶然與必然串連起來的,對於國家與個人而言有幸也有不幸,我有機會親身參與百年國運,希望能藉著一己的見證,訴說我們的歷史,不容別有用心的政客以政治目的或偏見,讓青史成灰燼。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父親與我的人生交會
余家居浙江省孝豐縣之鶴溪村,離城十里許,世務農為業,少失恃,父際清公勤儉持家,為鄉里善人,薄田數畝,差能自給,二十六年十二月病歿,時正日寇憑陵,京滬陷落,余適隨第一軍轉進安徽之壽州,未能奔喪,遺憾迄今。三十六年余在西安,與葉霞翟女士結婚,生二子二女,皆幼小。
——一九五九年初,父親進入國防研究院第一期進修前所撰之自傳。
如果以民國三十八年,也就是西元一九四九年為分野,則中華民國剛剛歷經空前的衝擊,她失掉了廣袤的大陸,正在面積僅為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奮鬥,希望能確保這幾乎已是僅存的土地不被赤化。父親半生戎馬為國盡忠,他的任務已然到了最後階段;我方出生,正待開展未來的生涯。
我對幼時周遭之事的了解及認知,許多都來自我的母親,從她的口中,她的書。母親寫的文章,總是圍繞在周遭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在她寫的幾本書裡,我可以看到自己生命裡不可能有記憶之下的點點滴滴,最近這幾年又從她寫給父親的信裡讀到。
我的出生與來臺
我是隆冬之際在南京鼓樓醫院降生的,那時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華民國政府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未得喘息,正與共產黨作戰,而且局勢逐漸嚴峻。仍在西安的父親不在身邊,母親沒為我正式取名,卻先為我取了英文名字Victor(勝利),以紀念父親攻克延安;至於我的中文名,順口叫成胡小廣,因為父親字廣德,這名字一直用到我即將上小學之前。我的弟弟以後出生就叫小德。
生產對於女性而言是生命裡的大事,有如一場大手術,不僅要忍受椎心的苦楚,甚至有喪命的風險,從現代的觀點來看,丈夫理所當然、甚至說有義務該陪伴在旁,多少可以撫慰妻子為天職所受的折磨,然而父親顯然沒有即時照顧到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妻子。
在聖誕節前夕,父親終於因公回南京,晚上回家時,我那正在中央大學念書的小舅舅在房裡陪母親,聽到汽車的聲音連忙跑出去看,才走到樓梯頭就看到父親上樓來了。獨自生產的母親完全沒有哀怨之情,她全然是團圓的喜悅。
父親一上樓,就大踏步地走進房裡,口裡嚷著:「我們的新媽媽身體可好?」母親笑著指指旁邊的小床說:「我很好,快來看看你的兒子吧!」父親走近一看,很得意地笑著說:「這小傢伙滿漂亮的嘛,我看倒有點像我呢!」聽他這麼一說,房裡的人都笑了。
當年父親五十二歲,過了半百方得子的歡愉是短暫的,他在南京待了三天就回西北去了。不論是他或是中華民國政府,正面對愈來愈艱鉅的局勢,接下來這一年的國共戰爭,國軍節節敗退,父親完全無暇照顧到家庭。國軍作戰失利,首都南京一般百姓並不清楚真實情況,母親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寫給父親的信,很能反映當時社會景況以及我的家庭情形,她特別提起不到一歲的我,賦予好宏大的意義。
親愛的夫:
南京這幾天都還安定,只是對於國事的謠言很多,我是儘量不去聽它。
你好嗎?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你,十分的想你,願你安好健康,願上帝永遠地保護著你!我們大家都很好,Baby非常健康而可愛,現在我請你給我一個指示,萬一南京情況很亂時,我們該怎麼辦?我身邊一個錢都沒有,你能不能給我寄一點錢來讓我作必要時之用?
我知道你很忙,但請無論如何給我一個回信。親愛的,你的片言隻字帶給的的安慰是無限的,何況又是這樣的兵荒馬亂的時候,而你又是處於這樣的一個艱難危險的環境中呢!
孩子一個人在方床中玩,口裡喃喃自語地叫著爸爸、爸爸。親愛的,如果你現在能夠看見他的話,真不知能得到多少的安慰呵!他簡直是你的縮影,他使你的工作更有價值,他使我們大家的努力都更有意義。他現在又跳又叫地引我的注意呢!為了他,為了中國的下一代,我們都非拚命為國家爭生存不可。親愛的,讓我們來祈禱上帝保佑我們的小寶貝吧!
吻你,祝你安好
你的愛妻 十一月二日
再過一個月,我才滿週歲,京滬情勢已惡化到必須撤離的地步。父親請湯恩伯將軍代為照料妻兒,所以湯將軍也就在最緊急時,要湯夫人把母親和我帶到臺灣。母親以後為文回憶,當時她帶著稚子匆匆就道,除了攜帶一點隨身用品外,什麼都沒帶出來,一切生活所需只好仰賴湯夫人,她極感孤單無助。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母親把不到兩歲的我暫留臺灣,飛到重慶探視父親,父親給了她很大的安慰,不再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也令她對戰事樂觀,認為最後的勝利終必屬於我們這邊。她在重慶寫了一封信給我在加拿大的二舅葉霆、二舅母玉連和小舅葉雹,幾年前小舅把信拍成照片傳給我,讓我得以讀信。母親在信裡說:「今天你姐夫繼續奮鬥一天我就在國內一天,將來萬一不能奮鬥了我也就跟著他走,個人的生命是沒什麼的,只是他的工作、他的責任、他的正直使他產生意義,我決不想單獨逃生,那是最愚蠢和卑鄙的想頭,我感到很安定。我現在只要小廣強健活潑,你姐夫精神健旺鬥志堅定,就非常快樂了……」
她在信裡說要與父親共生死,還想跟父親商量把我也接到重慶團聚。然而,父親不願母親留在戰區,這是他一輩子的持守──把為國盡忠和家庭親情分開,國是國、家是家,母親又飛回臺北。至於戰事,在兩個月之內急轉直下,四川重慶、成都接連不守,國民政府遷臺,大陸已接近全面赤化,這對父母親那一輩而言,是極為沉痛的,因為他們都參與了中華民國肇建,抵禦過外侮,雖然撐過對日抗戰,卻在體質猶虛之際,遭共產國際協助中共侵害了中華民族。
臺灣遭割讓前,父親在浙江出生
一八九六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二年(民前十六年),父親在浙江鎮海縣陳華埔朱家塘老家出生。那年,臺灣與澎湖正因清廷因前一年甲午戰爭的失敗,被日本指定割讓以作為南進基地,剛開始接受異族的統治;日本這個外來政權抵達後,掀起了臺灣人民五十年的抗日運動,數以萬計的漢人與原住民遇害。另方面,清廷的積弱不振,遭受列強欺凌,使得革命的火焰也從此時開始燃起。
國父孫中山先生已經和至友陸皓東在香港和一同受洗為基督徒,他於甲午戰爭之年的十一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尋求推翻滿清,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革命軍武昌起義終於成功,十三日他於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論者認為,人的力量有限,而宗教所能產生的力量無窮。國父之所以以天下為己任,這樣極神聖極莊嚴的使命感,不但具備了革命家的精神,也充滿了宗教家的情操。因此可以肯定地說,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和動力的起源之一是他的信仰之故。
父親幼年時期,隨我祖父際清公前往孝豐縣鶴溪村定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是滿清政權的最後一年,父親十六歲,陰曆八月十九日(陽曆十月十日),革命軍武昌起義成功,革命之火隨即延燒到孝豐,九月二十二日縣內的同盟會員王立三運動駐軍反正,父親也響應。革命成功,縣城光復,原有秩序崩潰,新秩序未能即時接續;學校為求學生安全而提前考試,父親以第二名的優秀成績畢業。一九一二年為中華民國元年,父親於年初考入湖州公立吳興中學校,校長沈毓麟是前清舉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他把全校學生組成愛山同學會,設文藝、游藝、體育三股,體育股尤其重視每日課餘學兵式體操一小時,入體育股以孝豐、長興、安吉三縣學生為多,父親加入體育股,並且被同學推為股長達兩年半之久,因為他的體能極佳,並且尤其擅長器械體操,也只有他能做單槓大車輪,成績為全校五百多個學生之冠。在我幼年時,父親曾提到他「力氣很大」,以勉勵我要鍛練身體。而現在的湖州中學不但是湖州重點學校,校史館更懸掛父親照片,以父親是校友為榮。
在中學讀了三年,父親於一九一六年以第一名畢業,那年他二十歲,中華民國仍處於困頓之中,內憂外患不止。父親畢業之後,在家鄉小學任教八年,極受肯定;一九二一年父親趁著暑假,獨自到津沽山海關觀察形勢,那時日本人侵略中國,不論在東北、華北、東南沿海以及臺灣,皆展現其野心,他感受到日本對中華民族的威脅,以身許國的心志更為強烈。
由文轉武,考入黃埔一期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黃埔軍校成立,父親也前往投考。黃埔軍校初時全名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位於廣州四十四里外的黄埔島上,次年一千二百名考生在廣州複試後,僅取錄了三百五十位優秀學生,備取一百二十位學生,加上保舉共四百九十九人,於五月五日正式入學,父親編入第二大隊第四隊。多年以後,我收到一份簡體字的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這顯然是中共在大陸主政、又歷經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之後,依據原始資料重新排印出來的。在教職員的通訊錄上,以總理孫文為首,接下來是校長蔣中正,依序黨代表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教練部主任李濟深,總教官胡漢民,教授部主任王柏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邵元冲、周恩來……,國共幹部都有。父親進黃埔軍校那年二十九歲,年齡卻少報三歲,在通訊錄裡寫成二十六歲,通訊處為「浙江孝豐縣鶴溪」。
這也是父親首度與影響他一輩子的蔣中正委員長、蔣總統──當時是蔣校長,聯結在一起;蔣校長在五月八日以「軍校的使命與革命的人生」為題,第一次對學生講話,除了談黃埔軍校的使命,也強調了死節:「我們的生命,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在此說明生命意義之先,有一句要緊話,請各位聽著:就是我們軍人的職分,是只有一個生死的『死』字;我們軍人的目的,亦只有一個死字;除了死字之外,反面說,就是偷生怕死,如果偷生怕死,不單是不能做軍人,而且是沒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所以古人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如果我們的死,有如泰山的價值,死得其所,如為主義而死,為救國、救黨而死,那麼死又何足惜呢?⋯⋯」
六月十六日清晨,孫中山抵達黃埔,以軍校總理身份在禮堂向黃埔一期五百多名師生發表演說。他也勉勵學生要為中國、為革命奉獻,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當革命軍的資格,要用甚麼人做標準呢?簡單的說,就是要用先烈做標準。要學先烈的行為,像他們一樣捨身成仁,犧牲一切權利專心去救國。像這個樣子,才能夠變成不怕死的革命軍人。革命黨的資格,就是要不怕死。」那時中國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欺凌,國家確實已到危急存亡之秋,孫中山先生成立軍校,是要先從消滅與外國帝國主義勾結的軍閥做起。
當孫總理與蔣校長均倡言要為革命犧牲生命時,父親就在當場。父親願意為國犧牲奉獻,「死節」也成為他身為軍人對生命的最終期盼,也影響了他的人生態度乃至於生活與家庭,特別是一九四九年年底之際。
母親寫信給剛赴西昌的父親
從一九四九年年底到五〇年初,中華民國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大變局,未來如何難以預知。國家如此,覆巢之下的個人命運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父親飛赴形同孤島的西昌,留在臺灣的母親,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
新的一年,她又提筆寫信給父親:
親愛的夫:
今天是民國三十九年的元旦,我給你拜年,並祝你健康、祝戡亂的最後勝利!
昨天晚上孩子睡熟了,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客廳裡打毛線,打開無線電聽委座的除夕廣播,情詞懇切而沈痛,歷述吾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種種經過,真使人感慨萬千、熱淚盈眶。今天國家到了這種田地,中華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叫人怎不痛心。聽完廣播之後,我仍然繼續地坐在那裡,深覺得這國家歷史上最黑暗、最苦痛的一年真不容易過去,恨不得趕快捱過那最後的兩個鐘頭。
在那時候我就想著你,不知道你在哪裡——昨天早晨聽說你還是去西昌了——是不是也在聽廣播?是不是也在同樣的心境度著這歲末的幾個殘餘的時辰?天涯海角,天各一方,此情此境怎不使人黯然欲泣。
親愛的,過去幾個陽曆年我們雖也不在一起,但我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的難過,但願一九五〇年的除夕能夠有點比較使人安慰的回憶。昨夜我在十一時左右上床,可是一直到三點鐘還沒睡著,後來睡去了也睡得非常不安寧。今早起來有點頭痛,心情也似很沉重。親愛的,假使我們在一起,日子就不會這樣的難過的。現在你在做什麼?希望你的心境能比我的舒暢點。寶貝,上帝總會保佑你的。
剛才報紙來了,其中有一則你和顧總長署名發出的告西南將士、民眾通電,閱後心裡比較安慰得多,因為這表明你仍然在一個大陸據點指揮著,而這個據點在目前仍是安全的。
……陳長官(陳誠)夫婦來了,坐了一會和小廣玩得很高興。親愛的,你不在家孩子替你招呼客人,大家都很稱讚你的兒子呢!你高興嗎?
那時,我才剛滿兩歲,這些情節在我的記憶裡是沒有的。
最危難時刻,我在臺灣見到蔣總裁、蔣經國
一月二日,我家忽然來了料想不到的客人。母親以後為文:「⋯⋯記得是年初二的下午,廣兒午睡剛醒,我在為他穿衣,忽然門鈴大響,我連忙跑去開門,站在門外的竟是蔣先生,我剛要請他到裡面坐,他卻急著問:『小弟弟在那裡?』我告訴他在屋子裡,他說:『總統在隔壁居老先生那裡,他想看看他,請就帶他去好嗎?』我立刻跑進去給孩子換了一件好一點的衣服,並告訴他說:『廣廣,媽帶你去見一位老公公,你要乖乖的,見面時要說公公好。』他對我點點頭,我就牽著他和蔣先生一同去了。到了那裡,看見總統正和居老先生談天,我們走進去時,兩位老人都向我們微笑點頭。蔣先生把廣兒牽到總統跟前,他居然知道向總統鞠躬,清清楚楚的說一聲『公公好』,老人家高興得不得了,伸手摸著孩子的頭連連說:『好,好。』我站在旁邊看見這情景,心裡感動得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事後我把孩子見總統的情形寫信告訴他的父親,他父親非常高興,回信說:『廣兒初見 領袖,態度大方,應對得體,殊為欣慰。』我看了那封信不禁好笑,兩歲的兒子知道什麼應對啊,人家都說兒子是自己的好,這位作爸爸的看來也不例外。」
蔣先生就是經國先生,雖然蔣總裁探視了母親及我,半個月之後,經國先生赴西昌,卻傳達蔣總裁要父親死守西昌並且成仁之意,難道是蔣總裁在經歷大陸內戰失敗、大批將領叛離,在看了我之後,認為胡宗南已經「有後」,所以可以放心地為國犧牲,希望他以上將之尊為來臺軍民樹立典範嗎?將近三個月後,父親突然回到臺北,而大陸也完全淪陷。
在臺灣最初幾年,父親一如過去難得回家,弟弟和兩個妹妹接連出生,都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因為見到父親的機會實在不多。我和弟弟的正式名字,一直到大妹出生,而我也該上小學之時,才由母親帶著父親跪下禱告,然後同時取名為真、為善、為美,以後小妹出生,取名為明。
我對父親的最初印象是兩三歲時父親把我抱起來,親親我,我很不喜歡,因為他的鬍子很扎,但還是忍耐地接受了,他則笑呵呵。那時,我對父親很陌生,感覺像個客人;父親可以說不怒而威,我和弟妹對他是敬畏的,很自然地就保持了距離。他一回來,母親的關注完全到他的身上,噓寒問暖,端盆水來為他洗腳,父親也很自然地讓她洗。
作者資料
汪士淳
湖南省衡陽縣人,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於聯合報從事新聞採訪工作27年。作品有《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蔣公與我:周宏濤回憶錄》、《丁渝洲回憶錄》、《漂移歲月:將軍大使胡炘的戰爭紀事》、《這一生:我的父親任顯群》、《儒者行:孔德成先生傳》等。
胡為真
原籍浙江省孝豐縣(今湖州市安吉縣),一九四七年生,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胡宗南之子,在中華民國外交及國安單位工作近四十年,曾任駐德國代表及駐新加坡代表、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二○一○年二月起擔任國安會秘書長,二○一二年十月公職退休後任馬英九政府總統府資政。現為中美文經協會理事長、中原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